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在清華高知論壇裏一篇“身邊兩個同事變現走了”的帖子惹來網友熱議!
原帖中,樓主稱自己2個同事四十歲左右,賣了北京的房子回了老家省會城市,說北京壓力大,下半輩子要追求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爲了活而活。
而後,引發了諸多網友留言:其中就有人表示,自己身邊也有人賣了一套大三居,套現1800萬走人了。結果被人評價:愚蠢,目光短淺、被後代恨死。
緊急套現1800萬:接盤俠未來會越來越少
“一二線城市壓力大,變賣資産,實現財務自由”
這位名爲mataoabcd的網友認爲1500萬以上房産應該趕緊變現,存銀行收益率都更高,買的信托年化收入近120萬。
目前總價1000w以下的還是可以持有的,接盤俠還能接得動,現在貸款買的1800萬的房子以後都2800萬能接就更難了,這種變現是很理智的,過幾年1000W的房子都不一定賣得掉,回老家後基本財務自由。
北京的工作很忙,早上八點半到晚上八點,早上家遠的6點半出門,晚上十點到家。沒有自己的時間,或許回去賺得也不少,壓力大,家裏的人都非常同情我。
(北京-燕郊的30萬上班族)
對此,一些高知家庭立刻“怼起了他們”:
真心不懂,40歲了,70後,來京較早,該有的都有了,有什麽壓力。難道回省會沒有壓力嗎?除了房子便宜點兒外,其他的照樣有壓力。
“三線城市教授名下3套房,同情一線城市同鄉”
年底了,一個二本的教授留言:在三線城市工作,每月收入工資1萬多,著作版權近1萬(教材),另外還有若幹投資,由于專業的關系經常出席各類評審拿外快,在當地有三套房子而且買房子真跟買白菜一樣,過得非常滋潤,有機會去省城當教授但權衡後放棄了。在北京給孩子買房的資金也沒有問題,但就喜歡現在的生活,非常同情同鄉在北京的苦逼生活。
可是同鄉卻回:我現在是爲孩子而活,我的孩子可以接受比你孩子更好的教育,想到這些,我的優越感油然而生;
(北京-燕郊的30萬上班族追黑車)
“出國高知分子,年薪18萬,站在世界頂端,看不上北京房子”
一個美國的華裔教授,年薪18萬美元,經常回國講學,時常提到其所在大學在該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看不上同學北京的房子和學曆。不過,家裏的事情大大小小都要自己搞定而不敢雇人。
他的同學回應:與其這樣在國外這麽苦逼,還不如我在北京生活滋潤,家裏有什麽需要修修補補的,或者做飯洗衣,基本一個電話可以搞定,給出去的人工服務費也還合理,于是一種“我的生活質量高”的優越感油然而生。
不過,也有人反問:現在套現了,過個幾年,原來北京的房子翻番了,會後悔麽?
早日套現,還是等待回暖?
有人借1000萬買12套房,最後家破人散
資産過多,又是杠杆買房的應該早日套現,享受生活;還是繼續堅持等待回暖?2019年全國暴雷、斷供不斷,只因接盤俠越來越少。能不能挺過黎明尚不得知,但是已經有衆多高位買房的人爆倉了。
“借1000萬買12套房,沒有早出手,最後家破人散”
2015年,一位投資客在深圳投資房産,賺到錢後讓他野心膨脹。他認爲2018、2019年仍會繼續大漲,房産繼續再做抵押,從中套利。
首套房在2016年出手套現獲利後。認爲機不可失的他在16年高峰期再次入手,向老婆的親戚拆借了1000萬,半年買了12套房,花錢買了身邊所有能用的親戚朋友的名額,就等著2018年能爆賺一筆。可是購買的房源都集中在龍崗和布吉(北部郊區),他解釋說這裏原中介答應的“高評高貸”,未來貸款沒有問題。
可是房子買好後,原本中介答應的“高評高貸”在2017年底一片向下的市場,銀行根本不願意做。中介的口頭承諾無法兌現。于是他拿著紅本到處跟擔保公司借錢,其中一間無良的擔保公司押著他的紅本,耗了一個多月,不給錢也不放本。“就是逼著他在那裏貸款。”
後面他借名擔保貸款,挺了一年多,終于在1月份爆倉了,利息和本金欠了近1000萬。能賣的賣了,最後欠600多萬還不了。在去年年中因債務糾紛與小舅子大打出手,老婆現在已經與他離婚。
業內資深人士表示:簡直搞笑,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收集這麽多的物業,一沒做好風控,二是對中介完全信任,三是自己的野心,另外房源都集中在郊區,現在低價甩賣都沒人要,現在出現爆倉只能怪自己。又或者他早點套現,或不至于賠得這麽慘。
你不是接盤俠,你不懂接盤俠的痛苦
近日,西南財經大學發表了一份長達76頁的《2018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國人80%的錢砸在房子裏!
1、我國城市家庭的戶均總資産規模161.7萬元,戶均可投資資産規模55.7萬元;
2、中國前1/5有錢的家庭,平均資産總規模爲454.5萬元;
3、家庭總資産配置中,房産占比高達77.7%。金融資産配置僅占11.8%;
4、家庭總資産配置中,股票占比不到1%;
5、31-40歲的家庭總資産超300萬,年輕和年老家庭房産配置過多;
6、學曆與房産配置負相關,學曆爲初中及以下的家庭,房産占比高達80.9%;高于本科及以上的學曆家庭,房産占比76.2%;
有錢就買房,卻不是什麽房子都有人能買得起!2019年,市場已經發生了不少的變化,那麽買房人的心理也隨之而有所改變?
就像文章開頭那些網友說的:目前總價1000w以下的還是可以持有的,接盤俠還能接得動,現在貸款買的1800萬的房子以後都2800萬能接就更難了。
“2019年,接盤俠們到底能買什麽價位的房子”
2018年歲末,365淘房就此在南京開展了一次2019年購房信心指數調查。據最終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南京人有36%的人傾向于買總價在150-250萬以內的新房,如此看,低總價房源依然是南京買房人的最愛。
在戶型的選擇上,選擇會買120㎡以內剛需戶型的網友達到了62%,其中傾向于購買90㎡以內小戶型的網友占比達到了25%。2019年,小戶型房源依然是市場需求的主流。
不是“接盤俠”不想買總價高的房子,兜裏沒錢,買不起怎麽破?不少買房人在2017年就開始期待的樓盤:比如江北的亞泰山語湖、仙林的萬達茂、江甯大學城的武夷名仕園和世茂夢享家、江甯祿口的翠屏城等低價盤。
因爲便宜,所以遭萬人哄搶,而這些盤均在2018年收官,引買房人哀嚎一片。一家限價盤賣完當天,有人曾給我留言:剛需沒地方買房,只能離開南京了。
啥是佩奇?啥是生活?年近40回鄉置業?
1月18日,隨著《小豬佩奇過大年》的預告片《啥是佩奇》的迅速走紅,片中爺爺爲孫子自制的“鼓風機佩奇”引來大量網友的追捧。
短片折射了現實生活中的無奈——像李玉寶這樣留守在大山裏、或者與兒孫分隔兩地的老人太多太多。他們平時最多的情緒就是孤獨和思念。因此,他們會抓緊一切時間和機會,努力融入兒孫的生活。
真正令人傷心的,不是物理意義上的相隔千裏,而是精神層面的互不相通。
小豬佩奇,在無形中聯結了老人和孩子的世界,讓老人在不知不覺中打破年齡和心理屏障,更接近年輕人,真正做到了“一家三代合家歡”。
所以你會看到,拿到“佩奇”的小孫子眼中散發出驚喜的光芒,瞬間和爺爺打成一片,全家人不該有的隔閡也頓時消融。
常言道“父母在,不遠遊”,父母在家鄉孤獨過年,子女在城市何嘗是好受呢?賣掉北京的資産在老家享受生活,享受甯靜,怎麽就被評價成“目光短淺”。年關將至,人人都有選擇回去的權利。
年近40,賣掉一線的房子返鄉置業,你覺得可行嗎?
領導說了您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有用就點個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