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新加坡政策“↑免費訂閱微信平台
國家環境局4月將展開第二階段實地研究,在組屋高樓密集的三個地點釋放帶有沃爾巴克氏菌的雄性伊蚊,並擴大測試區,以更好地掌握帶菌雄蚊在城市環境的生存狀況。
研究從4月進行至明年1月,地點是義順21街、淡濱尼4道,以及毗鄰的淡濱尼81街組屋。
三個釋放伊蚊的地點(圖片來自聯合早報)
和第一階段參與的39座組屋相比,此次參與的組屋數量增加近一倍,達76座。三個地區約有7000戶家庭。
帶有沃爾巴克氏菌(Wolbachia)的雄性伊蚊和雌性伊蚊交配後産下的卵不會孵化,因此理論上有助抑制伊蚊數量。
該局在前年10月于布萊德嶺、義順東及淡濱尼西一帶進行第一階段研究,了解帶菌雄蚊的習性、壽命及交配能力。
對此,環境局在此次研究加強規劃和改善測試方法,不僅擴大測試區範圍,也在高樓釋放帶菌雄蚊。除了在較低樓層釋放,該局依據實地情況,在小部分組屋八樓或以上釋放帶菌雄蚊。伊蚊或帶菌雄蚊的飛行高度,大部分在八樓或以下。
此外,該局釋放成年帶菌雄蚊之余,也會在測試區放置雄性孑孓,了解它們長大成蚊子後,可否更好地在自然環境中存活。當局爲了集中收集在組屋高樓地點的數據,此次把布萊德嶺的有地住宅測試區排除在外。
經X光照射的帶菌蚊子不會釋放輻射,雌蚊的叮咬次數也不會增加。
環境局將在以上地點定期釋放雄蚊,從一星期一次增至兩次,以取得更好的抑制效果。雄蚊釋放數量取決于居民人數,每周對每人釋放的雄蚊從一只至三只,增至一只至六只。蚊子只在組屋外圍和公共走廊釋放,孑孓則放在裝置器,讓它自然長大。
爲監控帶菌雄性伊蚊的動態,環境局將在釋放伊蚊的周邊範圍擺放捕蚊器。環境局籲請公衆合作,不要移開或在捕蚊器和裝置器上做手腳。該局也從昨天起通過家訪等方式,向居民展開宣導工作。
(信息來源:新加坡NEA)
長按二維碼,新加坡最新官方政策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