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說home schooling這件事,是在很多年前的一個訪談節目裏,那期的主角是一對新加坡明星夫妻林明倫和陳毓芸,他們當時有三個孩子(現在已經四個了),媽媽退出演藝圈,全職在家教授孩子們功課,當時我只是簡單的覺得這個媽媽超有耐心,全然不知home schooling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需要遵循嚴格的流程才能實現。
新加坡強制教育法令,Compulsory Education,簡稱CE,于2003年生效。法令中最主要的一個規定是:1996年1月1日之後出生,並居住在本地的新加坡公民,必須進入政府小學(新加坡籍孩子只能就讀政府學校,外籍可以就讀國際學校,感受到潛台詞了嗎?呵呵呵),接受基礎教育。新加坡實行六年的制強教育,也就是小學階段,這與中國的九年義務教育不同。
在強制教育法令中,有兩項特別規定,一項是爲身體或智力方面有問題的特殊孩子,這裏不作細談。另外一項,就是home schooling,似乎翻譯成家庭教育也不是很恰當,就直白的稱其爲“在家上學”吧。
我曾經一度誤以爲選擇home schooling是非常純粹的家長決定,細推敲起來,有這樣的想法來自于孩子是父母的私有財産這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孩子如何處置,完全由父母決定,因爲”父母管教孩子,天經地義“,也由此引發了不少虐待兒童的惡果。強制教育法令下,home schooling的意願雖出自父母,但決定權卻在教育部,只有經過嚴格審核,才會被批准,而這樣的審核,將貫穿于整個小學階段。
首先,決定讓適齡孩子接受home schooling的家庭,父母中必須有一位全職在家教課,這位家長需要申請教育部的資格證書,教育部會從學曆,學術,個人經曆等方面審核申請人是否具備這種資格。
其次,通過審核以後,家長在家裏需教授孩子與政府小學同步的課程,包括英文、數學、母語(華語、馬來語、淡米爾語任選其一)、科學、高級華文(可選)、社會學習、美術、體育、音樂、生理衛生、課外活動等等。每學期按照規定,到指定的小學進行期末考試,教育部會持續跟蹤學生成績。到了小學六年級,要參加全國統一的離校考試PSLE,學生成績要處于整體水平的2/3以上,才能繼續升入中學,而home schooling的學生中,只有50%能在第一次會考中順利升入中學,如此嚴格的要求,爲了確保孩子能接受高素質的基礎教育。
所以,home schooling其實並不輕松,如果要保證和學校同步的教學進度,那麽每天必須有4-5個小時的時間專注于學習,家長必須有強大的意志力和優秀的個人能力,先讓自己變成一個全才,否則真的無法應付在家教學的任務,回頭看看開篇提到的陳毓芸,當時她有三個不同年級的孩子,要分別教三個年級的課程,孩子們還有下課的時候,她說自己每天至少8個小時在上課,真是媽媽中的戰鬥機!
最近(2015年)我對home schooling有了更深刻的體驗,因爲在我的班級裏,有一個小四學生就是home schooling,媽媽負責教學,這個學生還有一個已經成年的哥哥,通過對這個孩子近半年的觀察,我發現她是一個非常聰明開朗的學生,華文程度也不錯,不管是課堂練習還是家庭作業,都完成的很好,可見媽媽的水准之高。發現一些問題是逐步的,開始我並不知道她是home schooling的學生,因爲在我們討論到學校活動時,她告訴大家自己是班級代表,卻沒辦法說出班級情況,我並沒有在意,以爲是表達不清或者害羞;更嚴重的問題是,每當她完成了練習,而其他同學還沒有;或者是我給全班同學講解她已經明白的問題時,就會一反常態,很無禮的打斷我,或者用唱歌表示不滿。有一次綜合測驗之後,我用了半節課的時間來講解試卷、批改學生的更正,因爲她考的不錯,所以更正的內容少。誰知當天下課之後,她的媽媽直接打電話來質問補習中心,爲什麽要在課堂上講解她女兒已經學會的內容,老師在浪費她女兒的時間,這對她很不公平。(下半年開學後,這位同學果然退出了補習班,補習中心校長對我說,嘗試溝通後,感覺集體授課無法達到家長要求,所以建議退出)
選擇讓孩子home schooling的父母是出于什麽考量呢?我絞盡腦汁再結合一些家長們給我的反饋,總結出兩種情況:第一,學校教育體系死板且耽誤時間,不適合自己的神童孩子。其實就算是home schooling,也只能在學生11至15歲之間完成小六會考,也就是必須保證至少5年的學習時間,比同齡學生早1-2年,晚2-3年小學畢業,不存在光速讀完小學進中學這種事情。第二種,學校的競爭激烈,讓孩子壓力過大。學會承擔壓力,抵抗壓力,轉壓力爲動力,這不是我們人生的必修課嗎,home schooling就能規避所有壓力嗎?那小學畢業以後怎麽辦?
人類本來就是社會性動物,家庭、學校、工作、朋友,我們一生都離不開群體,而學校中的群體生活體驗不可或缺,學會如何與老師交流,如何與同學們相處合作,不只是簡單的周末有沒有玩伴的問題,如前文中的學生,因爲害怕補習班的同學笑話她沒有同學,所以對大家撒謊說自己是班級代表。在學校裏,老師需要兼顧到每一位學生,永遠不可能像home schooling只高關注度一個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學會了謙讓、包容、理解、等待,也學會了如何自處與自學,這個部分是home schooling嚴重缺少的。此外,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教學風格和技巧,這就好比爲學生打開了無數扇窗,每一個窗戶望出去,都是不同的風景。
學校與家庭應該是孩子人生中不可替代的兩個重要場所,孩子走出家庭,走出父母的羽翼,在老師的帶領下,通過對周圍事物的感受,建立起自己的價值觀與人生體驗,家長應該做好的是給與孩子生活方面的照顧,以及思想行爲方面的正確影響,而不是替代學校和老師。學校教育讓孩子放開眼界,體會到世界的不同,不要讓孩子只是面對單一的環境與品格,生命本身就是因極大不同而産生的,學會怎麽解決而不是逃避困難,是伴隨我們一生的課題,有跌倒、有受傷、有痛過、有笑過、有收獲,這才是人生的意義。
一個看似沒有太多優勢的制度爲何會存在?
最大的成熟就是能接納所有的不同。
思想自由、兼容並包,
這是北大校訓。
(文:波希米亞檬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