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勢
論市
儲蓄債券是不錯的保值工具,回報率雖低但明顯高于一般活期存款,加上它隨時可以贖回的特性,是很好的儲蓄替代品。若讓這個産品自然死亡,確實可惜。
郭書真
新加坡儲蓄債券(Singapore Savings Bonds)推出半年多,4月債券的申購率略高于6%,一些人開始質疑,有沒有必要繼續發行。
儲蓄債券的概念在一年前提出時,金融網站、理財顧問都給予好評,還認爲這個新的投資概念將改變國人的資産配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發行第一批債券時,還特別呼籲公衆不要急著搶購,因爲在接下來的至少五年裏,每個月都會發行新的儲蓄債券。
去年10月,第一批債券在敲鑼打鼓熱鬧的情況下推出,只取得34%的申購率,感覺有點雷聲大雨點小。接下來兩個月的市場反應每況愈下,今年1月開始的發行規模更從12億元減至3億元。
如今回頭看,去年10月的投資反應算是很不錯的了,當時的申購額有4億1800萬元,而今年4月僅是當時的5%——只有1900萬元。這段期間的回報率下跌,或許是其中一個導致申購額減少的原因,去年10月債券的10年平均年利率是2.63%,而今年4月債券的10年平均年利率是2.19%。
儲蓄債券反應欠佳
不能完全歸咎低回報
儲蓄債券的回報率不高,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正在接受公衆申購的5月債券的10年平均年利率進一步跌至2.09%,即將推出的6月債券的10年平均年利率預料將低于2%,這勢必進一步削弱儲蓄債券的吸引力。低利率環境將會持續一陣子,即使美國今年再加息兩次也不會改變狀況,因爲歐洲和日本推行負利率,主要國家都處于寬松政策的階段。
然而,儲蓄債券反應欠佳並不能完全歸咎于低回報率。回報率更低的産品多得是,但人們還是願意把錢投入。根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數據,截至今年2月底,非政府、非銀行、非金融機構存放在銀行的總存款多達4337億元,資金池非常龐大,其中1440億元是定期存款,比半年前增加6.7%,而一般儲蓄和活期存款都比半年前減少。
從金管局日前就儲蓄債券公布的信息可看出,購買儲蓄債券的人數並不多,而且多數是較富有的投資者。儲蓄債券推出的首半年,共有3萬2000人買下8億1000萬元的債券,其中51%的投資者,申購額超過1萬元。儲蓄債券原本的宗旨是要讓資金不多的散戶有多一個相對安全、可累積財富的途徑,因此把最低申購額定在500元。如今看來,儲蓄債券似乎已經成爲有錢人停放多余資金的安全港。
這個觀察同美盛環球資産管理集團(Legg Mason)的一項調查結果是吻合的,調查訪問了擁有20萬美元可投資資産(不包括住房)的高淨值投資者,近八成的對儲蓄債券表示贊揚。
周遭友人當中,投資儲蓄債券的沒幾個,一只手數得完。問起朋友關于儲蓄債券,得到的反應是:一、沒聽過;二、聽過但不清楚是什麽;三、聽過但沒興趣;四:有興趣……爲什麽銀行沒有賣?
我們踏入銀行或走在路上,偶爾會遇到有人銷售投資産品,即使足不出戶,也會有銀行的銷售人員打電話來推銷。銷售人員甚至願意上門來當面爲你介紹說明,有不明白的地方會不厭其煩地向你解釋,然後幫你開戶。他們推銷各式各樣的投資産品,但不會推薦儲蓄債券,因爲對他們沒有好處。于是有不少人把錢放在一些15、20年的保險計劃,年均回報率算到來不到2%,而且還不是保證的回報率。
儲蓄債券的回報結構複雜,申請之前得先開設中央托收戶頭(CDP),有疑問的公衆不知道要到哪裏尋找答案,雖然可以通過電話或上網查詢,然而這跟面對面講解是有差別的。看看終身健保計劃、終身入息計劃,還有建國一代配套鋪天蓋地的宣傳,除了吸引眼球的廣告之外,也通過公開講座、路演等讓公衆有機會厘清疑問,不得不承認,爲了提高國人的理財意識、鼓勵國人爲退休後“自給自足”,促進人們對儲蓄債券的認識,加強宣導行動是有必要的。
儲蓄債券是不錯的保值工具,回報率雖低但明顯高于一般活期存款,加上它隨時可以贖回的特性,是很好的儲蓄替代品。如果讓這個産品自然死亡,確實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