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通說
一代天驕金庸與世長辭,世間再無金大俠!
一瞬間,整個網絡又刷屏了,一代天驕金庸離世,享年94歲,“世間再無金大俠”!
武俠小說泰鬥
查良镛,筆名金庸
1924-2018
金庸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誰敢說沒有看過金庸的小說或者金庸小說的電視劇。金庸先生生前所著脍炙人口的武俠小說一共15部,《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雕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雕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越女劍》,被稱爲”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曆年來金庸筆下的著作屢次改編爲電視劇、電影等,對華人影視文化可謂貢獻重大,亦奠定其成爲華人知名作家的基礎,素有“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的稱贊。金庸早年于香港創辦《明報》系列報刊,他亦被稱爲“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後與古龍、梁羽生合稱爲“中國武俠小說三劍客”。亦是已故知名詩人徐志摩之表弟,2018年10月30日下午于香港養和醫院與世長辭,享壽 94 歲。
萬事通用一段3分鍾的視頻來回顧一下金庸的傳奇一生。
在全球粉絲追悼金庸先生的時候,你可知道,金庸還和新加坡特別有淵源,而且對新加坡造成的影響極爲深遠,今天萬事通就給大家深扒一下。
金庸也曾是新加坡永久居民
萬事通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金大俠對新加坡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新加坡乃至東南亞最大的中文報紙之一《新明日報》就是金庸創辦的。
早在1966年的時候,當時名氣已經十分大的小說家兼《明報》社長查良镛(金庸)從香港來到新加坡考察,想把自己的事業版圖擴展到東南亞。一到這裏他發現,新加坡的華族人口又占絕大多數,但華文大報只有《南洋商報》和《星洲日報》這兩家,這是一個不錯的華文報紙市場,單單這兩份報紙並不能滿足這裏的市場需求。1967年的時候,香港發生大動亂,金庸爲了避難,他到新加坡定居,並成爲永久居民。
《新明日報》之父
爲了在這裏站住腳,他想找一個本地的合作夥伴,聯合辦報。他了解到,新加坡因出産斧標驅風油出名的本地商人“驅風油大王”梁潤之很有辦報的經驗;梁潤之之前的時候曾經經營過《快活報》、《工商報》,而且1961年又在馬來西亞新山辦了《新生日報》,後來把《新生日報》搬到新加坡繼續出版。另外,他也了解到,梁潤之和“萬全油大王”胡文虎有一個共同特點,非常重視辦報與宣傳。
于是,他便找梁潤之合作。兩人一拍即合,兩人同意一人出資一半,總共籌集100新萬元來辦這份報紙,而且兩人都做好了心理准備,預算五年後才能盈利,五年內的“虧損”就當費了。真是豪情萬丈的創業者啊~
《新明日報》創刊酒會上,中間社長金庸,右二董事會主席梁潤之、左一督印人潘潔夫
1967年3月18日,金庸與新加坡商人梁潤之最終合組創辦了新、馬兩地的《新明日報》,設館于達威申路7號,租一家工廠的地面層來使用。梁潤之爲董事局主席,金庸爲副主席。
對于《新明日報》的定位,老報人金庸很有想法,他發現本地已有的兩大華文報紙頭版都是清一色的國際新聞,娛樂消息很少。他十分了解讀報者的心理,要爭取讀者,要使報份增加,一定要在內容上大改革。
《新明日報》面市時,每天都有全版的娛樂版,周末有馬版,除了內容輕松之外,版面也處理得生動。
《新明日報》創刊詞說:
“……本報爲一商業性質報紙,既無任何政治背景,亦無黨派關系。在新聞報道方面,將以本國全民利益爲前提,促進多元民族間的了解和合作。立場保持超然,立論公允不偏,揚善伐惡,守正不阿,至于促進文化,啓發民智,灌輸公民常識,鼓吹自由民主,提倡社會福利,乃屬報界天職,自當奉爲圭臬,永矢不谖。……”
創刊號的《新明日報》,一共有6大張,封面版的頭條標題是“越共襲美商船,圖斷美軍供應”;左邊一個小欄塊爲當時的文化及社會事務部長鄂圖曼的祝詞。封面版上還有一則影星“謝賢乘水陸兩用車”的娛樂新聞,這是《新明》的“特色”,金庸要搞的 ,便是這樣一份有特色的報紙。
創刊初期的時候,
《新明日報》標榜出了五大特色:
1. 獨家刊登金庸武俠小說,副刊名家彙聚,篇篇傑構;
2. 娛樂版獨有消息,專爆珍奇內幕;
3. 通訊網遍布全球,天天有各國現狀報道;
4. “天下事”版資料最豐富,包羅萬有;
5. 名家主編“馬經”,當日下午報道大彩結果。
《新明日報》創刊的時候,售價一角。開始的時候,日銷量只有1萬多份;由于親民的定位,金庸大師的一手操刀,《新明日報》銷量上升十分快,到了1979年,已經日銷高達10萬份,成爲新加坡最有影響力的一份大報。
爲了《新明日報》的報份,金庸特別把當時寫好的一部武俠小說《笑傲江湖》在創刊時期的《新明日報》獨家發表,吸引了不少讀者。之後,《新明日報》又登了他的《鹿鼎記》,更是使得報紙發行量直線上升,最終成爲本地最受市民歡迎的一份都市報。
在接受本地電台采訪的時候,金庸分享了《新明日報》經營方式:
“我在香港經營的《明報》,平均日銷九萬份,星期日銷十二萬份,每個月頗有盈余。每個月撥一部分盈余到星馬與梁潤之先生共同投資經營《新明日報》,相信長期維持,不會有什麽問題。(香港)編輯部來了一位總編輯,經理部一位副經理,其余人員都在本地招聘。將來我們在馬來西亞聯邦出版《新明日報》,公司董事會中有馬來西亞的公民。……香港所供給的,只是一部分資金,以及副刊材料,和業務技術而已。”
那段歲月裏,天天到《新明日報》上班,對報紙的發展,花費了很多心力。《新明日報》在新加坡創刊短短3個月之後,金庸又在《新明日報》的基礎上,發行馬來西亞《新明日報》。剛開始的時候,新馬兩地同用一個版。但是,新加坡于脫離馬來西亞聯邦獨立後,政策與馬來西亞的差距越來越大,于是《新明日報》也分成新加坡《新明日報》和馬來西亞《新明日報》。但是副刊、小說的稿件,則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三地共用。
之後,由于新加坡政策的改變,限制外地人士只能持有新加坡公司百分之三的股份數量,最終導致了金庸退出《新明日報》。後來馬來西亞政府同樣限制外地人參股量,金庸也因此退出經營馬來西亞《新明日報》。
《新明日報》名字的由來
關于《新明日報》報名的由來,還有一個很有趣且鮮爲人知的故事。在《新明日報》創刊50周年的時候,《新明日報》特別分享了這個小故事,萬事通給大家扒了出來:
【新明50周年特輯】辦報首先要有報名,這份報紙應該取名什麽呢?據曾任《新明日報》董事主席的梁慶經回憶說:“我們當初想過好幾個報名,如《明報》啦、《鏡報》啦、《光明日報》啦等,但都不理想。”當時,梁慶經是芳林聯絡所管委會的秘書,而芳林區的國會議員李炯才是文化部政務部長,要拿辦報執照,必須經過李炯才的批准。
有一天,梁慶經與督印人潘潔夫去文化部爲報紙執照拜會李炯才,同時爲報紙的取名問題向李先生請教。李炯才正在思考時,他身旁的一位官員陸富如,忽然靈機一動,脫口而說:“爲什麽這份報紙不叫《新明日報》呢?”
陸先生解釋說:“這份報紙是梁潤之先生與金庸先生合辦的,“新”代表梁先生原有的《新生日報》,“明”是金庸在香港的《明報》。所以,把這份新港合作的報紙取名《新明日報》是再貼切也沒有了 。”
李炯才聽後也同意,馬上批准《新明日報》的執照。就這樣,《新明日報》在1967年3月18日創刊了。
金庸小說走進新加坡學校課本
金庸先生的作品他的武俠作品的影響力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早在2006年,新加坡教育部就曾將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和《雪山飛狐》引進中學的華文文學和初級學院的“華文與文學”課程中,以激發學生學習華文的興趣,提高他們的鑒賞技巧和華文水平。
新加坡中學華文文學課程的文學作品選讀將包括《射雕英雄傳》的第三十五回“鐵槍廟中”和三十六回“大軍西征”兩個章回,主要說的是黃蓉在鐵槍廟引導傻姑逐步將桃花島上江南五俠遇害的真相揭露,爲父親洗脫罪名的經過,展現了黃蓉過人的智慧和膽識。
而新加坡初級學院課程H2級別科目“華文與文學”使用《雪山飛狐》作爲特定文學教材的作品之一。
將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編入中學課程,新加坡的師生和群衆都非常歡迎。武俠小說所強調的俠義精神不僅能夠協助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金庸先生超高的文學造詣,也能提高學生們華文的鑒賞水平!
可以說,金庸先生的作品可不僅僅對于中國70後、80後、90後産生深遠影響,也影響並陪伴了新加坡青少年的成長!如今斯人已逝,經典長流,但有只要華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俠義精神!
古龍去世時,喬奇爲他寫:小李飛刀成絕響,人間不見楚留香。
金庸去世,怕是沒有人有資格且能爲他寫這樣一幅挽聯。
然後又想,他這輩子不早已爲自己寫好了: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哪裏還有能壓過這十四個字的。
我也不知道自己現在想什麽,好像也沒那麽難過,就是在所有的群、和看到消息的地方,一遍一遍的問:“真的?真的?”
所有的人都在回答:是的,這次是真的。
字也打不動了。只覺得指尖莫名冰冷,然後茫然的流下淚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