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台灣的印象一直是物産豐富、風光旖旎、怡然自得,從自然到人文,都是那麽的輕松自在,溫和禮讓,第一次遇見台灣,是在三年前,那次全家出行,跟隨著旅行團把整個島匆匆的走了一圈,于是有了初步的認知與好感,而那次旅行之後最好的禮物就是小胖的到來。今年一整年有絕大部分時間都是我們一家四口待在新加坡,老媽的身體剛剛康複,不想長途勞頓,于是年末的旅行,我和老公兩個人就任性一次,也是因爲有老爸老媽做強力後盾,可以讓我們放心的出遊,所以有了機會再遇台灣。
寫在開篇,我不喜歡窮遊,我也不喜歡每一步跟著攻略,這一系列的遊記,非常純粹的記錄我和老公的腳步,以及我們結婚八年之後曆久彌新的感情,我會穿插實用信息,但絕沒有賬單集合和省錢妙招,也請不要問我酒店是什麽,機票多少錢,任何事情都在個量力而爲,因選擇不同而快意人生。
又一架廉價航空的飛機失聯,所以在要提及出行時,心情有點沉重,今年之前,我搭過一次虎航、一次酷航,今年之後,我決不再搭廉價航空,這可能是缺乏常識的幼稚行爲,但是,我甯願用幼稚換個心安。
清晨從家裏出發,孩子們都還在睡夢中,有多久沒有和老公安安靜靜的享受一下飛機上的時光,自己好好吃東西看電影聊天,而不是忙著餵孩子抱孩子哄孩子,所以六個多小時的飛行時間轉瞬即逝,到達台北的時候是下午,天氣和精神都剛剛好。
出發前,比較新加坡和台北的彙率,還是台北機場換錢比較劃算,把你帶的錢一古腦的都在機場換了吧,台灣也是外彙管制的,不像新加坡香港這樣,到處都是兌換商。換好了錢,可以在機場買一張電話卡,我們選了500台幣的配套,包括100台幣的話費+10天無限量上網。如果你不想花錢也可以,在機場的遊客服務櫃台開通itaiwan帳號,台灣地區的很多旅遊景點都有無線熱點,有了帳號密碼,就可以在這些地方免費上網。
在機場拿些地圖,市區各捷運站內,景點內,酒店內,也都有,只不過機場的最全。
從台北桃園機場到達市區有三種方式,出租車,高鐵,大巴。出租車不用多說,上一次來台北的時候搭過高鐵了,非常之快的到達市區,全部地下行駛,非常無趣,而且從機場的到達廳去到高鐵站還需要再搭轉運巴士,有點麻煩,我們兩個人不趕時間,再順便看看街景,于是選擇了機場大巴,只要順著路標,幾分鍾就到達了機場大巴總站,兩家巴士公司隨便選一家,我沒有仔細研究,要告訴售票員你的目的地,他會建議你就近站點下車,不一定全部都要去到台北火車站。
上車之前,在便利店買了兩盒果汁,大吃二喝就要拉開帷幕了。
一路順暢的到了台北市區,因爲我們前兩天要住在北投,所以從圓山搭捷運過去,在任意捷運站內的售票機器都可以購買悠遊卡,100台幣的押金,離開的時候可以去客服窗口退還,如果是在便利店買悠遊卡,這100塊是不退的。因爲第一次購買,我們操作的有點慢,捷運站的工作人員還特意過來詢問是否需要幫忙。
圓山捷運站外,以腳車爲載體的流動咖啡攤。
寬敞的捷運站內
此次的行程我決定的很隨意,泡泡溫泉,逛逛博物館,吃吃暖暖鍋,所以前兩天就住在北投,著名的硫磺溫泉區,選了這家台灣同事推薦的溫泉酒店,果然不負期望,從服務到設施都非常令人舒適。
簡單整理下東西,我們就出去熟悉地形加尋覓晚餐了,不知不覺的就偶遇了一間非常本土化的小小的暖暖鍋店,第一次點菜不了解狀況,全店的食客都好奇的看著我這個土老冒兒,如果是10年前的我,一定會因爲這樣的場面而窘迫到坐立難安,而當天的我,很是淡定的問清楚了點法和價格,全然不會受到周遭的影響,年齡長了,皮也厚了,老板娘也被我逗樂了吧,還有她周到的照顧和熱心的指路。
吃過晚餐,全身都熱乎乎的,和老公散步了一陣子,才回到酒店,街邊一群跳廣場舞的大媽把我震撼了,廣場舞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一個女人不管現在多麽風光,又或多麽市井,最後還不都是去跳廣場舞啊,唉,還爭什麽呀……
回來路上順便買了宵夜,泡泡溫泉,喝喝小酒,談談心事,假期就這樣開始了。
陽明山腳下的溫泉小鎮北投
陽明山,原名草山,因爲地處大屯火山區域,盛産硫磺,清朝時期爲了防止流民上山竊取硫磺,所以定期放火燒山,以至于整座山區只能長出一些茅草,所以稱爲草山。國軍進駐台灣以後,蔣中正把草山改名爲“陽明山”,爲了表示他對明代思想家王陽明的崇敬之情,連同山上的行館,也改名爲陽明書屋,而陽明山,是我們此行想去拜訪的地點之一。
北投的大部分區域都在陽明山區內,陽明山的半山腰開始就是北投的溫泉酒店集中區,這天我們起床特別早,因爲想趕在霧氣起來之前,登上陽明山看看火山景色,吃過早餐搭出租車上山,根據習慣先來到遊客中心。順著酒店門口的彎曲小路一路上行,途中經過若幹日式房屋,以及沿步行去泡溫泉的老人,衣著與習慣,都像極了日本,這裏也被稱爲台灣的箱根。日據時期的台灣,雖然于權力平等性上,台灣人遠低于日本人,但是基礎建設與教育,以及不算太苛刻的生活條件,都使得這一時期的生活相對平和,這也是爲什麽日據時代出生的台灣人還保留著很多日式的習慣。
遊客中心內有一組陽明山自然地理的展示與講解,對這裏有了大概的了解後,我們就出發徒步上山,也可以搭乘陽明山公園內的遊覽小巴,上車15台幣/次,不按路程,在各個景點之間循環行駛,不過要注意小巴的間隔時間,班次很少,我們在陽明山上只搭到了一程,另一程搭出租車。
我們順著人車分離的步道一路向上,這天降溫非常之冷,加上山上風大,伴著冬季的細雨,我和老公幾乎凍成冰棍,爲了緩解寒冷,我們就盡可能的運動起來,走了一段山路以後,漸漸暖和起來,寂靜的山林和清冽的空氣,也讓冷意緩解,專心欣賞冬季的山間美景,有人專門趕來看夏季的花鍾和海芋,我覺得冬天的山間也別有一番景致,沒有看到山花爛漫的我們一點也不遺憾與糾結,好地方可以一直拜訪。
陽明書屋,原名中興賓館,是蔣中正夏季避暑的行館,他去世以後,改爲國民黨黨史館,對公衆開放。它的名字源自蔣中正對明代大儒王陽明的欽佩,王陽明的哲學思想,心學理念,軍事才能,都對蔣中正起著深遠的影響。由于陽明書屋不是隨到隨參觀,需要等候固定開放時間,我們到達的時候,距離下一個參觀時間尚早,所以只是在外面看了一下,沒有入內參觀。
層林盡染的楓葉
一路上燦爛的梅花
山間怒放的山茶花
山間村民的菜田
接著到達了竹子湖,由于受到了九寨溝相似地名“箭竹海”的影響,我們傻傻的以爲竹子湖一定是圍繞在一片水邊,所以找啊找!後來又到了小油坑訪客中心詢問了管理員才知道,原來竹子湖是幾十萬年以前因爲火山爆發形成的堰塞湖,隨著湖水的泄出,那片低窪地形周邊布滿竹林,而稱其爲“湖”,而竹子湖也正是海芋花田和櫻花的位置,原來是沒有水的湖。
在山間布道上,突然出現一個花桶,花桶旁邊綁著一個信箱,立著一塊木牌,牌子上寫:鮮花50台幣一束,請將錢投進信箱內。放眼望去,周圍一個人也沒有,我們來時上山也僅遇到三五個登山者,鮮花實在漂亮,可是還要繼續走步道,就沒有買。
我們的下一個目的地是小油坑,見識一下活火山口的樣子,其實陽明山屬于火山爆發活動的後期,地下剩余的地質活動熱量從一些縫隙中噴湧,稱爲 “後火山作用“,這裏可以近距離的觀察到噴氣孔、硫磺結晶,以及塌陷地冒,對于我們從來沒有見過火山的人來說非常新奇。一接近小油坑的範圍,就可以聞到濃重的硫磺味道,這裏以前也是人們制取硫磺的地點,而當天天氣陰霾,能見度很低,沒有體驗到在此舉目遠眺火山全貌的心情。
小油坑觀景台上一群正在請仙的人們,不知道是什麽組織,動作台詞非常像撒滿法師!
小油坑的氣溫更低,看完了火山口,我和老公已經凍成了狗,迅速鑽進下山小巴,回到了新北投,全身僵硬的趕緊去吃暖鍋回溫,一大鍋熱鍋物下肚,老公說,重回人間了!下午天氣暖和了一些,我們就把溫泉小鎮走一走。
北投的名字來自于此地的原住民平埔族的北投社,這裏位于台北最北部,也是台北市的第二大區,算是台北的郊區,這裏街道蜿蜒曲折,建築充滿濃郁的日本風格,因爲出于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範圍內,所以房屋基本都掩映在綠樹叢蔭裏,順著山勢間的小路一直可以走到我們住的酒店,而沿途上也遍布著韻味十足的建築與風景。
一個在美國的朋友看到這張照片以後說,你怎麽靠在那樣的牆上?好髒的,我見過有人往上抹鼻涕!好吧,我猜那個抹鼻涕的就是你!
地熱谷,也稱地獄谷,或大磺頭,因爲在最初開發此地時,有人失足跌入溫泉內被燙死,這裏的水溫終年達到90度以上,掉進去不是死活的問題,而是幾成熟的節奏啊!
一路走回到隱藏在山彎樹林間酒店,趕緊換裝去泡溫泉,昨天泡了房間內的湯池,今天來泡酒店的露天風呂。露天風呂巧妙的設置在花木扶疏的庭院內,周遭植被和景色因四季不同而變化,我一直覺得冬季的室外溫泉才是泡湯的極致,最好能伴著雪花,望著山中景色,那可真是人生一大享受。北投溫泉的泉質屬于硫磺溫泉,又分爲青磺泉、白磺泉、鐵磺泉。因爲我們住的酒店靠近大磺頭,所以所提供的是白磺泉,泉質爲弱酸性單純泉,平均溫度在40~45度,酸堿值在PH4-5。因白磺泉呈乳白色,而有牛奶湯之稱,它同時也對皮膚病和美容兼具療效,所以又有美人湯之稱。客房和露天風呂的溫泉池壁使用觀音石修建,據說這種石材和酸性的白磺泉是絕配。
白磺泉有輕微的硫磺味道,不刺鼻,泡在其中完全可以接受,乳白色的泉水很讓人有“泡湯”的質感,水溫偏高,完全浸入池水裏要預熱好半天,出浴以後皮膚感覺光滑,才泡了兩天,身上有小疙瘩的地方就迅速平了下去,我非常喜歡硫磺溫泉。
遺落在時光裏的北投圖書館與溫泉博物館
北投圖書館就座落在通向陽明山的蜿蜒溫泉路一側,冬日的台北午後,走進這座全木質環保圖書館內,有一種令人平靜的舒適感。
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是台灣的首座綠色環保型圖書館,館體分爲地上兩層,地下一層,它在建築上運用了太陽能,循環水資源,低程度人爲裝修,以達到生態平衡,自主循環的目的,並且在外觀設計上,也讓人眼前一亮,融入周遭的綠意盎然中,木質的深邃陽台和格欄,又透露著返璞歸真的氣息,坐在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前看書,累了的時候,擡頭看看窗外的花園景色,是多麽惬意的生活,在這樣的圖書館裏讀書,時間也應該都美好到靜止了。
在古代的北投社,原住民還不知道溫泉的作用時,已經先了解到了它的危害,因爲硫磺溫泉的化學性,原住民知道要讓牲畜及農作物遠離溫泉水,當時的溫泉令人避而遠之,直到日據時期開始,喜泡溫泉的日本人發現這一天然寶地,在1913年,仿照日本靜岡縣伊豆溫泉的形式,修建了這座北投溫泉公共浴場,也就是溫泉博物館的前身。
當時的北投溫泉公共浴場異常興旺,人們漸漸體會到了溫泉的益處,從二樓的入口處,經過涼亭,進入到一樓的換鞋處,並設有男女更衣間,公共大池,重要的貴賓,還可以使用南側的貴賓室以及單獨休息室,日據時期結束後,這裏的公共大池曾一度改用爲兒童遊泳館,最後因爲管理交接問題而徹底荒廢,1998年,這棟即將屆滿百年的日式建築瀕臨拆除的命運,是一群學生意外的發現了它的價值,經過不懈的努力和宣講,終于保留並修繕起來,于是有了今天這座美輪美奂,獨一無二的溫泉博物館。
進入博物館,首先要換下鞋子,穿上拖鞋,就好像曾經泡溫泉的程序一樣。
大廳裏的日式榻榻米
博物館內也以圖文的形式展示日據時代,北投地區的溫泉行業狀況,以及溫泉在百姓中間的普及程度。
這間獨立的貴賓室,是孫中山先生泡過澡的地方。
一樓中央的公共大池服務男賓,當時公共溫泉的男女賓客比例懸殊,圓拱型列柱圍起的浴池與兩側牆壁上,鑲嵌著的彩色玻璃,讓沐浴其中的人感受到極爲明亮華麗的沐浴氣氛。
在溫泉博物館旁邊,還有一座對公衆開放的大衆浴池,也是十多年的澡堂子了,沒有住在北投的遊客,可以在這裏過一下泡湯的瘾,因爲這裏靠近我們的酒店,進出之間,我也見到這間澡堂更多的顧客是這裏的居民,這又和日本人現在習慣非常相似,不分男女老少,每天必泡澡,即使再小的蝸居,也要設置浴缸,不僅喜歡每天在家裏泡,公共浴池遍布城市中間,泡溫泉已經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我在大阪的公共浴池裏,看到1歲的小朋友隨同媽媽一起泡澡堂。
冬日午後,于時光裏重遇這兩棟韻味悠遠的建築,是一種福氣。
感謝作者@波希米亞檬檬 授權新加坡眼微信公衆平台發布並分享本文。更多內容請查看:新浪微博:@波希米亞檬檬;新浪博客:波希米亞很生活,http://blog.sina.com.cn/bobomiy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