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嶺南會(liangnanchuangye)
國人體質逐年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我們周圍童年患白血病的,少年得癌的,學生體測猝死的,青年、中年過勞死的新聞,已經不再是新聞。
江浙某處8成兒童體內獸用抗生素超標,某地8成公務員身體亞健康……
我在評論中認爲,飲食垃圾化是體質下降的主要原因,而缺乏合適的鍛煉,也是誘發體質下降的重要因素。
缺乏體質鍛煉,不是因爲國人懶,而是各個年齡層次的人把日子都過錯了。
人的孩提時代,應該怎麽過?
應該是以玩爲主,通過玩遊戲來認識世界,鍛煉體質意志,從而爲今後的學習打下興趣和身體的好底子。
但我們的孩子,現在在幼年時期都在幹什麽?
小小年紀就在玩命地學習。一句極具煽動性的口號,把全國的兒童都推進了深淵,那就是: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于是,你家孩子兩歲學唐詩,我家必然一歲就學,你家孩子一歲學外語,我家孩子胎教就學外語!
總之,恨不能把孩子的起跑線劃到媽媽的肚子裏。
一個兩三歲的孩子,又是畫畫,又是彈鋼琴,凡是天下的知識,恨不得三歲前全部灌到孩子的肚子裏。
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鍛煉的機會和天性被生生剝奪,太多的孩子還沒上學,就已經戴上了眼鏡。
誰都知道這不對,但誰都不會帶頭糾正。因爲變態的社會競爭必然帶來變態的被動適應,人人覺得危機,便人人不能自拔。
再看看青年人都在幹什麽?
青春期本來是用來學習的最好時光,可今天的年輕人,都在拼命的玩手機、玩遊戲。
正所謂玩物喪志,玩垮了意志,玩毀了青春,也玩壞了體質。
這裏也有一句迷惑人的口號,叫“我的青春我做主”。
我的兒子,考取的是國內一流的大學,可自從進入大學校園之後,就完全沉溺于網絡遊戲,四年大學,居然只去過兩次校內圖書館。
每天晚上,上網玩到深夜兩點不睡覺,白天經常因爲起不了床而逃課。每門功課基本都是60分萬歲。
可怕的是,今天的大學裏,基本都是這樣。
剛剛走上社會的青年人,爲了擴大人脈,適應黑色競爭,爭相出入吃喝場所,動不動喝得爛醉如泥,長身體長智慧的年齡,卻被活生生地糟蹋掉了。
中年人能顧及一點身體的健康嗎?更不能了。
因爲上有老要孝敬,下有小要培養,一個家要經營,一套房子的貸款要月供。職場打拼從來就是沒有人性可言的,除了拼命賺錢,還能有什麽別的奢望?
我們冷靜地看看,也只有老年人因爲感覺自己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爲了能在這個世上多看幾眼,才開始拼命地健身!那幫跳廣場舞的老頭老太,才是把身體當回事的人。
孩子們該玩,卻在拼命地學習;
青年人該學習,卻在拼命地遊戲;
中年人該顧惜身體,卻在拼命賺錢;
老年人該頤養天年,卻開始拼命地健身。
中國人從小到大,全把日子過錯了,過反了,這不僅是每個社會成員的悲哀,更是這個社會的悲哀。
究竟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我想,該有人出來說說了。
我們總以爲自己是世界上最有家庭觀念、最講究親情的種族之一,並且深深地爲之自豪,但在老外的眼中,卻未必如此。
我澳洲的朋友談起了中國人和澳洲人對家庭的重視。沒想到,那幾位澳洲朋友說:“你別生氣,其實,我們覺得你們中國人並不愛家,並不像你們自己說的這麽注重家庭。你們更愛金錢!”
我愕然,于是,我記下了這些真誠的對話:
“無論在澳洲還是在中國當地,你們中國人的確很勤奮,中國人在海外也能比當地人積蓄更多的錢財,但我不認爲這是你們中國人有經商的天賦,而是你們比我們更節儉,更能省,是通過降低生活標准來完成的金錢積累。
你們平時很少上酒吧,周末也很少度假,甚至周末或假期都不休息。衣服都是從中國買了帶過去,因爲上海這邊更便宜,我甚至看到有上海學生帶了很多碗過去。
你們會沒日沒夜的工作,把孩子都交給老人照管,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外,你們忙得很少和孩子一起玩。聖誕節你們甚至都不休息。
所以,你們華人的孩子盡管學業上很優秀,但他們總是覺得自己很另類,覺得和當地人比起來,父母更關心的是家庭的金錢收入、關心的是他們的學習分數,而不是他們的快樂。”
是的,我知道你要說什麽,你們中國人說這是爲了孩子,爲了下一代多掙些錢,但每一代都說自己賺錢是爲了下一代,那麽究竟哪一代會真正地使用這筆錢呢?
生命是那麽短暫,你們借口爲了家庭的未來,而在現在就犧牲了家庭,我不知道這個帳是怎麽算過來的,怎麽還能體現你們自己很自豪的家庭觀念。
你們爲了工作,可以忍受長時間的夫妻分離,要在我們眼中,夫妻不在一起三個月以上,基本上就該考慮辦離婚了。所以我們被派到海外來,就一定是全家 一起來,我的妻子、孩子都搬到上海來。他們要是不願意來,我就不可能接受這項工作,家庭比工作更重要呀。我在中國甚至聽說過你們的上一輩人,甚至有夫妻幾十年都分在兩個地方的,到了退休的時候才能生活在一起。這太殘酷了。難道你們就不會爲了家庭放棄工作嗎?工作也還可以再找呀!
我的中國公司裏有很優秀的人才,但因爲不是上海本地人,家庭就在另外城市,每個月甚至每兩個月才能相聚一次,爲什麽其中的一方就不能放棄工作呢? 我知道有很多在城市裏工作的農民,他們甚至只能一年回家一次,都說是爲了家庭在掙錢,可這樣的錢再多,又有什麽意義呢?
在澳洲,中國人基本都比當地人有錢,但沒有人羨慕你們的生活,我認爲你們就是金錢的機器,但你們爲自己的賺錢愛好塗上了一層家庭的色彩。”
看看我們的周圍,多少的人,爲了一個房子,犧牲了自己的今天,加班加點地工作,“等買上房子,或還完貸款,就可以輕松了!” 等著吧,房子完了,還有孩子呢!
又有多少孕婦,“等孩子生下來就好了。” 生下來更麻煩,還不如在肚子裏,想去哪裏,去哪裏!有多少小孩子家長,“等孩子上小學了就輕松了,熬吧。” 上學更輕松不了,各種輔導班,還不如幼兒園省事。
多少的家長,在爲了一個小升初,犧牲了孩子的童年,周末奔波在各種各樣的輔導班的路上,“等考上初中,就解脫了!” 小學完了,發現初中也有輔導班,而且更多,孩子更沒有時間玩了!只好等大學再玩了。 “等孩子上了大學就完成任務了。” 大學上完了,找工作一樣要操心! “等孩子工作了,我就沒有負擔了。” 工作找好了,又開始操心孩子的婚事、房子!“等孩子結婚了,我就不用操心了!” 結婚了,有房了,孩子的下一代又來了!
操不完的心,受不完的累,如此循環往複,我們的視線永遠在未來,爲了未來,今天積累能量、積累證書,積累票子。結果就是抱怨,我們的視線永遠沒有活在當下,發現一輩子,沒有一天是爲自己過的。其實中國人一輩子就是這麽過的。
最懂得享受的是美國人,最有信仰的是歐洲人,從出生到死亡都充滿競爭和壓力的是中國人。
大多數美國人的一生:
0—10歲:參加野地考察等各種集體活動。
10—20歲:談戀愛和追夢。
20—30歲:找份平凡穩定的工作。
30—40歲:終于發現自己的追求,享受有房有車有孩子的生活。
40—50歲:常常在工作壓力中度長假。
50—60歲:享受教會生活,旅遊。
60—70歲:開始寫回憶錄,旅遊。
70—80歲:安度晚年。
死後:一般進公墓。
大多數歐洲人的一生:
0—10歲:參加學校樂隊,學習古典音樂等。
10—20歲:組自己的樂隊,進行各種嘗試。
20—30歲:嚴重受哥特死亡文化影響。
30—40歲:樂隊開始正式走黑色金屬路線。
40—50歲:回憶童真,開始過回“彩色”的生活。
50—60歲:安定下來,尋找溫情,過小生活。
60—70歲:去教堂總結自己的一生。
70—80歲:與子女一起安度晚年。
死後:安心躺在一大片屬于自己的土地上。
大多數中國人的一生:
0—10歲:被迫學習各項課外技能,不斷考級,多數是爲了父母的面子和期望。
10—20歲:死啃如山的書籍,應付如海的考試。
20—30歲:到處投簡曆,著急自己找不到工作。
30—40歲:成爲房奴、車奴。
40—50歲:爲孩子的未來操心,省吃儉用,努力存錢。
50—60歲:終于有了自己的生活,卻發現馬上要退休,又開始擔憂退休後怎麽辦。
60—70歲:花費大部分精力養生,卻發現還要養孫子。
70—80歲:終于安定下來度晚年。
臨死前:發現原來一塊墓地都貴得要死!
說的太對了!!
【請您給本文留言,我們會精選開放評論】
覺得小編說得有道理請點ZAN
領導說了,您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這7篇文章你看了嗎?
▶今天新加坡被這道番茄炒蛋刷屏,結果有的人看哭了,有的人卻氣炸了……
▶新加坡護照又升級,終于晉升全球第一名!(免簽國最全列表供收藏)
▶來新加坡久了,你都變這副德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