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爲大家介紹了新加坡的大致區域劃分,房産稅的計算以及貸款的相關問題。相對于投資者或者普通自住的買家來說選擇還是非常多的。但是伴隨著教育資源緊張等相關問題,現在的環境已經不是有書可讀就足夠的。讀名校,隨名師已經成爲當今教育選擇的一種趨勢。衆所周知,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在全球都是排名領先的,這樣一個城邦國家,教育體制到底是怎麽樣的?教育資源又究竟是如何劃分的呢?所謂的學區房在新加坡又是一個什麽樣的真實情況?今天這篇文章就會跟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新加坡教育制度是怎麽樣的
在開始介紹新加坡學區房以前,有必要了解一下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國內的普遍情況基本爲九年義務教育、高中(非強制)加大學(非強制) 的連貫模式。而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就相對比較複雜了,類似于英國的教育制度,新加坡的教育可分爲三至四個階段。自2003以來,六年小學教育對國民是強制性的, 之後的中學階段需要四到五年時間,中學以後則有更多選擇:可選讀理工學院(3~5年)、初院/高中(2~3年)、工藝教育學院(2~3年)或藝術學院(3~6年),最後根據個人方向選擇是繼續攻讀大學課程。
和國內的小學升學考試、中考、高考一樣, 在新加坡讀書的孩子也會經曆幾個重要的考試。而且,這些考試結果往往不單決定是否能升入名校,更重要的,這些考試結果會讓他們之後所接觸的學習內容都不一樣,通俗來說,這會改變他們整個人生的軌迹。下面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新加坡比較重要的幾大考試。
1. 小學離校考試,也稱爲小六會考(Primary School Leaving Examination,簡稱PSLE)是由新加坡教育部舉辦的一項國家統一考試,以評估新加坡小學六年級學生升讀中學課程的能力,以及分配學生到合適的中學。考試的科目包括英文,母語(通常是華文、馬來文和泰米爾文,還有一些非泰米爾印度語言,即孟加拉語、古吉拉特語、印地語、旁遮普語以及烏爾都語),數學和科學。爲了適應新加坡教育部的政策,小學離校考試的方式已經過多次的改革,並且爲了更好的後期教育,之後也會根據世紀情況持續改革。
2. 新加坡劍橋普通O水准考試(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Ordinary Level Examinations,簡稱GCE’O’Level)是由新加坡教育部和英國劍橋大學考試局共同主辦的統一考試,也是新加坡的中學生在4年中學教育結束後參加的考試。考試一年舉辦一次,考試成績爲英聯邦各個國家所承認和接受。考生可以用獲得的成績爲標准申請進入新加坡初級學院、理工學院或工藝教育學院,或者是海外英聯邦國家的初級學院或是大學預備班。
3.新加坡劍橋“A”水准考試(Cambridge 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簡稱GCE’A’Level)是目前新加坡政府3所大學(國立大學、南洋大學、管理大學)入學的資格考試,考試成績是被英聯邦各個國家所承認和接受的。考試由新加坡教育部組織,每年11月開考。要想進入新加坡其中3所政府大學則必須通過’A’LEVEL即’A’水准考試。新加坡本地學生讀完初級學院或讀完兩年高中’A’水准課程的學生才可以參加’A’水准考試。中國國內高中畢業的學生也有資格報考。新加坡初級學院畢業生參加改項統考,憑成績進入政府3所大學。
看完上面的大概介紹,應該會讓人覺得這種根據不同能力來分別教育的模式應該壓力比較小,家長就能少操心來。其實不然,了解這種教育模式的本質之後,你就會知道,新加坡教育的階級劃分,真的是從娃娃就開始了。
實際上,因爲國土資源有限的問題,新加坡只能采取適合自身發展的人才培養計劃即“精英教育”。除開這三大考試,實際上新加坡的第一次全國性分流是在在小學三年級。每個學校的學生都會參加一個智商測驗。成績好的會被直接分到“名校”就讀天才班(Gifted Education Program), 簡稱GEP。這些孩子所學習的課程會更難更多,授課的老師和資源都是最好的。之後再經過PSLE、O-level、A-level這三個教育階段的每一個階段之中,除了會被按照學習能力和學習科目進行校內分流之外,還有可能被進行校際分流,而且這兩類分流都是制度性的,旨在從基礎教育階段,就把學生分層別類,導入不同的學校和教育軌道,以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教育,爲學生在日後進入不同的職業和社會階層奠定基礎。
GEP考試分爲兩輪,第一輪考試爲Screening Exercise, 在本校進行。考試科目爲英文和數學,範圍是小學一至三年級教學大綱中的內容,只有總成績前10%的考生會進入第二輪。第二輪考試爲Selection Exercise,考試將會在指定學校進行(比如英華小學Anglo-Chinese Primary School,公教小學Catholic High Primary School,南洋小學Nanyang Primary School等,也只有這幾所學校設立有GEP班)。考試科目爲英文、數學加綜合能力測試(相當于IQ測試),第一天進行英文+綜合能力I測試(語言文字類);第二天是數學+綜合能力II測試(數字圖形類)。第二輪考試會由教育部的人員親自監考,全部答題紙由計算機批改,並且所考試卷會在考試後馬上銷毀,以避免真題流出。許多資深的高級教師,也未必能見到GEP第二輪考試的試卷。最終會有500名左右的學生通過第二輪入選GEP,通過率大約僅爲全體考生的1%,在小學四年級開學時,進入指定學校的GEP班學習。
即便定義爲’天才班’,大多數家長們也不會任憑孩子自由發揮。因爲即使沒有進入第二輪測試的機會,如果第一輪時成績優秀,也會給之後申請名牌中學加分。所以,針對GEP的補習也變得非常熱門,畢竟未來能夠掌握最好的資源,家長自然是不會讓自己孩子怠慢的。
最受關注的小學離校考試 (PSLE)
明白國內小升初的壓力,但是在國內如果真的考試失利,也有機會在中考前補回來。但是新加坡的小學離校考試(PSLE)概念就完全不一樣了,這是他們經曆的人生第二次分流。並且,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一次的成績也許會決定他們的人生軌迹。學生們會根據成績高低被依次劃分爲四個不同方向。
1.成績前10%的學生,進入所謂的名校 – 特選中學(Special Assistance Plan School),之後會接受初高中連續的特別課程教育(Integrated Program), 爲之後的新加坡劍橋‘A‘水准考試,最後進入大學學習。
2.接下來50%的學生進入特選中學接受四年制的快捷課程教育(Express Stream),升上高中(Junior College)或者理工學院(Polytechnic)。高中成績不理想或者是‘A’水准考試不理想進入不了大學的話可以選擇複讀或者上理工學院。
3. 再接下來的20%左右的學生進入政府指定的鄰裏中學(通常是所在社區附近的學校)接受普通學術課程教育(Normal Academic Stream), 普通學術課程爲五年制,到第四年的時候需要考N水准(‘N’level), 之後可以選擇參加’O’水准考試進入高中(Junior College)或者理工學院(Polytechnic),如果成績 如果成績真的不好,最終會進入ITE(Institute of Technical Education)類似于國內中專。
4.最後的10%~20%左右的學生在鄰裏中學接受普通技術課程教育(Normal Technical Stream),這部分學生將以上技術學校參加就業爲主。但如果成績符合要求,這部分學生之後也還是擁有進入理工學院的機會。
這種完全根據成績進行分流的模式各有利弊,畢竟在小學階段還不一定能夠真正判斷一個人的能力。而一旦被分流,在進入不同的教育體系之後,孩子間的差距會被進一步拉開。在國內,所有學生直到初中畢業都是相同的教育體系和教育內容,這讓一些開竅較晚後勁十足的孩子也有機會進入自己理想的大學。由提早分流而産生的差距,讓原本就能力不足的學生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經曆才能在學習上達成同樣目標。
正因爲如此,許多家長都會在孩子小學的選擇上費盡心思。即便新加坡政府一再強調每一所小學都是好小學,但能把小孩送入教育資源更好更豐富的“名校”的機會,是每個家長都希望去努力的方向。畢竟這可能是作爲家長在,選擇學校方面唯一一次能幫助孩子的。正因爲如此,新加坡‘學區房’的概念也都是圍繞著小學入學的就近錄取抽簽。
新加坡的學區房什麽樣
學區房的産生,自然跟入學政策是分不開的。在選擇對應學區房之前,先來好好了解一下新加坡的小學入學政策。
1.擇校 – 距離優先,就近讀書
新加坡的小學都是按照區域來劃分開的。學校都是按照家庭住址就近選擇。MOE的網站上可以用郵編進行查看,以便確定好家庭住址是在學校的可申請範圍內。
詳情鏈接:
https://beta.moe.gov.sg/primary/p1-registration/distance/
2.按階段申請
通俗一點說,學生家長要按照自己所屬的階段爲孩子進行報名。注意:每個孩子只能一次注冊一個學校,若同時注冊多個學校會喪失所選學校的錄取資格 ( 這個階段真的需要家長多方面來考慮,畢竟熱門學校位置緊張,合理考慮其他非熱門學校也是非常必要的)。
階段1 (Phase 1)
如果有親生哥哥或者姐姐正在申請的學校就讀,基本上弟弟妹妹就是秒進學校,手足情誼就是這麽靠譜。兩個小孩在同一個學校讀書,家人也方便照顧,新加坡在這一點上還是非常人性化的。
階段2 (Phase 2A1)
這個階段給予兩類學生優先報名權。
a. 父母是學校校友會的成員(加入時間必須大于一年)。
b. 父母是董事會/管理委員會的成員。
階段3 (Phase 2A2)
這個階段同樣對兩類學生給予優先權。
a. 父母或哥哥姐姐曾經在此校就讀。
b. 父母是學校的教職人員。
階段4 (Phase 2B)— 重點來了
這個階段對三類學生給予優先權。
a. 父母在學校做義工一年以上,並且已經服務至少40小時。(好學校的名額義工因此十分搶手,有意向的父母,需提前1至2年報名。)
b. 所申請學校爲教會學校,或由宗鄉團體及其他團體資助的,父母是這些團體的成員,其孩子可以享有優先權。
c. 父母是社區基層領袖。如果申請人數多于本階段所給學額,則按照新加坡公民優先,住家離學校1公裏內者優先,然後再是住家離學校2公裏內者。若此時名額還有剩余,2公裏外的申請者通過抽簽的方式獲取名額。若兩公裏內的申請者就多過所給名額,那麽也得抽簽決定。
在新加坡,我們可以直接根據與所選學校之間的距離將所有住址分爲三組:一公裏內、一到兩公裏和兩公裏外。每個距離區間內的優先權是平等的。
舉個例子,如果您所選的學校A在這一階段還剩30個學額,而報名的人數總共有50人,其中有25個住在離學校一公裏內,有10個住在離學校一到兩公裏內,還有5個住在離學校兩公裏外。那麽那些住在距離學校一公裏以內的25個孩子獲得優先名額,而住在離學校一到兩公裏的10人需要抽簽競爭剩余的5個位置,其余5個住在距離學校兩公裏外的孩子則沒有機會在這一階段在A學校注冊。同樣,如果所選學校A在這一階段只有15個學額,那麽,只有住在一公裏內的那25個孩子可以進行抽簽,其余所有人則自動喪失機會。所以,對于一些熱門學校來講,只有住在一公裏內才能保證獲得抽簽機會。
因此,實際上只有那些距離學校一公裏內房子,才稱得上真正的學區房。需要注意的是,因爲有的房産項目很大,可能不同樓之間所在郵編區域會有所不一樣,所以這個在購房前一定要確認好。
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孩子和其他親人同住。對于這種孩子的實際住址與父母的IC住址不同的情況,新加坡政府是允許家長使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或父母的兄弟姐妹)的地址。如果使用這類地址,就要求孩子的父母兩人必須都有全職工作,同時,照顧孩子者(即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父母的兄弟姐妹)都是沒有工作的。條件都符合者要事先去教育部申請,經核准才可使用。
重點科普
新加坡的學區房指的不一定是自有房,新加坡是沒有戶口制度的,所以通常申請學校的這個地址爲父母IC上的地址。所以,就算是租的房子也可以直接去報讀學校。只是需要在向政府提供報名住址以後,在同一地點住滿30個月。這也是真正意義上的“租售同權”。
階段5 (Phase 2C)
這一階段的申請者不需要與學校有直接關系的。許多永久居民在這個時候開始報名。若是學校有名額,學生不需要抽簽便可以進。若是熱門學校,根據公民優先原則,在按需要公裏範圍抽簽,再到2公裏範圍抽簽的。
階段6 (Phase 2C Supplementary)
如果家長在前幾個階段都不能申請到學校,那麽只能在這個階段,找另外有剩余名額的學校報名了。
階段7 (Phase 3)
這個階段是留給永久居民及外國人的。
總的來說這一階段過程,家長一定要謹慎考慮,如果盲目的一味選擇名校,很有可能讓自己的小孩錯過更多合適的機會。再談所謂學區房,也僅僅是在進入小學階段能讓孩子有優先被考慮的入場劵而已,中學之後更多的是靠孩子本身。然而除了學校,家庭教育才是現代教育的基礎,除了真正的課本知識以外,更多的做人道理,處事方法和思維模式都是受家庭教育的所影響的。
總結
在新加坡,學區房究竟能夠爲孩子的教育帶來多大的改變,這個真的因人而異。只是,現在社會大家都在努力,子女的起跑線永遠是一個家庭,而不僅僅是個房子而已。所以,時刻努力吧!
推薦閱讀
想了解更多關于新加坡的留學政策嗎?
想知道如何選擇留學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嗎?
想get各種幹貨嗎?
快來掃碼關注我們吧!
部分圖文來源于網絡
其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
好看點一下 大家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