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壇資深鷹派人物伯爾頓(John Bolton)受特朗普總統任命,將出任國家安全顧問要職。
伯爾頓曾經效力於小布希總統內閣,歷來從不諱言自己在諸多國際和安全事務上的極強硬立場。
他旗幟鮮明地捍衛美國強權,無懼爭議地力主美國發揮強勢主宰國際局勢,無論是從政府官員的角度,還是作為報刊專欄作者或福克斯新聞頻道評論員。
對伯爾頓獲任國家安全顧問要職,中國外交部表示,中美關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超越一切人事安排,永遠不會改變。
俄羅斯表示美國總統任命內閣官員是美國內政,與莫斯科無關。
以色列歡呼伯爾頓獲任國家安全顧問要職;日本表示「驚訝」,但希望美國對朝鮮政策不會大轉彎。
本期知了哥梳理了這位候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過往的言論,六個觀點清晰可見。
觀點一:對華政策應該更加強硬
伯爾頓在美中關係尤其敏感、微妙之際獲得任命,取代麥克馬斯特將軍出任總統國家安全顧問。
敏感微妙之處在於,特朗普總統剛剛簽署了《台灣旅行法》,意在進一步密切美台關係,然後批准對價值約600億美元的加征關稅,觸發貿易戰。
不知是否巧合,可以肯定的是伯爾頓在這兩件事上立場都很強硬。
他認為北京一方面盡享美國開放市場的好處,一方面又通過補貼出口企業在全球貿易中行「系統性的欺騙」之事,必須被拎出來曝光。
獲任命的當天,3月22日,他在接受福克斯商業新聞頻道採訪時重複了一貫的立場,指斥中國剽竊智慧財產權,強迫技術轉讓,採取有悖於自由貿易原則的重商主義政策。而且,他強調,北京對國內民眾福祉的關懷不及華盛頓之於美國民眾。
至於台灣,伯爾頓力主重新考慮對美台接觸的限制政策。2017年,他接受《華盛頓自由燈塔報》採訪時明確批評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還呼籲增加對台軍售。他說,「一個中國」政策本質上模稜兩可。
在朝鮮和伊朗問題上,伯爾頓的主張跟中國正相反。北京希望避免朝鮮半島重燃戰火,伯爾頓認為軍事打擊平壤是必要的先發制人;北京希望華盛頓恪守對伊朗核協議的支持立場,伯爾頓對這個協議始終不乏激烈批評。
觀點二:對朝鮮採取先發制人的軍事打擊完全合理
特朗普總統和朝鮮領導人的首腦峰會預計將在5月份舉行,令人對伯爾頓獲任國家安全顧問一職略感困惑。至少,他到白宮就職時,他對朝鮮的立場觀點將被置於放大鏡下仔細考問。
候任國家安全顧問曾直言不諱地表示,朝鮮和它的核武項目對美國構成「迫在眉睫的威脅」。對於那些認為華盛頓還有時間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問題的人,他嗤之以鼻。
他今年2月在《華爾街日報》撰文論述對朝鮮採取先發制人的打擊行動的可能性。文中寫道,「鑒於美國對朝鮮的情報掌握不足,我們不能等到最後一刻。」
「朝鮮核武器在當前製造了一種『必要性』,美國對此先下手為強,完全合理合法。”
觀點三:轟炸伊朗或許也可以
據報道,特朗普總統解僱國務卿蒂勒森的原因是倆人對伊朗核談判協議意見有衝突。
特朗普對這個協議意見很大,十分不滿。而伯爾頓在伊朗問題上立場跟總統特朗普合拍得多。
伯爾頓曾激烈抨擊前總統歐巴馬首肯2015年伊朗跟國際社會達成的核協議。他2016年還在一篇文章里抱怨這份協議「製造了巨大的漏洞,伊朗現在正利用這些漏洞推進自己的飛彈和核項目」。
2015年3月,也就是伊朗核協議達成前幾個月,伯爾頓在《紐約時報》上撰文宣稱,對伊朗不採取軍事手段不足以解決問題。
「時間太緊迫,但實施打擊仍有望取勝,」他說的打擊確切地說是指以色列對伊朗採取軍事打擊行動。
「與此類行動相結合的應該是美國積極支持伊朗的反對力量,目標是實現德黑蘭政權更替。」
觀點四:沒把聯合國太當回事
伯爾頓曾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1994年,他在一次講話中直言:「不存在聯合國。」
」只有一個國際社會,它偶爾會聽從世界上僅存的唯一真正的強國(那就是美國)的號令,而那也是在符合我們的利益而且也能讓別人附和的情況下。「
十多年後,他被美國前總統小布希任命為駐聯合國大使。但這並沒有減弱他對超越一切主權國家的全球機構那種根深蒂固的懷疑。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稱他為」美國派到聯合國去的大使裡面爭議最大的一個」。
但這不妨礙他強力推動聯合國改革的舉措獲得某些陣營的讚譽。
觀點五:伊拉克戰爭沒錯
也就幾周前,美國總統把2003年美國領頭入侵伊拉克的戰爭稱為「史上最糟糕的決定」。差不多也是在那前後,伯爾頓卻避免了譴責伊戰,因為他本人是那場戰爭的堅定支持者。
他在有線電視頻道福克斯新聞(Fox News)上發表評論,「要是說推翻薩達姆·海珊政權是個錯誤,那未免簡單化了「。
但時間再往前推一點,2016年大選,伯爾頓設法爭取共和黨候選人提名時,他的言論更直截了當。《華盛頓郵報》引述他說,「假如當時能預見到今天的所作所為,那當然就會做出不同的選擇。但我還是會(決定)推翻薩達姆·海珊,因為他對地區和平與穩定是一大威脅。」
觀點六:對待俄羅斯必須強硬
對於俄國涉嫌干預2016年美國大選的指稱,伯爾頓的說法是這樣的:那是「真正的戰爭行為,華盛頓對此絕不容忍」。
2017年,特朗普總統與俄國總統普京見面時,普京否認俄國插手美國大選,伯爾頓在媒體上撰文說普京那是」發揮了克格勃(KGB)頂級訓練(賦予的本領)在撒謊「。
最近,前俄羅斯特工斯克里帕爾在英國被下毒,英國和歐盟都指責莫斯科在外國土地上使用神經毒劑。伯爾頓表態說,西方對此必須作出」非常強硬的回應「。
此前,在特朗普簽署備忘錄的時候,身邊圍著很多對華政策的鷹派。圖中特朗普身後的左三,是歐巴馬時代的國家情報總監,已經退役的前海軍上將丹尼斯·布萊爾(Dennis Blair)。
丹尼斯·布萊爾出身於美國軍人世家,祖上5輩在海軍任職。從軍34年,布萊爾以長於協同作戰、足智多謀著稱,退役時為海軍四星上將。美國2001年遭受「9.11」恐怖襲擊之後,時任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布萊爾在轄區範圍內協調開展一系列反恐行動,成果至今為人稱道。丹尼斯·布萊爾2009年被歐巴馬總統選中擔任國家情報局局長。上任以來,布萊爾試圖從體制上改革,以解決避免恐怖襲擊事件等失誤。多專家認為,布萊爾苦尋良方,但卻沒有獲得完成這項任務的足夠權利。布萊爾於2010年5月20日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內與歐巴馬的會議期間提出辭職報告,他辭職原因是因為在職期間反恐失誤多引發能力質疑。
圖中的女士,是以製造軍用飛機聞名的美國最大軍火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的CEO瑪麗蓮·休森(Marillyn Hewson),一直以來強硬主張對中國進行制裁。特朗普簽完字後,還把筆送給了她。
最右邊穿藍襯衣黃領帶的白髮老頭是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被特朗普任命為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非常著名的鷹派學者,一直對美國政府以往的中國政策非常不滿。他寫過兩本書,一本叫《即將到來的中國戰爭:在哪裡打,怎麼打才能贏》(The Coming China Wars: Where They Will Be Fought, How They Can Be Won);另一本叫《致命的中國:直面巨龍》(Death by China: Confronting the Dragon)。書的內容,光從這些態度鮮明的書名就可以看出一個大概。
彼得·納瓦羅作為特朗普政策顧問是對華「鷹派中的鷹派」。
2016年12月21日,特朗普過渡團隊宣布,將任命彼得·納瓦羅領導新成立的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席,擔任總統助手及貿易和工業政策主任。
在中美關係急劇變化的背景下,本周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選擇由哈佛畢業的經濟學家彼得·納瓦羅執掌新的國家貿易委員會(the National Trade Council);美國貿易代表將中國最大電子商務平台阿里巴巴重新列入「惡名市場」黑名單,給兩國日益緊張的關係火上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