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道:國防部這次針對美國軍艦「擅闖」針對3月23日美驅逐艦闖入我美濟礁(島)12海里,發出史上最嚴厲警告。官媒解讀給出中有「挑釁」一次,被指出是國防部罕見使用「稱這是對中方的嚴重政治和軍事挑釁」。
美國軍艦第11次進入中國南海有關島礁鄰近海域。這說明美軍一而再、再而三派軍艦擅自進入中國南海島礁鄰近海域觸碰了中國的紅線和底線,性質非常惡劣。儘管中方一直致力於和美方走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之路,但同時中國人維護自己的主權和安全的決心是毋庸置疑的,誰也別想讓中國吞下損害利益的苦果。
楊斌國評論:美國驅逐艦近幾年成了中國南海「闖島」常客。但是這次國防部發出如此嚴厲的警告,與最近大背景有很大關係。媒體解讀指出的最近美國密集三個戰略層面對中國出了「三招」,認為三者之間有很大關聯。政治上特朗普簽署了沒有約束力的《旅遊法》;軍事動作為軍艦此時來「闖島」;最大的招數是經濟,對中國發動史上最大規模的「貿易戰」,特朗普簽署的備忘錄要求美國相關部門在2個月內提交清單,每年向中國徵收600億美元的高昂關稅。
深度分析之下:不管是《旅遊法》還是軍艦「闖島」都可以視作「虛招」。真正的目的是在經貿。美國稱中美貿易逆差高達每年3700億美元,中美貿易極度不平衡。改革開放之後,在近20年來,中美貿易逆差進一步加大,這是不真的事實。但這並不是美國對華發動貿易戰的動機所在。2010年之前,中國對美國主要貿易大都集中在輕工業,也就是針織、紡織品貿易。但這些大多數都是為美國企業「貼牌」生產為主,其大部分利潤獲得都在美國企業。
第一輪「產業空心化」日本接棒,世界產業鏈高低開始劃分明細
2010年之後,中國製造業出現了「井噴」式發展。時至今日幾乎占據了大型機械製造的全球一半份額。民用造船業世界第一,大型工程施工規模和技術綜合實力世界第一。中國製造成為世界「名片」,以高鐵為代表的中國重工業製造在全世界占據了很大優勢。
我們反觀美國,在二戰以後也曾經是全世界最大的製造業大國。不管是軍民兩用造船業,還是機械製造業都是世界領頭羊。但隨著「冷戰」拉開,美國實施「夥伴國」一體化的經濟策略。逐步實施產業「空心化」政策,逐步向歐洲和日本轉移過剩產能。也正是這個時候,歐洲主要國家和日本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而美國本體產業在,政策和稅收雙重槓桿之下,逐步向高科技領域發展:航天,IT,生物製藥,軍工,電子信息化產業等。最主要的是美國控制了全球金融,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獲得全球貨幣發行權。從此之後,美元不在是美國貨幣,而是全球貨幣。美元走上了對應全球資產的路,至此美國迅速發展。不但積累了前所未有的財富,而且擁有了政治,軍事之後的另一個「經濟霸權」。
亞洲兩次最大的經濟收割
80年代的日本,在接過美國製造業「大棒」之後。迅速在民用製造業領域發揮了前所未有的成果。汽車製造業,民用電子產品,民用造船業超乎尋常的速度膨脹。年GDP總量增速一度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這是美國沒有料到的結果,至此,美國對日本發動301調查。最終迫使日元大幅度漲價。
其結果就是日本在一夜之間,大面積失業潮襲來。最終經濟停滯不前,始終徘徊在世界第二經濟位置。另一個惡果就是日本在失去大部分美國市場之後,製造業產能嚴重過剩。80年代末的中國改革開放,仿佛給日本,美國和歐洲等處於產業鏈上游高端的國家一個「泄洪」的機會。由於中國優惠的稅收政策、廉價的勞動力、不設置門檻的投資比例。中國成為了世界的投資天堂。
10年一節點,2000年後的中國,感到輕工業投資已經不足以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要想富,先修路」的口號指導下,開始大規模改善基礎設施,全國自此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從東到西席捲中國。
2000年前的東亞,東南亞,印度幾乎在同一時間從產業上游國家「接棒」開始了經濟騰飛。第二輪產業「空心化」從日本開始。亞洲經濟強國日本煥發了「新生」,小而精的亞洲地區出現了「亞洲四小龍」經濟體。而龐大的中國,雖然發展速度驚人。但整體體格太大,依然大部分產業處於製造業下游水平。
此時,美國的第二輪「收割」到達亞洲,這也就是著名的「亞洲金融危機」。以美元為槓桿,以華爾街金融「洗牌手」為抓手。東南亞,印度,甚至是韓國這些被美元「麻痹」的國家。在幾乎沒有強有力的金融監管「壁壘」面前損失慘重。而中國一直實施最嚴格的金融管理辦法,「防火牆」這時候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成功躲到「圈外」。雖然有損失,但是都在可承受範圍之內。
中國完成國內基本建設,開始走出去戰略
2010年,中國近30年的高速發展,終於基本完成而來國內建設框架任務。產業過剩問題日益嚴重,以來簡單貼牌生產和中低端出口走到了盡頭。如何進行第三次產業轉移,和自身產業鏈快速升級成為新的課題。世界次發達地區還很多,亞洲,拉美,非洲都處於產業低端和空白狀態。但是,產業鏈轉移最重要的餓一個條件,就是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另一面是需求,而另一面卻不適合投資。
產業轉移具有階段性和時效性,並不能完全解決中國未來發展問題。只有高端產業製造和研發才是根本所在。2010年之後的中國很明顯的,在科技研發,專利申請走到了世界前沿。國家支柱產業不在是,金融,能源,通信業巨頭。以大項目建造,機械,造船等重工業首先走向世界第一,完善了國家最基本的基礎。
四大科技技術公司均有民營背景,而且具有領先世界的部分優勢。軍工院校和科研單位迅速公布了一批世界前沿,甚至領先成果。世界有點用「不真實」的目光看中國,國內網友用一句:「厲害了,我的國!」點贊!
中國一直被「排除」在西方金融體系之外,只允許「有限」參與。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事情,與長期願望得不到合理訴求的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在無奈之下建立了自己的金融「小體系」。這無疑觸到了西方、尤其是美國的「敏感」神經。西方一度有輿論發出「謬論」中國「要顛覆美元體系」。最後連西方專業金融高管發文指出,中國等國形成的世界新金融體系只不過是世界發展的「補充」。
第三輪收割來襲?中國不是日本,也不是東南亞
特朗普這輪發動的「貿易戰」,單列除了對中國的高昂清單楊斌國指出:可以認為是美國對亞洲經濟的第三輪「收割戰」。中國產業鏈在世界上屬於最完善的,從低端到高端一應既全。差的只是「房屋頂板」的最後一公里路。
不管是歐巴馬的「規則」之路,還是特朗普的直接「開打」,最終其實質都是要中美在綜合實力上要「定位」。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公開表示,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不是中美之間的問題,美國貿易赤字不是來自中國就是來自其他國家,因為中國競爭力強,所以主要來自中國「如果要我來打,我肯定先打大豆,然後打汽車,然後打飛機。」樓繼偉用調侃的語調點出了這次美國「貿易戰」的要點。從中也可以嗅出中國並不打算消極規避,而是會積極應對。
在3月24日舉行的中國高層發展論壇中,儘管有關也也定位中美關係為「老大、老二」。但美國自己心虛。在二戰以後使用數次「掠奪」政策積累財富成為世界第一的美國,在失去的「20年」里,要重新從發展夥伴身上直接拿回來。
楊斌國指出:「割韭菜」戰略數次成功,讓美國這次不顧「道義和規則」對華舉起大棒。然而中國不是日本,也不是小夥伴歐洲國家,更不是東南亞國家。其實力和能力都不是以往美國針對的國家相比擬。這一點美國人大部分人都很清楚,不但有美國農業等45家貿易協會著急向特朗普上書。連華爾街金融大亨羅傑斯也擔心,羅傑斯直言不諱的指出中美貿易戰的結果是:「因為目前的債務問題,下一場熊市將是我一生中經歷過的最糟情況。如果我們還要經歷一場貿易戰,那簡直比災難更糟糕。」
貿易戰是由頭,美國真實目的是給中國「定位」
區別於前兩次「收割」不同,這次美國對中國很可能不簡單的是「為財」。特朗普更深的目的恐怕是要給中國地位排序。最直接的行為就是「矮化」和「打壓」中國高端產業鏈。「萎縮」中國金融「新體系」,從而不超過美國「控制」範圍。
美國這種前所未有,並且不加掩飾的行為同時也引起了日本等國的警惕和擔憂。東亞發達經濟體日韓同樣對美國具有貿易逆差。在打壓中國的同時,很可能「順便收割」盟國。對301條款,日本最感同身受,22日特朗普簽署針對中國的貿易備忘錄後,日本副首相兼財務相麻生太郎就發表講話稱,他將密切關注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大規模徵收關稅的相關動作。
同樣口袋有錢的日本,更容易被美國「收割」。要發財「打劫」,當然是要找「大戶」,這樣收穫才「豐盛」。而相對於前幾天鋼鋁關稅案,只不過是對中國「貿易戰」的配套「副產品」。現在可以看出美國只是「小夥伴」們老實的聽自己話,配合自己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