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螞蟻
突然這麼謙遜,好不適應!
大家已經習慣的畫風是:印度認為世界上只有兩個大國:一個是美國,一個是印度,美國是當前的世界頭號大國,印度則是未來的世界頭號大國,而且,很快就會迎來那一天,新德里實現超車,漂亮地甩給華盛頓以及整個世界一個尾燈,然後,萬眾矚目下加冕。
3月1日,特朗普在白宮會見美國鋼鐵和鋁業企業代表時宣布新關稅計劃。「我們沒受到公平對待。他說。美國要還擊,要對鋼和鋁徵收高關稅來保護本國產業,鋼材新關稅25%,鋁10%。關稅將維持「很長一段時間」。
舉世滔滔,特朗普因為發動貿易戰成為「世界公敵」。
英國與美國有著「特殊關係」的傳統,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甚至曾被諷刺為「小布希的哈巴狗」。如今,英國女首相特雷莎?梅公開表態,勸特朗普不要發動貿易戰。一國首腦對另一國元首公開這樣喊話,表明盟友對特朗普的舉動是何等反感。
許多國家公開批評白宮,世貿組織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頭兒也公開警告特朗普,貿易戰對誰都沒有好處。
英國《泰晤士報》:特雷莎?梅告訴特朗普不要發動貿易戰。
除了印度。
戰鼓一響,有人被嚇壞了?
2、算盤
「為什麼美中爆發貿易戰時印度應該潛伏?」3月4日,《印度時報》刊登的這篇專欄文章其實有自己的小算盤。
這篇文章想像了中美的貿易戰:
如今中國在經濟上足夠強大,可對美國帶來嚴重傷害。中國還握有1.3萬億美國債券,可以在市場上拋售,這將造成美國債券價格大跌,利率躥升。
這種風險可能引發美國新的報復,隨之而來中國也會進行新的報復。如果中國停止進口美國的農產品或飛機,轉而從其他買家購入,將增加成本,如果中國拋售美元,自己將蒙受損失,損失甚至大於美國。
印度該怎麼做?
特朗普瞄準的不只是中國,中國明白,單獨與美國作戰是困難的。它可能尋求其他國家聯手反對美國的貿易壁壘以及威脅發動聯合報復。歐盟對此可能感興趣,很多亞洲國家或許也持相似立場。他們任何一方都不敢單獨面對美國,但可能公開打造一個廣泛的聯盟。
在這種環境下,印度切不可帶頭與中國打造「反美陣線」,印度與美國的戰略關係需要呵護培養,即使這個過程是痛苦的。不過,如果這一反美聯盟力量壯大,尤其是在如世貿組織等多邊論壇中,印度可以在不引起別人關注的情況下悄悄加入人群,確保不被突出。
4日,印度thequint網站將「為什麼美中爆發貿易戰時印度應該潛伏?」選為「周末最佳觀點之一」。
活脫脫的帶路黨!
大象變螞蟻的神通自己掌握麼?
本來特朗普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或許會考慮改變策略。但印度「潛伏式」的聰明可能成為他的一支興奮劑。
3、恃寵
美國的貿易戰不會傷害新德里嗎?顯然不是。
印度對美國也是貿易盈餘國。特朗普已經公開施壓印度,要求削減從美國進口的摩托車的關稅。印度表現也很乖,很快就從70%降到了50%,但這難讓特總統滿意。
《印度電訊報》認為,特朗普面向全球發動貿易戰,印度可能是一片世外桃源,因為印度有被豁免的資本:印度對美國只有300億美元的貿易盈餘,特朗普不值得為此發怒;印度與以色列的關係,以及印度與中國不時會出現的緊張會讓華盛頓滿意;美國需要印度支持美-澳-日-印集團,以遏制中國;美國還需要向作為世界最大武器進口國之一的印度賣軍火。
印度大文豪泰戈爾說:眼睛為她下著雨,心卻為她打著傘,這就是愛情。現在,德里和華盛頓的關係如果到了這一步,就可以放心地把自己交出去,問題是,到了嗎?
有沒有發現,印度這幾天突然有些「不一樣」?先是有印媒突然變調,給「印度GDP增速超過中國」的狂喜潑冷水稱:中印差距巨大。
去年,印度陸軍總參謀長拉瓦特曾表示,印軍已準備好同時打贏中國和巴基斯坦,以及國內反恐戰爭,簡稱打贏2.5線戰爭,一時成為全球輿論場上的笑料。如今,好在印軍終於有了一個認清現實的明白人。
海外網3月1日發布的消息稱,印度西部司令部總指揮官瑟琳德·辛格認為拉瓦德這話不明智。他在參加班加布大學舉行的一場研討會時表示:「人們一直在談論雙線作戰,但是這絕非是個好主意,也不是個聰明的想法。」
印度擁有大約 140 萬現役軍人,總兵力在全世界所有國家中排名第三。其中陸軍兵力約112 萬人,擁有大約 6000個裝甲目標、4300 門火炮和 200 架輕型直升機;海軍總兵力為約7 萬人,擁有 1 艘航母、10 艘驅逐艦、2 艘核潛艇和 14 艘常規動力潛艇等先進裝備;空軍兵力大約 15 萬人,配備 300 多架先進的第三代戰鬥機,伊爾78空中加油機,費爾康預警機,以及C17大型運輸機。
此外,印度還是世界上少數擁有陸地、海上和空中「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的國家,正在研製並試射洲際彈道飛彈和潛射飛彈。此外,印軍還具備一定的反導作戰能力,能夠對幾千公里飛來的彈道飛彈進行攔截。
放眼南亞,印軍的規模和實力可謂一枝獨秀。經過幾次印巴戰爭,印度將巴基斯坦一分為二,即如今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將南亞唯一的對手大大削弱。最近這些年,印巴之間大戰沒有,可克什米爾的小衝突卻從來沒有停止過。
雖然印軍在南亞地區是絕對的老大,在世界範圍內也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但拉瓦特號稱要打贏2.5線戰爭顯然是在吹牛。要知道,在印軍之前也只有美軍曾經提出過類似的目標,即打贏兩場中等規模的局部戰爭。
以美國軍力之強大,也只敢說打贏兩場中等強度的局部戰爭,印軍定下的目標比美國還高,這肯定不現實。印軍的實力怎麼樣,1962年我們又不是沒領教過,說句難聽的話,只要我們稍微給巴基斯坦一點支持,就夠印軍喝一壺了。
印度陸軍參謀長為什麼說出這樣的話,無非與當時中印兩國在邊境地區對峙的背景有關。拉瓦特是走夜路吹口哨自己給自己壯膽,更多的不是說給別人聽,而是說給自己人聽,以此鼓勵印軍士兵別怕。
如今,兩國邊境危機漸漸遠去,也終於有人回歸了理智。這寶貴理智,但願不要再次失去。
若要問一個強國或想成為一個強國,應具備哪些重要標誌,擁有海外基地該是其中一條。
一直夢想當世界大國的印度,正在為此提供新的佐證,同時也在客觀上作出這樣的提醒:中國必須加快建立海外基地的步伐。
1月27日,印度同2700公里外的塞席爾簽訂協議,塞席爾的阿索普申島被租借給印度,印可以在那裡建飛機跑道和港口,租期20年,可續延10年。協議中有一附加條款,塞方有權在戰爭時暫停基地使用。
塞席爾是個面積只有455平方公里的群島國家,但地處印度洋重要航道,戰略位置重要。對協議的簽訂,印度官員毫不掩飾地稱,此舉「具有戰略標誌意義」。這裡順便一說,2011年,塞席爾向到訪的中國海軍代表團提出,歡迎中國在那裡建基地。當時出於種種考慮,中方予以婉拒。
去年11月29日,
印度與新加坡簽訂一項海軍協議,規定兩軍可使用對方基地,印度藉此增強在印度洋的活動能力,控制了馬六甲海峽的咽喉。
再往前,2016年8月29日,印度同美國簽署所謂「後勤交流備忘錄」,允許兩國軍方使用對方的海陸空軍事基地進行補給、維修和人員休整等後勤保障。
對印度熱衷於獲取海外基地的行為,不必作過多的負面解讀。
實際上,幾乎所有大國都這麼做,擁有基地多寡取決於國力強弱和戰略差異而已。
這方面,美國遠遠走在前面。冷戰結束後,美國對海外軍事基地進行過整頓減縮,但仍有三四百處之多,控制著全球重要的海峽、海上交通要道和陸上戰略要地。
冷戰期間,美國的軍事基地重心在歐洲,主要集中在德國、比利時、英國、義大利等。美國推行重返亞太戰略後,更重視在亞太地區軍事基地的充實,日本和韓國是重點目標,在日本設基地88處,駐軍4萬多人,在韓國眾多基地駐紮美軍約3萬人。
俄羅斯海外軍事基地數量跟蘇聯時不可同日而語,但它很注重根據戰略需要適時選地增建,在敘利亞中部哈馬省就新建了一處軍事基地,對塔爾圖斯海軍基地也已著手擴建。
俄駐敘塔爾圖斯海軍基地(資料圖)英法等「老牌殖民」國家自不必說,就連奉行「專守防務」的日本也在吉布地建有基地。
海外軍事基地之所以備受青睞,是因為它有「大國參與全球事務的橋頭堡」的功能,作用非同尋常。例如:有利保護本國公民權益。
在發生戰亂和重大災害時,可以及時有效地為當地和附近國家的本國公民提供保護;具有軍事作戰功能。
這包含前沿作戰,軍火儲備,情報收集,裝備維修和後勤供應;為軍事訓練提供條件。受自然條件限制,在各種環境下的軍事訓練,很多國家往往難以在自己國內進行,像美國要搞熱帶雨林環境下的軍事訓練,英國要進行軍人沙漠作戰訓練,就必須求助基地東道國;發揮外交功能。
軍事基地可以成為使用國和東道國的紐帶,密切雙方關係,乃至影響東道國的政治取向。如此等等。
簡言之,海外基地是一個國家硬實力和軟實力的綜合體現,是實現其地區利益和全球利益的重要依託。
過去,我國出於外交政策考慮和受國家實力的制約,在建立海外基地方面大大落後於其他大國,迄今只在吉布地有個保障基地。
如今,我國承擔的維和、反恐、海上救援和打擊海盜等國際義務日益加重,中國海軍正在走向深海大洋,有越來越多的海外利益需要維護,鑒於此,
缺乏海外基地的狀況必須改變。西方國家則不願看到這種改變,它們捕風捉影或無中生有地推測、渲染中國將要在某國某地建立軍事基地,無非是想通過製造「中國威脅」來設置障礙,阻滯中國的行動。
對此,我們必須展示定力,不受干擾,加快海外基地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