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通說
大師,一路走好
昨天(5月16日),著名的華裔建築設計師貝聿銘離開人世,享年102歲。
貝聿銘是中國設計界裏程碑式的人物,他的設計遍布世界各地,但他低調謙虛。他投身建築事業70年,設計的項目遍布全球各地。
在現代建築的曆史上,貝聿銘似乎是一個超越時代的存在。他曾說過:“建築是一種務實的藝術,要成爲藝術,必須先有存在的價值”。秉著這樣的信念,他在將建築人格化的同時爲其注入東方的詩意,創造了無數的經典。
貝聿銘在新加坡的作品
大家都知道,新加坡有很多建築設計都非常贊,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紛紛打卡。但是,你可能不知道,這些建築有很多都是貝聿銘老先生設計的。
新加坡濱海灣
新加坡的最強地標——濱海灣,設計總藍圖就出自貝聿銘先生之手。
華僑銀行
位于克拉碼頭旁的新加坡華僑銀行(OCBC bank),是貝老在新加坡的第一個作品。
這座高樓于1976年建成,四十多年過去了,依然是新加坡的地標之一。
爲了紀念新加坡開埠200周年,今年新加坡河畔著名地標——萊佛士雕像還被披上了特質的外衣,跟OCBC融爲一體。
新加坡萊佛士廣場
還有萊佛士廣場(Raffles City),也是貝老先生的作品。1986年至今已有30余年。
史丹佛瑞士酒店
距離克拉碼頭步行15分鍾,的五星級酒店——史丹佛瑞士酒店(Swissotel the Stamford),也是貝聿銘先生親自操刀設計的。
新加坡刀片樓
1990年建成的新門廣場(The Gateway)因爲棱角銳利,一直被本地人戲稱爲“刀片樓”。這個也是貝聿銘先生設計的。
新門廣場面朝新加坡東海岸,據說,當時的設計理念是把東西兩座大樓打造成一扇正在敞開的新加坡大門,寓意“恭候光臨”。
但是,在當時那塊地還比較荒涼,看起來略微有些煞氣。爲了把煞氣擋在外面,大樓就設計成了刀片的造型。
貝聿銘生平介紹
貝聿銘是美籍華人,他1917年出生于中國廣州,祖籍蘇州。貝聿銘是蘇州望族之後,的家境十分顯赫,在金融、醫藥、銀行多個領域均有地位。
▲ 前排左一即是貝隸銘
17歲,貝聿銘從上海聖約翰大學附屬中學畢業後,他對建築設計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選擇了赴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建築,後轉學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建築工程。
22歲,貝聿銘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獲得了美國建築師協會的獎項。
後來,貝聿銘又去哈佛大學攻讀了碩士學位,並留校受聘爲設計研究所助理教授。
學生生涯結束之後,他順利進入韋伯納普建築公司的建築研究部擔任主任,這是曆史上該公司首次聘請中國人。
43歲,貝聿銘自立門戶,成立了自己的建築公司。
47歲那年,貝聿銘設計了約翰·肯尼迪圖書館,這座經過十五年才落成的圖書館,由于設計新穎、造型大膽、在美國建築界引起轟動,被公認是美國建築史上最佳傑作之一。因爲這個建築,他在1979年獲得了美國建築學院金質獎章,美國建築學會還把當年定爲“貝聿銘年”。
1979年,改革開放,剛剛起步的中國政府邀請貝聿銘設計香山飯店。
貝聿銘認爲“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于是,他不辭勞苦地走訪了北京、南京、揚州、蘇州、承德等地,尋找靈感,搜集素材,最後采取了建築一系列不規則院落的布局方式,使香山飯店與周圍的水光山色,參天古樹融爲一體,成爲具有濃郁中國風格的建築。
香山飯店的規模不算大,但“體現出中國民族建築藝術的精華”。
即使在晚年,貝老仍接手了很多的建築設計,最著名就屬盧浮宮玻璃金字塔,蘇州博物館,中銀大廈,伊斯蘭博物館。
貝聿銘經典之作
據粗略統計,貝聿銘設計的大型建築在百項以上,獲獎五十次以上。他在美國設計的近五十項大型建築中就有二十四項獲獎。
最後,讓我們一起欣賞大師的作品。
法國巴黎——盧浮宮玻璃金字塔
貝聿銘曾說:建築和藝術雖然有所不同,但實質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標是尋求二者的和諧統一。
盧浮宮的金字塔就是藝術與建築的完美結合。
卡塔爾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這座博物館在2008年順利開館,貝老的目標是將較久遠時代的價值觀融入當今的文化之中,或如他所說的,捕捉住“伊斯蘭建築的精髓”。
中國北京——香山飯店
貝聿銘先生曾說:我深愛中國優美的詩詞、繪畫、園林,那是我設計靈感之源泉。
香山飯店融于山水之前,是自然與人類藝術的完美結合。
中國北京——中國銀行總部大樓
貝聿銘先生曾說:大千世界紛繁複雜,爲人處世其實很簡單,我的建議只有一條,那就是向錢學習!
中國蘇州——蘇州博物館
建築的靈感來源于蘇州傳統的坡頂景觀,博物館置于院落之間,使建築物與其周圍環境相協調。新館與拙政園相互借景、相互輝映,成爲一代名園拙政園的現代化延續。
充滿中國韻味的風景,牽手走過的情侶,這是一個多麽美好的畫面。
中國香港——中銀大廈
貝聿銘先生曾說:我和我的建築都像竹子,再大的風雨,也只是彎彎腰而已。
香港中銀大廈,樓高七十層,以竹子(節節高)的形象作爲建築主題,外形極富想象力。
中國澳門——澳門科學館
貝聿銘先生曾說:知識涉獵不一定專,但一定要廣。追求科學和享受藝術並不矛盾。有這樣的科學館,學習也是一種享受。
中國台灣——東海大學路思義紀念教堂
教堂外觀由四片面組合,于屋脊分開,構成一線形天窗,四片曲面之屋基與屋脊,兩邊爲直線,所形成的曲面,稱爲圓錐體雙曲面,使屋檐曲線更具有美感。
日本滋賀縣甲賀市——美秀美術館
貝老以桃花源爲原型,精心策劃設計了這棟美術館。整個美術館的參訪過程,好比是世外桃源的發現之旅,峰回路轉,引人入勝,唯美景致處處動人,讓人留以回味。
德國柏林——德國曆史博物館
德國曆史博物館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國家曆史博物館。展覽不僅體現出了德國曆史在發展過程中與世界曆史的關聯,也注意到了多方位地展示本地區的特色。
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脈——大氣研究中心
面對設計位于科羅拉多州落基山脈之中的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貝聿銘的天才也受到了挑戰,因爲常規設計的建築放在群山之間如同玩偶。
爲了獲得靈感,貝聿銘走出事務所,在山野之中日夜宿營,體驗崇山峻嶺和燦爛星河。他甚至深入岩穴生活的印地安人遺址,發現以山岩砌築的塔形建築物絲毫沒有在群山面前的有感而作,就地取材,最終建成的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色彩、質感與遼闊的大山背景渾然一體,實現了賴特對建築的最高贊譽“我們從不建造一座位于山上的建築,而是屬于那山的”。
美國紐約——紐約市賈維茨會展中心
貝聿銘先生曾說:建築的靈魂是光。這大大的玻璃窗,賦予了會展中心無限的活力。
美國紐約——艾佛森美術館美術館
貝隸銘先生曾說:也許你會忘記你種下了某種東西——一種經曆、一種觀念、與某人的關系或一種哲學、一項傳統。然後,突然間它開花了,這樣的花能穿破牆壁,甚至突破整個時代。
美國羅徹斯特——羅徹斯特大學學生活動中心
貝隸銘先生曾說:年輕人要慢慢加強審美觀,將來不一定要做建築師,但一定要做藝術家。做經濟方面,做銀行方面,做任何方面,都應該有審美觀。
所以,名校的美是體驗在方方面面的。這麽贊的大學生活動中心,想來在裏面做什麽都是無比幸福的。
美國達拉斯—— 莫頓·梅爾森交響樂中心
貝隸銘曾說:建築設計的態度並不在于建立個人風格,出發點是針對問題去解決問題,每個問題都是不同的挑戰。風格,是爲了解決問題。
最後讓我們再次向大師致敬,謝謝貝老帶給我們的視覺盛宴!大概是天堂也要搞建設,所以邀請貝老前去設計。貝老先生,一路走好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貝先生曾說,建築是一種務實的藝術,要成爲藝術,必須先有存在的價值。大師,一路走好!
戳“寫留言”和大家交流你的想法~
加個“星標”,
不錯過新加坡萬事通更新!
1 新元 = 5.02532 人民幣
1 人民幣 = 0.198992 新元
(*截稿前更新)
新加坡實時巴士上線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