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從4月進行至明年1月,地點是義順21街、淡濱尼4道,以及毗鄰的淡濱尼81街組屋。和第一階段參與的39座組屋相比,此次參與的組屋數量增加近一倍,達76座。三個地區約有7000戶家庭。
國家環境局4月將展開第二階段實地研究,在組屋高樓密集的三個地點釋放帶有沃爾巴克氏菌的雄性伊蚊,並擴大測試區,以更好地掌握帶菌雄蚊在城市環境的生存狀況。
研究從4月進行至明年1月,地點是義順21街、淡濱尼4道,以及毗鄰的淡濱尼81街組屋。
和第一階段參與的39座組屋相比,此次參與的組屋數量增加近一倍,達76座。三個地區約有7000戶家庭。
帶有沃爾巴克氏菌(Wolbachia)的雄性伊蚊和雌性伊蚊交配後産下的卵不會孵化,因此理論上有助抑制伊蚊數量。
該局在前年10月于布萊德嶺、義順東及淡濱尼西一帶進行第一階段研究,了解帶菌雄蚊的習性、壽命及交配能力。
雖然結果顯示測試區的伊蚊數量減少一半,卻也凸顯我國城市環境的兩大生態挑戰。由于本地有很多高樓和人口密集,這造成周圍伊蚊可隨意飛入測試區,導致抑制蚊群數量的效果受到影響。一些組屋高樓也出現很多伊蚊,但帶菌雄蚊卻無法飛那麽高。
對此,環境局在此次研究加強規劃和改善測試方法,不僅擴大測試區範圍,也在高樓釋放帶菌雄蚊。除了在較低樓層釋放,該局依據實地情況,在小部分組屋八樓或以上釋放帶菌雄蚊。伊蚊或帶菌雄蚊的飛行高度,大部分在八樓或以下。
此外,該局釋放成年帶菌雄蚊之余,也會在測試區放置雄性孑孓,了解它們長大成蚊子後,可否更好地在自然環境中存活。
當局爲了集中收集在組屋高樓地點的數據,此次把布萊德嶺的有地住宅測試區排除在外。
利用X光照射讓“落網”雌蚊不孕
國家環境局公共衛生署總署長何永泰昨天在記者會上說,因技術限制,在分類被釋放的雌雄蚊子時,約有0.3%的帶菌雌蚊成了“漏網”蚊子,與帶菌雄蚊一起被釋放到環境中。
爲防止這一情況,此次研究將用X光照射分類後的帶菌蚊子,讓“落網”的雌蚊不孕。由于X光也可能影響雄蚊的生殖力,該局預料將釋放更多雄蚊進行研究。
何永泰指出,雖然帶菌雌蚊不影響環境和人類,但長遠下來,跟原本想要抑制蚊子數量的出發點背道而馳。
“這些少數帶菌雌蚊可能與帶菌或普通伊蚊交配,産下帶有沃爾巴克氏菌的卵。雖然這在遏制骨痛熱症傳播方面有一定效用,但我們無法繼續使用釋放帶菌雄蚊抑制蚊群數量的做法。因此,讓帶菌雌蚊不孕可以預防上述現象發生。”
經X光照射的帶菌蚊子不會釋放輻射,雌蚊的叮咬次數也不會增加。
骨痛熱症專家咨詢小組主席、流行病學(病媒傳播)教授杜安·古柏勒(Duane Gubler)指出,通過X光照射讓昆蟲絕育的做法已使用多年,並且非常成功,預料這方法可加強本地研究的有效程度。
環境局將在以上地點定期釋放雄蚊,從一星期一次增至兩次,以取得更好的抑制效果。雄蚊釋放數量取決于居民人數,每周對每人釋放的雄蚊從一只至三只,增至一只至六只。蚊子只在組屋外圍和公共走廊釋放,孑孓則放在裝置器,讓它自然長大。
爲監控帶菌雄性伊蚊的動態,環境局將在釋放伊蚊的周邊範圍擺放捕蚊器。環境局籲請公衆合作,不要移開或在捕蚊器和裝置器上做手腳。該局也從昨天起通過家訪等方式,向居民展開宣導工作。
環境局將定期釋放雄蚊,從一星期一次增至兩次,以取得更好的抑制效果。雄蚊釋放數量取決于居民人數,每周對每人釋放的雄蚊從一只至三只,增至一只至六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