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名爲《中國90後已經沒有性生活了》的文章熱傳于互聯網。文中顯示,中國72%的上班族對性生活不滿,沒有性生活且單身5年以上的比例高達30%,單身10年以上的有12%。
接受調查的18-34歲的年輕人中,有43%從未有過性生活。未滿30歲的更有50%的人未試過約會。多數參與者們表達他們“無性”的原因是“工作太辛苦”或者性生活本身“並不享受”。而在那些曾經有過性生活的人中,也有約48%的人性生活的頻率低于每月1次。
“90後沒有性生活了”引來熱議,但實際情況也許並不糟糕(圖源:VCG)
日本媒體曾以“無性症候群”一詞,來描述當下年輕人對于親密關系和性生活愈發失去興趣,獨身人口日益增加的日本社會現況。“單身大國”“低欲望”正在成爲日本的新標簽。
作爲一個自由的現代國家,單身、無性,是個體的選擇,這沒有問題。不過,不管是在動物世界,還是人類文明當中,性與繁殖,都是推動進化、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一旦整個社會都普遍沒有欲望的時候,這個種群就消亡了。
難怪《低欲望社會》的作者,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認爲“日本正在悄無聲息地消亡”。
日本人爲什麽對性越來越冷淡?資深媒體人張石認爲,日本“泡沫經濟”的崩潰是罪魁禍首。在經濟倒退的大環境下,日本人收入的減少與自尊心的低落聯系在一起,“由于自尊心的低落,難以努力建立戀愛關系”。
而越來越多的虛擬色情內容,讓日本人喪失了建立真實性關系的原始動力。“在虛擬的娛樂不發達的上世紀80年代以前,性的享樂也許是所有享樂中最高的享樂,但是在虛擬娛樂世界高度發達以後,最高的娛樂從現實轉移到虛擬之中,這種虛擬的享樂使生理能量和心理能量在文化因素的細密的組織下,讓自然的興奮與欲望在時間上産生延宕,在空間中得以緩沖,在形式上得到轉化和代替,形成代替性欲、有時甚至高于性欲的快感過程。”
日本的“無性”現象經濟生活的變化、信息化産業帶來的虛擬娛樂的普及等社會因素作用于人們的心理,使正常的“動物性”日益弱化,使社交心理日益脆弱,久而久之甚至影響了人們正常生理機能的社會現象,而整個社會的視而不見則是這種現象日趨嚴重的重要原因。
這種現象發展下去,將造成家庭崩潰、減少,老齡化、少子化的加劇,整個社會的勞動力供應、社會保障系統的維持都將受到威脅。
而走在現代化過程中的中國,在經濟、社會及文化環境的變化上,與日本有許多相似之處,中國會不會重蹈日本的覆轍,十分引人注目。值得幸慶的是,中國離無性社會還有很遠。
90後對“性”更開放也更謹慎(圖源:VCG)
所謂“中國90後已經沒有性生活”,是因爲調查中的大部分90後認爲性生活發生的對象應該是處于一段關系中的伴侶。換句話說,他們沒有“性趣”,可能和他們沒有親密關系有關。那麽,至少可以肯定的一點是,90後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開放”。而且,有些人在調查中表示,自己無法接受親密關系,也不願意只有單純性的關系。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90後對網絡色情內容的接收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要簡單直接,有觀點認爲,網絡上鋪天蓋地的色情內容與當下年輕人的“性脫敏”有關。有研究顯示,當人們越多的觀看色情片,越經常通過自慰的方式獲得性高潮,往往在真實的伴侶或性生活面前“格外難以有性喚起”。
不僅如此,人們還可能會以成人片中的身材、樣貌、姿勢等各方面來想象或要求真實的性伴侶,以至于更容易對真實的性生活感到不滿和失望。而這則可能影響到人們之後對于性生活的興趣。
另外,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忙碌的工作都在影響著性欲的消失。
盡管在“性”這件事上,中國的90後似乎身處一個前所未有的寬松和友好的時代,但它也並沒有地變成一件唾手可得的事。當他們的性愛在變得比上一代人更加自由和享受的事,而並非爲了繁衍後代、組建家庭的同時,他們似乎對于“性”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這些無性的90後,歸根結底還是覺得,人和人之間的浪漫關系、親密關系很難:擁有它們很難,在不擁有它們的情況下擁有性也很難。而解決這一切的關鍵,其實是更加鼓勵真實和坦誠的社會環境。越是在價值觀多元沖突,人們的想法可能各色各樣的時候,越清晰明確的溝通就越能最小化傷害,有最大可能實現共贏。
與其說這是無性的一代,不如說這是困惑的一代,而他們的困惑比前人更“高級”——因爲他們更懂得尊重自己和對方,也更顧及對方的感受。這是一項難得的進步,值得深究。
歡迎小夥伴在底部發表神評,與我們交流!
這個公衆號內容還不錯,不如長按關注一下吧!
▼
這7篇文章你看了嗎?
▶今天新加坡被這道番茄炒蛋刷屏,結果有的人看哭了,有的人卻氣炸了……
▶新加坡護照又升級,終于晉升全球第一名!(免簽國最全列表供收藏)
▶來新加坡久了,你都變這副德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