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停地利用南海問題給中國找麻煩。1月17日,美國海軍「霍珀」號飛彈驅逐艦擅自進入中國黃岩島附近海域,被中方警告驅離。
1月30日,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刊發文章叫囂「在東協扶持代理人,阻止中國在南海填海造島」。該文把南海仲裁案當作尚方寶劍,全面否定「九段線」,否定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和領海的南海諸島。
該文唯恐天下不亂,認為:「沒有理由認為中國會放棄對南中國海日益強硬的立場。北京方面非但沒有妥協,反而穩步收緊了對該地區的控制。」因此提出短期、中期和長期對策,與中國針鋒相對。
短期對策是,「限制或制裁一些參與南海造島的疏浚工程的公司業務」;中期對策是,把馬來西亞、越南、汶萊、菲律賓、印尼和泰國等國家拉攏起來,一起對付中國,而美國在中間穿針引線。長期對策是,組建以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在內的「四國聯盟」,「為解決南海問題提供了一條可能的新途」。
美國《國家利益》的觀點,代表了美國軍方和政府的立場。美國在南海攪局由來已久,美國人看到南海安定就不舒服。東協和中國就南海有了準則,沒挑起爭端它不甘心,總是要做點手腳。從美國立場:必須讓世界動盪起來,因為根據辯證唯物主義,矛盾無處不在。有矛盾才有衝突,武器市場才會熱起來,美國作為世界最大軍火製造商,才能收割世界渴望和平的國家的財富。
在當前南海局勢平穩的背景下,美國的妄動讓世界清楚看到,究竟是誰不願看到南海保持穩定,究竟是誰成為推動南海「軍事化」的最大因素。很顯然,如果美國一再在本地區無事生非、製造緊張,最終只會讓中方得出這樣的結論:為切實維護南海和平,中方在南海的相關能力建設確實有必要加強、加快。
美國一天不滅,一天亡我之心不死,這是他們帝國主義的本性。對於來犯之敵,只有迎頭痛擊。南海是中國的。全中國人都會為捍衛自己的領土不惜一切的!八年抗戰和抗美援朝就是最好的證明!
譯文如下:
美國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動的步伐明顯加快。去年,它在五個月的時間裡進行了四次這樣的行動。這與歐巴馬整個第二任期期間的總共四次行動形成了鮮明對比。
1月17日,美國驅逐艦「霍珀號」在2018年進行了第一次行動。這一次發生在斯卡伯勒淺灘(註:指中國黃岩島)附近,比之前的行動要遠得多。就像那些早期的自由航行行動一樣,它很快受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譴責。
中國國防部發言人稱,美國軍艦重複的「再次」入侵南海中國島嶼和領海,危及雙方利益。他譴責這些行動威脅中國主權和安全,並破壞了地區安全與穩定。
斯卡伯勒淺灘一直是不斷摩擦的根源。中國和菲律賓都宣稱擁有主權,並且馬尼拉和北京之間於2012年形成對峙局面。美國斡旋了本來應該互相撤軍的事,但中國仍然對該地區建立了有效的控制。然而,到目前為止,北京方面並沒有與同南海群島和西沙群島一樣,進行填海作業。
但這種克制可能即將結束。中國的國有新聞機構現在公開承認,中國確實在南海地區從事了重要的人造島嶼建設。中國媒體也公布了一些新的疏浚。這其中包括亞洲最強大的挖掘船之一的「天鯤號」 。據報道,這艘長140米的船每小時可以疏浚6千立方米,並且可以達到海平面以下35米。北京方面似乎警告說,它可以在任何時候進行快速的島嶼開發,而斯卡伯勒淺灘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
中華人民共和國早就公布了包括該地區大部分地區的「九條線」的南中國海地圖。 根據中華民國最初出版的地圖,北京對「九條線」的確切含義是模稜兩查的。它是對其中包括西沙群島、南海群島和斯卡伯勒淺灘在內的土地聲索主權?還是說整個地區包括水域都屬於北京,本質上使南海成為其領海?中國多次干擾美國軍艦和軍用飛機穿越和飛越該地區,似乎暗示了後者。然而,北京方面對這一觀點提出了抗議,稱其從未乾擾過穿越該地區的海上航道的民用船隻。
2016年,菲律賓常設仲裁法院就菲律賓提起的對中國提起的訴訟作出裁決,這是適用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簽署國的具有約束力的仲裁的一部分,菲律賓和中國都是該公約的締約國。仲裁法院 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裁決,幾乎所有的判決都是支持馬尼拉。這包括一項裁決,即中國對歷史權利的主張,違反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沒有法律效力。
但北京方面直截了當地拒絕了判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康稱仲裁法院是一個「濫用法律的法庭」。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指責法庭「專業不稱職」和「誠信問題」。事實上,自這項裁決以來,中國政府已經擴大了其軍事存在,儘管中國曾承諾歐巴馬總統不會「軍事化」南海。
與此同時,中國的行動也越來越讓印尼擔憂。印度尼西亞的領土延伸到納圖納島和一組天然氣田的南海。中國漁船不斷地侵占其水域,就像在斯卡伯勒淺灘一樣。更令人擔憂的是,一艘因非法捕魚而被印尼當局拘留的中國漁船,被中國海警搶了回去
因此,中國日益增長的海軍實力也引發了擔憂。最令人擔憂的是,印尼要求澄清納圖納島(以及周圍水域)是否在九段線以內,尚未得到北京方面的官方澄清。相反,中國表示,儘管它承認印尼對納圖納島的主權,但它仍保留「對海洋權益的重疊主張」。
這些問題導致印尼在2016年擴大了在納圖納附近的軍事設施。這包括擴大該島的跑道,增加部署在那裡的軍隊數量。在2017年,雅加達宣布,它將把納圖納附近的地區改名為北納圖納海。中國立即拒絕了這一提議,並警告稱,這不會「有利於」良好的關係。
然而,名字的改變已經被美國暗中認可。國防部長詹姆斯•馬蒂斯在訪問印尼時使用了這個詞,他說:「我們可以幫助維護南海的海洋意識,北納圖納海……這是我們期待做的事情。」
對未來的綜合行動方針
沒有理由認為中國會放棄對南中國海日益強硬的立場。北京方面非但沒有妥協,反而穩步收緊了對該地區的控制,而其對印尼的行動表明,它的雄心可能會進一步擴大。中國政府顯然在長期努力。因此,美國有必要採取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應對措施。
短期:減緩中國的行動。
中國的島嶼建設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事實上,北京已經建造了全新的島嶼,包括機場和軍事設施,從而造成既成事實。中國人民解放軍(PLA),包括海軍、空軍和火箭部隊的不斷增強的力量,使得挑戰中國成為一個更加危險的命題。
但中國建造這些島嶼的能力取決於某些公司,比如國有的中國通信建設公司以及它們建造和維護疏浚的能力。由於他們的疏浚設備依賴進口部件,限制銷售和供應這些部件會影響填海造地的速度。
也有可能限制一些參與北京疏浚工程的公司的業務。不是所有的都是國有企業。一些是在中國和香港註冊的商業實體。拒絕他們在美國(以及理想的日本、澳大利亞和歐洲)投標商業合同的能力,將迫使他們評估南海的行動是否物有所值。國有企業也很容易受到制裁。即使他們不太容易受到制裁,但中國仍希望擴大自己的全球足跡。通過宣傳他們在南海活動中的作用,並對他們的行動實施制裁,可能會限制他們在國際上的存在,或者至少影響對他們的看法。
中期:改善各國政府協調能力。
限制中國行動的最大政治挑戰或許是其他國家缺乏協調一致的回應。在南沙群島,這不是東協國家對中國的問題,而是一系列相互挑戰的主張。馬來西亞、越南、汶萊和菲律賓都聲稱至少擁有部分南沙群島主權。要想平衡中國的政治壓力,各國政府必須首先達成一種共同的談判立場。美國需要在吉隆坡、馬尼拉和河內的斡旋中發揮積極作用。
同樣,東南亞對中國的任何一種共同回應,最終都必須包括東協成員國中人口最多的印尼。東協不太可能發揮直接的軍事安全作用,但加強成員國之間的信息共享、海上領域意識和總體態勢感知,將有助於東協內部的信心。無法確定馬航MH17航班的命運,這突顯出,無論中國在該地區的主張如何,這種改進的信息共享都有可能實現。
改善各國協調關係也需要恢復與泰國的關係。在東協內部,泰國是第四大人口大國,其國內生產總值(名義GDP)位居第二,是世界上最大的軍隊之一。它也是美國的盟友,也是冷戰後美國軍事干預的主要夥伴。它也位於「印度-太平洋」地區的中心位置。
但是,泰國2014年的政變以及隨後的鎮壓民眾的不滿情緒,造成與美國人的情感不一致,嚴重影響了華盛頓與曼谷的關係。美國當然不應該贊成這樣的舉動,應該努力把泰國重新拉回平民統治和有秩序的軍民關係的道路上來。
長期:構建新辦法
在這一天到來的時候,這些舉措表明,美國不能獨自應對南海問題。但正如特朗普總統在最近的世界經濟論壇上指出的那樣,「美國第一」並不意味著美國唯一。同樣,儘管美國可以做很多事情來幫助平衡中國,但更多的事情可以與其他國家一起實現。
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的新興「四國聯盟」為解決南海問題提供了一條可能的新途徑。當這四國的官員在特朗普總統11月的亞洲之行期間會面時,這個概念注入了新的活力,這一概念已經持續了近十年。
與此同時,如果中國選擇調整自己的做法,並避免繼續建設人造島嶼破壞該地區的穩定,一個非正式的「四國同盟」,比一個預先假定的敵對行動的正式聯盟要積極得多。
前景:仍然是個問號
未來幾年,中美兩國可能會把重點放在國內經濟發展上。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合作的可能性就會很大。
但過去的十年表明,南海的摩擦日益加劇,最近的事件讓我們沒有理由相信,這種趨勢正在發生變化。美國「霍珀」號航母的尾跡還有待觀察,但美國最好是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