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疫情凸顯全球合作的重要,國際組織也仍能發揮影響力。不過要促進全球合作,各國必須先在國際和國內建立信任。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線上舉辦的新加坡透視論壇2021研討會昨天進入第三天議程。海內外學者就多邊主義和全球合作展開討論時不約而同指出,冠病疫情揭露了各國政府之間缺乏協調和合作,國際領導力也不足的弊病。
南洋理工大學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院院長廖振揚教授說,各國出現的“信任赤字”現象,阻礙了各國合作應對疫情的進程。
“歐洲和北美等社會出現對全球化的抵制情緒,影響了民衆如何看待國家和政府在多邊合作中應作出的承諾,使多邊合作成爲狹隘民族主義情緒浪潮的受害者。這些情緒又進一步被民粹主義政治領袖煽動。”
新加坡外交部外交學院院長陳贻宛也附和道,多邊合作遇到的阻礙反映了許多國家國內的嚴重缺陷。
“我們必須重新注入國際合作精神,但在成功做到這點之前,必須先解決國內政治,各國領導人才能在國際舞台上說,他們獲得國民的支持,他們的國家又希望如何推動世界朝他們想要的方向前進。”
曾擔任我國駐聯合國和駐世界貿易組織常駐代表的陳贻宛說,多邊合作向來不得不面對民族主義、保護主義等問題。盡管許多國際組織的作用不如預期,但它們仍將扮演重要、具影響力的職責。
廖振揚也認爲,新加坡應通過外交政策繼續鞏固國際法和國際組織的重要作用,以及強調經濟和貿易體系開放的重要。
美國學者戴蒙:新加坡能在東南亞起領導作用
參與同場談話的美國著名跨領域學者戴蒙(Jared Diamond)教授在談到這些國際趨勢對新加坡的啓示時指出,新加坡能在東南亞發揮領導作用。
他說:“新加坡的公共衛生體系在東南亞算得上是最傑出的,也是世界上最傑出的公共衛生體系之一。此外,新加坡在科學、治理、效率等方面都在東南亞處于領先地位,因此新加坡能在解決包括冠病在內的問題方面成爲鄰國的參考模式。”
談到冠病帶來的啓示時,戴蒙指出,各國本應在應急方面做好更充分的准備。
他以芬蘭總理公署下設的專家工作團爲例,指這個專家團每月探討國家可能需要應對的任何緊急情況,作爲決策時的參考。專家團雖然並不知道會出現冠病,但確曾在幾年前考慮過芬蘭出現病毒傳染的情況,芬蘭因此開始擴充口罩、燃油、食品等供應。
“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這個做法成本太昂貴了,怎麽負擔得起?芬蘭通過征收小筆汽油稅來確保物資供應充足。反觀美國,去年2月出現需求的時候,非但沒有口罩、廁紙和必需品的供應,口罩的價格還飙升。所以說,做好准備需付出的代價比沒做好准備來得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