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二月,小編都會想起一個人——
台灣高雄公園路橋下,那個穿薄紗擺攤兒的老奶奶。
你或許曾在某個電視上看到過這個網紅小攤,而它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只需要掏出10台幣,前來光顧的客人就可以無限量吃到飽。
一頓飯10台幣,
按照常理頂多買一碗飯,
但在奶奶這兒,
是飯+炸雞腿+整條魚+……
第一次來吃飯的記者,
端著飯菜愣了半天……
這樣賣,根本掙不到錢!
但這小攤一擺,就是50多年。
攤位的主人是被稱為「清苦人守護者」
的台灣阿婆——莊朱玉女。
她為什麼做這樣虧本的買賣,說起來,是為了報恩。
16歲時跟丈夫移居高雄,不久二戰爆發,丈夫上戰場去了,玉女為養活6個孩子,以駕駛牛車為業,戰火紛飛的年代,她成日裡帶著孩子四處避難。
當她在台南避難走投無路時,幸虧窮苦的碼頭工人幫助玉女渡過難關,才讓她和幾個孩子在戰亂中活了下來。這個恩情,玉女一直記在心裡。
戰事結束之後,夫妻二人到高雄港租了個倉庫,開起碼頭裝卸的小公司,做起了生意。
不多久,玉女就發現碼頭工人做的事苦,收入卻很微薄,她不禁回想起多年前受到碼頭工人幫助的往事。
心善的玉女主動把自家倉庫借給工人住宿,還在倉庫前搭起棚子,擺上桌椅板凳,免費為碼頭工人做飯。
這就是玉女愛心自助餐的開始。
玉女記得當時是1951年。每天一大早,她就到菜市場買菜,精挑細選地,腦海里則是籌划著一天的菜單。
中午不到,滿桌子噴噴香的飯菜就做好了,碼頭工人飯量大,玉女還特意選用大盤子大碗裝飯菜。
還特別注意餐食的葷素搭配,除大碗白飯、還有炸魚、爌肉、魚湯,蔬菜等,而這些美味佳肴,一分錢都不要。
晚上9點左右時,
玉女等待最後一波客人吃完,
就洗好碗筷,收拾好廚房,
結束一天忙碌的工作。
日復一日地,來小攤兒吃飯的人多了,
原先買菜用菜籃子,
後來就改用推車了,
為了讓工人們吃飯的地兒寬敞些,
她還特意把擺攤的地方
換到鹽埕區公園二路路口底公園陸橋旁。
就是這兒,自從阿婆搬來這裡之後就沒去過別的地方擺攤。
漸漸地,玉女的愛心小攤
很快就在碼頭工人、
附近的窮人、流浪漢……之間傳開了,
他們都跑來光顧她的小攤。
那時候,玉女一天能喂飽200人以上。
你們吃飽了,一會兒就有力氣出工謀生去了。
不過隨之而來的是開銷變大。為了讓小攤兒繼續擺下去,玉女象徵性地收個3、5塊,這樣的價格賣了10年。
後來在工人們的強烈抗議下,玉女才同意將價格漲到新台幣10塊(人民幣2元),但可以無限量吃到飽。菜色也是沒有絲毫的減少,葷素搭配,量也很足,之後任憑誰勸說,她也沒再漲過價。
並且遇到身無分文的人,玉女還是會擺擺手:免阿啦!沒想到這一晃,就是50多年。
在她心裡,早已把這些碼頭工人當做家人對待,從買菜、洗菜、炒菜、出攤,她都一人操辦。
滿滿的煙火氣,看到這個情景,像不像回到家?
而客人吃飯也是像回家一樣,所以一切全自助,自己盛飯自己舀湯自己算錢,吃完之後自己收拾碗筷,順便在水槽旁邊抹一把臉。有時甚至連半句話都不說,那默契的感覺,真像一個家。
無論颳風下雨,玉女的愛心小攤都不打烊,每一個吃不飽飯的工人,來這裡都不會失望,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是她牽念的孩子。
歲月荏苒,碼頭上工人換了一批又一批,愛心小攤卻一直都在,儼然成為了食客眼中「媽媽的廚房」。
每天可以看到阿婆忙裡忙外的身影
你可能會問,這樣穩賠不賺的生意,她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這小攤一開張,就是虧本的買賣。玉女怎會不知道這點。所以,為了維繫做飯的巨大開支,她買菜時會和小販們討價還價,斤斤計較,慢慢地,小販兒也知道玉女做的是善事,也會少算點錢,多給點菜。
每次回來就滿滿一推車菜,一臉開心
不過在做飯這件事上,她卻從來不算計:
「我從沒算過花了多少錢,
也沒數過有多少人來吃飯。」
所以即便後來玉女出名了上了電視,
有人開著奔馳過來吃飯,
她也從不會罵客人:「我不會計較啦,
我很高興他們喜歡吃我做的飯。」
即使電視台來採訪,阿婆也捨不得放下鍋鏟
為了貼補菜錢,
她得空了會去撿破爛掙點錢,
其實阿婆的孩子都很有成就,只不過她不想因為自己的事情打攪到孩子們
甚至會瞞著家裡人賣房子。
——她接連賣掉了家裡的7套房子。
那些房子當時價值200萬台幣一套。
太難以理解了,為了做善事把房子賣掉?
那飯菜不要收這麼便宜啦,收貴點。
「我心軟,不敢賺太多。」玉女說。
家裡的大兒子看到心軟的「傻媽媽」,
特意每年給媽媽幾萬塊買菜,
但即便如此,玉女還是和人聊天時
無意間透露出這些年她欠了50萬。
因為她不只是做飯吶,
一聽說碼頭工人沒錢結婚,
她就會熱心腸地湊過去,
幫忙籌辦婚事,婚宴。
連前去採訪的主持人都看不過去了,
不只哭得不行,還開始「責怪」她,
玉女卻這樣說:「有機會幫助別人,
是幾輩子修來的福德。」
電視台記者邊採訪著,就忍不住抹起眼淚
幾十年來,
為了做飯玉女每天都起早貪黑,
幾乎不怎麼外出遊玩,
下面的這張,是大兒子印象中媽媽
唯一的外出旅遊照片。
玉女阿婆坐在旅遊大巴車上睡著了。
隨著年紀慢慢變大,家人和鄰居都擔心玉女太勞累,於是勸她別擺攤做飯了。玉女卻大聲抗議:如果我不去做飯,工人們怎麼辦?他們去哪裡吃飽飯?
知道勸不住,就勸她少做點,但玉女阿婆堅持做一日三餐,直到80歲時生了一場病才同意改為每日供應一餐。
2000年,操勞了大半生的
玉女阿婆中風癱瘓,只能坐輪椅,
但做了一生的飯,哪裡放得下?
於是非讓兒女們推著輪椅,
帶她去看一眼愛心小攤。
2015年,96歲的玉女阿婆與世長辭,
在告別儀式那天,
前來弔唁的花籃在街上擺了400多米,
前來為她送行的有3000多人,
就連禮儀師都說從沒見過哪個平民百姓的葬禮,
有這麼多人來祭悼。
79歲的陳進璋哭的像個孩子:
「再也吃不到阿婆的午餐了。」
年輕時他曾做過碼頭工人,
後來他發達了,吃過許多珍饈美味,
唯獨忘不了玉女阿婆當年飯菜的味道。
看到媽媽的善行感動了這麼多人,玉女阿婆的兒子成立了「莊朱玉女基金會」,希望將媽媽的善良和愛延續下去。
曾經有人問玉女:這幾十年來,你瘦了自己養了大家,到底賺到什麼?玉女說:賺個「心安」,一天下來,反而覺得是自己賺的最多,至少賺到「相信」二字。
滴水之恩,便湧泉相報,恐怕也只有阿婆了。
古代孟嘗君豢養食客,是想有一天他需要的時候,這些人能為其出頭,但玉女阿婆卻從來不求什麼回報,窮其一生去幫助別人。
因為阿婆知道,
那2塊錢的飯,
填滿的不是肚子,
而是對人生的希望。
視頻源自《在台灣的故事》圖片源自Google
文 / 一束光(ID:onelight01)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