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生産力一直都是直接影響國家的競爭力和經濟成長,對企業也是一樣。特別是在環球化的激烈競爭環境裏更甚重要。不論是國家還是企業,如果無法提高生産力就會失去競爭力而被淘汰。
把生産力定義爲輸出量和輸入量的比值是正確的。勞動生産力和資本生産力是兩個最主要的生産力。具體算法如下:
勞動生産力 = 增值量(value added) / 所需員工人數
資本生産力 = 增值量 / 所需資本。
Tips:
1)由于勞動力是大部分企業的主要資源,所以勞動生産力經常是生産力的主要指標。
2)增值量是指由員工創造出來的價值,也就是售價扣掉購買的物質和服務的成本(可參考標新局網頁)。
就以炒粿條小販爲例子:
攤主和助手兩人一天的收入扣去食材、租金、水電煤、收碗碟、抹桌子等向外購買的物質和服務的費用,剩余的就是增值量。
這增值量是用來付攤主和助手的薪金、福利、保留利潤等。由此可見減少助手的薪金只是提高利潤,並沒有提高增值量,所以也沒提高生産力!
提高勞動生産力的方向應該是提高增值量或是減少員工人數,而方法很多。
首先假設炒粿條小販攤主和一位助手是最低需要的員工人數。所以攤主無法在不影響銷售額的情況下減少員工人數,只能在提高增值量方向動腦筋。
如:提高生意額,確保自己和助手一直沒閑著。就是在除了食材的成本外,其他的成本不增加的條件下,提高銷售量,也就直接提高增值量。
還有,炒更好吃的粿條、改變産品包裝、提高形象等來吸引更多願意付更高價錢的客戶。
所以提高勞動生産力不僅僅是快和省。
當然說比做來得容易!提高生産力一直都是挑戰性非常高的工作。天下也沒有容易的事!要提高就要下定決心改變和不斷努力,如果有需要就接受專業指導。
小販中心是我國獨有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無法刪除。政府也順從民意,投資建更多的小販中心和翻新現有的。但是現在的小販中心有不少攤位的總體營業時間比較短,有一些攤位一周才營業4天,整個小販中心有時候還不到2/3的攤位在營業。接下來的趨勢是更多的攤位縮短營業時間。這肯定降低勞動和資本生産力。由食客退還碗碟的計劃也沒進展,成功的幾率也不高。而這計劃只是能減緩對收碗碟員工的需要,而對攤主的生産力沒有幫助。
▲計劃舉步維艱
早年的小型面包坊和小型雜貨店,被大型的面包工廠和大型的超市淘汰的原因很多,生産力應該是主要因素之一。小販中心是否也會步其後塵呢?
要生存就一定要通過提高生産力來提高競爭力。要避免小販中心也被淘汰,就應該慎重的思考如何提高中心的生産力,特別是勞動生産力。要求個別小販提高生産力是比較困難,而應該是以改變整個小販中心的營業方式來達到目標。
我們的小販中心主要是由政府來經營,所以對中心的投資基本上是政治考量更多過資本生産力的考量,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勞動生産力不提高的話,不僅會影響各個攤主,甚至整個小販中心的競爭力和生存的能力,最終受害的是消費者,還是政治課題。
▲事關民生的小販中心很重要
食閣的運作方式基本上同小販中心類似,但是因爲租金高和合約的限制,營業時間都很長,就能創造更高的增值量,所以資本生産力肯定比較高。而勞動生産力也會比較高一些,但是應該還不是很理想,同時也面對下降的壓力。更何況食閣的運作成本高,所以售價也高,比較難被小市民接受。
在香港、菲律賓等地有很多規模不小,專賣很多種本土口味食物的快餐店。營業理念是專業管理、統一經營和分享資源。勞動和資本生産力就比較高。本地有一家咖啡店集團也是類似的運作方式。有關政府部門或是職工總會是否考慮參考這樣的經營方式,爲小販攤主組織合作社,讓攤主是股東也是雇員,合資經營高生産力的新型小販中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