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版“士林夜市”登陸獅城。(取自《聯合早報》)
作者
郭昱辰
在克蘭芝賽馬公會(Singapore Turf Club)舉辦的士林夜市快閃活動,在首波長周末假日便湧現出大量人潮,摩肩擦踵的程度簡直令人寸步難行,人龍還一度排到會場外面去,受歡迎的程度令人咋舌。
筆者身邊的新加坡朋友們多半覺得新鮮有趣,但在本地的台灣朋友們倒是一面倒的給負評。
“東西不好吃”,每個人都這麽說。
不能怪主辦單位不用心,實在是台灣人生在美食天堂,嘴早就被養刁了。來擺攤的,多數是本地商家,和台灣正牌的士林夜市天差地遠。少數來自台灣的品牌,例如惡魔雞排,直接把台灣團隊拉了過來,但可能是用料的問題,據筆者的朋友描述“還是有差”。
究竟,正統“士林夜市”的美食是如何?這就讓新加坡的朋友們開開眼界。
豪大大雞排
(取自互聯網)
豪大大雞排,似乎是克蘭芝賽馬公會場地中唯一血統純正,真正源自于台灣士林夜市的美食。豪大大雞排早已進軍新加坡開業,在本地擁有7家分店。
豪大大雞排創立于1999年,算是士林夜市元老級的攤販之一。
創始人王慶隆單打獨鬥,同時要負責切肉,腌肉,壓粉,油炸,包裝等,當時周末光靠一個人就能賣出500多份的雞排。靠著口碑和知名度,分店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多,不僅新加坡,中港澳、美國、加拿大、澳洲、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都有分行。
雖然名氣響亮,但台灣雞排界的強者猶如過江之鲫,在台灣人眼中,豪大大雞排的美味程度僅僅是“中等”的水准。可見,炸雞排看似簡單,但競爭之激烈,實是台灣美食版圖中的一級戰區。
士林大香腸
(取自互聯網)
說到在台灣逛夜市,邊走邊啃烤香腸是不可錯過的享受。士林夜市的大香腸算是一般烤香腸的加強版,據說當年老板覺得烤香腸到處都是,沒什麽特色,所以就試著把香腸灌的大一點看能不能比較吸睛,沒想到因此一炮而紅大受歡迎。
士林大香腸足足比一般香腸大了好幾圈,拿著這種尺寸的棒狀物走在路上啃,似乎有點……害羞。因此一般都是切成片,佐以生蒜頭食用。台灣香腸的強項在于肥瘦比例均勻,入口肥嫩多汁,搭上蒜頭特殊的辛辣感,絕配。
大餅包小餅
(取自互聯網)
大餅包小餅,嚴格上算不上台灣美食,而是士林夜市獨有的特色。
以潤餅皮包裹酥餅,佐以花生,芋頭,芝麻,豆沙,椰子,咖喱,等不同口味。看似簡單,但經過40年依然曆久不衰,無論是觀光客或當地人都相當捧場。
這個特色美食的背後,還有一段略帶洋蔥的故事。當年的創始人陳慶昌在士林市場內賣起中國大陸口味的酥餅,不久他做潤餅的朋友前來投靠,兩人便一起賣潤餅和酥餅。幾年後,這位老友病了,陳先生感念老友同甘共苦,而將潤餅與酥餅合而爲一,成爲今日的大餅(潤餅)包小餅(酥餅)。
十全排骨
(取自互聯網)
台灣的藥炖排骨,口味近似于新馬風行的黑肉骨茶,不過湯頭更濃,藥氣更重。在肉類的選擇上,台灣的藥炖不只有排骨,也常提供羊肉和土虱(鲶魚的一種)任君選擇。
士林夜市中名氣最響的十全排骨,以當歸,黃耆,枸杞,紅棗等15種中藥材精炖十幾個小時,一下筷便“骨肉分離”,一張嘴便入口即化。湯頭沉黑,藥香濃郁,非但不苦澀,反而有種中藥特有的回甘甜味。
青蛙下蛋
(取自互聯網)
這個帶點惡趣味的名稱,恐怕會讓新加坡的朋友們誤以爲是青蛙蛋。實際上,所謂的“青蛙蛋”,便是粉圓(或稱珍珠)。因爲煮熟後中心會有白白一點,外觀酷似青蛙卵而得名。
相信新加坡的朋友們對珍珠並不陌生,在全島各地的手搖飲品中,珍珠經常和奶茶或其他純茶類做搭配。但士林夜市的青蛙下蛋定位更偏甜品而非飲品。珍珠佐以糖水、刨冰或是牛奶一起食用,滑嫩Q彈的珍珠配上甜甜的黑糖和碎冰,絕對是夏夜消暑的一大聖品。
再次強調,絕對不是新加坡士林夜市辦的不好,而是台灣人對美食的挑剔標准,已經是近乎苛求的程度。就連正宗的台灣士林夜市,都經常被台灣人嫌棄“沒以前好吃”,“觀光客太多”,“太貴”等等。
雖然被台灣人嫌得半死,但這個山寨版的士林夜市多少做出了點台灣風味來,算是帶給新加坡的朋友們一個體驗。
不過真想逛夜市,還是刷張機票飛去台灣吧。除了最出名的士林夜市,還有美食技壓群雄的饒河夜市,以逛街買衣爲強項的師大夜市,物美價廉的甯夏夜市……等。光是大台北地區,便有超過十個夜市可以探險。
台灣號稱美食天堂,可不是區區快閃活動能夠輕易複制的。
【更多好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