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曾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或者節目中,說道新加坡人很“笨”。
早在2005年9月,李敖第一次訪問中國大陸。下機後有記者提問,讓他概括對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新加坡4個地區的華人的習性,他當時調侃道:“台灣人雖混蛋但可愛,香港人比較壞,新加坡人比較笨,大陸人比較不可測。”這個回答感覺把四個地區的人民都得罪了,不愧是李大師。
這一番言論在新加坡造成了軒然大波,讓新加坡變成亞洲四小龍之首,經濟快速發展,繁榮的新加坡人怎麽會是“笨”人。當時,新加坡人民對他的不滿,真可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也許是因爲察覺到新加坡人民的不滿,李敖大師想方設法地想圓回一些話,于是在第二年自己的節目《李敖有話說》上詳細闡述自己爲什麽會說新加坡人“笨”。強調自己只是爲了回答記者的提問,給了一個很籠統的答案,並不是真的指責新加坡人笨蛋。
原本以爲是要緩和事端,哪曉得李大師的“開光嘴”又語不驚人死不休。越描越黑,闡述新加坡華人的祖先都是下南洋的窮人,沒有文化,因此新加坡雖然集體建設很成功,但是很少有優秀的個人。還用上了“種”不好,這樣不得體的話。
新仇舊恨,可點燃了新加坡人民心中的炸藥包。許多新加坡人在節目中紛紛反駁,有的言辭激烈“李敖的話大的就像新加坡人的屁股,簡直放屁”。有人向報社投稿,批判李敖是“文化沙文主義”,壓根就在嘩衆取寵。
新加坡名人也紛紛指責李敖的無端生事。新加坡華文媒體工作者蔡深江表示,李敖善于賣弄文字達到自身目的,新加坡人不必在意。
創意出版社總監方桂香則說,把李敖當課題討論,似乎太擡舉他,他沒那個資格。
華人圈知名女作家尤今也認爲,李敖這番言論是在杜撰小說。
不過李顯龍總理則顯得很大度,在時事訪談節目《敢問總理》中針對李敖“新加坡人笨”的觀點發表評論時,只是含蓄地回敬了一句:“對李敖來說,很多人都很笨。”看來總理還是很有肚量,沒有計較李敖大師的“大嘴巴”。
甚當時很多在新加坡的台灣人都害怕因此遭受歧視。那一年5月,李敖風波之後,時任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來到新加坡交流。記者會上被記者嗆到,對李敖覺得新加坡人笨的看法。
還好當時馬英九臨危不亂,回答道:一位新加坡官員告訴我,依然歡迎李敖來這裡從事一切合法活動,聽這回答,我告訴接待我的人,這回答顯示新加坡人一點都不笨,當然我回台北會把訊息告訴李先生,有沒有什麽要我轉達呢?
用幽默化解了尴尬,這一點可比李大師高明了一點。
確實最開始下南洋的華人先輩們可能沒有文化,但是他們勤奮努力啊。建設出如此美麗的新加坡,而且新加坡經濟騰飛以後,加大教育投資,從國立大學不斷前進的排名就可以看出,新加坡的教育越來越出色。因此越來越多的新加坡人走向世界,新加坡人的文化水平也越來越高。我想,現在李敖大師對新加坡人還“笨不笨”這一點上也許會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了吧。
你以爲,只有新加坡人中槍嗎?!李敖大師的“金口”可是怼天怼地。
李敖大師罵過的人,能站滿烏節路。台灣的政治人物幾乎沒有不被罵的,馬英九,陳水扁更是常客。明星也不能幸免,小s,蔡依林也是被李大師的嘴“開過光”。
▲小s在《康熙來了》上向李敖討饒
罵文化人他更是不嘴軟,畢竟文人相輕嘛。
比如我們很多朋友喜歡的三毛,寫過《撒哈拉的故事》,她與荷西的愛情。而李敖大師卻用四個“白”來排比,諷刺三毛的小家子氣:我看她整天在兜她的框框,這個框框就是她那個一再重複的愛情故事,其中有白虎星式的克夫、白雲鄉式的逃世、白血病式的國際路線,和白開水式的泛濫感情。用詞實在太犀利,不敢看不敢看~~
還有我們熟悉的金庸先生也沒逃得過他的口誅筆伐:金庸所謂信佛,其實是一種“選擇法”,凡是對他有利的,他就信;對他不利的,他就佯裝不見,其性質,與善男信女並無不同,自私的成分大于一切,你絕不能認真。他是僞善的,這種僞善,自成一家,可叫做“金庸式僞善”。罵的可真是狠。
對待課本上的常客魯迅先生,李敖大師也沒放過:他寫了那麽多雜文,最明顯的表現,不過一肚子情緒而已。情緒並非要不得,但是必須同‘言之有物’並用、必須跟‘大量的資料’並用、必須隨‘卓越的分析與見解’並用,但魯迅的文章,卻情緒有余,其他不足,結果炒出來的,只是一盤盤上好辣椒,反倒沒有主菜了。但是看得出來,對于魯迅先生,李敖還是很尊重,盡量去客觀的評價,並非向上面那麽用詞火爆。
不過熟悉他的朋友應該早已習慣,畢竟“以玩世來醒世,以罵世而救世”的想法早已經深入李敖大師的骨髓血液。罵多了,也就習慣了。
而今天李敖大師得離去,讓這無聊的人間少了一位生動的人。敢想敢說敢罵,就已經比大多人都了不起了。有人問他,究竟怎麽活才是活明白。
他的回答簡單而明了:喜歡你喜歡的,打敗你不喜歡的,活過你討厭的。
一如他八十三年的人生。
新加坡眼編輯寄語:
有一年無意中住處有很多李敖的書,拿起來讀,幾天下來,可以說是不忍釋卷。
正好那天看到,晚報上最大的百貨公司舉行農曆七夕情書寫作大獎賽。我隨便取材身邊一個人物,以一個小故事入手,寫了“情書”參賽。想不到居然得獎。
前三名需要到百貨公司領獎,現場辦公室的人都要來看看這個“情書”的作者,簡直可以說是圍觀了。其實我只是得了第二名,但比第一名第三名的人氣高過許多。因爲評委內部大多數人被這封“情書”逗樂了,與其他大部分哀哀切切的情書大不相同。據說本來想評爲第一名,但是後來臨時換爲第二名(具體原因記不清了)。
其實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大賽本是個遊戲,作品也是戲作。但是在千萬人的城市裏,依據一個虛擬的愛情設置,信手寫出的作品都可以獲獎,應該與那幾天碰巧沒日沒夜看李敖大有關系。學其上者得其中。無論是機智俏皮還是敏銳犀利,學李敖的文字參加晚報情書比賽,也算是降維打擊了。
其實,李敖也有情書發布,雖是小品文字,都可稱隽永。《不愛那麽多 只愛一點點》的詞,也是世人傳唱的水平。
最後用一首李敖大師作詞,劉文正和黃莺莺1983年在新加坡演唱的歌曲《忘了我是誰》,來紀念這個讓人難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