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而複返
再次回到伊斯坦布爾,我們換了一個三星級的酒店Sirkeci Park Hotel。通常來說,伊斯坦布爾的星級酒店大都價格不菲,我們也是運氣好,剛好發現這個酒店在Agoda上打折,價格雖然還是偏高但可以承受,于是最後幾天的住宿就定在了這裏。體驗下來的結果,實在比之前的Grand Mark Hotel好太多。首先是我們終于坐到了真正的專車接機,來機場接我們的是一輛老式的奔馳商務車;其次,房間大且設施齊備,終于脫離了那種攤開皮箱就沒有什麽站立空間的窘境;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這個酒店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好,步行5分鍾即可到達藍色清真寺、聖索菲亞大教堂和托普卡帕宮等重要景點,走出巷口即是古爾哈玉公園的入口,也有有軌電車T1線的站頭,我們在接下來兩天的伊斯坦布爾市區遊中充分體會了這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而贊不絕口。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我們返回伊斯坦布爾的那一天,一年一度的穆斯林齋月開始了,也剛好是那一天,備受人民尊重的土耳其前總統因病逝世,在前往酒店的路上,可以看到很多地方降了半旗致哀。這是低調而憂傷的季節,作爲遊客的我們雖然不至于受此影響,卻仍應加倍的謹言慎行。
在聖索菲亞大教堂門口的流動售票車上購買好博物館卡,我們的伊斯坦布爾博物館之旅就正式開始了。
關于伊斯坦布爾和伊斯蘭教
伊斯坦布爾是一個十分特別的地方,它的建立者君士坦丁一世,是羅馬曆史上第一個信奉基督教的皇帝,當時這座城市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因此不難理解,這座穆斯林的城市爲什麽遍布著各種古老的基督教堂。
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攻陷從而宣布羅馬帝國的滅亡,這個基督教宗教信仰中心從此發生了徹底的改變,轉而成爲伊斯蘭教的信仰中心,大大小小的清真寺被逐步建立起來,奧斯曼帝國以此爲都,直至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滅亡。1923年,土耳其民主共和國成立,這個大戰後新興的世俗國家,爲了跟過去的強權帝國劃清界限,決定將君士坦丁堡更名爲伊斯坦布爾,放棄這個曆史古都,轉而定都安卡拉,而伊斯坦布爾從此失去了其作爲政治宗教文化中心的位置,成爲一個以旅遊業爲主的曆史名城。每年成千上萬的遊客從世界各地飛來這裏,欣賞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岸在漫長的曆史變遷當中遺留下來的保存完好的古迹。
伊斯蘭教對我而言是一個極其陌生的宗教。我對伊斯蘭藝術和文明最直觀的印象完全來自帕慕克的小說《我的名字叫做紅》,對書中有關伊斯蘭精細畫藝術和其從業者生活狀況的描述尤其印象深刻。伊斯蘭的教義禁止任何形式的對偶像的刻畫和膜拜,因此在清真寺裏,我們不會看到在基督教堂裏常常會看到的規模恢弘的壁畫和雕塑;穆斯林崇尚精細藝術,以謙卑爲美德而鄙視任何形式的彰顯個人風格,因此我們在參觀奧斯曼皇宮和清真寺的時候,地毯燈罩,牆磚瓷器,精細的花紋無所不在,那些花紋,細細密密而無微不至,周而複始而又氣象萬千,人們無法辨識這是誰,因爲什麽創造了它,它有什麽故事,要傳達什麽樣的感情。處女座強迫症重症患者表示這些花紋相當的治愈,深受迷惑了。
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
走進教堂門口的時候,聽到一個美國遊客大聲地在問他的導遊,這到底是教堂還是清真寺啊?我相信所有看到聖索菲亞大教堂的人都會有這種疑惑,這座教堂的心酸史,其實又何嘗不是伊斯坦布爾這座城市的縮影呢?
聖索菲亞大教堂建于公元532年,建造者是一位物理學家,他依據古希臘力學理論設計了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拜占庭圓頂,用精美的鑲嵌壁畫裝飾得整個教堂金碧輝煌,在隨後的一千年裏,聖索菲亞大教堂一直保持著世界上最大教堂的地位,直至塞維利亞的聖母主教座堂建成而取而代之。
在漫長的歲月裏,聖索菲亞大教堂經曆多次嚴重的損壞隨即又被修複,觀察仔細的遊客仍可以輕易的在拱門和穹頂接縫處發現那些不甚規則的線條。
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淪陷,這個城市從此被穆斯林占領,聖索菲亞大教堂因此被改造爲清真寺,地面的飾品被厚厚的地毯所覆蓋,精美的鑲嵌畫被石膏所掩埋,隨之裝飾以伊斯蘭書法作品及有著細密花紋的瓷磚,教堂周遭立起四座高聳的宣禮塔。
直至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教堂終于被改爲博物館,地毯被移走,精美的鑲嵌畫再次重見天日,教堂成爲了今天這個兼具教堂和清真寺特征的模樣。
排隊的人那叫一個多呀,持博物館卡不是有特別的快捷通道麽?爲什麽持團隊票的也跟我們擠在一起,甚至比臨時購票入場的隊伍還長呀?走進教堂,內廳還可以看到一些腳手架顯示教堂依然在被修葺。
最爲值得一看的是二樓的回廊,那裏有好多幅保存良好的精美的鑲嵌壁畫。
地下水宮(Basilica Cistern)
從聖索菲亞大教堂走出來,穿過一個小的十字路口,就可以找到地下水宮的入口,這裏不可以使用博物館卡,持卡也沒有任何優惠,然而是非常值得一看的景點。
君士坦丁大帝在君士坦丁堡建都之後,建設了規模龐大包羅萬有的大皇宮,地下水宮最初就是作爲大皇宮的蓄水池而建立的,數百根大圓柱支撐出一個巨大的地下空間,清澈的泉水通過專門的渠道集中到這裏,以滿足整個大皇宮的用水需求。
盛夏季節來參觀地下水宮是很舒服的事情,水宮裏涼涼的,水汽也相當的重,我們順著架起的木質平台一直走到水宮深處,四周林立的巨大圓柱在昏暗的燈光照射下很有些魔幻的效果。在水宮深處,我們看到這樣的柱基,邪惡的美杜莎的頭顱以顛倒的姿勢支撐著水宮的巨柱,在這樣的燈光照耀下充滿了邪惡感。
大皇宮鑲嵌畫博物館(Great Palace Mosaics Museum)
我們尋找這個博物館的入口頗花了一些時間,主要是它的入口深藏在阿拉斯塔巴紮中,很不起眼。
這是一個精致而安靜的博物館,持博物館卡可免費進入參觀,可前來參觀的人並不多。這個博物館展出了考古學家們在對大皇宮區域的挖掘當中,發現的當年裝飾在地面上和廊柱上的大量的鑲嵌畫。
博物館還頗具用心的力圖給遊客還原出當時的環境,美麗的鑲嵌畫鋪在地下一層的地面上和遊廊的牆壁上,遊客則行走在上方的遊廊上參觀,頗有身臨其境之感。
這些鑲嵌畫大都以自然界的動物,神靈和人類爲主題,細密的瓷磚拼合成各種場景和圖案,栩栩如生,令人歎爲觀止。
行走在這樣的博物館裏,我們不禁聯想到當年大皇宮的奢華,皇族嫔妃們的婆娑衣影,曾如何優美地掃過這樣的馬賽克地面呢?
托普卡帕宮及後宮(Topkapı Sarayı and Harem)
這也是一個旅行團必遊的重量級景點,好在面積很大,進去之後除了一些室內面積較小的珍寶館人滿爲患之外,基本上還算是空曠。
我們搞錯了方向,在入口的時候不得不再次跟一個站在路邊,貌似導遊的人確認了一下,他隨即問我們,需要導遊麽?我笑笑說不要,他就立刻說,Enjoy your time……though I don’t know how much you would be able to see……(祝您參觀愉快,可是估計您啥都看不懂……)雖然他的話有些傷人,可是必須承認,如果真心要對這個皇宮做一次徹底的參觀並了解其中的背景知識,一個本地導遊絕對是必須的。而沒有導遊的我們的確是只能走馬觀花看看熱鬧罷了。
奧斯曼帝國征服君士坦丁堡後,發現大皇宮在多次的戰亂洗劫之後已經是一片廢墟,于是決定在其基礎上修建托普卡帕宮,隨後曆代蘇丹在這裏居住,直到十九世紀,當時的蘇丹把皇宮遷到博斯普魯斯海峽邊上新建的多瑪巴赫切宮(Dolmabahçe Palace,又名新皇宮)。托普卡帕宮因此也被稱爲老皇宮。
皇宮很大,分爲好幾個庭院,據說昔日曾有超過4000人居住于此,可以想見奧斯曼內宮的規模。比較吸引我們的是那些珍寶館,展出曆代蘇丹的各類收藏,可惜不能照相。
此外就是一些空曠的裝飾著有著細密花紋瓷磚的冰冷的房間。
老實說這些參觀並不舒服,瓷磚給我冰冷的感覺,想象當年那些擁有絕世容顔的嫔妃們曾在這裏居住直到終老,爲了一個男人的寵幸而勾心鬥角無所不爲,而居住在同樣冰冷的房間裏的蘇丹們,這樣的環境下如何能享受權利和金錢帶來的快樂?
最美的一個部分是外苑的一個觀景台,那裏可以遠眺博斯普魯斯海峽。
伊斯坦布爾考古博物館(Istanbul Archaeology Museums)
伊斯坦布爾考古博物館就在托普卡帕宮的旁邊,它所在的建築物原本是屬于托普卡帕宮的外庭。
第一眼看到這個博物館感覺並不起眼,右手邊的主樓考古博物館區仍在修葺,被白色的幕布包裹得密密實實,好在內部展廳仍在對外開放。持博物館卡可以免費進入參觀,門票並不算貴,然而參觀者寥寥。可是對我們而言,這個博物館比托普卡帕宮實在有趣得多。
整個博物館分爲三個展區,除了正在維修的主樓之外,還有古代東方博物館區和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區。每個展區都藏品豐富,讓我們流連忘返。
我最喜歡的,是伊斯蘭藝術部分的那些精致的精細畫,細細密密的花紋刻畫在書頁上、陶瓷上,甚至米粒和小碎石上,令人歎爲觀止,而考古區的那些希臘雕塑和裝飾精美的石棺則是老公的最愛。
遺憾的是,或許是場館有限,我們看到有些精美的雕塑和石棺居然被隨意的堆在庭院當中任其日曬雨淋,甚至淩亂的擺放在廁所門口的空地上,實在是讓人扼腕可惜。
柯拉教堂(Chora Church)
憑博物館卡,我們還參觀了柯拉教堂。
柯拉教堂距離景點集中的藍色清真寺區略有些遠,乘坐T4到Edirnekapı站下車,在輕軌站咨詢一下站內服務人員即可得到一張簡單的地圖,按圖索骥步行約5分鍾即可到達。
這個小小的教堂內壁幾乎全部被金色的鑲嵌畫所覆蓋,有些殘敗卻依然色澤鮮豔,那制作于幾百年前的精美圖畫實在令人流連忘返。
我們還順道參觀了另外兩個清真寺。
馬爾·希南(Mimar Sinan)
其實在伊斯坦布爾,久負盛名的清真寺比比皆是,尤其是著名的奧斯曼建築師米馬爾·希南的那些作品,相對于人滿爲患的藍色清真寺,這些清真寺做工精美,環境宜人,遊人適中,更能靜下心來參觀體驗。
年輕時代的希南是基督徒,應征入伍後改信伊斯蘭教,這或許是他的思想比傳統的穆斯林要來的開放和包容得多的原因。希南窮盡其漫長的一生,只求建造出讓人們與神靈交流的空間 – 這讓我立刻聯想到聖家堂的建築師高迪和聖彼得大教堂的建築師米開朗基羅 – “這個神是基督教的神也好,是伊斯蘭教的神也好,叫什麽名字都無所謂,一個神,只不過是被人爲的加上了各種名字。”
我猜想希南心目中理想的祈禱所,應該是有巨大穹頂的,光線充足的,樸實美觀的,身在其中的人們必然舒適和愉悅;室內當然要有良好的傳音系統,使阿訇傳教的聲音可以清晰的傳遍清真寺內外,共鳴于人們的心靈。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完善了穹頂工藝,增加更多的窗戶,牆壁上埋入瓦罐以增加回音效果。他做了無數次嘗試,試圖建造一個超越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穹頂,他晚年所建造的,位于埃迪爾內的塞利米耶清真寺,是他事業的頂峰,然而遺憾的是這個清真寺的穹頂依然無法超越聖索菲亞大教堂。
米赫裏馬赫蘇丹清真寺(Mihrimah Sultan Mosque)
這個清真寺就在T4線Edirnekapı站的旁邊,在參觀完柯拉教堂之後,我們順道參觀了這座美麗的清真寺。
這座清真寺是希南早期的作品,受當年的蘇丹蘇萊曼一世的獨生女兒米赫裏馬赫蘇丹娜的委托而建。雖然是他的早期作品,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希南大師獨特務實的設計理念及其高超的建築藝術。
這座清真寺可以說是門可羅雀,我們來到門口的時候,無聊了 許久的門衛十分殷勤地招呼我們脫鞋和包裹頭部,鼓勵我們進入參觀。
這個清真寺給我的感覺和藍色清真寺完全不一樣,整個清真寺的色調十分素雅,地毯依然是紅色但花紋十分醒目而簡單。
中間照例是一個巨大的穹頂,穹頂及周邊開著很多的窗戶,均鑲嵌著美麗的彩色玻璃,均勻的光線讓整個清真寺內部非常的明亮。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清真寺的旁邊,是古老的君士坦丁堡城牆(Walls of Constantinople),參觀完米赫裏馬赫蘇丹清真寺之後,我們登上城牆,得以從高處飽覽伊斯坦布爾的市區風光。
蘇萊曼清真寺(Suleymaniye Mosque)
蘇萊曼清真寺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好,它被建在金角灣周邊的其中一個山丘上,無論我們在任何寬闊的地方欣賞伊斯坦布爾市區,這個清真寺始終在天際線上處于一個非常醒目的位置,讓人無法忽略。
乘坐T1輕軌到大巴紮(Grand Bazaar)站下車,步行走過伊斯坦布爾大學的圍牆,大約十五分鍾後,這座雄偉的建築即出現在我們眼前。
這是希南大師重要的作品之一,被譽爲伊斯坦布爾最美的清真寺。
據說當年希南大師受命在很短的時間內要完成,最終只用了七年,而指定的建築地實際上是一個山丘而不是平地。
在這裏,希南極具創意的設計了順勢而爲以契合山丘和周圍的街巷的獨特的建築方案,讓這座偉大的清真寺最終成爲奧斯曼帝國鼎盛時期的建築典範。
據說他的墓就在這座清真寺的墓園裏,我嘗試在錯綜複雜的墓園裏尋找他的墓碑,卻遺憾的發現無蹤可循。
穿行于他所留下的宏偉建築,感歎建築師的別具匠心之余,我們不禁感慨,偉大的人是謙卑的。
尾聲
我們的土耳其之旅沒有終結于尋找彩虹階梯……
伊斯坦布爾的彩虹樓梯有很多,主要的幾個都在伊斯坦布爾現代博物館斜對面的山坡上,T1的Tophane站附近,只需沿著軌道走一段,基本上就可以看到。
伊斯坦布爾整個城市地勢甚是崎岖,尤其是從海邊T1輕軌線,往獨立大道走這一段,一路爬坡,動辄就是百多級的陡峭的階梯,(因此,童鞋們千萬不要小看F1和F2線,這兩條輕軌線就只有這麽短短的一站,然而省卻了多少爬山的麻煩啊。)這些灰色的階梯看起來頗讓人沮喪且望而卻步,讓每天不得不攀爬于其間的居民也頗爲無可奈何。
于是一個老爺爺出現了,在女婿的幫助下,他用了一周的時間,把每天爬的樓梯塗成了彩虹,這些灰蒙蒙的樓梯一下子變得生動有趣了起來,居民們都拍手叫好。據說此舉還曾經遭到政府的禁止,然而人們對美的追求最終戰勝了冷冰冰的禁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仿效,這些彩虹樓梯色彩鮮豔,成爲城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我們的土耳其之旅沒有終結于大巴紮的討價還價……
我們在尋訪清真寺的時候,兩次造訪大巴紮,然而我們走過的部分幾乎還不到它的十分之一。
大巴紮是一個如此巨大的市場,商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然而這裏真心不是購買手信的好地方 – 我們在大巴紮買了幾盒著名的土耳其軟糖,拿回來打開發現跟我們在店裏嘗過的完全不是那麽回事 – 如果真心要購買什麽做個紀念,討價還價並認真檢查絕對是必須的,運氣好的話還可以體驗到用中文跟土耳其人討價的樂趣呢。
我們的土耳其之旅也沒有終結于追逐金角灣的落日……
話說我們跟土耳其的落日真心無緣,在卡帕,在安塔利亞,好多次跟落日擦肩而過,最後這一天,我們爬完彩虹樓梯,千辛萬苦跑到塔克西姆廣場買到女兒心愛的巧克力之後,突然又看到夕陽欲來,于是馬上尋找最快的趕往金角灣的路線……然而最終還是遺憾的失之交臂了。
我們追逐著最後的一片霞光,依依不舍地按著快門,然而錯過的終究還是錯過了。
疲憊而失望的我們,再一次站在金角灣,看著暮色中的蘇萊曼清真寺美麗的剪影,有一點恍惚地想到,兩周前我們也曾這樣面對著它,陶陶然于剛開始的假期,而如今,假期結束,我們漫長的土耳其之旅也該告一段落了。
于是我更願意將我們的土耳其之旅,終結于那個時刻。
華燈初上時分,我注意到加拉加橋頭的新清真寺(Yeni Cami)及遠處的蘇萊曼清真寺,都在門前的兩座宣禮塔之間打出文字形狀的燈光,後來查字典知道那是提醒信徒們齋戒時期的戒律,在夜色中,兩座清真寺一遠一近,一高一矮,威風凜凜。突然,一陣嘹亮的歌聲傲然劃過伊斯坦布爾的夜空,那是伴隨了我們兩個星期的昏禮的唱經聲,神聖,憂傷,似乎還有些溫暖和包容,整個伊斯坦布爾都因此靜谧了下來,那歌聲在夜空中持續而永恒。
于是一切都結束了,我們告別了伊斯坦布爾,告別了土耳其,告別了美麗的假期,而那美好的記憶將在我們的心中,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