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小圈
QQ: 2077525879
微信: xinjiapoquan001
前段時間,全球擁有高知名度的米其林官方組織公布2018新加坡“必比登推薦”(Bib Gourmand)名單, 其中入選名單中有50家是來自新加坡本地餐館、小販攤位。
“必比登推薦”的誕生是爲了讓大家以合理價格品嘗有水准的料理,所以入榜的條件很簡單,餐館和小販的套餐價格不超過 $45。
可別小看這些街頭小吃了,能被推薦的都是值得吃貨們撒銀子的美食殿堂哦!
看來,街頭小吃才是新加坡美食靈魂,在街邊也同樣可以找到那個讓你難以忘懷的味道!
而登上米其林榜單的小販可以用一炮走紅來形容!
最典型的就是連續三年登榜的了凡香港油雞飯面,最典型的新加坡小販,首次入選的時候還是一家只有兩平米的街邊小店,賣的是10元一碗的油雞飯面。
新加坡牛車水,是旅人必訪之地。
在著名景點佛牙寺的後面,藏著一棟不起眼的大廈——牛車水大廈。
這裏,是新加坡人的美食天堂。
陳翰銘的“了凡”小店,就隱匿在大廈2樓某個角落。
不必擔心找不到這家小店,因爲排隊最多的那家,一定是它。
每天,陳翰銘幾乎是見不到日光的,他總是很忙。
早上5點半,陳翰銘就要去店裏,腌油雞、烤豬肉、蒸油飯……
准備營業,那時,天還沒亮。
晚上7點打烊,因爲顧客太多,常常要延遲收攤,回家時,天已經黑了。
從早上第一位客人光顧,到最後一只油雞被買走,陳翰銘幾乎沒有一刻空閑。
爲了做好一碗油雞飯面,陳翰銘用了30年時間。
1965年,陳翰銘出生在馬來西亞一個普通村莊。
一家人勤勤懇懇,務農爲生。
從小,陳翰銘就要操持家務,幫家人做飯,因此,他對食物有一種特殊的興趣和感情。
家裏條件不好,陳翰銘15歲就沒讀書了。
毫無懸念,他選擇的第一份職業是廚師,在一家酒樓跟著一名香港師傅學習廚藝。
這個行當,他一幹就是30多年。
陳翰銘看起來雖然瘦小平凡,但踏實肯幹,做事十分用功。
香港師傅便把不傳之秘——制作油雞的技藝教給了他。
當時,新加坡並不流行油雞,新加坡人的口味和香港人不同,新加坡人更偏愛味道較甜,賣相比較黑的油雞。
所以出師後,陳翰銘不斷改良秘方,終于研究出了適合新加坡人口味的油雞。
然後在牛車水大廈開了間兩平米的小店。
2016年7月,陳翰銘接到一個電話。
“請您來參加米其林美食指南頒獎典禮。”
陳翰銘的油雞飯面成功獲評米其林一星。
“你在開玩笑嗎?我只是一個小攤子啊!”
陳翰銘反複問了好幾次。
但評委非常認真地告訴他:“我們評的只是你的美食,不是你店的地方。”
100多年來,《米其林指南》第一次將頭銜給了一個路邊小販。
30多年來,陳翰銘專注于料理一只雞,把一碗10元油雞飯面做成了米其林料理,把一間兩平米小店做成了新加坡“大牌”。
“每一樣食品都是學不完、做不完的,無論是在路邊店,還是在大酒樓當廚師,都應該用心發揮,把每個食客都當成米其林美食偵探。”這世上沒有一流的食物,只有絕對用心的廚師。
而現在的“了凡”早已進軍海外市場,在多個國家已經開設了分店,台灣、菲律賓都有“了凡”的身影…
現在的陳翰銘,妥妥的小販美食小巨人…
但還有一家同樣擁有米其林水准的新加坡街頭小販,卻拒絕了米其林!
這就是位于舊機場小販中心的著名南星福建炒蝦面。
已經炒了53年福建面的老攤主黃福華,如今71歲仍親自掌勺,一周六天工作。
他最早是于60年代在高文一帶的南星茶室開檔,之後在1978年轉到六條石巴刹經營,90年代才搬到舊機場小販中心。
他一大早就營業,直到傍晚五六點才打烊,每天工作時間長達12個小時。
今年米其林曾向他發出邀請,但他卻謝絕了。
問及原因——
“如今顧客已經應接不暇,用餐巅峰時間顧客甚至需要等上一個小時,如果上了米其林,生意增加,到時候將應付不過來,導致水准下降就得不償失了。”
“米其林每年都要進行評定,一旦進入肯定想年年上榜,徒增更多壓力,年紀大了,無法兼顧這麽多,做好當下的炒面就行了。”
…
對于新加坡最近很熱的“小販文化申遺”,老店主也有自己的見解:
辛勤經營的傳統手藝人來說,把傳統美食保留下來,成爲曆史的記載,不至于以後消失不見,是件好事。
小販申遺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再經營小販,導致很多精品的小吃退出曆史舞台。
但是但黃福華很幸運,他的大兒子黃語冠(45歲)樂意傳承手藝,繼續經營。
目前還在律師樓擔任執行員的大兒子每個周末會來攤位幫忙,並學習手藝,爲將來做准備。
從事設計行業的二兒子到時也一起幫忙。
至于將來會否擴充生意,黃福華打算交由下一代自行決定,他不會幹預…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