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之美,是八年前就在心裏深深打下烙印的,我一直喜歡把自己投入郁郁蔥蔥的山巒疊嶂間,當融進那份自然之後,過往、今昔、亦或未來,時間已經模糊了概念,仿佛在無盡的綿延中,看穿滄海桑田。
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範圍覆蓋了花蓮、台中、南投三縣,初建于1937年,日據時期爲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它以立霧溪峽谷、東西橫貫公路沿線爲主,包括合歡群峰、奇萊連峰、南湖中央尖山連峰等等,總面積92000公頃。
登山是本次台灣行的一個重點,我們總共在太魯閣內停留了四天四夜,前三天是遊覽太魯閣牌樓、訪客中心、小錐麓步道、砂卡礑步道、天祥、長春祠、綠水、燕子口、白楊步道。最後一天遊覽花蓮,在下一篇介紹。太魯閣公園官網非常細致的把所有步道,按照難易程度進行分級,方便遊客根據自己的體力安排行程。由于陰雨,公園內部分步道關閉,我們總共走完了六個步道(小西瓜標志),遠遠觀賞了兩個步道(冰淇淋標志),雖然沒有完成全部計劃,不過一點也不影響我們的興致,太魯閣如此之大之美,留待下次繼續探索。
遊覽太魯閣可搭乘穿行峽谷的三條公車線路:花蓮客運、台灣好行—太魯閣1133號,以及綠能302號,使用悠遊卡(7-11充值)或現金付款。要注意的是,公車的間隔時間從半小時到一小時不等,上行(天祥)與下行(太魯閣)的路線也不同,要預先做好計劃,從太魯閣站至天祥站,單程需要40分鍾。具體的公車時間表請查看官網:https://www.taroko.gov.tw/zh-tw/Tourism/Traffic,或從任意民宿、酒店索取。
圖片來自網絡
這座單檐庑殿頂牌樓位于中橫公路進入太魯閣峽谷的必經之路,並且作爲進入中橫的代表建築,和這條公路一樣,意義重大。中橫公路是台灣修建的第一條中部東西橫貫公路,它穿越了海拔3000多米的合歡山,開鑿了隧道與河谷,深入太魯閣國家公園,打通了中央山脈,連接了東西海岸,在1960年代正式通車之際,建造這座牌樓以示紀念,目前已列爲曆史保護建築。
到此一遊要做足做全,誰讓我們住的立霧民宿離這裏步行三分鍾呢!從一個人過度到一群人,每天都來拍一次,哈!哈!哈!
從立霧民宿向上走,經過牌樓,再穿過錦文橋,就是太魯閣遊客服務中心了,這裏是了解太魯閣旅遊信息的好地方,設置了人文與自然的相關展覽、休憩步道、公車站、咖啡廳,以及紀念品店。
小錐麓步道的入口非常特別,先走進一段隧道,然後從通風口進入。蜿蜒曲折的步道,修建在陡峭的山壁上,行走其間,能聽到腳下傳來湍急的水聲。天空一直飄著細雨,雖然給登山造成一些不便,但是雨中欣賞太魯閣,著實有一番不同的感受,一切都籠罩在一層若有似無的霧氣裏,頭頂的樹葉,腳下的卵石,都被洗刷的鉛塵不染,每當登上一處高地,向遠處眺望,總有一種置身水墨畫的幻覺。
身懷六甲,堅持登山,我都被感動了
砂卡礑步道全長4.5公裏,一路沿立霧溪蜿蜒而上,有在山壁間開鑿出的明隧道,也有隱藏在植被中的森林路,這條步道是當年台灣電力公司,在興建發電廠輸水管道時留下的施工道路,沿途因爲曾經有原住民居住,所以稱爲三間屋、五間屋,但現在已經成爲了廢墟,從五間屋開始,步道進入原始森林,但由于天氣原因關閉。走在砂卡礑步道,伴隨著溪流的歡騰,向上望,是一片蒼翠,向下望,是一片碧藍,溪谷兩岸成片的大理石被水量充沛的立霧溪沖刷著,大理石釋放出來的碳酸鈣把水面染成了深深淺淺的藍,該如何形容這深藏幽谷的美,所以這裏還有一個別稱“神秘谷”。
當年的約定,寫文章的重要性
2011年11月
天祥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公車線路的最後一站,到達這裏要經過一段相當崎岖的山路,稱爲九曲洞,真的是九曲十八彎,同行小夥伴竟然暈車了!這裏有幾家小飯館、7-11便利店、公車站、郵局、中橫故事館等,也連接了白楊步道、普渡橋、祥德寺。
長春祠修建于1958年,利用地勢特點,在飛瀑上架起一座古典建築,它是爲了紀念在修建中橫公路時殉職的225位築路人,但在1980年、1987年、1996年多次坍塌、重建,目前僅隧道部分開放,整座建築處于斷層處,又常年被溪水沖刷,已經不適合再重修開放。
當年只是在遠處望了一下長春祠,這次有機會走到近處觀賞。
綠水地質景觀展覽館分爲上下兩層,展示了地球四十六億年的進化史,同時側重介紹太魯閣內立霧溪在各時期地質演變。
比較滿意的一張抓拍
綠水步道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古道,國家公園管理局在原基礎上修建,保持了原貌,也展示了豐富的自然生態,森林,斷崖,溪水以及人文特色,可惜,我們來的這天因爲落石維修,只走了一小段。
燕子口步道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的精華之一,沿途可以欣賞到懸壺、湧泉、靳珩公園、印第安酋長石、錐麓斷崖等景觀。可是,我們來的這段期間,燕子口進行例行關閉整修,完美錯過,只能在公路邊遙望一下古道吊橋。
蹲路邊等公車吃午餐
白楊步道的前身是台灣電力公司,在1984年開發立霧溪發電計劃時,留下的施工道路,因爲這個計劃可能導致溪水枯竭,影響太魯閣整個自然生態景觀,所以最終放棄了,不禁讓我想起來某江某峽。
進入白楊步道,要穿越七條隧道,隧道內無任何照明設備,可自行准備手電筒,或者手機,進入第一個隧道時,我們走的小心翼翼,很快四周一片漆黑,慢慢適應以後,我發現如果依賴手機光線,照明範圍極小,反倒畏畏縮縮,洞內不可能有障礙物,我們索性關掉手機,大步流星的走了起來,如墨的黑暗仿佛把聲音也吞沒了,幾滴岩壁水聲可以無限放大,我幻想自己走在古墓的墓道裏,頭頂偶爾有蝙蝠飛過,這真是一種非常獨特的體驗。
瓦黑爾溪和塔次基裏溪一路蜿蜒相伴,時而峭壁突出,時而山路急轉,沿途欣賞了數不盡的峻美奇景。
山路上的落石
忽而隆隆水聲入耳,山路一閃,眼前豁然開朗,幾股溪水同時彙聚爲千軍萬馬,聲勢浩蕩的奔湧向岩石之間的一個深不見底的洞穴之中,我們都被眼前這景象震撼,回望來時路,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當年修建這條道路的危險艱辛。
在經過了一路的險奇峻美之後,我們到達了白楊步道的高潮,也是終點,水簾洞。在洞口穿好雨衣,帶著緊張又興奮的心情,一行六人探秘水簾洞洞天,做一次齊天大聖!小胖在爸爸的保護下,進入三次,但都在隧道中途打了退堂鼓,後來我們四人一直走到洞底出口,其實這條隧道並不長,大約五分鍾就能走完,通道緊貼洞壁一側,另一側就是地下湧泉從頂部傾泄而出,形成的一道道水簾奇觀,洞壁內遍布的鍾乳石,摸起來冰冰涼涼,走出洞口出現在眼前的一片懸崖,然後原路折返。
水簾洞內光線很暗,以下照片是三個人合作才完成的,一個人負責用手機手電照明,我負責拍照,另外一個人負責給我們兩人打傘,集體成果,完美!
太魯閣登山注意事項:
1、隨身攜帶雨衣。
2、隨身攜帶防蚊液。
3、注意防曬。
4、建議攜帶簡易午餐及充足飲水。
5、有落石警告區域務必快速通過。
6、帶走垃圾,保護環境。
四大兩小(10歲+6歲)
相關閱讀:向山海出發——2019.6台灣(1)
點擊閱讀原文:太魯閣國家公園官網
敬請關注第3集:花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