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華爾街內參
高考成績出爐,全國各地的高考狀元陸續浮出水面,然而最刷版面的是北京的文科狀元熊軒昂這個耿直Boy說的一番話——“現在的狀元都是這種家裏又好又厲害的。”
一句大寫的實話,瞬間戳疼無數國人的心!
1
那究竟熊軒昂的家庭有多厲害呢?熊軒昂來自一個中産家庭,這已經不是小康、小資家庭所能比擬的。
北京的中産家庭往往父母都是大學的教授,上市企業高管,著名醫院的主刀大夫、重要的技術科研工程師、擁有尖端技能的高職業素養人或者某些特定行業裏尖端的人,等等。如熊軒昂的父母是外交官。
根據瑞信銀行的國際中産標准來統計,在北京上海等地過上體面的中産生活,一個家庭必須儲備起碼1000萬左右才能保證全家人的生活品質。除了擁有堅固難以被摧毀的家庭經濟基礎之外,固定資産外,中産家庭還需要具備家長雙方擁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有著較高的職業價值或者社會地位、追求健康的生活品質,擁有良好的禮儀等特征,而這些特征將中産階級區分與“暴發戶”。
他們家裏代步的車一般都有兩輛或者以上,以奔馳、奧迪和路虎居多。他們的孩子上清華附中或者是人大附小,一到暑假就飛到世界各地參加夏令營。
父母的朋友也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認識一個牛津劍橋或者是哈佛大學的教授一點都不稀奇。
我們所謂的博雅教育,國學,戲劇,話劇,高爾夫,芭蕾舞,小提琴等等,是這些孩子的標配。
他們沒有很繁重的課業壓力,所以他們可以發展出不少的第二專長,一身藝術細菌稍微突出一點就能夠到國外參加比賽,畢竟這樣的機會也不少。
他們寒假到海德堡參加豎琴表演,暑假到南非大草原做義工,他們小長假的時候跟父母出國旅遊,一切都顯得非常自然。
這就是中産,跟很多普通家庭晉升起來的小康、小資族不同。他們同樣能周末看電影,逛街購物,進入高級餐廳,更重要的是能夠來一場走說就走的巴黎街頭餵鴿子,能給孩子支付美國夏令營的時候,眼睛也帶不眨一下。
申請大學時候,或者是找工作的時候,非常容易被這些孩子碾壓。
畢竟,你一個恨不得一天18個小時都用來學習的書呆子,是沒有辦法和他們閃閃發光的簡曆相提並論的。
和三線城市的小書呆子們相比,他們活潑,靈動,成熟,還有恰到好處的天真。
你如果是面試官,你都會嫌棄你自己。畢竟,你努力的天花板,也只是別人的起點而已。
條條大路通羅馬,沒錯,可是那個孩子,人家已經在羅馬了。
2
寒門基本不出貴子
聽到熊軒昂的話,不禁讓我想起:“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句話。雖然在上小學時,經常聽到老師在上課時這麼樣罵我們,但現在想想也是合情合理。
熊軒昂的話很有意思,他說他地處在北京這樣一線的教育資源“大國”,擁有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擁有很多通向教育的“捷徑”,而這些是農村地區的孩子無法享受到的。
請注意“捷徑”這個詞,換句話說,同等的高考應試門檻,其實還是有通向這個終點的學習“捷徑”,而不是一味死磕課本、題海戰術。
無獨有偶,作爲2013年的北京文科狀元孫婧妍也曾在采訪中,孫婧妍也分享了很多父母對她在閱讀上的教育,爲了選購了很多書本,給她帶來了良好的語感,最後還是那句話,她的成功也是“水到渠成”的。
換句話說,這些教育裏的精英學生,從小的時候就接受綜合性的教育,擁有名師提點如何只做“一題”就能精通同類的題目,這就是“捷徑”。他們擁有大量的閱讀,作爲自己的素養沉澱,而這些是一些普通家庭或者農村學生所無法做到的。
曾經在教育圈裏聽說過這樣的情況,同樣是考上北大的文科生,大城市來的學生對國外的作家、名著裏的話侃侃而談,而小城市、農村來的學生卻半句話都答不上來,唯獨能對課本指定背誦的段落倒背如流。
高考狀元中,現在普通家庭的孩子已經不會成爲狀元了。
精英家庭注定孵化出精英,而寒門的子弟往往孵化不出貴子。因爲一個家庭的經濟硬實力,父母的軟實力奠定了一個孩子的學習能力、眼界高低、執行力、膽識與魄力。
3
中産家庭不可忽略的軟實力
真正好的教育,真的不是只讀書,是父母的格局。中産階級的家庭除了有固定資産、流動資産之外,還有個人的能力和價值、社會地位、教育素養及其生活品味。
蔡康永從小就看《紅樓夢》,9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評劇,因爲他的媽媽是上海名媛,他的爸爸是知名商人和律師,太平輪就是蔡康永家的輪船。
蔡康永說,爸爸對于他唯一的要求,就是要讀到碩士,而且是一流大學的碩士。蔡康永爸爸的好朋友,親筆寫了推薦信,讓他到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念書。
高曉松的爺爺是清華大學校長,外婆是北航大創辦人之一,爸爸媽媽都是清華的教授,媽媽是梁思成的學生…等等,他從小在清華校園裏面的二層小樓長大,說,他上清華的時候,想要辍學去玩樂隊,媽媽說,可以。你要是分文不拿,能在天津堅持一周,我就讓你玩樂隊。
這是父母知道人生精彩,不只是上學這一種可能。
其實這樣家庭的小孩子最讓人羨慕,可能是像文科狀元這種,他們從小就見多識廣,他們能享受最好的,也見過最差的,他們的父母不是讓他們死讀書,他們的父母的教育,就是讓他們成爲一個完整的人。
那些真正跑贏同齡人的年輕人,是擁有見識+知識+格局的結果。
4
沒有硬實力,一切都是白搭
社會階層的分化,就擺在那裏。
近年來,“農民工二代”、“貧二代”、“富二代”、“官二代”、“壟二代”(全家幾代人都在國有壟斷企業)的概念日漸清晰,人們感到改變命運的渠道越來越窄。
這個社會財富階級化、教育資源階級固化是一個事實。不願意承認的人,只不過掩耳盜鈴而已。拒絕、否定、不接受不等于不存在。認清事實,反而對個人、子女的生存和發展更有意義和價值。
既然中産階級孵化精英,那麽我們是不是應該去追尋中産階級之路?中産階級之路究竟有多遠呢?答案是很遠。
多數的中産階級是上一代中産階級帶出來的,而只要不出意外,他們終將帶出下一代中産階級。這是一個家庭的硬實力、教育素養的日積月累的沉澱與代代相傳。
作爲“脫貧”、“奔小康”、“小資”階級的我們,沒必要盲目去追尋中産階級。因爲中國每天每年都有很多家庭死在去追尋中産階級的路上。當你硬實力湊不上來的時候,要懂得服軟。正如我前兩天發的文章《有一種成熟叫認慫》說的一樣:
即使是在這個時代,“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仍然是金科玉律。
或者准確地說,正是因爲在這個時代,我們更需要按照自己的能力來決定未來的行動。
一個成熟的人,必然有著認清現實的自知之明和延遲滿足的精神力。
大多數人的痛苦,源于他們不能接受一個現實:有些欲望就是無法達成。
作爲中産以下階級的人,其實認清現實比盲目攀比更重要,尤其在教育這個方面,能做到帶孩子出國看展覽固然是好事,但如果做不到,簡單的去複制中産的生活方式實際上意義不大,因爲這些方式對于他們自己的能力是跳躍式的。
缺乏基礎和積累,這種跨越式的嘗試,很難達到中産們一樣的效果。就像同樣是去名校,若孩子本身太缺乏基本的素質教育,跟不上別人的節奏是常事,甚至只會發展出一份自卑的情緒。這也是爲什麽社會普遍對于鳳凰男鳳凰女們看法不好,大概率來看,很少有人能夠在階級跨越這件事上表現優秀。當然你要跟我死磕有不少優秀的典範,我當然承認,但那很少,且難。
只是說這些家庭需要認清現實。能夠在既定條件下給孩子提供最好的,已經是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東西了,這一點是家長,以及特別是孩子應該認清的。
而另一方面,如果家長願意肝腦塗地奉獻自己,也不能抱有揠苗助長的心態,因爲你們想要的結果不是簡單地一次賣房子可以達到的,因此抱著必然收獲的心態來給孩子壓力也毫無意義。
所以最好的選擇是什麽?不是去教育孩子,而是教育自己,如果你自己沒有階層上升的願望和持續的行動力,又怎麽可以寄希望于一個孩子草雞變鳳凰,一代人改變你們家族的宿命呢?
與其望子成龍,不如自己成龍。
對此,你怎麽看?
歡迎給小編留言!
覺得不錯請點ZAN!
領導說了,
您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這5篇文章你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