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中美貿易戰與經濟放緩,企業謹慎請人,本地大學畢業生找工作也不易。
據《聯合早報》報導,有畢業生已寄出50多封求職信卻仍未有下文;也有人欲申請永久性職位,卻被公司要求轉成合約工。
例如南洋理工大學畢業生李良城(25歲)修讀化學工程,從3月份開始已寄出逾50封履曆,但未得到公司的回複。期間雖獲數間公司的邀請面試,但後續仍未有下文。
“就把這段時間當做是休息,好好思考方向。如果到了8月還是如此,會再放寬對工作的選擇條件。”李良城灰心表示。
另一名有同樣境遇的新加坡管理大學畢業生吳先生(25歲)則有意往金融業發展。盡管當初申請分析師工作時,選的是固定正職,但面試後卻被問及是否能成爲合約工。
“我有聽說其他朋友也有類似情況,有些朋友急著找工作,半年合約也接下了。”吳先生說道
合約職缺成主流,畢業生不得不屈服
根據人力部日前發布的第一季勞動市場報告,勞工需求連續七個季度增加後放緩。3月的經季度調整職位空缺爲5萬7100個,低于去年12月的6萬2300個。
而人力部2018年勞動市場報告就指出,永久性職位所占比例從2017年的90.1巴仙下滑到去年的89.4巴仙;合約職位則從6.4巴仙上升到7.2巴仙,增加的大部分是一年性質合約。與此證明,公司近年來都紛紛傾向招聘合約職位,而且會借由工作表現而決定是否繼續續約。
接受《聯合早報》訪問的畢業生羅文杉表示,自己是國大畢業生並修讀經濟學,他投了40多封求職信,已有九個回複,四個已面試,但仍然希望能獲得永久性職位,因爲不用再經曆合約到期後,又要開始尋找工作的漫漫長路,但若合約工作是簽兩年以上,或具有學習機會,他也不排斥。
除了四所大學外,私立學院畢業的畢業生,也在尋找工作上遇到困境。根據《今日報》曾報道,私立學院畢業的畢業生要麽還在待業中,不然就接受合約職位或兼職工作。
畢業生和其他PMET競爭
人力資本學院企業服務總監洪濟深向《新明日報》透露,全球經濟放緩使得更多公司謹慎請人,大學畢業生除了面對同屆友人競爭,也得面對其他專業人士、經理、執行人員和技師(PMET)的競爭。
據了解, 2018年已有5400位本地PMET被裁員,有三分之二來自正進行重組的行業,如批發、金融、保險服務、資訊工藝、專業領域等等。
雖然人力部長楊莉明強調,在應變與提升(A&G)計劃下,協助失業者調整技能與薪資差距,但仍面對嚴峻競爭,導致大學畢業生生在尋找工作上更加困難。
裁員人數增,人力部稱職缺比例仍高于求職者
根據本社報道,2019年第一季的裁員人數有所增長,比起上個季度(2018年第四季)的2510人,增長至3230人。
人力部指其中電子業裁員比例在這批人數中占了18巴仙,其後則是來自服務業的批發、運輸和倉儲行業。
另一方面,職業空缺在連續七個季度(兩年)呈現增長趨勢後,卻在今年三月,從2018年12月的62300個空缺,跌至5萬7100個。不過人力部指職缺比例仍高于求職者,相當于每100位求職者有108份職缺待填補。
專家指出,目前還是有許多工作職缺,但或許不是畢業生想要的工作,例如服務業。建議畢業生應以累積工作經驗爲首要目標,尋找一些實際工作及更具靈活性的薪水,增加優勢。
洪濟深補充,“現在的技能需求蛻變得比學校教的還快,這顯示累積實際經驗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