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那邊
1
史上最大“海歸潮”:人太多,留不下
——
中國迎來了史上最大的“海歸潮”,截至2016年年底,海歸總數達到265.11萬人,僅2016年就有43.25萬人,短短四年來增長達到58.48%。
“海歸潮”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麽?
是因爲人太多,留不下。
與最大“海歸潮”對應的,正是最大“留學潮”。2016年,偉大的中國家長們總共送出去54.45萬留學生,刷新了記錄。
與留學大軍日益增長對立的是,各大主要留學國家移民政策的收緊。
2016年54.45萬中國留學生有33萬選擇了美國,而自從特朗普上台後,美國的移民政策就一直收緊,對于留學生的移民政策,更是如此。
今年4月中旬,特朗普簽署行政令要求收緊H-1B 簽證項目。這個簽證一直以來是留學生移民美國的最佳途徑。
美國《時代周刊》, 在全世界擁有極高的影響力。 能登上《時代周刊》的封面, 要麽國家元首,要麽社會名流。 可是你知道誰是中國改革開放後, 第一位登上該封面的中國女性嗎? 她沒什麽嚇人的背景, 許多人可能都對她一無所知, 可這位年近七旬的老奶奶, 卻敢去砸北大的場, 把北大學生全罵懵了! 更令人驚訝的是, 她居然還敢直接揭露, 中國教育背後的驚人真相…… 她,就是張曼菱 1948年,張曼菱生于雲南昆明, 父親是書藝雙絕的民間布衣, 母親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大家閨秀, 父母之所以學習知識, 都是因爲受到當地西南聯大的影響。 在父母的熏陶下, 她自幼便對文化産生濃厚興趣。 但她這位文學少女並不文質彬彬, 性格火爆不說,還總要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1969年,她到雲南德宏當知青, 7年後,被打成反革命分子, 第二年不能參加高考, 也因此失去上學資格。 遇上這種情況一般人早就認命了, 可她偏不,1978年又重新走進考場, 結果就拿到全省第一個高考文科狀元。 可那時再有才華又怎樣呢? 她的反革命帽子如影隨形, 就像瘟疫般讓人唯恐避之而不及, 這一次,還是沒有學校敢要她。 就在她心灰意冷時, 兩位來自北大的招生老師, 竟走進她家,毅然錄取了她。 進了北大, 在校園裏她也是出了名的才女, 她曾在著名刊物《當代》上, 發表中篇小說《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之後這部小說還被拍成電影《青春祭》, 被譽爲中國大陸知青電影的巅峰之作, 成爲中國一代人心靈的豐碑。 她也是北大校園裏最醒目的狂妄者, 各種標簽貼到她的身上, “跳樓”,“寸頭”,“小皮帽”,“唱歌”… 每個舉動都轟轟烈烈。 1980年,海澱區人大代表選舉, 北大有3個教工名額,2個學生名額, 她二話不說就參加了競選, 成爲第一個“女競選者”。 大講人性解放、 女性解放和女性自我意識。 結果她在競選中的言論行徑, 被人列爲反面證據寫進大字報。 這件事甚至驚動了中央, 就在上面要處理她,整頓北大之時, 北大老師們竟不惜, 賭上自己前途,去保護她, 大師季羨林更是每天擔心她, 讓秘書每天“尾隨”她, 直到她被通知到人民大會堂領莊重文學獎, 季羨林才松了一口氣:“從此可無礙以了。” 因此她也和季羨林成了忘年交。 後來她才知道,在當時的北大, 曾被老師保護的不止是她一個學生。 那時的北大老師們都認爲, 學生在學校就應該犯錯, 而老師要幫助他們成長,承擔, 這樣學生們到社會上才不會再犯錯。 即便吃過虧, 她還是那麽地特立獨行, 她的“狂妄”正是由于老師的寬容。 她打算將自己的小說當成畢業論文, 擱現在實在難以想象,肯定得零分, 而她真的這麽做了, 沒想到老師還同意了, 竟給了她論文第一名的成績。 1982年,她圓滿從北大畢業, 進入天津作家協會做專業創作。 之後又以學者身份到好萊塢訪問, 那時的她成爲了改革開放後首位登上, 美國《時代周刊》封面的中國女性, 可見她當時的影響力。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她又轉戰影視業, 拍的電視劇《天涯麗人》熱播全國, 就在事業發展得一帆風順之時, 她卻突然選擇回自己的家鄉雲南去…… 因爲在那裏, 中國曾有一所學校,它在戰火中成立, 卻在條件極端艱苦的情況下, 在短短的9年時間裏, 培養出了8位兩彈一星元勳, 172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 2位諾貝爾獎得主。 這所學校就是中國雲南昆明的西南聯大。 美國學者癡迷于西南聯大研究20多年, 其他國家的學者也都不停地在研究, 可中國卻漸漸地遺忘了這所學校。 她說:父母深受西南聯大的影響, 而她又受父母的影響考上北大, 北大又是西南聯大的嫡校, 所以“國立西南聯大”, 曆史資源的搶救,整理與傳播工作, 她當仁不讓, 這是她必須要完成的使命! 從1998年開始, 她四處尋訪西南聯大學人, 搶救關于聯大的資料和曆史。 最終用長達10多年的時間, 跨越海峽兩岸及大洋彼岸, 采訪了西南聯大校友近120位, 終于將這段塵封幾十年的曆史, 徹底挖掘了出來,在她看來, 西南聯大就是一部, 學校史、教育史、人文史, 它必須浮出水面,進入大衆的視野, 讓它所蘊藏的財富, 成爲社會的財富和大衆的精神食糧。 她擔綱制作了曆史文獻片, 《西南聯大啓示錄》, 昭示與搶救了中國民族文化史上, 最重要的篇章, 爲中國高等教育史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 2007年,她去看望季羨林, 季羨林鼓勵她寫一本《北大回憶》, 他說:“應該寫,值得回憶。 這段歲月對于北大和整個社會都重要。” 但她沒有輕易承諾, 翌年夏日,她又收到來自季老的郵件。 啓開是一頁宣紙,墨迹、印章赫然, “北大回憶”四字,連寫兩遍: 這是季老爲她, 還沒起筆的《北大回憶》題詞呢。 她深深地被打動,決定用筆, 爲國人再現中國上世紀80年代, 大學校園豐富的精神生活。 在她的回憶中,那個年代的學子, 每天都行色匆匆,發奮苦讀, 那個年代朱光潛、金克木等大師, 都擁有一代學者的風貌、風度和風骨。 猶如曆史的吉光片羽,令人感懷! 回憶起在北大的時光, 她總是幸福地說: 那個時候校園裏的老教授, 散發著五四的光芒,同學們各有優點, 才華競相勃發,心思純潔, 擁有不拘一格的才氣與生機。 那個時代充滿了個性, 而現在當什麽都確定了, 竟是一個平庸的時代。 一個民族最需要的是, 創造文化和傳播文化的人。 而她願意用畢生精力, 做一個傳播文化的人。 早已到退休年紀的她仍四處奔波, 向中國學子傳遞當年聯大、北大的精神, 她將啓發下一代,作爲自己的使命, 而中國的教育現實, 卻讓她一次次地感到灰心…… 她的侄孫女小米在學前班裏, 別的同學聽話端坐,只有她左顧右盼, 老師就威懾,不坐好不給小紅花。 她知道後不禁歎了一口氣: “真正的教育精神就是, 獨立人格,自由思想, 以及尊嚴高于一切, 連兩歲半的孩子都懂,可大人卻不懂。” 2014年,她回到母校北大作演講, 一開始,她想講的是西南聯大, 可看著底下一雙雙迷茫的眼神, 她突然改變了主意, 她說:我不想講那些故事啦, 因爲西南聯大的故事離你們實在是太遠了! 我說的遠,不是時代和時間的遠, 而是人與人之間的精神上的遠。 你們坐在這裏,號稱是北大學子, 然而,你們離當年的北大,西南聯大, 有一種精神源頭的隔和遠, 他們穿越戰火,悲歌向前,讀書救國, 他們才是民族精神和自我覺醒的一代精英。 而你們的事業還沒有開始, 人生就如此無趣, 所以,這些故事解決不了你們的實際問題。 年過耳順,依然火爆的她當場就說: 不要以爲考進北大就是勝利, 這是你們家長的勝利,你們老師的勝利, 不是你們自己的勝利。 別人沒進北大,不是因爲, 不如你聰明,而是不如你壓抑。 你們這些高分的寵兒, 比起你們那些沒有考上北大的同學, 你們少了反抗,少了天真,少了活潑…… 少了分數外的許多最寶貴的東西, 你們只是“被動成長”和“成功壓抑”的産物。 你們是消極考試的産物, 如果不能夠迅速地調整自己, 調動生命的真正活力, 那麽一條路走下去,你們死定了! 因爲最壞的生活,是沒有選擇的生活, 你們正是從那樣的生活中走過來的。 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曾對我說過: 西南聯大的學生,不是一個模子出來的。 每個人都像一粒種子一樣, 而教育是配合這個學生的個性來實施的。 可你們卻是被壓成了“一個模子出來的”, 這就是今天, 中國家庭教育和大學教育的大失敗。 她的演講如同棒喝, 底下的北大學生們都聽懵了, 如此尖銳、犀利的話, 一直以北大學子爲傲的他們, 之前哪裏聽過這些! 她繼續痛批道: 我的師兄錢理群曾說過: 當今中國教育的敗績始于小學,中學。 這就是你們的根子不正, 是被種歪了的一代。 古人說:“入門須正,立意要高。” 你們必須猛省,立即進行自我糾正, 你們沒有真正自我的閱讀, 你們不知道天下與曆史, 你們知道的只是媒體和網絡上的浮淺信息。 你們是沒有個性的一代,因爲你們的一生, 沒有選擇過和經曆過真正的曆險。 當年的西南聯大學子們, 在戰火中都進行了自我選擇, 他們選擇了脫離淪陷區,爲國讀書, 他們吃盡辛苦,長途跋涉, 到達昆明去念書,自我選擇, 經曆艱辛危險去完成這個選擇, 你們能做到嗎? 她說:有人問我, 你對當今的教育改革如何看? 我的看法就是:現在的教育很壞, 步步都是對你們的陷阱與剝奪, 沒有愛,沒有責任。 讓你們錯過自己的童年, 再錯過青春成長期, 成爲一些不知所措的人。 掙脫高考進入了大學,你們放松了, 像是一群關在籠子裏很久的小鳥, 現在放到一個大院裏, 我去過那種所謂的大學城, 那是對學生的遺棄, 簡直就是大學的犯罪。 在遙遠的郊區,除了小賣部, 什麽都沒有,老師都不在那兒, 一群剛入學的孩子們在那裏, 簡直是集中營。 夜裏吼歌可以到零點, 吃薯條吃到嗓子啞因爲孤寂, 他們只能玩電腦,很多人成了電腦迷, 甚至因爲上網耽誤學業,而被開除。 這是中國式教育的又一個失敗銜接, 可怕的是,這種“大學城”現在還在繼續。 張曼菱與季羨林先生在一起 她說:當我還在上中學的時候, 中國發動了文化 大 革 命, 那是一次大災難,當時有一個口號: 砸爛舊教育制度。 其實那是把自己敬愛的老師們, 一個個打了一頓,造成千古之恨。 今天,我不想號召你們去“砸爛”誰, 你們也不懂錯在哪裏。 今天中國大學狀態, 是各種曆史惡果的堆砌, 有體制的,有人文的,有政治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可以說這是中國社會的“惡之花”。 你的年華趕上了,趕上這還沒改革, 也不知道怎麽改革的混亂的教育狀況, 你們不必對這個現狀負責, 但你們要對自己負責。 所以你們一定要培養自己的穿透力, 穿透,就是把自己摘出來, 從局限的位置裏摘出來, 站在一個高度上,看到遠方, 這樣你的行爲就會不一般,脫穎而出。 我研究西南聯大,發現, 凡是那些有穿透力的學子, 他們後來都是成功者。 凡是那些被現實淹沒的學子, 他們後來都漂泊無依,什麽也不是。 什麽是平庸? 平庸就是被眼前所淹沒。 什麽是卓越? 卓越就是可以不受眼前幹擾, 保持自己最高方向和最佳狀態的人。 西南聯大的校訓是“剛毅堅卓”, 是指人的品性上的培養, 而不是什麽守規矩之類。 她說:我的父親曾給過我幾句話, 令我受益終生: 早晨起來,你的腦子正是一片青草地, 正在陽光下生長,有希望, 可是你打開柵欄,放進去一群野馬, 讓它們在那裏亂跑一氣,等它們跑了, 你的青草地已經被踐踏成一片爛泥。 每天都這樣,你還有何方向? 有何思考?有何建樹? “學上得中,學中得下,學下得下下。” 學習要選擇,這太重要了, 失去方向,你所獲得的一切信息, 都是一種淹沒,都是滅頂之災。 我們要不要關心世界?要。 但我們的方向是:中國向何處去? 中華民族如何生存發展。 我們要不要關心社會?要。 我們的方向是自己如何定位? 我能給這個百病叢生的社會帶來什麽? 我又如何在其中生存而保持自己的志向。 我們要不要關心大學教育?要。 學生的方向是了解當今弊病, 而盡可能地超越現在, 使自己得到健康發展。 一切都有自己的根,“根”決定立場與利益。 我想,我們那一代人, 占有一個精神的優勢, 就是我們作爲北大學子, 是當然的先驅,我們必須要, 創造一點什麽,貢獻一點什麽。 所以,我們曲折的人生是不虛度的, 而你們缺乏個性,缺乏精神的優勢, 缺乏這種對真理的向往與追求。 最後她說: 好了,結束吧。到現在爲止, 你們中沒有人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 提出的都很幼稚,完全是中學生狀態。 我沒有聽到你們中有一個人站起來說: “老師,你講的我不服氣, 我認爲我就是優秀,我就是未來的精英。” 說明你們真的很惶惑。 剛才這位女同學問: “《聖經》教我們要謙卑,你卻要我們張揚。” 她算是聽懂了一半。 但她的問題令我很沮喪。 因爲她沒有獨立思考, 她仍然是在選擇一個偶像。 就像當年我們用毛語錄, 來作人生格律一樣。 她仍然是想找一個東西來把自己罩住。 我要問:那麽,你想要怎麽樣? 你沒有“自己”嗎? 但願我今天講的能夠觸動你們的內心。 我相信從前沒有人這樣對你們講過。 人家來北大,是來擡高自己的, 把這裏當作一個高平台。 沒有幾個會關心下面的學子, 到底講的這些對他們有什麽好處? 因爲大學已經成爲名利場, 而你們成爲墊場的石腳。 沒人管你們畢業後踏入怎樣迷茫的境地。 請你們自己跳起來,不要再當“石腳”。 活成一個自在的人, 一個自由的人, 一個明白自己人生價值的人。 她在北大的演講曝光後,迅速火了, 可她卻一點也開心不起來。 真正的學者們擁有自知自明, 而當今許多不知學術爲何物的“學者”們, 卻霸占著中國的學界和講台。 如今大師難覓、學風不自由, 是因爲我們缺失了, 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 這種中國知識分子, 真正應該擁有的精神。 她心裏知道, 她的布道之路走得很艱難, 早就該放棄,心灰意冷了。 可每當她想到, 曆史的重量和前輩的精神, 她的心裏就出現四個字:不能辜負! 她任重而道遠,精神在傳承中沒落, 那麽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就有責任, 讓它在沒落中被重新地傳承, 祈願中國教育: 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精神, 早日回歸!
4月底,兩位議員正式向國會提交了H-1B 簽證改革議案,其中一項內容要求H-1B申請者的年薪需高于11萬美元,這讓很多留學生絕望了,因爲大多數人的第一份合同達不到這個數字。盡管該議案尚處于提案階段,但“見風使舵”的美國公司,由于H-1B政策不明朗而不敢雇傭外國人,最終導致不少留學生喪失工作機會。
今年8月份,美國國土安全部起草一份計劃,要求外國留學生每年重新申請居留許可,以加強“國家安全”。此外,H-1B簽證改革及“旅行禁令”也使外國留學生面臨更嚴峻挑戰。
對于申請者來說,獲得工作簽證比北京搖號還難。
美國如此,另一個留學大國加拿大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裏去。
加拿大國際教育局2015年的一項調查以及卑詩省的另一項調查都發現,約60%的國際學生認爲,移民是他們來加拿大留學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這麽想留下,可真正能留下的有多少人呢?
據《溫哥華太陽報》報導,2004年至2013年間,留學畢業生中,只有25%獲得了永久居民身份。
中國家長們送了這麽多孩子出去,能留下的畢竟是少數,到頭來,還是要做一員“海歸”,與本土學生一起競爭。
2
能移民的基本不回國:
82%的博士首選留在美國
——
衆所周知,美國是公認的博士培養體系最好的,美國大學是寬進嚴出,美國的博士則是嚴進嚴出。尤其是名校的熱門專業,錄取率甚至不到百分之三。所以博士的含金量是被社會認可的。
與在美國讀個本科或者碩士相比,博士通過拿工作簽移民美國的機會就要大多了。
2011年出版的《美國大學外籍博士畢業生的留美率》(Stay Rates of Foreign Doctorate Recipients from U.S. Universities)報告顯示,在獲取博士學位後的十年時間裏,有將近三分之二的外籍博士生仍然留在美國。
西方教育騙局,終于明白精英和普通人的殘酷差別! 2018-01-14 找投資,上 嶺南會 你不知道的是:西方教育通過一個寬松的過程,偷偷完成了社會分層。 1 “中國學生真是太苦了!”我的同學李女士總是發出這樣的感慨。 李女士是我中學同學,在一線城市打拼,過了30歲才結婚,35歲時收入地位穩定了,要了孩子。 和中國大多數家長一樣,她很心疼孩子,每當看到孩子寫作業到很晚,總在同學QQ群鄙視中國教育“毫無人性”,把分數看得很重;羨慕西方的教育,注重孩子興趣培養,課業負擔少,輕松快樂。 于是,爲了孩子將來,孩子上四年級時,她真的移民到英國了。 初到英國,李女士總愛曬孩子上學的情況,甚至包括下面這張課表: 課程科目多種多樣,除了英語、數學、科學等“主課”外,還有戲劇、音樂、交際技巧課程,此外還有閱讀、故事時間等活動。 上午9點上課,下午4點半就放學。如果家長沒時間接孩子,可以留在學校參加各種興趣班,體育、手工、園藝、跳舞,烹饪、魔術等等。當然要收費,10鎊(100人民幣)左右。回家以後,作業負擔很小,幾乎全是閱讀。 更讓李女士高興的是,學校對學生管理寬松,以鼓勵爲主,所以,孩子輕松了,笑容也多了。 看著她和孩子照片幸福的表情,我們都暗暗妒忌了,只恨自己掙錢少,沒有能力移民。 但是,李女士後來漸漸不再曬“幸福”了…… 2 有次她回國探親,我們坐在一起吃飯,問起她孩子在英國情況。 她苦笑了一下,慢慢說出她的苦衷。 剛到英國時,她覺得孩子沒有學習負擔了,輕松快樂,自己也很欣慰,但是她慢慢覺得不對頭了。 首先,孩子的數學計算能力下降,這點她倒能幫孩子補一下。可是孩子的學習越來越憑興趣出發了,習慣了鼓勵表揚,對自己學習上的弱點、缺點也不太重視了,也不如在國內勤奮了。 我說,這樣不是很好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這不正是我們教育欠缺的地方嘛。 李女士無奈地說,可是將來孩子要上私立中學的,私立中學考試題的難度和學習強度可不比國內差。這樣輕松下去,最終,孩子會難以通過國外名牌大學選拔。 李女士感慨說,我畢竟是幹金融財會的,數學計算能力多重要,要是小學不訓練思維和計算速度,我現在還能把工作拿下來麽?可是英國的公立學校,在培養孩子數學方面太不重視了。這樣怎麽能成?我得把孩子轉到私立小學去,再不能這樣耽誤孩子了。 等李女士再回到英國,真就把孩子轉到了私立學校,每年學費至少2萬英鎊(18萬人民幣),這還不算寄宿費。 李女士的寶貝兒子上了英國私立小學,她也再也聽不到老師的表揚了,而是直接說出孩子不足,孩子再也不愉快了,感到了和在中國同樣的壓力。唯一慶幸的是,孩子的數學成績一直不錯,可是別的成績卻有點慘不忍睹了。 原來,英國的私立學校與公立學校截然不同,有些課程設置要求和配套很高,作業量很大,要求嚴,很多家長也很在乎小孩成績。而且課外活動也不比公立學校少,要對學生進行各項個人能力訓練和培養,這也讓李女士的孩子感到時間更不夠用。 要強的李女士開始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而且全是科學、地理和法語的全面補習。開銷增加了一大筆。 現在,李女士兒子如願上了私立中學,學校規定GCSE考試中拿到6個A才能進入下階段學習,否則就要轉學。她再也不吐槽中國教育了,偶爾私下發出一聲感慨,中國目前的教育還是公平的。 我不厭其煩地介紹李女士的情況,聰明的讀者這時候也許已經發現了一個可怕的現象:英國教育實現了階級的固化以及分層。 3 英國中學教育系統有兩類學校,一類是政府撥款的公立學校,一類是私立學校。公立學校免學費;私立學校一年學費相當于一個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普通人家很難負擔得起。 私立學校與公立學校在教學質量上天壤之別,與公立學校自由散漫相比,私立精英學校管理嚴格、學業壓力巨大,在許多地方甚至比中國的重點中學還要殘酷。 當然最後學生的人生命運和前途也不一樣。英國的伊頓公學等5所私立學校學生考上牛津、劍橋兩所大學的人數,相當于1800所公立學校考入這兩所學校的學生總數。 伊頓公學 英國社會80%的要職由私立學校的畢業生擔任,1/3的國會衆議院議員、半數的高級醫生、2/3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來自僅僅容納英國7%人口的私立學校。 而公立學校則是爲了窮人和移民孩子准備的教育機構。在這裏不要求孩子掌握多少知識,不要求學生有多麽嚴謹,而是提倡快樂學習。 公立學校的孩子的確能有一個開心、幸福的童年,教師只要把學生哄得快快樂樂、輕輕松松畢業,就算是完成任務。 但當學生走向社會的時候,不懂得高等數學,也不懂愛因斯坦,更不懂哲學,他們大多只能從事底層工作,端個盤子,幹點體力活。 所以,英國快樂教育的本質,其實就是處于領導階層的精英保持整個社會階層穩定的手段。 在英國,更少的學習時間、更寬松的學習環境,也意味著一個孩子想要成才,就需要更自律,更多的課外輔導,更多金錢投入,西方教育實際上通過一個寬松的過程,偷偷完成了社會分層,平民的孩子永遠是平民。 公立學校平民子弟如果真要跨越自己的階層,只能靠天賦了,成爲體育或者娛樂明星,這得完全靠偶然的因素。 英國前首相梅傑曾指出,很多孩子從一出生就被家庭環境決定了未來,教育機會的缺失讓他們幾乎無法做出改變。有影響力的機構中很難見到工薪階層背景人士,社會流動性幾乎停滯。 值得慶幸的是,今天我們中國還是以公立學校爲主,即便是重點小學、中學更多的是看分數,也不存在高昂的學費。 4 現在有很多人指出我們當今的高考弊端衆多,但有一點不能否認:在分數面前,所有的考生是平等的。 相對于中國而言,美國的大學入學則是以推薦爲主。 在美國電影《蜘蛛俠3英雄歸來》中有這樣一個情節:鋼鐵俠建議蜘蛛俠將來去上大學。 作爲史塔克軍火公司的董事長,托尼的推薦當然讓小蜘蛛很容易上麻省理工這樣的重點大學。但如果沒有這一層關系,作爲平民英雄的小彼得是否還有這樣的機會呢?又有多少普通家庭孩子可以得到社會上有實力的人士的推薦呢? 在美國,你想讀名校,要麽家庭有深厚的背景,要麽就去上私立中學。 2016年全美高中排行榜第19名、加州第1名的惠特尼中學,156名畢業生共收到14份常春藤和250份斯坦福、麻理等一流名校在內的822份錄取通知書。 而且這些精英的孩子,壓力也不比中國壓力小,該校流傳著一個數字——4。即“4小時睡眠、4杯咖啡、GPA4.0”——要想獲得滿分爲4分的成績,每天只睡4個小時,困了就喝4大杯咖啡。 中西方教育的不同,表面上是方法的不同,其實質是教育功能定位上的不同。 中國的教育是底層向上攀登的階梯,只要有個好分數,就可以上名校,改變命運。 而西方的教育則是一個分層機制,大衆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要想成爲精英,就必須從市場上另行購買教育,買不起的人則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附:你知道嗎,喬布斯是不許自己的孩子玩iPad的! 工人回菲律賓休假的這一個月,帶狗狗帶得我很幸苦。有時候我真心希望蘋果能出一款狗狗喜歡玩的iPad,那樣我就不用總是要陪他玩啦! 給孩子玩iPad或者打遊戲或者看電視,很多時候是解放父母的好辦法。 例如朋友聚餐的時候,給小朋友玩手機遊戲,他們就不插嘴啦;例如在家裏加班的時候,給小朋友玩iPad,他們就不打擾你工作啦;例如小朋友不肯吃飯,你答應他吃完飯就可以玩iPad,他就會快快吃啦…. 而且,現在的智能工具還可以給小朋友讀書,教小朋友學習…真棒,對不對? 可是,你知道嗎?喬布斯是不允許自己的孩子們用iPad的。 喬布斯生前有三個年幼的孩子。有一天紐約時報的記者Nick Bilto問他: “你的孩子們一定很喜歡iPad吧?” 老喬回答: “他們沒有用過。我們限制孩子們在家裏使用智能産品。” 聽起來是不是怪怪的?iPad之父居然不允許自己的孩子用iPad?感覺就像是毒販不允許自己的孩子吸毒一樣…. 無獨有偶。在硅谷,很多高科技公司的高層和工程師裏面,開始流行不讓自己的孩子接觸智能科技産品。 他們甚至把孩子們送到傳統的,完全沒有智能和科技産品的Waldorf學校,在這個學校的校園裏根本就找不到電腦! 有一次3D Robotics (一家機器人公司)的CEO,有5個孩子的父親Chris Anderson在接受時代周刊采訪時,解釋了爲什麽在高科技領域工作的人反而不讓自己的孩子接觸科技: “我的孩子們抱怨我和我太太對于科技的擔憂過于法西斯。他們說他們的小夥伴沒有這樣的規定…那是因爲我們第一手看到了科技的危險。我親眼看到了科技對我的影響,我不希望這些發生在我的孩子們身上。” 非常有意思。幾年前我曾經在微博上寫過這樣的一句話: “移動互聯網火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覺得移動幫我們省了很多時間。後來發現上當了,因爲最終它浪費了我們更多時間。” 當今大多數人已經對iPhone和很多智能科技産品上瘾很深。 很多兒童學家開始呼籲,如果我們在孩子們很小年齡的時候就讓他們接觸科技,也許會讓他們陷入不完整,沒有想像力和創造力的人生。 在戶外靠親身接觸學到的知識,畢竟是和從谷歌百度裏面學到的知識性質非常不同。 兩天前一篇文章再次震驚了我。這篇文章說的是商業怎樣才能吸引90後和00後。 其中兩條:“他們非常地不耐心,需要立刻得到滿足。”“他們會千方百計地避免和真人做交流。” 避免和人交流! 是的,如果想成功地得到年輕一代做爲客戶,第一,就是要立刻滿足他們;第二,就是不能讓他們說話。 他們非常不喜歡說話。他們害怕和人用語言交流! 這已經是我們的生活狀態了。我們已經不再和人交流。 其實不光是90後00後,很多85後也已經失去了與人用語言交流的能力。 我創業後公司雇傭了幾個85後90後,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在網上找東西很快很給力,但是堅決不願意拿起電話和人交流。 他們與人交流的方式是微信或者電郵。與人用語言交流,他們不願意,也不會。 可是解決問題,很多時候必須是人和人之間的語言直接溝通是最有效的。失去了這個能力和意願,會失去多少效率啊! 這個現象讓我非常擔憂。未來的人類,如果生活在害怕和其他人類用語言交流的世界裏,而且生活在迫不及待的狀態中,會是怎樣的一個情形? 真的是戴上眼睛就離開了現實社會,可以在虛擬中滿足一切需求嗎? 也許喬布斯對于他的孩子們的態度是正確的。 美國兒科學會和加拿大兒科組織表示,0-2歲的嬰兒不應該接觸科技,3-5歲的幼童每天應該接觸不超過1小時,6-18歲的孩子應該限制在2小時以內。 接觸超過4-5倍以上建議的時間的孩子和年輕人,經常有很嚴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後果。 例如:0-2歲的嬰兒,大腦的體積會增大2倍(其實人類一直到21歲大腦都在迅速發展)。大腦的早期發展受制于環境的刺激,或者缺乏刺激。過度接觸科技産品(手機,網絡,iPad或電視)對大腦會造成刺激,使小寶寶出注意力不集中,認知延遲,學習能力低下,容易沖動以及不能自律。 另外,過多過早接觸科技會造成成長遲緩。 現在美國每三個孩子中就有一個到學齡時智力低下,影響閱讀能力和學習成績。由于多看電腦就減少了運動,而運動是可以增加注意力和學習能力的。12歲以下用科技對孩子的成長和學習是非常有害的。 1 多看電視和玩遊戲還和肥胖直接有關。被允許在臥室裏玩智能産品的孩子比一般孩子多30%是肥胖的。而30%的胖孩子會得糖尿病。 2 玩遊戲的孩子中75%會睡眠不足,影響學習成績。 3 過度使用科技産品有可能增加孩子的抑郁症,焦慮和對科技産品變態的依賴。很多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自閉,人格分裂,精神病甚至有病態行爲。 4 暴力的媒體內容有可能造成孩子的暴力傾向。 5 高速的媒體內容可以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因爲大腦將神經推向前腦。無法集中注意力的孩子是無法學習的。 6 如果父母也對科技上瘾時,跟孩子們就越來越遠。沒有的父母的親密接觸,孤獨的孩子們就轉向電子設備,更加造成了他們的上瘾。 最後,電子産品的輻射對于大腦和免疫系統正在成長的孩子們的影響遠遠大于大人。 也許,當iPad之父都不允許自己的孩子接觸iPad的時候,我們真的應該想一想到底是爲什麽? 正文自華人周刊,附自甯財女 推薦閱讀: 回複精英,看《趙薇花1億買學區房,終于明白精英和普通人的殘酷差別!》 回複郭晶晶,看《郭晶晶兒子的天價幼兒園和窦靖童的北京四中,終于明白小紮和強東的差別》 BP通道:[email protected] 回複LU,看《LU,一個打飛機APP,憑什麽狂吸四億美金》 回複思維,看《羅輯思維的騙局》 回複AV,看《一家AV公司從創業到上市的故事》 回複400萬,看《日流水400萬,他靠情色日進鬥金》 回複車震,看《一款精准車震服務商業計劃書》 回複叫雞,看《滴滴叫雞,一個青樓O2O項目,憑什麽估值10億》 回複1999,看《劉強東與馬雲相約1999年,17年前絕密視頻曝光!》 回複A輪,看《去年A輪融資的846家O2O創業公司,現在快倒閉完了》 Read more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樣式以及圖文采集收藏 采集樣式采集
其中絕大多數理工科博士在畢業後的五年或更長的時間內都選擇了留在美國。看來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對的。
留美的博士畢業生大部分來自中國和印度。在畢業五年後仍然留在美國的博士中,中國人和印度人占到了66%。
博士們對于留學的意向也更加強烈,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2015年針對獲得美國學術機構博士學位的個人進行的普查顯示,2009年到2015年,共有31218名中國赴美留學生獲得博士學位,其中82%的人想要留在美國。
3
回國的大多都後悔了
——
雖然中國的學區房越來越值錢,但學曆卻越來越不值錢了,洋學曆也不例外。
《2017年中國留學生美國就業白皮書》中,留學歸國人員的薪酬待遇,比想象中的還要低。月收入在一萬元人民幣以下的,高達82%,而一萬元至三萬元之間的只有15%。
喜歡他那 每一個戰族頂尖高手都雙目赤紅,眼中除了高熾的戰意,還多了幾分瘋狂之意,徹底放棄了防禦和守勢,完全用以命換命的殺招殺向龍騎士。 這個前所未見的敵人在地面上甚至比在天空中更加令人恐懼。 哪怕每一個參加圍攻的戰族人都心知肚明,就算拼了xing命也依然徒勞地無法阻止龍騎士前進的腳步。 但是以戰族的榮耀和驕傲,決不允許他們投降或潰逃,即使是慷慨赴死,也是甘之若饴。 戰死沙場是每一個戰族人的至高榮譽。 不會有悲傷,不會有恐懼,他們會用自己的血,自己的命和自己手中的武器向敵人致以崇高的敬意,並賜予神聖的死亡。 盡管戰族頂尖高手們所擁有的傳承秘法後遺症各有不同,輕者虛弱一年半載,重者當場身隕,但是無論後果如何,這一戰後,他們生還的可能xing微乎其微。 而現在他們唯一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多拖延對方腳步一秒也是好的。 這些家夥集體發瘋了嗎? 在這一刻,林默所受到的壓力陡然猛增! “有敵無我!” 數名燃燒秘法的傳承武技長老力量和速度暴增近一倍,他們身先士卒地以自己爲箭尖,帶出多個攻擊箭頭直指龍騎士,就算使用人海戰術也要將其鎮壓。 “殺!”“殺!”“殺!” 沒有秘法的普通戰族人視死如歸般暴吼著跟在長老們後面,向那個可怕的敵人再一次發起沖鋒,哪怕鋒銳無匹的巨劍毫不留情地斬過自己的身體,他們也依然堅持著將自己手中的武器用最後的力氣揮向對方。 在近戰環境下,由一群武技高手組成的軍隊比使用槍械的軍隊更加可怕。 無論是擁有seg核心單元的“龍將”外挂式增強型铠甲還是巨龍武裝,都能夠賦予林默基本的飛行能力。但是這種缺少足夠機動力和防禦力的飛翔卻會讓他成爲衆矢之的,一個遲鈍的大活靶,不僅要受到近距離的攻擊,更要受到遠距離的攻擊。 相比起地面上那一群瘋狂的戰族人作爲對手,林默所受到的攻擊壓力和密度相當有限。 巨龍武裝更像是一具外骨骼機動裝甲,靈活自如的力量增幅,讓龍騎士擁有幾乎無窮無盡的持續戰鬥力。 一力降十會,一切秘法都會被一人一龍蠻橫無比的暴力強行鎮壓。 “擋我者殺!~風雨絞殺劍!” 龍騎士再一次暴吼,體內的光戰技激蕩到了極致。一絲絲光焰透過“龍將”戰術铠甲,從巨龍武裝表面升騰起來。 斯蘭帝國龍騎軍團的戰場殺鬥劍技之一“風雨絞殺劍”的招式在龍騎士手中揮撒出一條條如絲般細密的劍氣,交織如網,狂風暴雨般生生擊潰了一個個戰族人組成的箭鋒陣。 龍騎士身劍合一,光戰氣附著于劍鋒猛然吐出尺許長的耀眼劍芒。勢不可擋地貫穿敵陣十余步,一步殺一人,擋者立仆,所向披靡。 從戰鬥開始到現在,通過恒定空間門第一批降臨到索科特拉島的四百名戰族人只剩下了不到一半,而且這個數字正在飛快減少。 光元素系戰氣量變達到質變,整個人就像被包裹在奇異的火焰之中。巨劍的威力益發變得更加凶猛可怕。 即使是無懼于生死的戰族人也無可抑制地露出驚恐之sè,這個可怕的對手也擁有著自己獨有的戰場秘法,似乎比他們的更加神秘而強大。 d3維度膜世界竟然有著如此強大而可怕的武技傳承,爲什麽曆代先遣隊沒有收集到任何相關的情報。 索科特拉島上有裝備可以幸運地看到這一幕的現今世界人類無一不是目瞪口呆。就算飛行員是世界上身體素質最好的兵種之一,就算中國是擁有悠久武術曆史的國度,可是怎麽可能有如此強大的戰士存在? 若是有這麽可怕的武術傳承,哪裏有什麽八國聯軍攻běijing。歐美各國沒被這群黃種人給屠得血流成河就已經是謝天謝地。 “莫林!龍神在上,你居然還沒死!” 隨著天空中一聲充滿幸災樂禍意味的吼叫。巨大的yin影猛然掠過龍騎士的身影。 轟!~天搖地動,一頭巨大的怪獸從天而降,砸落入戰族人的戰陣中。 巨大的身軀在地上不經意地翻滾了幾下,掀起一片腥風血雨,無數斷臂殘肢飛舞了起來,金幣這家夥終于趕到了林默身旁,完全無視那些戰族人,沖著龍騎士殺氣盎然地冷笑著。 盡管沒有任何惡意,不過這頭殺戮之龍在原形畢露的時候還是比較嚇人。 至于那群弱小的蝼蟻在金系巨龍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隨隨便便作個懶龍打滾,在渾身鋒利的刃刺絞殺下,無論什麽秘法、武技、神兵利器,全數統統灰飛煙滅,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的較量。 原本就已經在龍騎士屠殺下傷亡慘重的戰族人哪裏承受得起如此飛來橫禍,更何況這個“橫禍”竟然還落井下石,方才正圍攻龍騎士的戰族殺陣在眨眼之間完全崩潰。 “給我開道,我要拿回朗基努斯之槍!” 林默一點兒也不客氣地一劍砍在了巨龍的爪子上,火星直蹦,提醒這個憊懶的吃貨趕緊幹活兒。 金幣反而一點也沒有生氣,那支巨劍是自己的主體所化,砍在分體演化的巨龍身上純屬自己砍自己,沒什麽不對勁兒的。 先遣隊的那十幾架戰鬥機根本不夠金系巨龍塞牙縫,短短一會兒功夫全數變成了天空中的朵朵煙花,嚇得幾架美軍戰鬥機忙不叠地躲出老遠。 不是非戰之罪,而那大家夥實在是不好惹,兩個聯隊上去多半也是被放煙花的命。 “你沒看到我可是一直都在忙嗎?” 渾然不在意地甩了下尾巴,將幾名躲閃不及的戰族人掃地血肉橫飛。金系巨龍轉頭望向林默所指的方向,瞪大了眼睛,忽然轉回頭來說道:“至于你說的朗基努斯?不過那裏貌似什麽都沒有!” 金幣口中所謂的忙,其中一小半確實是在戰鬥,但是那一大半倒是忙著偷吃。 一提起朗基努斯主槍,金幣就有些犯怵,自己可是沒少吃過這東西的苦頭,一朝沒蛇咬,十年怕井繩。若不是龍騎士給口飯吃,它恐怕是有多遠躲多遠,再也不想被封禁到那東西裏面。 剩下的戰族人已經徹底完了,以他們的體形在如小山般的金系巨龍面前,根本就是螳臂當車。拿是蝼蟻之軀撞坦克嗎?這幾乎在與自殺的行爲比下限。 “沒有?怎麽會?它去哪兒了!” 龍騎士一驚,連忙跳到了金系巨龍的身上,卻發現原本懸浮在那裏的朗基努斯之槍不知去向,只留下那座不知名的裝置。 顯然在他與戰族人厮殺的時候,一定發生了什麽變故,林默焦急萬分地打量著周圍。 一定就在附近,一定! 一人一龍畢竟勢單力孤。而且還被如此多的敵人拖住手腳,對于全局的掌握必然無法做到面面俱到。 “在那兒!莫林!” 金系巨龍眼尖,發現了朗基努斯主槍的蹤影。 林默的臉sè一下子變得非常難看,他看到了那個金發女人。還有她手中的那支朗基努斯之槍。 更要命的是,齊菲、莎莉和雙子星姐妹正被推搡著和她一起正在登上一艘體形猶如放大了一號的豪華大巴車般,體態臃腫的飛行器。 這架飛行器的外形與林默曾經從喜馬拉雅山脈追殺到印度首都新德裏的那架飛行器完全一模一樣。 搶走朗基努斯之槍,還想帶走自己的女人(莎莉算是私産。齊菲也算半個,另外李慕心和李慕冰兩姐妹純屬意外躺槍。這對雙胞胎若是知道林默的想法,非得拉龍騎士去打靶不可)。 士可忍,孰不可忍,林默殺氣橫溢地緊盯著那架飛行器,踏了一腳金系巨龍,催促道:“金幣,升空,我要那個女人死!” “他真的是‘龍騎士’大人?!”麽今天的中國,有個很可怕的現象:所有孩子都是天才 2018-01-18 依伊&桌子 加拿大中文報 FROM: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 朋友圈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所有孩子都是天才。 A的女兒畫畫得了獎,B的兒子書法被展覽,C的孩子能用外語交流,全都要曬到朋友圈,都是360度無死角的完美。 這些孩子不僅活在朋友圈,更活在生活圈,父母提到孩子就滔滔不絕,孩子有了“三道杠”要宣傳,連當上個破班委也要大肆炫耀,甚至有的孩子鋼琴考級結果還沒有出來,家長就對外說孩子“鋼琴八級”了。 我認識一位家長,孩子的作文被發表在學校的雜志上,父母喜極而泣,複印了好多份散發給大家看,更沒想到的是奶奶在小區裏逢人便說“我孫子成了作家……” 喜歡炫耀的家長,總能在孩子身上找到“發光點”,如果孩子成績好,就大吹特吹; 成績一般,就吹有天賦; 沒有天賦,則吹身體好,如,“這孩子一餐可以吃兩碗飯,從來不生病”; 如果連這個也沒得炫耀,還能說“這孩子聽話,打他也不哭”…… 記得看過一個新聞,一位南京家長跟記者說,對自己當初讓女兒學習鋼琴的事情後悔了,原因竟然是鋼琴無法攜帶,錯過很多能炫耀的場合。 無數個孩子告訴我,他是“代表全家來考試”,學習成了他的負擔,父母總拿他和別人家的孩子去比較。 我們在炫耀孩子的同時,早就忘了:我們是要孩子過得幸福,還是要孩子滿足我們的炫耀欲? 01 牛蛙之殇 前不久,上海退休教授撰寫的《牛蛙之殇》刷爆了朋友圈,那個患上抽動症的孩子格外讓人心疼。 爲什麽叫牛蛙?考上了上海四大名校就叫牛蛙,其余的只能算青蛙。 孩子的父母一開始就和鄰居家比拼,孩子各種補習班上了三年,最後居然是鄰居家的孩子當上了牛蛙,他們家孩子是青蛙,這讓他們直接崩潰,無法接受。 “我們家一直都要比他們家優越,這次反倒讓他們壓了一頭,受到了嘲諷與看不起,這個氣讓我們難以下咽。” 比氣難以下咽的是,孩子患上了抽動症,這種病全名叫“小兒抽動穢語綜合症”,是一種慢性神經精神障礙疾病,雖不嚴重,卻很難治愈,醫生說是長期壓力導致的。 後來,孩子的父母終于想通了,也不再盲目炫耀和攀比了。 “我忽然明白一個家庭傳承的終極意義是什麽。所謂的家學,就是讓下一代,比我們更能接近真實的自己。 我們所積累的所有財富與資源,並不是要全部交給他,而是讓他在這一切的對照之中,比我們能更快地洞察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麽,不虛擲時光與人生。” 還記得傳頌千年的《傷仲永》麽,自小聰慧的方仲永被父親帶著天天炫耀,最後泯然衆人,成了讓人唏噓不已的悲劇。 許多父母,內心的自尊感特別低,需要靠外界的認可、羨慕來給自己增加一些自尊感,他們自身無法獲得,于是就把這種期望值強加到孩子身上。 通過炫耀孩子,會讓他們自尊感爆棚,所以,他們就不斷把孩子逼成了自己可炫耀的資本。 然而內心強大,自尊強的父母,卻從來不炫耀孩子,因爲他們看淡名利,追求自我,也會讓孩子去追求自我,他們不需要拿什麽出來炫耀,更加不會拿孩子炫耀,因爲他們內心很滿足。 02 父母用炫耀給孩子營造一個虛假的世界 《奇葩說》中,肖骁提到一件事,朋友向他秀孩子,拉著他看女兒玩一款早教益智玩具——火火兔。 肖骁內心無比崩潰,可依舊拍著手說“特別可愛、特別可愛”。 他不喜歡這樣的炫耀,也談不上多認同這個孩子,但也只能禮貌性附和。 因爲有炫耀就有掌聲,出于禮貌,哪怕是違心,別人也會鼓掌認同。 可孩子卻分不出真假,聽到贊美和鼓勵,就理所當然地認爲自己看到了最真實的世界。 曾在奧運會開幕式大放異彩的林妙可,年初參加藝考卻多次落榜,讓人感歎是傷仲永的翻版。 她從9歲到17歲,一成不變的搖頭晃腦、嗲裏嗲氣。但9歲時這麽做,別人會說你天真浪漫,17歲還這樣就讓人作嘔。 爲什麽她會這樣? 因爲9歲的時候搖頭晃腦、嗲裏嗲氣,聽到的掌聲太多了,父母拉著她到處炫耀,給她營造了一個虛假的世界,最後17歲依然如此。 孩子永遠會跟著掌聲走,但掌聲多了就會偏離航道,所認知的世界也停留在兒童階段,與成年的世界格格不入。 03 炫耀的父母造就攀比孩子 前不久,一個10歲的男孩圍棋下得好,父母到處炫耀,可是孩子卻說父母不配有他這麽好的兒子。 他嫌棄父母只開得起十幾萬的日産車,說錢比成績好重要多了。 他嫌棄兒童手表,卻羨慕同學們的iPhone7。 生活在炫耀裏的孩子很敏感,在父母的炫耀聲中,他們什麽事情都要和同學比一個高低,于是就造成了攀比的心理。 他與其說是對父母不滿,不如說是對同學的羨慕和深深的自卑感。 我有一個表姐咬牙把小孩送到了貴族學校,天天炫耀學校怎麽好,寶貝學習如何用功,滿滿的自豪感。 去年暑假,表姐帶著小外甥女來我這裏旅遊,我全程接待,卻總感覺孩子有點悶悶不樂。 我問她是不是不喜歡這裏的風景,她扭捏地說:“我同學都去外國旅遊了,只有我在國內,好丟臉啊。” 原來在父母極力炫耀時,孩子也在相互攀比中,一旦不如意,就會失望、埋怨父母,乃至成了白眼狼。 浙江義烏一母親每月給孩子1200元生活費,卻遭到孩子的埋怨和反對。 機場弑母的留學生汪某,因爲母親拿不出高昂的生活費,就在機場捅了前來接機的母親9刀。 中國式的攀比害死人,孩子活在別人的看法裏,生命沒有自我價值,不僅累,甚至會扭曲三觀,變得猙獰可怕。 https://image.ipaiban.com/upload-ueditor-image-20171222-1513923265473011836.jpg 04 讓孩子過普通人的生活 李澤钜和李澤锴上學時,許多孩子都是車接車送,滿身名牌,可他們卻經常和爸爸一起擠電車上下學。 以至于兩個孩子悶悶不樂地問父親:“爲什麽別的同學都有私家車專程接送,而您卻不讓家裏的司機接送我們呢?” 李嘉誠笑著解釋:“在電車、巴士上,你們能見到不同職業、不同階層的人,能夠看到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通的人,那才是真實的生活,真實的社會;而坐在私家車裏,你什麽都看不到,什麽也不會懂得。” 海明威從小在打獵、釣魚、在森林和湖泊中露營度過,因此他才能寫出《老人與海》這樣偉大的作品;沈從文認爲自己只是在江邊打赤腳長大的農民,所以他才能寫出充滿鄉土氣息的《邊城》;讓孩子過普通人的生活,去經曆人生百味,去觀察世間百態,才是父母最好的饋贈。 雖然沒用炫耀的資本,但卻會因此明白奮鬥的意義,進而不斷完善自我。 父母要教會孩子追求幸福的能力,而不是淪爲自己炫耀的工具。 作者:依伊+桌子,依伊,軍嫂一枚,熱愛文字,以女兒之名寫文,以內心激蕩寫字。桌子,專欄作家,兼職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職員,現教育培訓行業深耕者。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觀,微信公衆號: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 加拿大院校大全 加拿大院校及專業查詢,加拿大留學利器! 小程序 Forwarded from Official Account 桌子的生活觀 桌子的生活觀 Learn More Read more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樣式以及圖文采集收藏 采集樣式采集文章久
即使按照國內的生活水平衡量,一萬元的薪水在北京也只能“呵呵”。
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地方,整體物價現在是要高于美國大部分城市的,而美國本科大學畢業生的起薪平均在3萬人民幣,職業中期平均爲5萬人民幣,如果當初留在美國,從薪酬和物價兩方面來說,過得好多了。
有些家長看到自己花了大把銀子送出去的孩子,不僅沒能留在國外,回來後只能找到薪水不高的工作,後悔了。大可不必,職業生涯是長跑,大多數人的起步都很慢。最重要的是,不管讀哪個學校,不混日子,對得起父母的學費。
在這一點上,同爲美國留學生最大群體之一的印度學生,整體情況比中國學生強多了。
2016年80%的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畢業後沒有拿到任何實習機會,而印度留學生找到工作的比例大大高于中國留學生。
中國留學生的認真頂多能稱爲努力,印度留學生可是在拼命。
爲什麽?印度留學生的語言優勢和融入美國社會的能力是一個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因爲印度留學生的背後,沒有一個“強大的祖國”,也沒有有錢的爹媽,很多印度學生的學費都貸款來的。
他們想要好工作,必須待在美國,基本上在美國的印度人,算是印度最優秀的人才了。他們更有目標感。他們來美國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找到工作留下來。
中國留學生比印度留學生有回國的退路,自然用不上拼命,也不知道這是幸事還是不幸。
清朝大詩人龔自珍有句詩:“科以人重科亦重,人以科傳人可知。”
當一個學校以出了名人學生而自豪,是這個學生加重了學校的名氣,如果一個人如果什麽亮點都沒有,只有一個哈佛大學的名頭,那麽基本也就知道這個人的斤兩了。
我們經常聽到國外的高學曆人員從事著藍領工作,甚至很難找到工作,這是社會整體受教育程度高的體現,當大學畢業生到處都是,除了文憑,更需要你有真才實學。
現在的中國,不也正在向這樣發展嗎?
【請您給本文留言,我們會精選開放評論】
覺得小編說得有道理請點ZAN
領導說了,您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這7篇文章你看了嗎?
▶今天新加坡被這道番茄炒蛋刷屏,結果有的人看哭了,有的人卻氣炸了……
▶新加坡護照又升級,終于晉升全球第一名!(免簽國最全列表供收藏)
▶來新加坡久了,你都變這副德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