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香糖在歐美國家裏面頗有市場。特別是足球比賽時候,教練如果在場邊看球員踢球而不嚼口香糖的話,似乎教練的範兒都少了幾分。
偏偏就有這麽一個國家,他曾是英國殖民地,現在的文化基因裏面仍然帶著幾分歐美風,比如把英語作爲官方語言之一。但他和歐美主流國家的一項重要分歧就在于對口香糖的態度。
這就是新加坡。
在新加坡,出售和進口休閑口香糖是被完全禁止的。即便是醫療需要的口香糖,也必須經過嚴格的購買流程,猶如購買管制類藥物一樣。
新加坡對口香糖的態度還一度影響了同美國的貿易關系,甚至上升爲貿易爭端的議題之一。可以說這是新加坡和歐美社會的重要分歧。
口香糖在歐美是怎樣流行起來的?新加坡又爲何和口香糖死磕到底?受美國的影響,新加坡又是如何調整和適應這些的口香糖禁令的?
(一)
現在的口香糖最早是從美國誕生的。
歐洲移民最初來到美洲大陸的時候,發現當地的印第安人有咀嚼樹脂的習慣。
19世紀中期,一個叫托馬斯·亞當斯的美國人將樹脂搓成很小的球狀,把它放在藥店櫃台裏面,和牙具等一起銷售,希望人們能咀嚼它。這種樹脂小球也有了一個有趣的名字:亞當斯的紐約橡皮糖。
不久後的19世紀60年代,美國肯塔基州的藥劑師科爾根發明了帶有芳香味的口香糖。他還推出了自己品牌的口香糖,受到歡迎。
美國1910年的口香糖廣告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口香糖是歐美盟軍士兵的最基本供應品。對士兵來說,口香糖不僅能夠幫助他們消除緊張、滋潤喉嚨,甚至而是一種軍事裝備物資。
因爲口香糖可以用來修補車胎、填補油箱漏洞等等。當美國大兵與大部隊失去聯系的時候,他們還可以憑借自己兜裏的口香糖與當地人做交易,來換取基本的生活物質。
只不過當時二戰士兵們用的口香糖的原料仍然是産于中南美洲的樹膠。這種樹要有70年以上的樹齡才能産出像樣的樹膠。而且只能5年割樹膠一次。這樣的産量遠遠不能滿足那麽多士兵的需求。于是口香糖只好改用合成樹脂。
由于成本更低,這種人工合成樹脂爲原料的口香糖代替了此前的樹脂口香糖,也爲口香糖在全世界的推廣和銷售創造了條件。這也就是爲什麽現在市面上的各大口香糖都是用合成樹脂爲原料。
(二)
二戰時候美國大兵用口香糖的傳統,也成爲二戰後口香糖文化風靡全球的開端。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歐美國家,特別是美國人,無論男女老少都喜歡咀嚼口香糖。在體育比賽中,觀衆運動員和教練都是嘴巴不停。
1976年的蒙特利爾奧運會上,美國的一名摔跤隊員在賽前稱重時,無論如何都體重超標。但當他把口中的口香糖吐了以後,體重超標的指示燈立即熄滅。
時至今日,美國全國一年口香糖的銷售額就是35億美元左右。全球範圍內,口香糖年銷售額已超過250億美元。
美國網紅城市西雅圖的市中心,還有一堵“口香糖”牆。這堵牆位于市場劇院門口,牆上密密麻麻的是吃過了的口香糖,它們被吐在牆上沾黏著。就這樣一堵牆竟也成爲西雅圖的著名景點之一。
密集恐懼症患者可以直接跳過下面這張西雅圖口香糖牆的圖片了。
美國西雅圖口香糖牆
除此之外,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聖路易斯-奧比斯波縣,也有一個叫泡泡糖巷的地方。在這條20多米的小巷上,牆壁上也堆積著用過的泡泡糖。
在美國,口香糖的不僅是一種商品,也成爲一種文化。
不過口香糖就算賣到全世界,也不能賣到新加坡。
因爲新加坡法律規定,進口和銷售口香糖在新加坡都是禁止的。如果是醫療需要的話,要按照管制藥品的程序,經過醫師的證明購買醫療用途的口香糖。
不過如果外國遊客帶口香糖到新加坡,當然也不會像毒販一樣被判死刑。每個外國遊客入境新加坡的時候可以帶兩小盒以內的口香糖。再多的話就按走私論處。
(三)
新加坡的這項法規始于1992年。但新加坡人對口香糖的死磕,早就開始了。
1983年,新加坡的國家發展部部長就向時任總理,也是開國總理的李光耀建議,在新加坡禁止口香糖的使用。
理由是,口香糖在公共住房公寓中造成維修問題。要知道,公共住房公寓對新加坡來說可是一直以來引以爲傲的政績。新加坡的公共住房在總住宅中所占的比重非常高,到90年代中期時候達到了90%。
新加坡公共住房,陽台上都挂的新加坡國旗以示感謝國家
在公共住房裏面,口香糖粘在鑰匙孔內、電梯按鈕上、郵箱殼面,那哪裏是破壞公共住房的形象,簡直是打新加坡政府的臉啊!
口香糖粘那裏不多久後就幹了,很難清洗掉。只能拿小鏟子一個一個的鏟掉。
李光耀在1983年並沒有同意對口香糖下達禁令。但是他心中已對口香糖相當厭惡了。
(四)
1987年,新加坡耗資50億新幣修建的城市軌道系統開始運營。這是新加坡有史以來最大的公共工程項目。
據說,城市軌道交通修建好後,各種破壞分子也蠢蠢欲動。一些人把口香糖粘在軌道交通車廂的門上,導致車廂感應器識別錯誤,開關門出現故障。這些破壞事件雖然罕見但是造成的損失很大。
以上是新加坡官方的說法。據跑的比誰都快的西方媒體的小道消息,某新加坡高官在乘坐地鐵時,高級西裝被口香糖粘上了,惹得該高官憤怒,于是推動了口香糖禁令的出台。
1992年,剛剛上任新加坡總理的吳作棟就決定實施口香糖禁令。
順便說一下,新加坡是內閣負責制,作爲國家元首的總統只是象征性職位,沒有實權。真正行使行政職權的是總理。這種制度下,總理人選由議會多數黨直接産生,不經選民選舉。
德國也是這種內閣負責制。只不過德國等國家的議會一般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要政黨相互競爭。而新加坡的議會席位從建國至今被一個黨幾乎獨占。
新加坡建國到1980年的五次議會選舉中,人民行動黨都拿下了全部席位。上圖只顯示了1980年以後的情況。
新加坡建國50多年來的僅有的三位總理,李光耀、吳作棟、李顯龍,也同時是該黨迄今爲止僅有的三位總秘書長。
因爲有這樣權力結構,口香糖禁令很快得到通過並實施。
至此,全球範圍內,舉國嚴禁任何口香糖的銷售和進口的,新加坡是唯一一個。
(五)
口香糖禁令發布以後,當時新加坡存有口香糖的商店允許銷售完畢,但此後不得再進貨銷售。
很快,新加坡市面上就沒有了口香糖。
新加坡一些市民還是不習慣沒有口香糖的日子,就在新加坡邊境上的馬來西亞新山市偷偷買口香糖來。沒錯,就是前些年電視上常常聽說的“新加坡旁,碧某園,森林城市”的那個地方。
位于新加坡旁邊的馬來西亞新山市
不過這些購買者被新加坡當局發現後也沒啥好下場。官媒對這些購買者指名道姓地曝光,以達到殺雞儆猴的效果。
由于嚴格的管控,新加坡也沒有出現口香糖販賣黑市。最初的反對聲音被平息,國內一片寂靜,但西方人卻對這種絕對化的禁令很看不慣。
(六)
1994年,一名叫麥可·費伊的美國18歲少年,在新加坡因爲塗鴉和破壞公物被判處監禁、罰款,還有一項肉體刑罰——鞭刑。
雖然這裏面沒有口香糖什麽事情,但該案發生後,美國等西方國家對新加坡動不動就使用酷刑的行爲非常關注,而且頗爲鄙視。
不過新加坡確實有很對奇葩規定。除了銷售和吐口香糖會被罰款以及蹲監獄外,不沖廁所也會遭到嚴懲。塗鴉者更是可能受到鞭刑。
這些懲罰一般都是針對破壞城市秩序的所謂“低素質”行爲而設立的。不過很多行爲在西方人看來,卻屬于個人自由範疇。
2000年,英國BBC記者當面質問李光耀,這種嚴厲的法律會扼殺人們的創造力。李光耀回應說:“如果你因爲不能咀嚼而無法思考,那就試試一下香蕉吧。”
此時,距離他從新加坡總理崗位上退下來快10年了。雖然是個退休老人,但他還是能代表國家接受采訪。
這次,李光耀也清晰的回憶了口香糖曾給新加坡地鐵造成的危害。“有人把口香糖黏在地鐵車廂門上,導致沒法正常開關門。這不叫創造力,這叫破壞。”李光耀說。
看來,地鐵上的口香糖,真是李光耀抹不去的心理陰影。口香糖禁令八年後,他還念念不忘地鐵車廂門上的口香糖。
(七)
2003年初,新加坡和美國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進入最後階段。但此刻仍有兩個未解決的問題:伊拉克戰爭和口香糖。
在西方社會看來,對口香糖的態度,實際上是對市場自由的態度。
而作爲口香糖的最早的生産國和口香糖文化之國的美國,對“口香糖禁令”也一直覺得很荒謬。還有美國政界人士認爲,做出這樣荒唐禁令的國家,可能很不好打交道。
新加坡在口香糖問題談判中一直很強硬。最終,新加坡只做出了些微的讓步,允許某些醫療用途的無糖口香糖,在經嚴格審批登記後出售。總體上嚴格管控口香糖的禁令並沒改變。
美國人也順著台階下,同意了這個方案,解決了兩國自由貿易談判中最後的分歧。
2003年,新加坡總理吳作棟和美國總統布希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口香糖背後,其實是新加坡與西方社會的政治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