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有好朋友情誼卻依舊未能消弭時任總統的王鼎昌(左)與政府的沖突,吳作棟深感遺憾。 (海峽時報檔案照片)
作者
倉吉
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配合其傳記《高難任務:吳作棟傳》中文版的出版,接受《聯合早報》的專訪,他對幾個問題的回應頗能引起人們興趣,但也給人留下不小疑問,如有關我國首任民選總統王鼎昌在其任內的後期,與政府關系惡化的真正原因一直是一個謎團。
王鼎昌與政府關系惡化的曆史空白值得探索
吳作棟說,“總統制對王鼎昌是“新嘗試”,對他這個總理也是個新制度。當王鼎昌提出政府部門沒有爲他提供他所要的資料和信息時,他(吳作棟)把這個事情交給了公務員去處理。這給人的印象是,內閣要把王鼎昌的不滿當作是他個人和公務員之間的事;內閣試圖保持一個距離,是爲了避免跟總統的正面沖突,還是對總統提出的問題不夠重視?他說,作爲總理,他須要“捍衛政府的立場”。他對這個不愉快事件感到遺憾,事隔多年的今天,他認爲,政府當時應該設法努力找出解決方法。
吳作棟在1990年宣誓就任新加坡第二任總理。前排左起:時任副總理兼貿工部長李顯龍、李光耀資政、總理兼國防部長吳作棟、副總理王鼎昌、國家發展部長丹那巴南。(海峽時報檔案照片)
王鼎昌跟吳作棟一樣都是在建國總理李光耀手下延攬從政,他與第二代領導班子關系密切,他出任總統也應該是得到時任內閣資政李光耀的“祝福”。在總統制轉爲民選總統制之後,王鼎昌顯然是想要在這個新制之下有更大的作爲。但事情不如王鼎昌所願,是他的積極性逾越了民選總統的角色,而引起政府的不快,還是有其他不足爲外人道的原因?
內閣資政李光耀在那一段時間內所持的態度,也是個關鍵因素。王鼎昌總統任期“苦澀收場”,1999年9月結束總統任期後,似乎也沒有解開他跟領導層中同一輩同僚的心結,2002年因癌症不治郁郁而終。他的逝世,政府僅給予“國家協助的葬禮”,而不是國家規格的葬禮,這一點可視爲政府對王鼎昌總統的“蓋棺定論”。
吳作棟對這一段令他遺憾的沖突的表述還是有很大的保留,可謂“欲言又止”,這一段曆史留有許多空白值得後人深入探索,以還原當時的真相,不是三言兩語所能完整表達。
朝野政黨占議席比例應是80對20?
第13屆國會第二會期開幕。(李顯龍總理面簿)
有關執政黨與反對黨的關系,吳作棟認爲朝野政黨占議席的比例應該是80對20,新加坡仍需要一個強大的執政黨,這是執政黨一貫的看法,“兩黨制”的擁趸自然不服氣。新加坡反對黨的素質有明顯的提高之後,對執政黨構成的直接威脅是,人才的競爭。一方面,反對黨能夠不斷加強對各領域人才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執政黨又主要是從公務部門和軍隊去吸收部長資質的接班人,目前執政黨的優勢如何維持下去,應是第四代接班人所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自建國以來,執政黨便一直表現出很強的執政能力,老一輩國人經過建國的艱辛草創期,知道“做政府”不容易,所以比較能夠賞識政府的成就。年輕一代在繁榮和現代化的物質生活下成長,他們一生下來就有地鐵,有青翠的生活環境,“久處芝蘭之室而不聞其香”,地鐵服務中斷就可以把政府罵到臭頭。吳作棟希望人民對部長的工作多一點理解和欣賞,也許道出了部長們的心聲。但是,現在是互聯網時代,政府的任何過失很快地受到網民的審判。政治人物也常成爲網上調侃或揶揄的對象,這不是新加坡政治人物獨有的待遇,今天的政治常態反映出網絡生態,其他國家都是如此。
從政人物臉皮要夠厚,心中更要有熱情與火花
所以說,新加坡從政人物需要厚臉皮,這也不只是新加坡的個別情況。部長享受的“高薪”動不動給人拿來說事,因此,執政黨還是很難以高薪延攬到它所要的人才。在新加坡的制度下,人們對部長的能力和表現有高度要求,新加坡人不會讓部長的日子容易過,沒有罵有時可以被理解爲一種賞識,部長既要臉皮厚也要懂得自我解嘲。
執政黨的執政能力越強,人民對政府也就越挑剔。挑剔的借口也可以是互相矛盾,既可以不滿政府管得太多,也可以在出現問題時怪政府沒有管好。治國本來就是“高難任務”,“勉強的從政者”日子難過,不是因爲臉皮不夠厚,而是他們心裏缺乏足夠的熱情與火花。
【更多好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