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華文明由盛而衰的拐點。
公元1276年元月十八日,西湖結凍。北風呼嘯聲里,征服者的馬蹄從混著血污的土地上踏過。
臨安城內,謝太后下令大開城門,派使臣帶著歷朝皇帝的玉璽,連同降表一起送到城外15里的元軍大營。
南宋一個世紀的國祚,全都在那扇鐵葉子門的吱咔聲里,跌落塵埃。
一同跌落的還有曾引領世界一千餘年的東方文明。從那天起,中國告別了世界的中心,走上一條被加速超越的下坡路,也再難贏得世界充滿艷羨的驚嘆。絕大多數時候,它只是隨波逐流般地被動地參與著決定自己命運的進程……
700多年過去了。
公元2017年,諸多世界政要、新聞媒體、未來學的研究者終於把他們驚嘆聚焦中國。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坦言焦慮,新加坡在智慧國、電子支付領域「落後中國了」,他甚至自嘲說新加坡人成了「鄉巴佬」。
《經濟學人》撰文說,「一場潛在的革命正在召喚。全球其他國家都應該好好學習中國的經驗……
《大趨勢》作者奈斯比特說:中國在人類即將到來的新浪潮中取得領先地位。
《大失控》作者凱文·凱利說:中國將成為全球創新中心,包括網際網路,包括機器人,包括AI。
……
歷史充滿了巧合,引發他們感慨的,總會包含杭州的名字。
這個在傳統意義上既非政治經濟中心,更加不是一線城市的城市,扼住新技術的脈搏,湧現了諸多連接世界的世界級企業,它以「連接性城市」的特質成為新的世界焦點。
700年前,古老的中國從這裡失去榮光;今天,中國的榮光又將從這裡部分回歸。
那麼,中國究竟發生了什麼,讓它再次被人驚嘆?答案其實很簡單,中國正和這個世界上最發達、最先進的國家一道,處在新浪潮的潮頭;有些地方,甚至還稍稍領先。
這是以往740年,中國不曾達到的高度。
1
奇點臨近
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大體如是:歷史在大多數時間默默無聞,每個能稱之為「浪潮」的時刻,無不是科技在一兩個國家突然加速,呈指數級集中爆發的結果。
計算機之父馮·諾伊曼把這個加速的結果稱為「奇點」,一旦超越了奇點,人類的發展和生活方式都將被改變。
這是一張2015年的世界地圖,一張計算機視角的、呈現即時「連接」的世界地圖。
凝視這張圖,「奇點」呼之欲出——人被一個個終端標記,似乎不再是萬物主宰,而成為了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那些連接最密集的部分,濃縮成一個個點。它們就是潮頭,孕育「奇點」的地方。
圖中,中國正處於那樣的地方。其實,各種徵兆在中國已無處不在——
一類新型城市「連接性城市」在崛起。從此,連接全球資源的不再是個別得政商之利的一線城市的專利。以全球電商之都杭州為例,電商90%的環節都不在杭州發生,它輻射的商家、物流、客戶遍布全球,瞬時可達。
而且,它不再只是一個層面,一個維度的可抵達。自大工業時代開始人類喊了五百年的全球協同突然就成了現實。更關鍵的是,協同的節點越來越多源於中國。
比如高鐵、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
支撐起這一切的是所有當代技術的集大成者,高速移動網際網路、初級人工智慧、量子計算、金融科技……,它們在全球累積,然後在中國爆發。
它蔓延、輻射、回饋世界的速度也超乎想像。
周邊國家都在全面複製「中國模式」:越南、寮國、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俄羅斯先後引進中國高鐵技術;印度版支付寶、新加坡版餓了麼、泰國版淘寶、印尼版今日頭條、美歐版共享單車……這是過去近百年來,「China」再一次作為生活方式輸往全球。
印度版支付寶創始人ViJar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說,我到矽谷是講課,到中國是學習。
上一次,中國輸送給全球的還是瓷器、茶葉和絲綢,以及附著其上的生活理念。
總之,中國人正面臨著這樣一個現實:突然之間,我們就在引領世界了;我們視巨變為當然,覺得它就應該在中國發生,以至於我們甚至忽略了它對世界帶來的衝擊。
1980年代,托夫勒曾準確預測第三次浪潮的來臨。他出了一本叫《第三次浪潮》的書,全球賣了幾千萬冊。2001年開始,托夫勒就提醒世界要關注中國,2016年去世前幾年,他造訪最多的國家是中國。
也許,他早就注意到了中國和奇點的距離如此之近。
2
藏在連接圖裡的浪潮密碼
人類每場浪潮的來臨,或者說跨越奇點前後,無不體現在人與人連接突然加速。
第一次浪潮。農業的發展和輪子、帆船的發明促成了局部、規模性的連接。這場發源於中國等多農業文明國家的浪潮,形成孤立的幾個中心,歷時長達幾千年。
羅馬帝國時期海陸交通圖,近兩千年間,歐洲、北非主要的互動就在這個範圍內。
距今三百多年前,工業革命開啟了第二次浪潮。不過,連續兩次工業革命也沒能徹底征服巨大的地理障礙(比如跨太平洋)與與社會階層的鴻溝(比如階級鬥爭),連接在很多空間層面長期低效。第二次浪潮中心先英國,繼而是美國。
1850年歐洲鐵路網,以蒸汽機為代表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時代
1916年美國的鐵路網,以內燃機、電話為代表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時代
歐美兩個中心初期的連接是由鐵殼輪船以及有限的越洋通信來實現的,今天的人已經很難想像它的簡陋。
第三次浪潮始於二戰末期的美國,由信息技術革命引發。在連接方面,計算機與網際網路50年時間就提供了看似徹底的解決方案。它更突出的功能是在工具性方面,它給以前的技術成果插上了翅膀,地理障礙已可忽略,階層分化也不再那麼赤裸。
信息革命塑造的人類社會的連接是這樣的——
圖中黑線是全球運營的鐵路系統
圖中淺綠色線是全球空運航線
圖中紅色線是全球海運路線
這三張網,網住了全世界,在網絡技術的提升下,連接的效率、寬度、廣度及深度讓人以為人類社會今後相當長時間都不會有質的提升了。
然而,人工智慧瞬間殺到,智能和數據成為核心。於是,一個新奇點就這樣出現在面前,第四次浪潮觸手可及。
現在,對比一下這兩張「世界地圖」。一張拍於本世紀初,一張是2015年。十多年時間,連接豐富程度足以讓人感到震撼。它的提升是幾何數級的,你覺得它還不足以引發奇點的降臨嗎?
也許有人會說,所謂第四次浪潮,不過是第三次浪潮的下半場。果真如此嗎?AT&T、微軟、英特爾、IBM、思科,這些是站在第三次浪潮之巔的明星公司,將人類帶入數字通信時代,並讓網際網路產品和服務價格不斷下降,這也是第三次浪潮全面滲入人類生活的重要原因。
而第四次浪潮里的代表公司,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特質,那是一種局部超越人腦將連接能力發揮到極致的特質——
Google不生產手機,但它通過開放安卓系統原始碼,讓全球40億部手機互聯互通;
Uber沒有一輛計程車,但它連接了全球400多座城市、幾千萬名司機以及以十億計數的乘客;
阿里巴巴自己不賣貨,但連接了全球200多個國家地區,數以十億計的用戶,並催生了eWTP的暢想;
支付寶沒有一家線下網點,但他連接並改變了近200個國家和地區,超過8億人的支付方式;
……
曾經,網際網路是生活的附屬物;現在,人越來越成為網際網路的一部分,對於新技術的應用而言,人越來越多的方面可計算、可模擬、可預期,一句話都可以被數據化。
沒有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技術的小爆發,這幾乎是不可想像的。
3
中國憑什麼?
浪潮中,最被人看重的是新技術,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場景。仿佛創新性的成果必然會造福於距離它最近的人,但事情常常不是這樣的。
活字印刷術,源於中國,但現代出版、教育革命和中國無緣;
火藥,起源於中國,但火器革命引發的近代軍事變革和中國無緣;
紙幣和票號,起源於中國,但現代銀行金融體系也和早期的中國無緣;
……
革命性技術與豐富應用場景是激發浪潮的雙子星。在前三次浪潮,由於早期技術輻射能力不足,雙子星無法遠離,大多集中在某個國家。而在已經高效連接的當下,技術儼然已可以自己去尋找最適合的土壤。
高速移動網際網路、二維碼、大數據……它們並非誕生於中國,技術成熟基本都是在美國,但卻在當代中國深深紮根下來,並終成燎原之勢。
和當年八個離經叛道的年輕人拿著前東家的技術,跑到美西一個犄角旮旯的地方開了一家叫仙童的的半導體公司,無意中掀開矽谷傳奇序幕一樣,中國的故事裡也不乏類似的邏輯。比如電子商務。
科技的發展呈現一環扣一環的井噴式發展。矽谷就是這樣被造就的。淘金熱催生了鐵路業,鐵路業帶動了航運業,航運業又帶動了港口業。港口業有個伴生作用:第一、港口催生了沿海城市,而城市需要電力,這就需要高壓輸電行業,並使該地區成為電力工程技術的領先者;第二、港口需要無線電通信,電子工業於是應運而生,從而催生半導體產業,半導體產業又衍生出微處理器產業,從而產生了個人電腦,個人電腦又催生了軟體業,最後是網際網路和移動雲計算……
——阿倫·拉奧、斯加魯菲《矽谷百年史》
1990年代,美國引領的第三次浪潮如火如荼,網際網路早已從軍用走向民用。而另一個半球的中國,這兒黎明靜悄悄。馬雲那時是杭州一名英語老師,無意間接觸到網際網路,上網搜「啤酒」,搜出美國啤酒、德國啤酒、英國啤酒,卻沒有中國啤酒。他的第一反應是,中國要成為世界網際網路的一環。
來源:阿里巴巴紀錄片《揚子江中的大鱷》
阿里巴巴誕生,生逢其時地趕上網際網路與全球電子商務井噴期,以及中國的改革開放,成為全球網際網路巨頭。
一個出人意料,但卻是對的念頭,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朝著對的方向,引爆了曾在矽谷上演的連環反應——
網際網路催生了電子商務,電子商務催生了電子錢包,並帶動了物流發展;與此同時,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反過來又刺激了高速移動網際網路技術、電子商務和移動金融;再然後,大數據找到最豐富的應用場景,它直接促成了諸多試驗室技術的落地:直播、O2O、共享單車……與此同時,它還作用於傳統連接手段,讓曾經以為的不可能更進一步,比如物流業脫胎換骨般的升級,最典型的莫過於高鐵,它大大提升了連接的速度和效率。
隨著場景越來越多,數據呈指數級爆增,市場的能量又反過來刺激了人工智慧和雲計算等原創技術的發展;雲計算催生了量子計算;量子計算對連接穩定、保密的需求,進一步刺激高級加密技術的研發;能耗的暴增,刺激了可再生與清潔能源技術的突破式進展……
發生在阿里巴巴電子商務與移動支付最後階段的故事,成為了中國浪潮的最經典的縮影。
眼下,關於中國原創科技獲得國際認可以及突破性進展的新聞幾乎每天都在更新。其中,人工智慧和金融科技是被點贊最多的兩個領域。
2017年,《MIT科技評論》例行發布榜單「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全球50家最smart公司」「全球青年科技創新人才」,中國上榜的公司及個人都創下歷史新高,且入榜理由基本都是因為在人工智慧研發上的突破。
來自高盛的數據顯示,中國與人工智慧相關的論文數量以及論文引用率(這個更能說明問題)均已超過美國
事實上,2014年,中國學界關於「深度學習」和「深度神經網絡」的期刊文章數量就已經超過美國。截至2016年10月,中國人工智慧相關技術的專利註冊數量達1.6萬份。最大的幾家網際網路公司都在全力布局,比如阿里的NASA計劃,比如螞蟻金服的技術試驗室。
作為技術應用的場景,中國以移動支付為代表的金融科技也引發全球關注。英國知名金融科技學者克里斯·斯金納認為,「中國正在藉助金融科技變成一個更加公平的國家,如果照現在這個趨勢……引領『第四次人類變革』的中國浪潮來了。」
最近的新聞是在《財富》雜誌剛發布的「2017年50家改變世界的公司」榜單中,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金服第一次入選就排在第6位。
這些頻頻被外媒觀察的中國網際網路巨頭——阿里巴巴、螞蟻金服、騰訊他們最初起家的業務,和技術基本無關,但隨著用戶和場景爆增,不斷刺激他們在科技研發上一路勇猛精進,十餘年間躋身全球一線科技公司之列。
儘管美國是今天絕大多數技術的奠基者和領先者,但藉助在技術應用與延伸開發方面的優勢,中國終於可以追趕美國鞏固自己迎接下一次浪潮的領先位置。
4
讓幸福唾手可得
前三次浪潮在大歷史維度上,確實推動了人類社會迅猛發展,但一旦把觀察的焦距縮小,會發現它們無一例外對那個時代的個人產生了巨大衝擊。
在新技術出現的初期,受益者是非常少的,他們通常只是那些掌握新技術或者使用新技術、從事新行業的人。其他人在短期內是很難受益的,甚至可能因為新技術的出現變得更加貧窮,因為機器搶了他們的生計。
也正是在那個年代,英國出現了空前也是絕後的工人運動。因此,英國人花了大約兩代人的時間消化工業革命帶來的負面影響。
——吳軍《智能時代》
美國蓋洛普公司曾對美國民眾幸福指數做過調查,從1980年到2013年,美國人對整體生活的滿意度基本持平,對物質生活的滿意度則是下降的。
而這輪新浪潮的更大貢獻,也是此前三次浪潮沒有實現的,是讓普通人從中受益的時間前所未有的變短——
從第一台智慧型手機出現在中國市場,到中國個人移動終端超過10億,用時15年。
從淘寶上線到今天超6億中國人在使用網絡購物,並進而影響到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的購物方式,用時16年。
以支付寶、微信為代表的移動支付,從上線APP到服務中國8億用戶,讓小到3塊錢的貸款大到幾十萬的保險瞬間可成交,用時8年。
還有共享單車,從上線到每天近千萬人都在靠他解決短程出行的問題,用時1年。
最最重要的變化,也許是電子政務。把一個中國城市超過七成的公共服務濃縮到手機4、5寸的手機屏上,讓市民隨時隨地可以獲得服務,在當下中國也只需要2-5年。(截止2016年,中國將近500個城市開通線上服務,提供服務種類超過四百項)
……
最具衝擊力的,中國技術和中國人的移動生活方式被大規模複製到海外,也都集中發生於過去兩三年間。
還是以移動支付為例,在已開發國家眼中,這樣的場景是屬於下一個時代的。因為,在應用場景方面,領先者是中國。
更關鍵的是,它不僅僅只是追隨中國遊客的步伐實現全球化,而是服務當地用戶的真正全球化。比如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金服在印度,在泰國,在印尼等國的落子布局,依靠的是當地夥伴,輸出的是技術和模式,服務的也正是各國本地人,所謂「不僅是globalization, 更是glocalization(全球本土化)」。
這或許就是市場土壤里的科技和實驗室里的科技的差異,也或許是開放中國引領的浪潮與全球霸主的美國引領的浪潮的區別。
僅憑對普通人高效地帶來更好的生活,給世界帶去更多平等的機會,就足以讓這波新浪潮必將被歷史記錄。
如果要給第四次浪潮一個更具體的描述,那就是——
中國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