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簡單的介紹了從空降坡島的那一年到現在,對坡島這些年來的變化的所見所聞,和我從一個異鄉人到“本地人”的心路曆程的變化。感謝眼哥提供這樣的平台,讓我能夠分享自己的心路曆程。
15年前,在手機還沒有那麽普及的日子,我來到了新加坡(筆者可不可以被稱作老司機啊?)。剛剛來新加坡的我,想要往家裏打電話,只能買那種長途電話卡,8塊錢的卡送10塊錢的話費,每次一張卡能用幾個月。那時候沒有什麽智能手機,我還記得我的第一部手機是Nokia8120。15年前在出租的房間裏,家裏也沒有固定電話,打個電話要去樓下打插卡電話。用電腦上個網也不是那麽的普及,到處找網吧上QQ,排解下在異鄉的苦悶與辛酸。慢慢的到了後來才有了智能手機,微信才在我的生活中慢慢的占主導的地位。圖片裏的這一切都成爲了曆史,然而卻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腦海裏,永不磨滅。
15年前,新加坡的地鐵還只有兩條線,東西線和南北線,也就是最早的兩條線,綠線和紅線。還沒有紫線,藍線,黃線。那時候去聖淘沙Harbourfront 還沒有地鐵,要在歐南園下車換乘去聖淘沙的短途巴士。那個時候東西線還有直達樟宜機場的線路,每次坐東西線去東部,還要看好是到樟宜機場還是到巴西立,如果是前者還要在丹那美拉(Tanah Merah)轉地鐵。那個時候東西線的最西邊還是文禮(Boon Lay),而我一直在新加坡的最西邊住了那麽多年,直到後來延長到先驅Pioneer 和裕群Joo Koon, 我才稍微不覺得我住在新加坡的西部邊疆。那些年,新加坡還沒有那麽多中國同胞,每次在坡看到來自祖國的同胞,都異常的興奮和激動,“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都會聊天聊上好久好久。現在,很多時候對這都已經習以爲常,那些激動那些興奮都變成了異常的從容和淡定。
(下圖:紫線2002年底才建成,話說你們知道MRT和LRT的全稱嗎?那時候文禮還是最後一站哦!MarinaBay還沒有延長哦!)
回憶到這裏,我突然想起那個時候我竟然還用過上巴士插卡的機器,跟現在上車滴滴一下的易通卡沒有可比性。那個時候我坐過幾次沒有冷氣的巴士,現在看來都很難想象,但是那個時候確實有那麽幾輛,在文理這邊上學,每次回家只要坐到這樣的巴士,就覺得不開心,其實現在想想,感受下自然風也是超級難得。
筆者在西部呆了N年,算是西部的老司機了吧。不要問我有多久,我會告訴你很多,很多~!記憶中,Jurong Point 那個時候還沒有那麽大,還只是I型號不是L型。以前的學校在Pioneer,然而那個時候並沒有地鐵站到pioneer,每天放學後巴士到了終點站都會去Jurong Point吃吃喝喝,可見Jurong Point在我心目中的地位,而且他的每個店買什麽我心裏真的都知道啊!這些年真的是看著Jurong Point擴大起來,從I變成L。看著裏面的好多店面換了一家又一家,真的是“鐵打的地産流水的店”!
那時候Jurong East 和如今的裕廊東Jurong East 簡直不可同日而語。想當年,裕廊東Jurong East只有Jurong Entainment Centre(現在的Jcube前身)和IMM, 比起現在,略顯荒涼。現在的西部中心,集商業,娛樂,餐飲,旅遊,中轉爲中心的commerialhub, 在今日JEM, Westgate, WDA, Bigbox, Ng Ting Fong醫院的所在地,很久很久以前還都是一片荒涼的草場。
(上圖:Jurong East Entertainment Centre和 荒涼的JE, 下圖:Jcube和繁華的JE)
那個時候的樟宜機場還只有第一搭客大廳(Terminal 1)和第二搭客(Terminal2)大廳, T3還是很後來的事情。每次打車去機場,看到機場的塔台,都恨不得歸心似箭,瞬間回到家鄉親人的身邊。那個時候對冬天是那麽的思念,每一次都是吵著要回去過冬天,而現在對冬天沒有那麽的想念,對這個島國的熱帶氣候,越來越適應了。
那個時候的濱海灣還是新加坡河的入海口,從魚尾獅方向看過去,對面除了大橋就是一片遼闊的大海,那個時候還沒有金沙(Marina Bay Sands),還沒有摩天輪(Singapore Flyer), 還沒有濱海灣花園(Gardens by the Bay),雙螺旋橋(The Helix Bridge),還沒有濱海灣蓄水池(Marina Reservoir)和濱海灣水壩(Marriage Barrage),這些年在濱海灣的周邊,聳立了一座座的高樓大廈,這些年,在新加坡,見證了濱海灣的發展與繁華,無數滄海桑田的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那噴水的小獅子(魚尾獅),永遠坐落在新加坡河畔的魚尾獅公園,仿佛在告訴人們這麽多年在新加坡河邊發生的這些故事。
那個時候,牛車水還沒有那麽多中國餐館,還沒有那麽多火鍋店烤肉店,不像現在這樣,一個個餐廳雨後春筍般的矗立,想吃點什麽說走就走說吃就吃,那個時候還沒有那麽多國貨,每次胃裏的鄉愁煩了,都要糾結好久。
那個時候。。。
那個時候的記憶還有好多好多,15年來在坡島的生活,已經占據了我生命一半的時光。這麽多年的生活,我也已經適應了這裏的一切,已經喜歡上這裏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這裏,已經是我生命裏不可割舍的家園。對于家鄉的一草一物,反而變得有些陌生和彷徨。親愛的朋友們,請你們千萬不要說我們忘本,這樣會讓我們很受傷。因爲在我們的生命裏,這兩個國度跟我們的生命有了不可割舍的聯系。這個島國裏有我們貢獻的青春和奮鬥的曆程,有我們的汗水,我們的夢想,我們的腳印和我們的希望,遠方的故國有我們的家鄉,有我們的親人,有我們記憶中的童年和河流山川。這麽多年見證了發達的坡島在發展中尋求更高的發展,也見證了中國從發展中國家到發達國家的飛速發展的進程(雖然還沒到發達國家的水平?)。這裏是我們揮灑熱血的國度,那裏是金色日光和銀色月光交相輝映照射著的大地,是我一生從來都不敢忘記的故鄉!所以我喜歡鴻雁,也把自己比作鴻雁,我們的這一生就像是遷徙的候鳥,永遠不會忘了自己從哪裏來,也永遠在尋找最適合自己生存的地方。
“鴻雁啊,向南方,飛過蘆葦蕩。天蒼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鄉。。。”
願所有漂在坡島的孩子找到安心之處。
最後,以宋代大詞人蘇轼的《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來結束此文: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裏歸來顔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文:Katyus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