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算過自己一天會製造多少垃圾嗎?裝早餐的塑膠袋、中午的外賣盒子、下午的咖啡紙杯、下班回家還得收個快遞……
如果把一週的垃圾都累積起來,各種發票、包裝膜、一次性用品,蔚為壯觀的場面會不會讓你深感「罪孽深重」?
而有位神奇的女性在繁華北京生活一週,竟然只留下8件垃圾?!
她是Elsa湯蓓佳,GoZeroWaste的創始人,零垃圾生活的體驗者和倡導者。
但你可能想不到僅僅一年多以前,她可是位不折不扣的網購狂人,和很多女孩一樣,就算家裡的大衣櫃塞滿了衣服,每天上班前還會因為沒衣服穿而抓狂。
NO.1
2016年9月,一位名叫Lauren Singer的美國在網路上爆紅,四年生活只留下一小罐垃圾的環保行動,令很多人稱奇。
當時,Elsa的反應和大多數人一樣,讀完全文,感慨一句:「哇!她好厲害,可我做不到……」就沒了下文。
在她看來,社會形態和市政設施都不一樣,零垃圾生活聽來美好,卻完全沒有借鑒意義和實現的可能,不過這女孩的故事還是小小刺激了她一下。
第二天,Elsa做了件比較特別的事情:把自己一天生產的大件垃圾拍下來,外送盒子、買菜的塑膠袋、快遞箱子。
Elsa猛然意識到,為什麼自己無法實現零垃圾生活?難道僅是因為「別人的垃圾回收做得好」?
其實答案就在我們自身的日常生活中,據統計,每個人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有1.1公斤,這個數字聽起來微不足道,但就拿台北270萬居住人口來算,整個台北一天可產生近3000頓垃圾,而這僅僅是一天的量!一週呢?一月呢?
而這些「垃圾圍城」的困境,最終會報應在誰的身上?
毫無疑問,是人類自身,比如一雙尼龍襪子洗一次會產生十幾萬條,人眼看不到的合成纖維,它們穿過下水道,最後進入河流、大海,最終這些合成纖維有沒有被魚吃掉?魚最終有沒有被人類吃掉?只是想想都令人心驚
BBC《藍色星球II》,揭示的塑膠污染令人心寒
購物一時爽,卻需要世世代代來承受環境污染的代價,因此零垃圾生活的實現,不只是依靠市政設施的推進,更需要每位垃圾製造者行動起來。
NO.2
其實在了解「什麼是零垃圾」之前,Elsa對環保和公益的認知都十分淺薄,參加過最環保的活動,就是象徵性地為地球「關燈一小時」,而在她的固有印象裡環保沉悶、無聊、吃苦。
但當她一步步實踐「零垃圾生活」後,把每一次環保行動當做一場遊戲,克服阻礙、打怪升級,才驚訝地發現:「咦,我也沒變成苦行僧嘛!」、「我的生活也沒有被徹底顛覆啊!」
「零垃圾生活」,並非強調極致的零和100%的完美,不需要你對生活做出顛覆性地改造,而是從「減垃圾」開始,回歸「簡生活」,Elsa逐漸發現幸福與衣櫃裡有多少衣物無關,與買買買的快感無關,相反,克制不必要的物慾,才能體會到極簡生活的快樂。
今年夏天Elsa挑戰一項膠囊衣櫥項目:「13件衣服穿31天」。
而她一下子就堅持了整整3個月,這位原先面對滿櫃子衣服,仍忍不住買買買的姑娘,第一次發現,克制住自己不必要的物慾,竟然是這麼有成就感的一件事!痛快的斷捨離!竟然比購物還要爽!
塑膠袋是環境保護的大忌,可日常生活中無時不刻不充斥著塑膠,為了徹底杜絕這一污染源,Elsa出門隨身攜帶杯子和餐具,買菜時自備乾淨的棉布袋子,用可以反覆使用一年的蜂蠟膜代替保鮮膜
辦一場10人的家宴,竟然一個塑膠袋都沒用上,為了減少空瓶容器的浪費,Elsa想到了小時候幫媽媽「打醬油」的經歷。
每週帶著瓶瓶罐罐,逛逛北京的有機農夫市集,購買散裝的醬油、醋、洗衣液、洗碗精、洗髮水,甚至連購買臉霜、眼霜也不去大牌專櫃了,而是請手作護膚品賣家幫忙灌裝。
不僅減少了玻璃、塑膠等各種材質容器的浪費,而且純手工製作、絕對自然清新,不一味地追求大牌名品,更簡單的內心,反而會擁有更容易滿足的快樂。
堅持「零垃圾」,還令Elsa開發了很多新技能:家庭DIY身體乳。
用無患子煮水,做洗手液和洗衣液,火眼金睛淘二手好物。
摩卡壺、磨豆機都是她的「二手」戰利品,尤其她還沒有絲毫心理障礙地愛上了「撿破爛兒」,被大風刮斷的樹枝,成了設計週布展時最有格調的背景。
垃圾桶旁撿回的花盆和花盆架裡,薄荷瘋長,清新了整個夏天。
拾荒收回的兩個菜盆,讓小倆口終於有個陽台小菜地,雖然只種活了一顆大蒜,卻給生活添加了無限的笑料。
環保一定得很辛苦嗎?堅持「零垃圾生活」幾個月,Elsa心裡已經有了明確的否定答案,好玩、有趣、放鬆、體驗,這些才是她所理解的環保真諦,於是她決定創辦GoZeroWaste公眾號平台,將自己有趣的環保體驗一一記錄下來,鼓舞更多人加入「零垃圾生活」的行列。
NO.3
可是初衷雖好,但在別人眼裡Elsa就是個出門會自帶布袋子和飯盒的「異類」,甚至一開始連她的丈夫都不太理解她:「出門本來很簡單的事情,怎麼弄得這麼麻煩!」
出門購物,布袋必不可少,可被「逼」著嘗試一兩次之後,Elsa的丈夫發現,環保其實也就是隨手的一件小事,特別是每次向商戶說明情況時,沒人投以奇怪的眼神、或在背後議論紛紛,而是會豎起讚許的大拇指,這讓他備受鼓舞,也隨之成為一名堅定的zero waster。
不僅出門習慣了自帶水杯、餐具、手帕,連出差都不忘洗漱用品和拖鞋。
小倆口經常在家琢磨如何DIY更多生活用品,Elsa從不會用言語去強行推銷「零垃圾生活」,而是透過行動「耍點小心機」,比如和閨蜜去買珍珠奶茶後,她會默默po出一張照片:三個塑膠杯+一個保溫杯。
和朋友之間的禮物往來,也變成了手帕、餐具、竹牙刷,這些零垃圾生活小物件,只為讓更多朋友深陷「零垃圾生活」無法自拔。
用語言無數次重複宣傳「零垃圾生活」,實在是做無用功,而Elsa用持久的行動和真實的快樂,感染著每一個認識她的人,她令身邊對環保陌生的朋友,最終信服:環保,真的是件快樂的事情。
今年7月,她將「Wasteless Stories」挑戰活動引入北京,邀請參與者將收集7天的垃圾,裝進一個帆布袋裡,並繪上自己創造的藝術圖案,挑戰吸引了80多人參與,最後布袋還在北京國際設計週上精彩亮相。
「7天不叫外賣」、「零垃圾野餐」、「10分鐘斷捨離」、「21天零垃圾手冊」。
各種創意活動及教程,Elsa正帶著青年人將環保變成一件可以玩的事情,一步步嘗試「零垃圾生活」,把每一絲橫亙在心裡的偷懶念頭都踢走。
更多人發現,「零垃圾生活」這個聽起來無比陌生的詞,其實離現實生活只有一步之遙。
迄今為止,GoZeroWaste平台已經舉辦了34次線下活動、7次線上直播,在9個城市成立了zero waster小分隊,直接影響了1萬多人減少生產生活垃圾,Elsa堅信,「零垃圾」這種時尚的可持續生活方式,正在用微小的力量撼動世界。
Elsa和全球零垃圾運動的發起人貝亞·約翰遜(右)
NO.4
這一路上,不停地有人會提出疑惑,環保,這件大事,為什麼由個人來做?為什麼不是企業或者政府從源頭上開始杜絕污染?
Elsa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曾經在有機市集遇上一位賣五穀雜糧的農戶,可他家所有食材都是塑膠袋真空包裝的,當Elsa向他說明因為不想產生一次性垃圾,所以想買散裝的時候,這個河北小伙子竟然認真和她討論起,散裝雜糧的解決方法,而且之後通通付諸實踐,雖然這樣做會帶來諸多不便,而且減少了自己的收入。
但這個小伙子依然堅信自己在做一件正確的事情,也許個人力量看起來微不足道,但確實能夠影響商戶的決策,具有影響周邊的能力,這讓Elsa更加堅信,環保不一定需要政府或者企業來牽頭,每個人的消費選擇才是真正關乎環境的大事。
今年10月,法國NGO組織Art of Change 21邀請她和其他各國16位企業家、藝術家和青年領袖,討論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與國際關心環保人士的交流,讓她愈發堅定了一直以來的信念:環保不是靠說教,不是只有嚴肅刺眼的數字和血淋淋的圖片,才能讓大家對環境有所觸動,而是用愛、用美,讓大家找到與環境的聯結。
而以GoZeroWaste平台為紐帶,Elsa正在努力讓更多能夠影響社會的年輕人,透過快樂和創意,感知環保和公益。
「零垃圾」不僅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善待環境的友好態度。
人們逐漸沉溺於一次性用品帶來的「便利」,也逐漸習慣於享受「便利」的同時製造垃圾,而Elsa就要當那個敲警鐘的人,讓現代人從看似便捷的生活中清醒過來,因為最終為這些「便利」付出代價的將是人類自己!
出處:http://www.cacanews.com/cat67/node1785857/144964
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