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9日)17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習近平全票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習近平連任後的首次亮相,是向憲法宣誓。
上午10時50分許,深色西服,紫紅領帶,神情自信而昂揚,習近平站在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主席台,左手撫按憲法,右手舉拳,莊嚴宣誓。
「我宣誓:忠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法定職責,忠於祖國、忠於人民,恪盡職守、廉潔奉公,接受人民監督,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努力奮鬥!」
這一幕讓人想起五年前習近平首次擔任國家主席的情形。也是在人民大會堂,他表示:面對浩浩蕩蕩的時代潮流,面對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們不能有絲毫自滿,不能有絲毫懈怠,必須再接再厲、一往無前,繼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在四個多月前的中共十九屆一中全會上,習近平再次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十九大上被寫入黨章。在今年人代會上,這一重要思想被寫入憲法,進一步成為國家的指導思想。
主題為落實中共十九大精神的今年全國兩會是一個里程碑,意味著習近平提出的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藍圖正在展開。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習近平在第一個任期中,帶領國家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中國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跨越。這使得人們對習近平的新任期更加期待。
過去五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加到82.7萬億元,年均增長7.1%,被稱作「世界經濟的引擎」。城鎮新增就業6600多萬人,相當於英國人口,13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了比較充分就業。
習近平主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中國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轉變。消費貢獻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務業比重從45.3%上升到51.6%,成為經濟增長主動力。
習近平推動實施精準扶貧,中國的貧困人口五年中減少6800多萬,超過法國人口,平均每天有3.7萬人走出貧困。居民收入年均增長7.4%,快過經濟增速,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在中國形成。
五年來,中國人感到生態環境在變好。這得益於習近平推動出台的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水耗均下降2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重點城市重污染天數減少一半,森林面積增加1.63億畝,沙化土地面積年均縮減近2000平方公里。
中國人的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6.7歲。這居於發展中國家前列。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靠改革。習近平是新一輪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在他主導下,中國出台了1500多項改革措施,涉及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以及國防和軍隊建設、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等各個領域。他堅決破除制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弊端,推動簡政放權,五年來,國務院部門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比例超過40%,不少地方超過70%。外商投資項目95%以上由核准改為備案管理。
中共十九大作出中國發展的新部署,提出一大批力度更大要求更高舉措更實的改革任務,同時中共十八大以來部署的改革任務也要繼續落實。
習近平說:「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中共十九大閉幕剛一周,習近平帶領幾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上海和浙江嘉興,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和南湖紅船。他說:「我們黨從這裡誕生,從這裡出征,從這裡走向全國執政。這裡是我們黨的根脈。」他要求幹部牢記中國共產黨的「初心」。
習近平在這次參加人代會廣東代表團的審議時說:「共產黨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人民群眾什麼方面感覺不幸福、不快樂、不滿意,我們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
「人民至上」的理念,很早就在習近平心中紮下根。
習近平出生於1953年,陝西富平人,是中國老一輩革命家習仲勛的兒子。他15歲插隊,在艱苦的農村度過七年青春歲月,擔任過中國最基層的官員職位——大隊支書。這段經歷讓習近平懂得了中國實際,終生堅定了實事求是和群眾路線的信念。
他大學畢業後參加軍隊,擔任國防部長的秘書,後來又在河北的一個貧困縣做縣委書記。他在多地——包括改革開放前沿的省市如福建、浙江和上海等地擔任領導。在中國,優秀幹部的煉成跟這樣的長期基層磨練分不開。
習近平在地方的工作成效贏得廣泛讚譽。2007年,習近平躋身中共領導層,成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之一。
擔任總書記後,他成為中共中央和全黨的核心。
「敢於啃最硬的骨頭」
在習近平看來,要實現新時代的發展目標,最重要的是堅持中國共產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
習近平決心讓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過去五年,他發起史無前例的反腐風暴,查處了440名省軍級以上黨員幹部和其他中管幹部,處分150多萬人。他說:「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敗分子,就要得罪13億人民。」雖然反腐敗形成了壓倒性態勢,但習近平宣布不能「初見成效就見好就收」。
中共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繼續「打虎滅蠅」。中央網信辦原主任魯煒、陝西省原副省長馮新柱、遼寧省原副省長劉強、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張傑輝、山東省原副省長季緗綺、江西省原副省長李貽煌等多名幹部被查,張陽、房峰輝兩個「軍中大老虎」相繼落馬。不久前被查的還有原國務委員楊晶這樣的高官。
在習近平領導下,正在緊鑼密鼓開展的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將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中共十九大後,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表示,「一把手是關鍵,要把責任扛在肩上,勇於挑最重的擔子,敢於啃最硬的骨頭,善於接最燙的山芋」。
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的一言一行受到海內外高度關注。十幾天裡,他除了出席全體會議,還六次到團組參加審議討論,發表重要講話。
在看望政協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習近平重申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稱其為「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是對人類政治文明的重大貢獻」。
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贊成習近平的講話。他是民主黨派中國民主同盟的一名成員,這些年致力幫助農村貧困學生完成學業,並提出提案,促進解決農村教師工資偏低的問題。這受到政府的重視,情況有了改善。
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禮說,在中國的多黨合作制度中,執政黨和參政黨共同為中華民族發展謀劃、協商、努力。
美中公共事務協會執行總裁滕紹駿以海外華人身份列席了政協會,他說,這是一個能代表社會不同階層領域的制度安排,它使得國家能制定出更符合民眾利益的政策,並在工作中取得最好的效果。
習近平在參加中國改革開放前沿廣東省的代表團審議時提出,「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輿論認為,三個「第一」釋放出強力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清晰信號。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習近平把改革的重點聚焦在了國家機構、國企國資、壟斷行業、產權保護、財稅金融、鄉村振興、社會保障、對外開放、生態文明等關鍵領域。
去年12月,習近平來到江蘇徐州考察,他指出,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這是必須邁過的坎,每個產業、每個企業都要朝著這個方向堅定往前走。在習近平率領下,中國進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新階段。
美國《華爾街日報》注意到,同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強調創新和高質量增長。這將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指導原則。
從黨的建設到經濟發展,從弘揚政德到加強法治,從精準扶貧到生態環保,從社會治理到軍民融合,習近平在全國兩會上的講話在代表委員和民眾中引起熱烈反響。
「總書記講話內容非常豐富,信息量很大,我整整記滿了六頁紙。」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後,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說,「總書記說要使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我覺得這話很精闢,這是我們創新型企業躍升發展的新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廣大農民描繪了未來農村發展的美好藍圖,這下子俺們幹勁兒更足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沂南縣兩泉坡社區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樹睦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習主席的重要講話為新時代加強戰鬥力建設指明了方向,要牢固樹立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空軍航空兵某團團長劉銳說。
「為全人類作貢獻」
習近平引領下的中國,將要發生什麼變化?這對中國和世界又意味著什麼?
未來三年被認為是一個關鍵期——2020年中國要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屆時持續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將成為一個歷史詞彙。
到2035年,中國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將實現自近代以來無數志士仁人的夢想。
實現這樣的中國夢,需要政策的連續性和紮實的工作,更需要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艾則孜·木沙聽了習近平在全國兩會上的講話後說:「我們要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不折不扣得到貫徹落實。」
擁有8900多萬黨員的中共,領導這個文明古國實現了經濟發展的騰飛,也開闢了社會主義的新境界。
2018年,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
人們確信,一個新的奇蹟正被創造: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十億規模以上人口集體邁入現代化。不僅物質匱乏、貧富差距這樣困擾全球的生存難題將逐步得到消除,人們還將過上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活。
89歲的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是這一進程的見證者。她參加了從第一屆到第十三屆的人代會。她出生在山西太行山麓的農村。新中國成立前,那兒一片赤貧,婦女還要纏腳。
上世紀五十年代,當地成立了農業生產合作社,申紀蘭帶頭髮起男女「同工同酬」運動,通過勞動改善了生活狀況。改革開放後,她興辦了村集體企業,帶動鄉親一起致富。現在,當地開發了旅遊等產業,申紀蘭擔任義務導遊,向來客講述村子由貧到富的變化和她的人生經歷。
現在她仍然下地干農活,把這當作保持身體健康的方式。她回憶,1954年,她到北京參加第一屆全國人代會,先是騎毛驢,再換貨車,再換火車,花了四天時間,而現在乘高鐵僅需三個小時。
中國的實踐,最終將走向馬克思說的「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可以解釋,為什麼中國對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它在從事對人類進步道路的偉大探索。
2017年的中共十九大和2018年的全國兩會,這兩次聚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盛會,都成了「世界地圖前的會議」,吸引的是全球的目光和討論。
分析家把中國在世界上不斷擴大的影響力,歸於中國的制度活力,也歸於習近平的領袖魅力。
在習近平領導下,中國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者,年均貢獻率達到30%以上,超過美國、日本以及歐元區國家的總和;中國成為全球減貧事業的主要貢獻者,貢獻率超過70%,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奇蹟;中國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主要貢獻者,是安理會五常中派出聯合國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維和經費出資居世界第二位……習近平還提出共建「一帶一路」等重大倡議,使中國成為參與全球治理、維護貿易自由化和開放型世界經濟的主要貢獻者。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的科學家張興贏說,他五年前開始用國產人造地球衛星來監測大氣污染。「在中國的天空漸漸變藍的同時,我們也開始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它們在工業化過程中,大都遇到了同樣的污染問題。中國的『風雲』系列氣象衛星正在向『一帶一路』沿線40多個國家提供服務。」
3月9日這天,習近平除了出席人代會會議,還應約同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著重就當前朝鮮半島局勢和兩國關係深入交換意見。特朗普說,事實證明,習主席堅持美國應該同朝鮮開展對話的主張是正確的。美方十分感謝並高度重視中方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的重要作用,願繼續密切同中方的溝通協調。
這是全方位「習式外交」的體現,人們對他積極開拓新型大國關係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努力給予高度讚賞。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弗拉基米爾·彼得羅夫斯基說,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中國提出的倡議都是非對抗性質的,不是為了加劇衝突,而是提供正能量,為完善現有國際秩序作出貢獻。
過去幾個月,習近平同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會談,就加強中美雙邊、地區和全球層面合作達成多項重要成果和共識。他同俄羅斯高層保持密切交往,推動雙方擴大各領域、全方位合作,密切在國際事務中的協調和配合。他接待了法國總統馬克龍和英國首相梅的來訪,還接待了訪華的韓國總統以及吉布地、甘比亞、巴拿馬的總統等。他對越南和寮國進行國事訪問。他在APEC峴港會議上發表講話,提出引導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令人矚目的是,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去年12月在京舉行,120多個國家近300個政黨和政治組織的領導人共600多名代表參加。習近平在講話中說,世界各國人民應該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張開懷抱,彼此理解,求同存異,共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努力。
分析人士認為,如果說習近平的「一帶一路」倡議是從經濟基礎層面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則是從上層建築層面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去年底,習近平對中國的駐外使節們說,「中國共產黨既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也把為全人類作貢獻作為重要使命。」
阿富汗政治分析人士古拉姆·達斯特吉爾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共同心愿,相信中國能夠通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創造更多交流機會,注入發展活力。
全國兩會召開的人民大會堂,是中國政治生活的重要見證。歷史在這裡揭開新的大幕,人們看到更宏偉的畫卷在眼前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