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明星名人都愛
來新加坡小住或者度假
比如“國民老公“王思聰
小學在新加坡留過學
之後也回來打卡了
▼
還有我們周董周傑倫
一年大概能來度假好幾次
最喜歡去聖淘沙玩
▼
章子怡和汪峰
一家也經常來新加坡度假
2017年醒醒過生日
派對就是在新加坡舉辦的
▼
大家熟知的巨星李連傑,鞏俐
更是移民到新加坡
▼
還有成龍,趙薇和張柏芝
都選擇在新加坡置業
經常過來長住
▼
吳鎮宇,徐若瑄和周潤發等
都與新加坡人喜結良緣
▼
你知道嗎?不僅僅是現在
從很早很早以前
中國這些家喻戶曉的名人
就愛往新加坡跑
政治家,音樂家,畫家,作家
……
對這些文人雅士來說
“混南洋”在當時可是
一件很時髦的事情
▼
孫中山
新加坡有個著名的景點叫晚晴園
是孫中山在新加坡的故居
既然有故居
說明孫中山和新加坡的交情匪淺
談起辛亥革命的大業
星馬華僑貢獻極大
當時全世界華僑
南洋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作爲反清革命運動的總領袖
孫中山是期望海外華人在經濟上
支援中國的軍事起義
新加坡在地理位置上
既是東南亞地區的中心
也是華人人數最多
財力最富的
▲張永福(左)、孫中山、陳楚楠
于二十世紀初攝于晚晴園
孫中山于1906年來到新加坡
以晚晴園爲革命活動領導中心之後
從南洋華僑那裏得到強大的
革命支援力量
才助成他推翻數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社會
孫中山前往新加坡的次數
普遍認爲有八次
1906年他第三次來新加坡
住在晚晴園並成立了同盟會新加坡分會
是東南亞華人社會革命黨的正式組織
▲孫中山接見陳嘉庚
新加坡晚晴園收藏
此後三年晚晴園不僅
成了新加坡革命志士聚會的場所
也是整個東南亞華人革命黨的總機關
中國近代史上幾次著名的戰役
黃岡起義(1907年5月)
鎮南關起義(1907年12月)
河口起義(1908年4月)等
事前都是在晚晴園策劃的
冼星海
很多人不知道
抗日英雄,著名作曲家冼星海
童年就是在東南亞度過的
他1905年5月出生于澳門
自幼就喪父與母相依爲命
靠外祖父生活
直到六歲時,其外祖父逝世
母子兩人生活無靠流落到新加坡
母親靠當上了傭人的薪水
供他讀過一年聖安得烈英校
14歲那年,他申請入讀養正學校
寄宿在校,半工半讀
▲曆史達百年的養正學校
原址位于安祥山
冼星海課余幫助區健夫整理樂器
隨班學習銅樂
可以說音樂上的啓蒙從這裏開始
區健夫原籍中國廣東順德
曾就讀于廣東陸軍小學(黃埔軍校前身)
後在部隊擔任過教練官
1917年來新加坡
擔任養正學校的唱歌和體操教師
區健夫“性好音樂、嗜之如命。”
來學校不久,就在學校創立學生軍樂隊
選拔了20多位愛好音樂的學生
冼星海是其中之一
當時冼星海爲區健夫所賞識
選他加入銅樂鼓喇叭隊
不久升任樂隊隊長及指揮
這段時期,樂隊所吹奏的曲譜
全是雄渾壯烈的軍歌和進行曲
對冼氏往後之音樂創作有深遠的影響
後來16歲時冼星海先後去了廣州
和法國繼續研修音樂
▲1935年冼星海和友人在盧森堡
1935年後他學成回到中國
爲多部影視作品和話劇配樂
包括影片《夜半歌聲》,《壯志淩雲》
話劇《日出》,《雷雨》,《太平天國》等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日爆發
他投入到抗日戰爭
並在1939年創作了著名的
《黃河大合唱》激勵了一代人
徐悲鴻
大家熟知徐悲鴻
很多是因爲他的曠世名作
《奔馬圖》
作爲中國傑出的繪畫藝術大師
徐悲鴻和新加坡
竟然也有著不解之緣
坐落在芽籠35巷16號的江夏堂
也就是今天的新加坡黃氏總會
早年是富商黃曼士的住宅
▲現南洋黃氏總會
黃曼士酷愛藝術,疏財好客
並愛收藏字畫古董
與中國當代美術大師徐悲鴻有厚交
自古畫家在成名前都是清苦的
1925 年徐悲鴻在法國讀書時境遇窘迫
好友福建教育廳廳長黃孟圭
把徐悲鴻托付給自己
在新加坡的二弟黃曼士
徐悲鴻得以在最困難的時候擺脫困境
並與黃曼士結下深厚情誼
視爲 “平生第一知己”尊稱黃氏爲二哥
▲徐悲鴻、黃孟圭、黃曼士合影
上世紀20年代初
徐悲鴻從巴黎來到新加坡
住在黃曼士所建的“江夏堂”
兩層英式住屋“江夏堂”
上世紀50年代歸南洋黃氏總會所有
住宅按英國人設計習慣
設在園地中央,花草樹木環繞
清幽、花香缭繞
現在的江夏堂整座建築
保存得還是相當完整
可以零距離觀看徐悲鴻當年的起居處
黃曼士還將二樓前端客廳辟爲悲鴻畫室
名畫《放下你的鞭子》就在這裏誕生
▲《放下你的鞭子》
▲《珍妮小姐畫像》
從 1925 年到 1942 年期間
徐悲鴻曾多次到新加坡
都是住在芽籠 35 巷的江夏堂
他爲黃曼士畫了百余幅畫作
其中以馬居多
也讓他的這個住處被戲稱爲
“萬馬奔騰江夏堂”
▲新加坡《南洋商報》1939年3月16日報道
徐氏藝術最輝煌的時候
黃曼士先後介紹徐悲鴻
爲南洋僑領陳嘉庚、南洋富商黃天恩等畫像
並得到了豐厚的畫酬
黃孟圭和黃曼士兄弟
慷慨的幫助徐悲鴻
讓他安然的度過許多難關
對中國近代美術史産生了極大影響
新加坡可以說是徐悲鴻的
第二故鄉也不爲過
老舍(舒慶春)
著名作家老舍曾在新加坡任教
許多人聽說過
老舍曾經居住在新加坡
老舍是中國白話文學重要作家
他深受五四運動啓蒙
一生創作多部小說、劇作
《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
等作品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1924年老舍遠赴英國
成爲倫敦大學東方學院華語系講師
1929年他離開倫敦,來到了新加坡
老舍曾在新加坡居住近半年
任教于華僑中學
並創作了以新加坡爲背景的小說
《小坡的生日》
以孩子“小坡”爲主角
從小坡的眼睛看新加坡
書寫了1929年左右新加坡的風土人情
淺談種族、廣東人福建人
等籍貫人士間的隔膜
前半段爲小坡的生活寫實
後半部從主角過生日
開始進入虛幻夢境
內容更接近童話故事
這是一本相當既寫實
又有想象力的小說
他還喜歡寫華人在南洋辛勞的故事
在一些文章中能感覺到
老舍對華人在南洋耕耘的事迹
有相當浪漫的民族自豪感
郁達夫
郁達夫跟新加坡的淵源就更深了
在1938年底至1942年之間
他曾在新加坡擔任
《星洲日報》副刊編輯
後半生可以說都是在南洋度過
1938年12月28日
郁達夫攜妻兒到達新加坡
下榻牛車水的南天旅店
現在的裕華國貨大廈
一個星期後搬進中峇魯24號住下
戰前,南天酒樓是新加坡
最高檔的兩家華人旅店之一
(另一家是小坡密駝路的皇後酒樓)
也是戰前文人雅集的首選場所
郁達夫當年來到新加坡
在《晨星》、《文藝周刊》、
等多家報刊擔任編輯
因爲郁達夫與中國文壇的密切關系
林語堂、許廣平等名家的來信和作品
才會在新加坡見報
郁達夫在新加坡期間,交友廣闊
他的書法在文人中相當有名
求字之人多不勝數
大坡橋南路與海山街交界處
曾有一家星洲書店
匾額上即是郁達夫的字迹
可惜書店現已不在
郁達夫當年受胡文虎邀請
到新加坡主編《星洲日報》的
文藝副刊《晨星》
《文藝周刊》
星洲晚報的文藝版《繁星》
《星光畫報》文藝版
同時兼編《星槟日報》文藝半月刊
《星洲日報》是由著名的新加坡
永安堂虎標萬金油老板
胡文虎和胡文豹兄弟
于1929年1月15日在新加坡創刊
郁達夫是當年的大作家
他的南來,帶動了當時
新馬華文化事業的發展
他在星洲日報前後三年
總共發表了400多篇抗日政論
郁達夫當時是《星洲日報》
衆編輯記者中第二高薪者
月薪爲坡幣200元
郁達夫剛上任不久
便與新馬文壇展開一場南洋文藝論戰
他提出知名的“幾個問題”
包括“南洋文藝,應該是南洋文藝
不應該是上海或香港文藝”
主張文學作品發揚地方性的觀點
至今仍常爲人引用
郁達夫在新加坡這幾年
個人生活上也有了許多變化
他在中峇魯安頓下來之後
經常有文藝青年到他的家拜訪、聚會
有時還遲遲不肯散去
▲中峇魯故居
▲郁達夫和太太王映霞
有報道說由于夫妻之間感情不和
家庭糾紛鬧僵
郁達夫感到非常苦惱
1940年5月下旬郁達夫
和妻子王映霞離婚
王映霞離開新加坡回國
臨走時郁達夫在南天酒樓
設宴爲她餞別,還留下兩首餞別詩
▲離婚後新紅顔知己李筱瑛
不久郁達夫就有女友李筱英
兒子郁飛印象中的李筱英
是位才貌雙全的女子
她是福州人,在上海長大
與郁達夫年紀相差近20歲
在新加坡擔任英國新聞部女記者
兩人同居一段時日之後分手
1942年年初日軍侵略新加坡
郁達夫流亡到印尼蘇門答臘化名趙廉
但在1945年八月日軍投降之前
郁達夫在蘇門答臘不幸遇害身亡
曆史的浪潮,時光的洪流
把這些文人雅士都聚在了新加坡
我們也不妨去欣賞下他們的作品
或者遊覽下故居
尋找新加坡舊時光的痕迹
把椰子設爲星標哦!
移民
留學
吃喝
新加坡
旅遊
教育
鞭刑
工作
省錢
曆史
特産
遛娃
▼
看夠了嗎?點擊更多精彩內容~
愛椰子請給我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