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獻上一部超抓視線的短片:印第安摩托與哈雷摩托在公路十字口相遇。這不僅是哈雷車手向印第安車手的致敬,更是向傳統的致敬!(片長1:00分鐘)
傳奇般的印第安摩托就像神一樣一直在擾亂著摩托車手的靈魂,所有的印第安酋長摩托都不例外——那個久遠而華麗的傳奇故事。
每一輛印第安酋長摩托都因為是原汁原味的美國原始機車而感到驕傲。然而,這種超高的工藝、創新和標誌性的造型,這種美國范兒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離開我們的視線。
早在20世紀初,自行車競技在美國很是流行。比賽採用一種以內燃機作動力的競技車。這些競技車大多由歐洲製造,而且經常出故障。一個自學成材的美國工程師奧斯卡·海德斯托姆(OSCAR HEDSTROM),設計、製造了美國式的競技自行車,起初主要用於訓練自行車競技手。發動機是DEDION-BUTON版的產品,而且配備了海德斯托姆自行設計的化油器(可以調整速度),這種小機器既耐用又可靠。1901年選址於麻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建立了亨迪製造公司,這就是1923年正式改名為印第安摩托車公司的前身。
當年裝配出第一台印第安摩托車(現代的小型單缸機車)SINGLE:單汽缸發動機安裝在自行車車架上,排量為213CC,發動機採用機械排氣閥和氣動進氣門。海德斯托姆(HEDSTORM)設計的以全部鏈傳動代替當時標準的皮帶傳動對摩托車行業來說是一座里程碑。為了紀念這台具有破冰意義的摩托車,亨迪和海德斯頓將其命名為「印第安」(Indian),意思是像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一樣有純種的血統,具有拓荒的精神。
1920年研發了排氣量為596 mL的「偵察兵」。強勁的動力、靈活的身手、出色的耐久性,讓「偵察兵」迅速受到了騎手們的追捧。後期以「偵察兵」為基本平台,推出了「偵察兵」的兄弟車型「酋長」。
最早的「酋長」搭載了空冷、42°夾角的V型雙缸發動機,採用側置氣門。與當時印第安人的Powerplus發動機不同,「酋長」的動力-傳動裝置採用了半整體化的結構,即將發動機緊固到傳動系統上,因此動力-傳動系統堅固耐用。當時,美國本土的競爭對手哈雷摩托車採用壓制鋼曲軸箱,但是這種製造工藝常常導致機油泄漏,以至於曲軸箱油跡斑斑;「酋長」則採用了先進的合金鑄造工藝,曲軸箱密封性能很好。
「酋長」雖然晚於「偵察兵」問世,且基本沿用了「偵察兵」的底盤,但是排氣量卻擴大至1000 mL,比「偵察兵」足足多出400mL。因此,「酋長」雖然是「偵察兵」的弟弟,可是動力性能更出色,最高速度超過150km/h—這在當時是令人震驚的速度!此外,雖然「酋長」與「偵察兵」的車架基本相同,但是性能卻各有側重:「偵察兵」走的是輕靈的路線,「酋長」追求的是豪邁的氣魄和雄渾的力量,因此配備了更長的軸距,重量也增至193kg,同時坐墊設置的很低矮,因此整車造型更加優雅、更加氣派。
更多的排氣量賦予「酋長」更雄渾的動力,更大的規格尺寸讓「酋長」看上去更彪悍,因此「酋長」一經推出,就立即讓騎手們趨之若鶩,不但流行於美洲廣袤大地,而且風行於世界各國。正如「酋長」的名字所暗示,「酋長」在接下來的長達30年的生產壽命中,一直都是印第安摩托車的旗艦車型,成為印第安摩托車光輝歲月的象徵。
美國人對摩托一項信奉這「越大越好」的教條,1923年推出的「大酋長」(Big Chief)就證明了這一觀念。在「酋長」推出的次年,印第安就推出了「大酋長」,將V型雙缸的排氣量擴大至1200 mL,比上一代「酋長」多出了200 mL排氣量,因此最大功率提高至25kW。此外,「大酋長」的發動機還採用了很多先進的技術,如通過雙凸輪驅動氣門,初級傳動由鏈條改為斜齒輪,離合器置身於密封油浴空間等。
印第安公司的初衷是將這台超大排氣量的V型雙缸安裝到更加堅固紮實的車架內,然後再匹配邊斗,讓「大酋長」變成側三輪摩托車。
不過,很多騎手購買了「大酋長」後,對25kW的生猛動力讚不絕口,但是對邊斗卻看不順眼,因此乾脆自行拆卸邊斗,讓「大酋長」變成兩輪摩托車。印第安公司發現了這一情況後,決定調整產品定位,很快就生產出兩輪版本的「大酋長」。這一調整被市場證明是正確的決策,在接下來的多年內,兩輪的「大酋長」成為印第安公司最暢銷的車型。「大酋長」持續生產到上個世紀50年代,始終是「酋長」中的領頭雁,直到後來排氣量增至1300 mL的「酋長」出現。
由於摩托車具有高機動性的特點,因此天生與戰爭結下不解之緣。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印第安公司全力以赴生產摩托車供應軍方,服役的印第安摩托車超過40000輛。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該是扭矩強勁、皮實耐用的「酋長」縱橫沙場、大展身手的時候了。
圖為1941年陸軍部的哈雷·戴維森WLA照片
二戰期間,哈雷大約提供了88000輛WLA型摩托車供應軍方,印第安公司的數量比較少,大約只有哈雷的三分之一,但是絕大部分都供應給盟軍,因此車轍遍及世界各大戰場,使用範圍大大超過了哈雷。
印第安軍用摩托車主要由四個型號構成,分別是741B、640B、841、340B,其中741B以排氣量為500mL的「小偵察兵」(Jr. Scout)為藍本,640B的前身則是排氣量為750 mL的「偵察兵」(Scout),841為全新研發車型,而340B就是排氣量為1200 mL的 「酋長」。有趣的是,雖然印第安和哈雷同時向軍方提供軍用摩托車,但是兩者的結構卻不太相同。以傳動系統為例,印第安的340B安裝了用手操作的三速齒輪箱和用腳操作的離合器,騎手必須用腳跟壓下踏杆才能分離離合器,隨後再用手來升降擋位,剛好與大多數摩托車的操作方法相反!如果在作戰前線執行緊急任務時,一位熟練操作哈雷摩托車的士兵跨上一台340B,會不會手忙腳亂。
二戰時期印第安公司向軍方輸送了大量的軍用摩托車,民用摩托車生產則被忽略。戰爭結束的次年,印第安公司總算恢復了民用摩托車的生產,但令人遺憾的是生產線上看不到「偵察兵」、「印第安四缸」等車型,排氣量為1200 mL的「酋長」成為當年印第安公司僅存的產品。
儘管平頭式V型雙缸沒有變化,甚至連燃油箱的噴繪都依然故我,但是1946年推出的「酋長」仍然有亮點。在二戰期間,印第安公司全新研發的841軍用摩托車,主要供應於沙漠作戰的美軍,因此配置了性能出色的前叉。現在,841的前叉被移植到民用版的「酋長」上,具有130mm的行程,大大超過了以往的50mm行程,因此1946年的「酋長」減震能力得到顯著增強。同時,「酋長」的後輪則安裝了柱塞式減震器,彈簧調製得很鬆軟,再匹配長行程的前叉,為騎手和乘客營造出舒適、閒散的乘騎感受,這種特性得到了機車手們的喜愛。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1946年恢復生產的民用版「酋長」,繼承了40年代以來的「酋長」造型,其中最主要的特徵就是安裝了全尺寸的前後擋泥板:寬大的前後擋泥板,遮蔽了半個車輪;飄逸的裙部勾勒出柔美線條,讓擋泥板呈現優雅的波浪造型,從而為魁偉粗壯的「酋長」平添了優雅韻味,散發出典雅蘊藉的古典美學魅力。總的來說,40年代以來的「酋長」形成了統一而成熟的風格,追求華麗大氣的造型和舒適氣派的駕駛感受。儘管過於追求奢華,導致了龐然大物般的造型和重量,限制了「酋長」的加速性能,但是速度仍然可以輕鬆達到136km/h,調整之後可以達到160km/h。
二戰之後,美國摩托車市場的流行口味發生了重要變化,相對來說比較輕盈的英國摩托車迅速走紅美國,占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作為回應,印第安公司的管理層決定調整產品結構,借來巨款研發、生產單缸和雙缸機器。遺憾的是,由於項目缺乏必要的論證和測試,設計不夠成熟,製造工藝較差,因此不僅沒有獲得市場的青睞,反而讓印地安摩托車的名聲受到玷污。
為了集中力量製造新研發的單缸和雙缸機器,1949年印第安公司管理層決定停止生產「酋長」,這讓忠實於「酋長」的騎手們感到憤怒,機車媒體也對此大發議論。受到非議之後,1950年印第安公司重新恢復了「酋長」的生產——推出了有史以來最魁偉的「酋長」,V型雙缸的排氣量擴容至1300 mL,同時開始採用套筒式前叉以提高穩定性和舒適性。遺憾的是,由於印第安公司財政嚴重吃緊,最魁偉的「酋長」產量很少。
1953年,印第安公司內外交困、走投無路,被迫宣告倒閉,這家美國摩托車歷史上最光輝、最偉大的廠家,同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摩托車巨人轟然倒塌;「酋長」的故事也就如同琴弦上的休止符,到此戛然而止,為世界留下了一個華麗的傳奇故事。
從1901年成立亨迪製造公司到1953年印第安摩托車公司倒閉的30年間,這個美國摩托車歷史上最光輝、最偉大的品牌,同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最強的摩托車廠家,推出了很多彪炳歷史的精品車型,包括「偵察兵」、「印第安四缸」、841等等,其中以「偵察兵」為平台、但是體格更魁偉的「酋長」(Chief)則成為傳奇,自1922年問世以來一直堅持生產到印第安公司倒閉的那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酋長」已經成為印第安摩托車高高飄揚的一面旗幟。
奧斯卡·海德斯姆(Oscar HeDSlrom)和喬治·海迪(GeorgeHendee)已經離開我們 70年,但是它留給我的不只是一個機車的品牌,也是一種原汁原味的美國精神,它倡導著自由、開拓、繼承傳統、尊重歷史、做自己喜歡的事,快樂的活著這也是機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