《爸媽不在家》(英文:Ilo Ilo)是新加坡導演陳哲藝執導的2013年電影,入圍第57屆倫敦影展、第56屆亞太影展,並獲得第66屆戛納影展金攝影機獎和第50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也是新加坡首部獲戛納獎項的電影。本片也代表新加坡參加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競逐。
在金馬獎頒獎典禮上,導演陳哲藝率主創上台領獎。他笑說:“我終于跟李安導演握手了。”主創隨後輪流致謝。《爸媽不在家》擊敗了呼聲極高的《一代宗師》和《天注定》,多少稱得上爆冷。《爸媽不在家》今晚一共拿下包括最佳女配在內的四項大獎。“我們來自小小的國家,也是最小的預算,這是我第一部長片。入圍最佳劇情片的其他電影都是我讀學校時要研究的電影,都是大師們的片子,我先給你們鞠躬。謝謝金馬獎,希望這個獎項可以鼓勵更多新加坡電影,新加坡加油,華人電影加油。”
麥若愚:“怎麽可能!明天媒體終于可以做文章了!李安導演怎麽沒有支持王家衛!金馬50年的新思維就是新加坡。”楊元玲:“太驚人了!新加坡時代來臨!還不如回到電影的本質,回到動人故事。”吳文智:“眼鏡掉了!它是很好看的家庭通俗倫理片。”
《爸媽不在家》是年僅29歲的陳哲藝導演的第一部劇情長片,講述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一個新加坡家庭與菲律賓女傭之間的故事。電影探討了普通家庭在經濟逆境中的掙紮,以及父母忙于生計,孩子由外傭照顧成長等問題。
據悉,陳哲藝導演的首部劇情片成本很低且不到30個工作天即拍攝完成。這部影片在戛納獲獎是新加坡影片首次在國際影展榮獲殊榮,這不僅是導演個人的榮譽,對新加坡的電影制作産業勢將産生震撼性的影響,難怪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贊揚陳哲藝爲國增光並爲年輕導演樹立了榜樣。
陳哲藝導演接受澳廣中文節目記者采訪時表示,他的首部劇情長片以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爲背景是因爲這場金融風暴給自己的家庭帶來巨大影響,讓當時只有十來歲的他印象深刻。不過,陳哲藝強調《爸媽不在家》並非他的自傳,而是受到童年經曆啓發的一部電影。
導演: 陳哲藝
編劇: 陳哲藝
主演: 許家樂/安吉莉·芭雅妮/楊雁雁/陳天文
類型: 劇情/家庭
官方網站: www.iloilomovie.com
制片國家/地區: 新加坡
語言: 漢語普通話/他加祿語/英語
上映日期: 2013-05-19(戛納電影節)/2013-08-29(新加坡)
片長: 99分鍾
簡介
家樂(許家樂 飾)是個聰明卻調皮搗蛋被學校視爲頭痛份子的小孩,懷孕的母親(楊雁雁 飾)每天在公司和家事兩邊忙碌分身乏術的情況下,還會接到學校的抱怨電話總是相當無奈,最後只好找來菲律賓女傭泰莉(安吉莉·芭雅妮 Angeli Bayani 飾)來幫忙家事和照顧家樂。
一開始相當排斥泰莉的家樂利用各種機會欺負她,但是爲了要養家活口的泰莉只能努力在這個家庭裏生存。家樂因爲爸媽各自煩惱著自己的事情無暇關注他的情況下,讓家樂和泰莉兩人逐漸産生越來越深厚的感情,但是小小年紀的家樂卻沒有發現家庭風暴也日趨嚴重……
而這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正在悄悄影響這個國家……
影評
今年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提名,《爸媽不在家》是聽上去最陌生的一部片子。這部新加坡電影,片名陌生,導演陌生,演員也陌生,無人知曉。
作爲陳哲藝的第一部長片,恰逢五十年的金馬獎顯然學了戛納傳統,必須提攜下新人。但這並不表示說,《爸媽不在家》就是依靠場外加分,它的實力早在戛納電影節得到了證明。
除了在國際影展上披金斬銀,《爸媽不在家》的最大意義是給新加坡電影注入了信心。早先,邱金海等人的電影也大走文藝片路線,不過影響範圍有限,無以爲繼。但此次,《爸媽不在家》進入了大華語電影圈的討論範圍。要知道,長年以來,新加坡只有一些重複消費的喜劇,七八成的新加坡片都在販賣新加坡式華語(英語)笑料,不說低俗,很多point實在令人笑不出來,地域特征太過明顯,也阻礙了它們的有效傳播。因此,《爸媽不在家》便彰顯了它的可貴。對中國觀衆來說,難得看到一部比較紮實沉穩的中産階級家庭題材,甚至,這也是華語電影裏頭異常重要但在當下卻稀缺的題材類型。無怪乎,有人說,《爸媽不在家》讓他們想起了楊德昌,當然,楊德昌的格局恐怕會放得更大,而不僅限于一個家庭,但這種聯想的産生卻是有足夠的事實和理由。
在我看來,《爸媽不在家》出色在導演的老練,沒有新手的生澀。很多年輕導演一到表現自己的切身經曆或者生命體驗,往往會用情過多,不加節制。《爸媽不在家》完全沒有這種濫情,一上來就給了沖突緣由,強調了現實社會的壓力影響,裏外上下,滴水不漏。爸媽無暇照顧(不在家),菲律賓女傭Teresa到來(親情的填補和替代),家樂直接抗拒。即便很多觀衆猜想到,後面必然是家樂和Teresa的關系修複到最終和解,但電影巧妙地抛出了一些懸念,比如Teresa最終會怎樣離開,電影制造了弦外之音,令人擔心那會是以遺憾跟誤會告終。豈不料,結果並非如此。
影片不乏鋒利之處,家樂的野跟皮,一度令人難以接受。可以看到,《爸媽不在家》並沒有嘗試讓他的個性發生扭轉,事實上,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家樂和Teresa就像被海洋分隔的島嶼,陰差陽錯,被連接在了一起。這世間也並非只有許鞍華的桃姐情,萍水相逢,亦能有動人之處。所以,看到最後,當家樂猛然拿出剪刀,用稍嫌過火但又是孩子思維的方式去表示好感和愛意時,我們會經手內心的突然撞擊。每到家樂爆發情緒,電影的鏡頭也隨之運動起來,晃動不安,這種不安也能直接傳遞給觀衆,毫無障礙。電影還有一些巧妙的細節,像家樂買彩票,可以相信,如果不是導演的自身經曆,那種由希望到失望的小瞬間是不會被記下的。因爲,這根本就無法編撰。
實際上, Teresa並沒有什麽過人的技巧,她也只是自己孩子的母親,就像片名所揭示的,家樂需要的只是父母和親人的陪伴。爺爺不在後,他就變了個樣子。然後,Teresa出現。所以,在一階段的相處後,尤其是親密的洗澡等事情過後,家樂對Teresa的情感發生了質的改變。
爸媽不在家,但是電影留給家樂父母很多篇幅,他們的精神壓力、對Teresa的看法、第二個孩子的到來等等。顯然,這部片子並沒有淪爲渲染主仆情或忘年之交,圍繞Teresa的來與去,它還嘗試讀解出另外的東西。這個時候,《爸媽不在家》就得回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新加坡遭受打擊。在媽媽受騙洗腦的段落,觀衆大可察見一個社會的荒誕和迷亂。社會承受的壓力也轉化爲家庭所承受的壓力,在這個傳統華人家庭裏,父母的缺席導致了孩子的叛逆,Teresa的離去又預示著原有的關系會得到修複(在金融危機的打擊之後),所有的親情關系複歸原位。所以,《爸媽不在家》可以是一部成長片,也是一部父母和子女的溝通教育片,並且不乏社會現實意義。電影裏,關于人與人的心靈溝通,細致入微,並不會因爲孩童視角的存在,導致技巧表現的降格,過于用力。叛逆和早熟給家樂帶來了不大一樣的少年形象,他的不舍,放在台灣、香港或者內地觀衆的眼裏,都是可以感受得到。畢竟,很少有電影能這麽專注地看待一個孩子的成長,一個家庭的重整,一個社會的細小零碎。所以,作爲陳哲藝的長片首作,能有這樣明晰的想法、過人的定力,那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文/木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