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許叫不出她的名字,但她拍的照片你一定見過,娛樂界、時尚界、體育界,甚至政商界的許多名人,都曾被她攝入鏡頭;當今最負盛名的肖像攝影家之一——安妮·萊柏維茲被譽爲“活著的傳奇”。她不久前爲目前在濱海灣金沙藝術科學博物館舉行的個人攝影展“攝影家人生1990-2005”訪新,首度接受中文媒體專訪,暢談她的藝術生涯,也透露她與桑塔格的情感。
即使對她的名字沒印象,她拍的照片你也一定見過,抑或不想看見都難。
比如:赤裸的約翰連侬(John Lennon)嬰兒般蜷縮在大野洋子身側,擁吻愛妻;照片拍完五小時後連侬即被狂熱歌迷槍殺;狄美摩亞(Demi Moore)手捧懷胎八月的便便大腹登上《名利場》,照片當時飽受抨擊,卻首開各大雜志以女明星裸露孕照作爲封面的先例,此風延續至今;尼克松(Richard Nixon)卸任美國總統的新聞攝影,尼克松並未現身于照片中,徒留一條被倉惶卷起、意味深長的紅毯;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官方肖像,女王面有愠色,最終卻肯摘下象征權威的後冠入鏡……
她用鏡頭記錄下斑駁的曆史一瞬、傾覆的時代潮流、詭谲的名人表情,她是當今最負盛名的肖像攝影家之一——安妮·萊柏維茲(Annie Leibovitz)。網上隨意搜索她的名字,顯示的照片絕對有那麽幾張讓你驚詫——“原來是她拍的”,或者“竟然拍得出這樣的照片”。她的很多拍攝對象已入土爲安,今年65歲的她被譽爲“活著的傳奇”。
萊柏維茲爲個人攝影展旋風訪新12小時,接受記者的訪問。這位“活著的傳奇”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一個嗓門好大,腰杆挺直的大個子女人,聲音頗男性化,穿著厚底運動鞋就來了。
沒等記者提問,萊柏維茲先發制人:“你今年幾歲?現在的記者都這麽年輕嗎?”聽聞記者年屆30,她大笑著擺手嚷嚷:“你還是個嬰兒啊,不想跟你廢話!但我看上去也很年輕,這我知道。”幾句玩笑話不僅輕易拉近和記者的距離,也似乎驅散已連續做了幾個采訪的疲累。
她仰頭咕嘟咕嘟喝下好幾口水,“65歲了,一邊工作一邊圍著三個女兒轉,你說我能不累嗎?只是工作時,我注意力充分集中,活動力完全調動,有一股能量推助,唯有在下個工作開始前的間隙,才猛然意識到有多累。真希望年輕個20歲,有更多精力。我想你一點也聽不懂我在說什麽,哈哈。”
常常回頭審視自己,反省前作
1969年在舊金山藝術學院求學時,她即爲《滾石》拍片;1983年成爲《名利場》首席攝影師,以“肖像攝影師”身份聲名鵲起;此後作品在全球各地展出,出版了數本裏程碑式的畫冊,得過名目繁多的獎項。名人們奉上重金請她拍肖像,她也拍紀實題材圖片,如戰地中的女性,薩拉熱窩和盧旺達的軍事沖突等。2005年,權威雜志《美國攝影》稱她爲“至今仍在進行拍攝工作的唯一最具影響力的攝影師”。
這種嚇人的影響力,爲她此刻的疲累和焦慮提供了充分理由,是普通人無法理解的“盛名之累”。
“攝影這一行做了45年,我常反思自己——這是我從小領會到的重要一點,一定要回過頭審視自己,反省前作。我最驕傲的是作品已成體系,不只是單獨一張特別的照片。一整組照片所呈現的力量挺大的,不是嗎?”萊柏維茲常有意無意丟出問題,她根本不需要誰的恭維,所以我不確定要回應什麽。
正想著,她又兀自講開了:“時間線、年代記、過程、毅力,我想我創立了一個典型,不管這個典型是好是壞,我始終堅持一些東西。我曾有機會跨足電影界,執導音樂錄像帶,去幹這個幹那個,但我紋絲不動,這就是堅持。我都這把年紀了,一點不覺得接下來10年或15年之內還能有多少改變,我會一直拍到拍不動。攝影早已不是我的工作,是我的責任,我一定得拍出好照片。”
反戰照片成了爲《滾石》拍的第一張封面照
說她的攝影才華源于天分並不盡然,也受家族感染和環境影響。母親拍的全家照片十分豐富,她翻著媽媽的相簿長大。1968年因父親派駐菲律賓克拉克空軍基地,全家在那裏過暑假,她百無聊賴,買了第一架相機,拍基地和附近的照片,在基地暗房沖洗,她最早的拍攝算是一種消遣。
高中時對藝術産生興趣,又寫作又玩音樂,升入舊金山藝術學院後,主修美術的她報了個夜班讀攝影。1969年學院的夏季攝影研修班是促使她打定主意當攝影師的關鍵經曆,早上外出邊閑晃邊拍照,下午在暗房沖照片,晚上一堆同學指手畫腳地互相討論照片。她曾說:“我看我的東西跟別人的放在一起是還可以的、是好的,那整個過程太棒了,太合我的胃口!”
羅伯特·弗蘭克(Robert Frank)與亨利·卡蒂爾-布雷松(Henri Cartier-Bresson)兩位攝影家,也是她那時接觸到的,兩人都用小相機隨拍,倡導“個人化攝影”——心情要與鏡頭對准的東西對應起來,不然就別拍。1970年,她拍下舊金山與伯克利反戰組織的照片,其中一張示威遊行的照片刊登于同年6月11日的《滾石》封面。她的父親在越南作戰,她走在反戰遊行隊伍裏。
“當然要反戰,誰不反戰?那是我爲《滾石》拍的第一張封面照片。”年輕時的她戴個大眼鏡,穿條白裙子,跟時下理想主義青年一樣,既關注社會又浸染文藝。
上世紀70年代,她被標簽爲“搖滾樂攝影師”,她不以爲然。“有點怪,怎麽會有這樣的稱謂?後來我改稱自己爲‘肖像攝影師’,這個名稱附加了一種威嚴,讓我能替名人拍照。”
後來,只要我們想象得到的娛樂界、時尚界、體育界,甚至政商界“大概會有一張像樣照片的有頭有臉的人”,悉數被萊柏維茲拍遍。
“我想拍瑪莎·格雷厄姆(Martha Graham)、貓王等人,但拍不著了。”她捋了捋散亂的長發說:“還想拍活著的誰?我不知道,我挺隨性的。最近看了電影《瞞天大布局》,我想拍女主角艾美亞當斯(Amy Adams),不是沒拍過她,但她現在的樣子挺有意思。我的職業很棒的一點,就是能不止一次拍一些名人、要人或偉人,近距離觀察他們成長、改變、轉型。”
不喜歡每個人都笑的照片
萊柏維茲有次把亞當斯塑造成一個在廚房裏清理蔬菜和魚的中世紀廚娘,劇情是勞作得熱了,亞當斯把上衣脫了。不用問,這是萊柏維茲的授意,哦不,創意。萊柏維茲說,她隨時可依賴的法寶是創意和構圖,這解釋不清,有就有,沒有就沒有。所以,黑人女星胡比高拔(Whoopi Goldberg)泡在白色牛奶中;貝克漢姆(David Beckham)成了騎白馬的王子;“垮掉的一代”領軍人物柏洛茲(William Burroughs)被活埋在地裏;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硬扯自己被塗成小醜的白臉皮;陽剛十足的女同志艾倫狄珍妮絲(Ellen DeGeneres)手擎雙乳;“恐同”的阿諾·舒華辛力加(Arnold Schwarzenegger)和一個壯男躺在床上……什麽都能成爲萊柏維茲的創意,大家還得乖乖聽話。
“最喜歡的一張照片?真是的,非得這麽問嗎?”她佯裝不耐煩,但顯然准備好要給出答案。
“把我逼到牆角讓我選,我選1997年給我媽拍的那張,那是爲我一本女性專題出版物拍的,我媽拒絕被拍,她害怕,我問:‘怕什麽?’她說:‘怕顯老。’那恰是我的初衷,就想拍我的老媽媽,拍她70歲的老態。但她們那個年代的女人像有強迫症,每次拍照都要笑。我不讓她笑,我恨每個人都笑的照片,太假了。于是我站在相機後面大哭大喊,我媽被我嚇得笑不出來,拍完後她說一點也不喜歡這張照片,我爸也不喜歡,原因是照片中的人沒笑,哈哈哈……”萊柏維茲的笑聲回蕩于空曠的大廳裏,我則陪笑。
與著名文化人桑塔格相知相惜
“蘇珊說,母親畢竟是你人生中認識的第一個女人。我問蘇珊,有誰在生活中時時刻刻保持笑容?何必呢?”萊柏維茲回憶道。
她口中的“蘇珊”是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結識于80年代末的靈魂知己,她不把桑塔格庸俗化爲“戀人”,桑塔格是傑出思想家、評論家、作家、女權主義者。紐約最著名的攝影師和最睿智的知識分子,兩個“女漢子”相差十余歲,各自告別男人後,以模糊的性別身份共享了一段親密的生命曆程。兩人交往時,萊柏維茲還生下大女兒,亦名喚蘇珊。據說,萊柏維茲未從精子銀行獲取精子,精子提供者可能是桑塔格的兒子。
她們兩人搬進紐約同一棟公寓,不同居,卻看得見對方的房間,2004年桑塔格罹癌謝世。
“我想她,每當這世界有事情發生,我就開始想她,她若在,一定會說些什麽,發表一些聰明、尖銳、重要的話,她總是對每件事都有觀點。她是個非常苛刻的評論人,她看著我的作品,對我說:‘你挺好,但該更好。’我努力,爲達到她的標准努力。我們之所以能在一起,是因爲有各自專長和愛好,而且開誠布公互相評論。”事實上,以商業攝影爲主的萊柏維茲,爲數不多但品質超群的紀實攝影,均在桑塔格敦促下完成,而萊柏維茲更將桑格塔的病中歲月記錄下來,包括化療、臨終等照片,發表時又遭非議不斷,她不覺得自己做錯什麽。
“我把蘇珊葬在巴黎,回紐約後,我常拿起相機從我的窗口向外看,是下意識反應,從相機中看蘇珊的房間,我們倆的房間只隔幾米遠,期待像以往每個雪夜中看到她窗口的燈影,但什麽也看不見了。”這是整個采訪中,她最有女性氣質的一刻,眼神是水亮的。
即將渡過財務難關
遭逢桑塔格與父親相繼離世的打擊,她隨後陷入財政危機。誰也想不通年收入曾超500萬美元的她,截至2009年債務累積竟高達2400萬美元,藝術界一片嘩然噓唏!資産管理不善、奢侈消費等都可能是負債原因,她幾乎喪失著作權,只得拼命接工作並連連抛售房産還債,英國報章指她今年年初賣掉曼哈頓的宅邸,獲利2850萬美元。她卻始終三緘其口,不向媒體松口財政狀況和個人感受。
做好被拒答的心理准備,鬥膽問她最近過得是否“克難”,沒想到她大大咧咧回應:“這些年是有些不大好過,但我想我能撐過難關,塵埃即將落定,很多合作項目已在計劃中或已付諸實行,比如德國書商Taschen剛出版了回顧我40年攝影生涯巨型書‘Sumo’。”
想到她是個正忙著養家還債的單親媽媽,差點忘了她拍過那麽多驚人的照片。
安妮·萊柏維茲“攝影家人生1990-2005”攝影展
時間:即日至10月19日,10am to 7pm
地點:濱海灣金沙藝術科學博物館
票價:14新幣
購票:http://booking.sistic.com.sg/SisticWebApp/Booking.do?contentCode=asm2011(選擇CAT 2)
(文/王一鳴,攝影/龍國雄,作品來源于網絡,文章來源于早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