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敢想,新加坡居然成爲相當一部分香港市民,羨慕向往,乃至移民的目的地。
同樣是金融中心,爲什麽香港人還想移民到新加坡呢?
新加坡雖然是一個國土面積只有714.3平方公裏的小島國,卻是一個小型的世界熔爐。新加坡居民來自世界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信仰,不同的膚色,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習俗。哪怕占比75.2%的華人團體,也來自于東南亞的很多不同國家。
比起新加坡,香港當年更爲優勝
在香港人眼中,新加坡,是從精英到大衆,最喜歡比較的對象。具體領域的政策研究者或評論家,也喜歡對比兩地的具體政策:從房屋到工業與科技政策,無不例外。
香港和新加坡,有著近似的曆史與文化結構,它們的興起,都得益于同樣的原因。後來的盛衰,也與精英采取的態度和行動,關系極大。
香港和新加坡,長期作爲英國殖民地,由英國直接管治,精英受英國文化影響極深。人口結構都以華人爲主,天生有中國文化,即儒家文化的基因。上世紀中葉的紅色革命,都影響甚至改變兩地的人口結構。
香港是上世紀40年代未至70年代間,內地幾波難民潮的目的地。40、50年代之交,因爲中國內戰風雲變色,政權易手,大量與國民政府有瓜葛的軍政與社會上層人士,急急南來,落腳這一當年被英國人管治的地方,這些人多有較高的教育水平;60年代初,大陸鬧饑荒,又發生了文革,大量年在精壯的人員,沿陸路或海路進入香港;70年代後期,改革開放初起,邊境弛禁,又有大量內地人員進入香港。
所有進入香港的內地人,或受過教育的精英,或身強力壯富冒險精神的一群。不管怎麽說,敢于離鄉背境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甚至語言不通的地方闖蕩,不是一般平庸之輩所能做到的。說香港社會經大浪淘沙,從內地萃集精英與人才,實不爲過。
傳統的中國精英以晉身官場,成爲統治集團的一員,爲人生道路的首要選擇,即學而優則仕。但是,當年來到香港的內地精英,很明顯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香港作爲外族統治的地方,官方語言是英語。別說文化上沒有淵源,大多南來精英,連語言都不通,自然想做官也無門。在這樣條件下,這些來到香港的精英,只有自我轉型,首先是成爲創造財富的經營者,而不是給人打工。
香港當年雖然沒有民主政治,但是由老牌民主國家英國,指派港督管理的港英政府,實行自由與法治的市場經濟,在這一制度下,初版全球化,正好爲香港騰飛,提供了經濟發展條件。香港有來自內地,肯吃苦有幹勁的勞動力,有具有來自大陸的聰明頭腦的精英。
所有這些加起來,造就了香港,使之成爲亞洲四小龍之一,一段時間內,更是貴爲龍頭。
很明顯,香港以彈丸之地,彙萃如此之多的聰明頭腦和敢于冒險的精英,而且這些精英,全集中在經濟文化領域,實在非另外三龍可以比擬。當年香港以港産片爲代表的文化産業,在東南亞居統治位置,也是香港光芒獨耀的象征。
新加坡雖以華人爲主,但距離中國甚遠,同時有相當比重的馬來和印度族。文化結構比其他小龍要多元化。新加坡在上世紀,也因爲中國和鄰近國家的戰爭和沖突,而受到難民潮波及。
但因爲新加坡,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獨立,有自己的移民政策,使移民帶來的沖擊和人口結構變化,不如港台,甚至也不及韓國。
新加坡的興起,首先要歸功于李光耀的才能和廉潔。這位劍橋大學培養的”香蕉款”的精英,以一人之力在族群,意識形態和宗教,都極爲錯綜複雜的東南亞,建立起一個城市國家,並通過縱橫禆阖,巧妙周旋,而保有自主安定,進而繁榮昌盛的小國,這實在極爲不易,稱之爲奇迹,也不爲過。
留住精英,留住希望
近些年,中國的市場化轉變,在四小龍中,可能對新加坡影響最小。這要歸因于新加坡那種由政府主導的制度。同時新加坡在地理上,也距離中國較遠。
新加坡後來之超越香港原因,不在新加坡家長式的制度有什麽改進,而主要是它留住了精英。
新加坡政府,掌控國人的強制性退休基金等社會資金,由淡馬钖與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等主體,投資國內外商業企業。因爲政府掌握這個國家的主要投資資金,它不會如香港般,由于精英流失,而帶走衆多産業,使自己空洞化。
這樣,新加坡雖然在早年也曾投資蘇州工業園,但始終以不影響自己的經濟爲限。後來更主要以財務投資,以取得財務回報爲目的,參與中國投資。
然而,各國家各種族的人在新加坡都能安居樂業,而且近幾年移民新加坡的呼聲越來越高,每年提交移民新加坡的申請也越來越多。
爲什麽呢?爲什麽一直被小觑的蕞爾小國,不知不覺就變成了全球最受歡迎的移民首選之地。
新加坡被衆多移民者推崇的原因是什麽?
新加坡國土非常小,但是政府對于教育的支出卻毫不吝啬。
子女教育是每個家長都會反複深思的問題,尤其是經曆了國內的應試教育,就會更希望子女能夠得到更優秀、更純粹、更高素質的教育。
新加坡的教育聲明遠博主要在四個方面:精英教育、雙語教育、基礎教育、素質教育。
精英教育是新加坡教育的核心。新加坡的教育理念相信人的禀賦資質不同,教育制度應通過差異化的設計 “讓最聰明的學生不被拖後腿,讓落後一些的學生也能發揮自己的優勢。”教育體制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發現他們的天賦,實現他們的潛力。所以,在整個新加坡精英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分流。“分流”的教育體制體現了新加坡教育理念中的“因材施教”。
新加坡的雙語教育兼顧精英化與普及化。多年來的語言教育實踐卻證明,不可能對所有學生實行劃一的標准,同一代的學生之中,存在水平的差異是現實,不應人爲地強制劃一,而應區別對待,在確保一定水准的基礎之上,靈活實施政策。
國內雖然也實行雙語教學,但就曆史因素和目前的國情來看,中國離實現雙語教育還有很大差距。新加坡雖然雙語也分主次,但總體來說兩種語言教學力度相當,應用環境也均等,真正能實現左右手式同步發展。但國內目前所謂的雙語教學,流于形式,第二語言大多用于應試,而完全脫離生活、工作,可以說是環境限制了中國的雙語教育。
爲了實現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新加坡政府推行了大量的包括應用型學習計劃在內的項目,支撐孩子們走出課堂,獨立成長。不僅如此,老師和學校也在不斷地摸索,尋找可以使孩子們更好成長的最優解。老師鼓勵學生們探索這些感官體驗,並盡可能多地提出關于這些實際存在的事物的問題,將書本上學到的關于這個事物的知識聯系到實際中來。
而且,新加坡的師資力量大多來自于西方國家,教學方式也更加跳脫,更主張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鼓勵趣味革新、多元發展。這種素質教育是國內那些形而上的夏令營、活動小組無法相提並論的。
低稅
新加坡實行累進稅率制,是公認的世界上稅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在扣除個人所得稅減免額之外,個人所得稅稅率保持在0-22%之間,且無區域征稅。
而且,納稅居民有權就子女撫養費、職業培訓費和保險費以及CPF繳款等事項享受個稅減免,不過這些往往是針對公民和PR的,外籍工作人士基本涉及不到。
由于新加坡在稅收系統方面一貫澄明,在發達國家中也具有相當的競爭性,因此吸引了不少外國投資者的關注。同時,新加坡稅務局(IRAS)也全面監控稅收制度的實施情況。
而且,在CRS全球征稅的當口,國人要應對CRS風暴最好的方法移居到低稅國家居住,最好擁有低稅國家的國籍。所以,目前采用投資方式快速獲取新加坡身份,才是解決CRS的合理途徑。
個人所得稅。
圖:世界各國/地區最高個人所得稅率
新加坡是世界上個人所得稅最低的國家之一,最高個人所得稅爲22%,僅比香港(15%)更高。其他一些英語移民國家(比如澳大利亞/美國/英國等)的個人所得稅要比新加坡高出很多。
同時,新加坡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還是比較高的。比如首兩萬新幣(約合人民幣十萬元)征收的所得稅爲0。要達到20%的最高稅率,你的年繳稅收入(不是年收入,而是繳稅收入,因爲會有一些稅收抵扣,我在下面會解釋)需要達到32萬新幣(約合人民幣160萬)。對于大部分工薪階層來說,他們可能永遠達不到20%的稅率。
剛剛在上文中我提到,新加坡的個人所得稅並不是簡單的基于年收入(比如薪水),因爲會有一些稅收抵扣。比如上圖中是一位工薪階層的納稅單(2013年)。你可以看到他的年收入爲5萬2千新幣(約合人民幣25萬元),在扣除了一些抵扣後(比如公積金CPF等),他需要上繳的年收入爲3萬7千新幣,需要繳的稅爲330新幣,實際稅率爲0.6%。比較重要的個人所得稅抵扣項目有:公積金(CPF),小孩(生孩子越多,可以抵扣的數額越大),家庭主婦(如果老婆不工作在家裏帶孩子,也有稅收抵扣),贍養父母(如果父母和自己住在一起,有稅收抵扣)。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所得稅是綜合稅,個人每年需要向稅務局(IRAS)申報全年收入,一次性計算所有收入,扣除可以扣除的項目得出稅款。而中國的所得稅是分類所得稅制,共有11個分類。因此在比較兩國的稅收上不能簡單的看最高收入的稅率。當然中國政府已經提出需要改革個人所得稅制度。
當然,在稅收低的另一面,可能會被人诟病的就是新加坡的貧富差距。縱觀過去十幾年,新加坡的貧富差距一直處于世界上比較高的水平,和美國類似,在亞洲就比香港好一點。在最近兩年,政府每年的預算中都有提到對于最低收入階層的扶持,但是新加坡政府不想走上歐洲福利社會(高稅收,高政府福利)的道路,因此如何有效的在不影響生産力的前提下減少貧富差距是政府面臨的最棘手的問題之一。
治安
新加坡的犯罪率遠低于國際水平,至少目前爲止,94%的新加坡受訪者認爲晚上獨自在街上行走是安全的。
新加坡的律法嚴苛,是全世界屈指可數的安全城市。新加坡的法律體系相當完善,大到殺人放火,小到隨地亂扔垃圾,都有詳細的規定。而且,執法嚴格。當年曾力拒美國總統的求情,對一名觸犯法律的美國青年進行鞭刑,“美國總統的面子也只能抵兩鞭”。
當然,處罰都是在法律條例的依據下的,如果不觸犯法律,當然不會受到懲罰。而且,國內某些傳言有些失實,說什麽犯點小錯就要挨鞭子還要電視直播什麽的。其實不是,鞭刑的行刑過程是不公開的,因爲場面比較血腥。據介紹,鞭刑用的鞭子是特制的,打在肉上之後皮開肉綻,即使養好了也會留下疤痕,是很重的刑罰了。一般來說,只有很嚴重的事情才會受到鞭刑。
正由于新加坡的治安良好世界皆知,前段時間舉行的“特金會”也選在新加坡舉辦。
環境
新加坡的綠化覆蓋率達到50%左右,景觀面積占新加坡國土的近八分之一。是世界著名的“花園城市”。
新加坡綠化的成功應得益于他們多年來所一貫秉承的綠化理念——綠化新加坡、建設花園城市。新加坡的綠化是立體的,高大的喬木、低矮的灌木,如茵的草地,相互輝映;樓房的四面綠化,立交橋和高架橋的垂直綠化相得益彰;這一切營造出了一個美好的綠色世界。道路兩旁樹木成蔭,街頭到處是小花園、小草坪,花香草綠,空氣清新,因此被世界公認爲“花園城市”。
新加坡雖然沒有四季,但是新加坡也不會終年酷暑難耐,常年23度到33度的氣溫很舒適,氣候溫潤宜居。
醫療
新加坡是全亞洲當之無愧的第一醫療國家,擁有最多由國際聯合委員會(JCI)認可的醫院。新加坡各大醫療保健機構與世界各地的頂尖醫療中心建立了非常穩固的合作關系,新加坡醫生也在醫療各大研究領域具備全球領先技術。
新加坡的醫療保障制度體現了公平與效率的原則,形成了多元化和合理的籌資機制,注重政府與市場在醫療保障資源配置中的不同作用。政府補貼、保健儲蓄、健保雙全、保健基金四者相結合,把縱向的自我積累與橫向的社會共濟保障以及政府爲貧困人群的最後保障結成一個整體,從而使每個新加坡人都能得到良好的基本醫療服務。
公共設施
新加坡交通方便,公共運輸四通八達,MRT暢通全島巴士穿梭在居民區內,公交車、計程車、網約車應有盡有,覆蓋全國。
新加坡還有很多便民的人性化設施,比如母嬰室、雙層扶梯、帶帽走廊、直飲水等,全島遍布圖書館,大部分的社區都設有體育館和遊泳池,新加坡政府致力于打造功能齊全的人性化社會。
(圖書館)
(直飲水)
(帶帽走廊)
(母嬰室)
項調查結果顯示,45%的外籍人士表示,
他們目前的工作在國際上的薪酬更高,
28%的人爲了升職換了工作地點。
在彙豐銀行( HSBC )一年一度的
“移居國外工作者調查”( Expat Explorer )排行榜上,
新加坡連續第四年蟬聯 最佳居住 和 工作地點 榜首,
擊敗了新西蘭、德國和加拿大。
瑞典是世界上性別最平等的國家之一,
在家庭支出方面的排名最高,
盡管移居海外具有文化、 經濟和職業方面的優勢。
在移居國外之前,有很多事情需要考慮:
遷移將如何改變你的日常生活並影響你的家庭;
醫療保健是否能滿足你的需求;
這對你的情緒健康和銀行賬戶意味著什麽。
彙豐銀行公布的
其年度移居國外工作者調查産生的排名
被分成了三個綜合類別——家庭、體驗和經濟,
所有這些都是在編制總體排名時考慮的。
以下世界上最適合外國人居住的排名前五的國家
新加坡
新加坡這個城市國家已經連續第四年
成爲世界上最適合外國人居住和工作的國家。
在與孩子們一起遷移時,
教育可能是一個主要問題,
但在新加坡就教育質量而言就不是問題,
新加坡在 學校質量方面排名第一 ,
在家庭方面排名第五 。
父母們對搬遷至新加坡也頗爲滿意,
平均工資增長了29%。
在新加坡也很容易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69%的人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就安頓好了,
95%的人說新加坡人是他們社交圈的一員。
還有一點——外籍人士如此熱愛新加坡的真正原因
還在于新加坡能夠很大程度的滿足
他們對美食的期望, 小販中心擁有太多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