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印尼大火牽動了東南亞各國人心。
圖源:法新社
伴隨著季風,火勢蔓延,印尼甚至不惜出動上千軍隊來對付它。
大火影響的不僅是印尼,火災産生煙霾隨著季風飄向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新馬兩國陷入一片“雲裏霧裏”。
9月10日的新加坡
今天(9月22日),新加坡的空氣質量指數又全島破百,達到不健康水平。
煙霾讓新加坡能源與水源部長馬善高如臨大敵,在fb帖文中回憶起了2015年的慘痛景象,並表示和會與印尼相關部門聯手解決此事。
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地標雙峰塔,近幾個月來也被籠罩在煙霾中。
圖源:Hamodia
甚至有上千所學校被迫停課。
圖源:見水印
其實,此次林火在今年7月底就有預兆。當時,印尼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很多人回憶起了2015年,那段空氣汙染指數突破400的歲月。
印尼林火年年來,它到底有多嚴重?
印尼大火背後的嚴重性?
實際上,對印尼林火關注的,不僅僅是有切膚之痛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英國媒體BBC,就曾撰文,稱“這是一場浩劫”。
“浩劫”一詞所言非虛,據印尼抗災署統計,2019年一月到八月,印尼一共有32萬8724公頃(1公頃等于1萬平方米)土地被燒毀。印尼中加裏曼丹地區的空氣品質指數AQI甚至達到2000點,超過最高級別的七倍(最高級別的最低門檻爲301)!
圖源:印尼林火監測局臉書
遠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也對此相當關注。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研究所科學家羅伯特·菲爾德一直在追蹤印度尼西亞火災的進展,他表示“他們現在正在經曆另一場重大的浩劫,這讓人想起2015年,在8月中旬,煙霾在降雨後幾周開始積聚。”
遍布在印尼島上的煙霾,圖源:NASA地球觀察者
聯合國也坐不住了。聯合國環境、發展和農業署署長,曾在去年聯合發表一份聲明,呼籲全球逆轉森林砍伐,社會也呼籲聯合國將這些大規模森林大火作爲其首要議程。
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更是起草了一份報告,將印尼林火稱爲“氣候變化最脆弱的地區之一正在見證世界上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最大增長”。
世界各個組織都在爲此發聲,在現在這個時間節點,很多人或許會想起1個月前刷爆整個社交圈的亞馬遜大火。
當時,群情激憤,嗚呼哀哉,一個又一個聳動的標題映入眼中。可印尼大火,卻似乎沒有在網絡上掀起這般聲浪。
亞馬遜大火推文中經常用到的這張圖片,但事後被作者辟謠
回溯到2015年,當時印度尼西亞發生了121000場大火,對比近年來亞馬遜地區發生的火災次數,簡直是觸目驚心。
巴西(亞馬遜地區)發生火災次數,圖源:BBC
大火還使得蘇門答臘島和婆羅洲島上170萬公頃的森林和人工林被燒毀!要知道,在過去的10年裏,每年因亞馬遜大火燒毀的森林,遠遠不到這個數。
圖源:BBC
印尼大火,比想象中來得更爲嚴重。
印尼大火背後的深層邏輯
說起印尼大火,離不開印尼蘇門答臘島和加裏曼丹島島上的泥炭地地形。
泥炭
在自然條件下,植物死亡後,會被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如果這個地區的降水過多,地面上有大量積水,土壤中的好氧細菌就無法活動,植物殘體的分解速度就會變慢,到了第二年又有新的植物殘體進入,年深日久土壤表面就會積累一層厚厚的有機物,也就是泥炭。
泥炭在種植業和養殖業中用途非常廣泛,它們的含水量很高,種一些耗水的經濟作物是足夠的,比如油棕。
種植在泥炭地上的油棕樹,圖源:AgroCultivation
而油棕樹,最爲著名的産出品,就是棕榈油。特別是近來人們對于反式脂肪的越來越避諱,棕榈油作爲替代品,更爲人所青睐。
棕榈油在人類日常生活中占比與日俱增,圖源:新浪財經
但是,等待土地自然降解成爲合格的、能夠種植油棕樹需要時間,因此,印尼采取了更加“暴力”的做法——燒芭。
所謂燒芭,就是用在熱帶雨林等森林山地放上一把火,以清理出一片空地以用作農耕,燃燒的灰燼可作爲“天然”肥料。
幾年後,當土地肥力衰減,山民們轉而另辟新地,“燒芭”就這樣周而複始地循環下去。
雖然印尼有“禁止燒芭”的法律條令,但是燒芭是成本最低的改善土地的方,不僅是印尼的傳統耕作方式,印尼的蘇門答臘島和加裏曼丹島上,種植著世界上最密集的棕榈樹,用來制作棕榈油和紙張,而這些,是印尼最重要的出口原材料。
近些年來,許多大企業也采用這種方式清空原始森林,獲得耕地種植經濟作物,使得印尼近20-30年來的大火越燒越旺。雖然現在世界棕榈油使用大頭紛紛承諾采購經過認證的棕榈油産品,以證明種植油棕時沒有破壞熱帶雨林。不過,只要有足夠的市場,監管似乎很難全部落實。
由“可持續棕榈油圓桌倡議組織”頒發品質認證證書
然而,把泥炭地燒了的後果顯而易見。泥炭地原本能夠固化並儲存碳,隨著泥炭地植物的生長,碳會被吸收,並最終轉化爲泥炭,但與此同時,分解植物和微生物會也釋放碳,形成良好平衡。
可一旦人們爲開發商業種植園而燒芭時,就會把地底的碳釋放到空氣中,進而轉化爲二氧化碳。
不僅如此,大火本身也是一個釋放溫室氣體的過程。兩者合計,泥炭火災對全球變暖的影響可能是其他土地火災的200倍以上。火災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暖化了原本存在緩沖地帶,造成全球厄爾尼諾現象加劇。
印尼大火地區的碳排放量,圖源:NASA地球觀察者
以2015年爲例,當時印尼大火造成了17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研究人員估計,在9月和10月期間,印尼大火産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了美國所有經濟活動的平均每日排放量,也高于德國的年度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在當年9月到10月中旬,短短6星期內,印尼從世界第6大躍升至世界第4大排放國。
圖源:世界資料研究所
不僅如此,煙霾還帶來了空氣中的有害化合物。2015年的7月1日至10月23日間,煙霾在印尼六個省份殺死10人,使500000多人患病。世界銀行曾估算,大火産生的煙霧或許導致了100000人過早死亡。
除了對氣候及環保有影響外,印尼林火不可免會造成境內雨林的喪失,影響本就脆弱的東南亞生態。
被火燒至焦黑全身僵硬的巨蟒,圖源:聯合新聞網
根據官方數據,1990年至2015年期間,印度尼西亞約有2400萬公頃的熱帶雨林遭到破壞。單單是2012年至2015年,每25秒就有一個足球場大小的雨林倒下。
目前,印尼已經失去了大約40%的雨林,隨著林火的蔓延,大自然的自我調節興許很難維持,這個數字會只增不減。
砍伐和燒芭讓印尼森林越來越少
而對于印尼來說,雨林的銳減讓水土流失更爲嚴重。對于處于地球低窪地的印尼來說,本來就面臨海平面上升的困境,一旦林火造成水土流失,可謂是在本就不堪的情況下“澆上一把火”,是“滅頂之災”。
同時,雨林的喪失還會帶來接踵而至的蝴蝶效應。據了解,婆羅洲紅毛猩猩在20年間減少至10萬只,蘇門答臘虎更只剩兩個健康的野生繁殖族群。一半的婆羅洲猩猩在短短16年內消失了,最主要原因是棕榈油産業破壞了他們棲息地。
而最近,印尼宣布將遷都至東加裏曼丹的婆羅洲島,那裏是瀕危動物的家園,其中最著名的是瀕臨滅絕的猩猩。
雖然印尼計劃部長說不會在該地區的保護區內建造建築,但遷都未必不會對當地的生態系統造成一些影響。
控制印尼大火需要各方努力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你們以爲新加坡是那池裏的魚,卻不知道這場大火把全世界都變成東南亞雨林失守的池魚。
火災當地動植物和居民是第一輪受害者。而東南亞各國,雅加達吉隆坡新加坡受煙霾影響是第二輪受害者。
海平面如果上升一米,紅圈中的大士、西海岸和樟宜的部分填海區將會被淹沒在水底
印尼大火,碳排放量超標加劇溫室效應,海平面上升,全球都要遭殃。氣候問題全球化,生態環境都將受到影響,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不過,回想起新2015年,當時新加坡政府說願意幫助印尼滅火,時任印尼環境及森林部長西蒂諾芭雅卻說:印尼有足夠能力應對林火,不需要新加坡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