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2月5日,夜裡。故宮博物院第一批2118箱文物自太和門搬出,經過午門,直向北平前門火車站而去。
故宮博物院首任院長易培基身披斗篷,坐鎮太和殿指揮文物裝運。為保證文物安全運抵南方,當天白天,易培基與張學良在西山碧雲寺旁邊的一所小別墅里,商談了一整天,最後才敲定文物轉移的詳細方案。
儘管故宮至天安門、前門的大街上,全部實行戒嚴,可是消息還是走漏了。
火車站被抗議的學生團團圍住,一些激進者甚至臥在鐵軌上,阻止火車開動。對峙到了最激烈的時候,士兵已經拉動了槍栓。
關鍵時刻,張學良趕到現場,並以人格擔保戰爭一旦結束,就將這些國寶運回北平。
抗議的人群這才漸漸平靜下來。
於是,裝箱的文物依次裝上火車,開往南京。
就這樣,故宮國寶從此暌別帝王居所,開始艱辛坎坷的旅程。而此時主導國寶南遷的易培基,馬上也將迎來生命中最大的冤案,至死不能瞑目。
易培基(1880—1937),湖南長沙人,故宮博物院首任院長
1
現在看來,易培基在抗戰全面爆發前推動故宮文物南遷是先知先覺,功德無量,但在當時,他的決定引起了社會的極大反彈。
反對國寶南遷的聲音很大,大到易培基心裡早有南遷的想法,卻一直不敢說出來。
九一八事變後,他與時任北平市工務局局長汪申等人商議,以修建故宮庫房為名,開始集中對文物進行精選裝箱,但不敢對外明說南遷。
南遷這麼大的事,易培基自己也不敢拍板。他給國民政府行政院拍了急電,說北平故宮寶藏關係全國文化,現在戰爭隨時燒到北平,如何保護這些國寶,政府要趕緊定個決策。
情勢危急,容不得他等待文來文往。特別是1933年一開年,日軍就攻陷了山海關,使得故宮文物的去留更加緊迫。
故宮博物院理事會最終決定:選擇院藏文物精品,南遷!
消息傳出,輿論譁然。不僅普通市民反對故宮文物南遷,認為這是「亡國滅種之舉」,就連魯迅、胡適、徐志摩等文化界名流,也持反對態度。
魯迅在報紙上發表文章,對故宮文物南遷深表質疑,他說:
倘說,因為古物古得很,有一無二,所以是寶貝,應該趕快搬走的罷。這誠然也說得通的。但我們也沒有兩個北平,而且那地方也比一切現存的古物還要古。……為什麼倒撇下不管,單搬古物呢?說一句老實話,那就是並非因為古物的古,倒是為了它在失掉北平之後,還可以隨身帶著,隨時賣出銅錢來。
魯迅文風的尖刻犀利和影響力,都是可以預見的。
然而,還有更讓易培基等南遷派頭疼的問題,就是故宮博物院內部,對是否南遷也產生了極大的分歧。
時任故宮博物院理事會理事兼古物館副館長馬衡,是南遷的積極擁護者。但他的兒子馬彥祥,很不給老爹面子,化名在天津的報紙上發表了數篇反對故宮文物南遷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說:
因古物之值錢,結果弄得全國上下,人心惶惶,束手無策,這種現象,想起來實在有點好笑。……要抵抗麼?先從具有犧牲古物的決心做起!
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前所長周肇祥的反對方式更加激烈。他發起了「北平民眾保護古物協會」,在故宮太和門集會,宣誓「誓與國寶共存亡」,甚至還給支持和參與南遷工作的人員寄恐嚇信,聲稱會以適當的武力來阻止故宮文物南遷。
易培基、馬衡等南遷派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易培基(1880—1937),湖南長沙人,故宮博物院首任院長
2
故宮文物原定1933年1月31日南運,但當天受到阻撓,沒辦法,推遲到了2月5日夜裡才成行。
在此之前,易培基給支持南遷的行政院院長宋子文發了密電,請求用強硬的措施控制周肇祥。宋子文於是指示北平市市長周大文,派法警將周肇祥進行秘密逮捕,直到故宮文物專列平安出京10天後,才將周肇祥釋放。
如此,易培基的一樁心病才消除。
歷史也終將證明,易培基的決定是正確的。故土淪陷,還能收復,但文物一旦遭到破壞或劫掠,則萬劫不復。
儘管當時社會大多數人仍把文物等同於值錢的古董,但是,易培基始終清醒地意識到,這些文物不是古董,而是國寶,是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遺產,它們的價值不能用金錢來衡量。
其實,在此之前,易培基已經兩次充當了挽救故宮國寶命運的角色。
因為,有人想把故宮文物賣了。還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而是有相當的社會基礎。
第一次是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接管故宮後,國府委員經亨頤提議廢除故宮博物院,把故宮一切物品拍賣或移置,理由是故宮文物屬於「逆產」。
第二次則在此次故宮文物準備南遷的過程中,北平政務委員會於1932年8月通過了關於故宮的三項決議,其中第一項即為「呈請中央拍賣故宮古物,購飛機500架」。
易培基兩次終止了故宮及其文物的滅頂之災,他的堅持,最終一點點改變了社會對於文物的整體認識。
寫到這裡,最愛君想起前段時間做過一篇關於國家寶藏的稿件,有個網友留言說「都是破銅爛瓦,沒必要當寶貝」,結果不用最愛君反駁,很多粉絲主動擺事實、講道理,對這名網友進行了有理有據地批評教育。其中有個粉絲說得特別好,他說:「一個連自己的歷史都不尊重不保護的民族,動不動就要砸要毀掉自己文化的民族,有何自信可言?有何希望可言?」
這也是當年易培基極力向全國解釋的一個道理。
1933年後,故宮國寶曆次遷運路線圖
3
故宮國寶開始分批南遷後,易培基迎來了個人命運的大轉折。
1933年1月7日,就在首批文物南下的兩天後,他被國民政府兩名監察委員提起彈劾,罪名是非法處理故宮金器,並從中舞弊牟利。
輿論再次譁然。
易培基本人也很吃驚,料到自己肯定得罪人,才遭遇構陷。不管如何,國寶南遷大業還在進行中,他的當務之急是自證清白,然後才可以繼續主持南遷之事。
他向國民政府解釋,分批處理的故宮金器都是沒有文物價值的金砂等,所得的款項均用於故宮的日常運維支出,而且,這事根本不是他一個人能決定的,是故宮博物院理事會集體做出的決定。
這一解釋,彈劾案就不了了之。
不料,幾個月後,南京地方法院對易培基提起公訴,罪名是違法舞弊。
這下子,易培基坐不住了。
此時一萬多箱南遷文物躺在上海法租界,相對安全,易培基提出辭職,當年10月份卸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卸任後,他以平民身份提出反訴,並在上海當起寓公,一門心思應付官司。
然而,故宮的攤子必須有人接手呀。
馬衡是呼聲最高的繼任者,但他堅辭不就,因為他知道所謂易培基「盜寶案」幕後的水很深。
在蔣介石的直接過問下,馬衡最終才接任院長之職,時間在1934年1月下旬。他的條件是,不摻和「盜寶案」。
繼易培基之後,馬衡成了故宮南遷文物的「守護神」。
馬衡(1881—1955),著名金石考古學家,我國文博事業的奠基者之一
4
一手操縱「盜寶案」的幕後勢力,並未打算放過易培基。
江寧地方法院在1934年10月對易培基提起公訴,指控他調換珠寶,據為己有。他在北平、南京等地的住所都被查封,財產也全部充公。
法院還請來書畫家黃賓虹,鑑定故宮文物真偽。最終將認定的贗品、偽作封存起來,共計62箱。
法院據此認為,清宮古物中不應有贗品,因而贗品和偽作必是故宮博物院主管古物的人以偽易真。
故宮博物院前院長易培基百口莫辯,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
然而,稍有文物常識的人都知道,法院給易培基的是一個莫須有的罪名。
清宮藏品中本來就魚龍混雜,不乏贗品和偽作,乾隆都經常看走眼,把偽作當真品收藏了。現在沒有易培基盜賣文物的直接證據,僅憑故宮文物中存在贗品偽作就認定是易培基搞的鬼,這邏輯確定沒毛病?
馬衡原本說了不摻和所謂「盜寶案」,但他看到黃賓虹的鑑定結果以及法院的認定依據後,還是出來寫了文章,從學理上指出黃賓虹的鑑定很粗糙,沒有權威性,法院的判定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但是,水太深了。黑幕總是可以吞噬一切合理的質疑,而讓一切不合理的結論公然盛行。
1937年9月,江寧地方法院再次對易培基提起公訴。而缺席審判的易培基,已經含冤病逝,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緊接著,上海、南京相繼淪陷。動亂年代,人命如螻蟻,一個人的罪名或清白就更加沒有人在乎。這個案子於是不了了之。
只有易培基自己,在乎自己的羽毛。臨終前,他請吳稚暉幫他轉交一份呈文,說個人被誣事小,但關乎國內外觀聽事大。他希望他的冤案有朝一日能夠昭雪,這樣才能死而瞑目。
國民政府關於易培基案的公函
05
此時,易培基生前魂牽夢縈的故宮文物,在馬衡的主持下,又開始了新的征程。
抗戰期間,這批文物一路西遷,藏身川貴大後方。期間,多次險遭滅頂之災,最終卻都有驚無險——
9000餘箱文物由重慶運往樂山,暫時寄存宜賓沿江碼頭時,上遊樂山及下游瀘縣都受到敵人狂轟濫炸,獨有處於中間地帶的宜賓倖免。
長沙湖南大學圖書館,自文物搬出後,不到4個月即被炸毀。
重慶的幾個倉庫,在文物搬出不到1個月,空房也被炸掉。
這一切,都沒辦法解釋,大家只能歸功於「古物有靈,炸不到,摔不碎」。連馬衡都說,這類奇蹟,都是國家的福命。
直到抗戰勝利後,這批歷經千難萬險,差點毀掉一百遍的文物,竟然安然運返首都南京。
整個抗戰期間,日本侵略者破壞和劫掠了相當多的中國文物,有關統計稱總數以千萬計。相較之下,故宮文物的損失幾乎微乎其微,堪稱奇蹟。
這個奇蹟,離不開每一個支持故宮文物南遷西運的官員,離不開沿途一路護送的軍隊,離不開寄存地負責文物保管維護的學者,更離不開故宮博物院的兩任院長——易培基和馬衡。
日軍當年占領南京後,朝天宮庫房還有少量來不及搶運的文物。這些文物最後都被日軍接管了,其中包括康熙、乾隆時期的西洋貢品和清宮玉牌、內務府檔案等南遷文物。
貪婪的侵略者甚至將朝天宮正殿屋脊兩端上的建築構件鴟吻拆下,運回了日本。
不難想像,如果當初故宮文物不採取南遷措施,現在,它們將大部分躺在日本的博物館裡。
想到這裡,我們更應該感謝最早力促文物南遷的易培基。
國民政府關於易培基案的公函
6
有兩個尾聲需要在這裡交代一下,都發生在1948年。
一個尾聲關於易培基「盜寶案」。
1948年1月,最高法院發出了「易培基案不予受理」公告,算是含蓄地為易培基證明了清譽。
之所以在這時出公告,是因為1947年冬,一手製造此案的國民黨元老張繼去世了。
儘管此案迄今撲朔迷離,但學術界公認,張繼及其妻崔振華因為與易培基等人的私人恩怨,仗著國民政府高層的人脈,利用公權力,蓄意導演了這場鬧劇。而易培基成了冤案的犧牲者。
隨著冤案製造者離世,平反機制才得到了有效啟動。
另一個尾聲關於故宮南遷文物的去向。
1948年底開始,蔣介石在即將撤離大陸之前,授意將在南京的故宮南遷文物精華2972箱運往台灣。之後以這批去台文物為主,成立了台北「故宮博物院」。
正如當初反對故宮文物南遷的人所言,文物一出故宮,要再回來就很難很難了。
然而,不管這些文物分散在幾個地方,它們現在終究還是中國的文物。但如果當時不南遷,這些國寶還會不會留在中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