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以有錢聞名于世,教育一向是施政重點。但政府的錢不是用來提供一個公平的環境,而是塑造一個競爭的環境。
——新加坡式教育。
緣起“小六離校會考”
最早小一就開始分班
“小六離校會考”
——按照國內相關規定,小學升入初中就讀是不需要升學考試的(雖然民辦初中和部分公辦重點初中依然舉辦小升初的升學選拔性考試),但在新加坡卻保留到今天。
因而在國內中學階段常見的能力分班和校內外補習現象,在新加坡提前到小學階段便發生了。
小六離校會考
也稱小學離校考試(PSLE)
是由新加坡教育部舉辦的一項國家統一考試,以評估新加坡小學六年級學生升讀中學課程的能力,以及分配學生到合適的中學。
考試的科目包括英文,母語(通常是華文、馬來文和泰米爾文,還有一些非泰米爾印度語言,即孟加拉語、古吉拉特語、印地語、旁遮普語以及烏爾都語),數學和科學。曆年來,爲了適應新加坡教育部的政策,小學離校考試的格式已經過多次的改革。
長期以來,新加坡教育部實施“小四分流” 制度,也就是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分班。雖然教育部在2008年取消了“小四分流”,但是所有家長和學生都知道,很多小學在小一就已經偷偷分班了。
所謂分流制度,系在1961年所發表的《職業與技術教育報告書》中提出,隨後立即施行。起初是以職業志向爲主的分流制,學生完成中學二年級課程後進行性向測驗,按性向與考試成績分入普通、商業、技術和職業四種中學,而普通中學又自三年級起實行文理工商分科學習制。
而1970年代中期開始在小學實施按智力分流的制度,學生連續三次或累計三次未能升級者,分到一種“基本課程”學習班,然後轉入職業技術訓練。
此種分流制度,經由1979年《吳慶瑞教育報告書》正式確立爲基本教育制度,並與雙語教育政策(英語和華語)相結合。
現行的“小四分流”,系自1980年施行,是在小學四年級起初步進行分流,依成績之優劣,進入不同語言層級的班級就讀,此稱爲性向分化期;小六結業時,參加離校會考,依成績分化至三種不同班別,包括特別班、快捷班及普通班,此種菁英分流制度,在現有世界各國的學制中,屬于特殊的學制。
以華文教育爲例,教材分爲三級:深廣、核心、導入單元。你從字面即看得出來,學生是被分成三班:A段班、B段班、C段班。其他主科例如英文、數學和科學,同樣是依照類似方式給學生劃分“階級”。
有這麽高比例的學生在小學階段被機械式地放棄掉,這是不是新加坡政府在教育方面投入不夠所導致的呢?
情況恰恰相反,以2014年度預算爲例,教育類開支高居17種類別的第二位,其數額僅略少于國防類開支。新加坡政府是以有錢聞名于世,教育又一向是政府施政重點。
比較可能的解釋是,政府的錢不是用來提供一個公平的環境,反而是塑造一個競爭的環境。但你或許會想問,即使國家的實力因人民彼此不斷競爭真的提升了,失敗者的自卑感又該用什麽去彌補?是否用成功者施舍的金錢可以補償?
或許更關鍵的問題是,在一個變化日益加速的時代,以學校成績來決定一個人成功或失敗的制度,是否能培養出對社會真正有用的人才?
新加坡:
出于國情,我只需要人才!
面對全球變化迅速的環境,僅爲“彈丸之地”的新加坡爲自己定下原則:永遠不要安于現狀,把身上的“熱情”和“價值”完全發揮、燃燒殆盡直到巅峰,才能讓自己身強體壯的職涯黃金期,不留下未來的遺憾。
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2017世界競爭力排名,新加坡高居全球第三。
新加坡地很小,但野心很大。政府爲招商引資做了很多他國做不到、不敢做的事:爲石化填海造陸、爲科技制造劃專區……
新加坡人很少,卻極具魅力。爲了充實國家競爭力,積極打造高等教育以及移民政策……
成功定位1:
以居留權利換取人才腦力
除了自身積極定位爲亞洲的橋梁國家外,一直以來新加坡就是跨國人才、跨國企業群集的“亞洲的聯合國”。這種現象近幾年來更是愈來愈明顯。
事實上積極引進國際人才,新加坡有不得不的理由,因爲當地婦女生育率只有1.2,屬全球倒數的國家群,迅速老化中。
因此新加坡政府從2004年開始采取寬松的新移民政策,大量吸納有專業知識及有資産的國外精英,給予永久居留權(PR,permanent resident)、甚至公民證。
運動選手、影星、專業白領、高階主管,教授、學生、醫生……,新加坡缺什麽樣的人才,就從國際吸引什麽樣的人才。
成功定位2:
對高階人才大開門戶,直接提升本地競爭力
除了引進精英白領,新加坡並引進大量短期外來工作者,低階的如傭人、建築雜工,來自東南亞及中國,薪水低到只有2萬台幣出頭,並不給予PR身份。
至于高階的白領則來自全球各地,每月薪水至少近15萬到20萬台幣起跳,新加坡政府希望他們借短期工作了解新加坡,並進一步申請PR。
因此新加坡政府從2004年開始采取寬松的新移民政策,大量吸納有專業知識及有資産的國外精英,給予永久居留權(PR,permanent resident)、甚至公民證。以IBM做例子,頗能說明國際人才聚集的現象。
在新加坡的IBM科技園區中,一看就能辨識是來自不同國家、族裔的工程師們,正忙著組裝、測試一台台高階服務器。
到新加坡的都是各國精英,他們可以快速帶動新加坡本地人才的能力。
所以無論是選擇哪一階段留學,意向目的地爲新加坡的童鞋一定要記住:新加坡是一個競爭之地,唯有參與競爭,方能生存于獅城!
新加坡有一個特殊名詞:“小六會考狀元”。狀元有很多種,有各校狀元,也有全國狀元。這一類的年度焦點人物。
補習班
&獎學金
回到教育的主題。
除了上文所述的能力分班之外,校內外補習的現象也值得一提。由于學校空間不夠,大多數小學分爲上午班和下午班。
補習有不同方式,有的是一師對多生,師將這些被鎖定的學生重新編成一班,集體多做習題;有的是一師對一生,老師盯著學生一題一題做。
校內補習完全是免費,只是苦了沒有加班費的老師,以及被逼來參加的學生。在校外到處有補習班,小六離校會考的四大主科:英文、數學、科學、母語,全部有得上。
而新加坡的獎學金也不是這麽簡單。
它是一個長期且完整的人才培育配套方案。政府每年會提供獎學金,發放給升學考試成績優秀的初級學院畢業生。
只要學生有本事申請到國內外任何一所知名大學,政府便替他負擔所有學雜費直到畢業。同樣也不要把獎學金制度想像得太過美好,而忽略了它“恐怖”的另一面。
大部分的獎學金都設下附帶條件,規定學業結束之後,要在國內服務若幹年份。未服滿“刑期”者,政府會以高額罰金伺候。
假如違約的你想賴掉,可沒這麽容易。早在拿獎學金的時候,政府便會強制要求你找兩個保人,而且對保人的資格要求很嚴苛。
今天所看到的新加坡內閣成員與高階公務員,幾乎全是從這個管道坐直升機飛上來的,其中有好些人甚至在四十多歲便升到了部長。這樣的直升機制度好不好呢?實在是見仁見智。
結語:
關于新加坡小學、中學教育
新加坡小學教育包括兩個階段:
——小一到小四的四年奠基階段(Foundation Stage),以及小五、小六的兩年定向階段(Orientation Stage)。
小學教育階段:
小學階段的教學總目標在于使學生充分掌握英語、母語,並奠定良好的數學基礎。
新加坡小學教育具有3大特色:
1.自2001年起,實施六年的強制教育;
2.小學離校考試(PSLE)爲全國性會考,用以作爲升學的依據;
3.鼓勵學生參與課程輔導活動(CO-Curricular Activities, CCA)及社區服務計劃(Community Involvement Programme, CIP)。
中學教育階段:
一般留學生在新加坡的生活費大概在每年5萬-6萬人民幣左右,新加坡的政府中小學和私立大學一般都不是寄宿的,只有政府的理工學院和大學提供部分住宿。學生在選擇住宿方面上每月的費用大約是在500-1300新幣之間。
新加坡中學教育的特色爲:
1.分流制度:根據小學離校考試的成績,分別接受特別課程(Special courses)、快捷課程(Express courses)或普通課程(Normal course);
2.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程度,而有不同的學習年限,中學教育爲期四到五年;
3.所有學生必須參加至少一項的課程輔導活動(CCA),其表現可作爲下一個教育階段的入學參考依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