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新加坡是一個集合了迷人、舒暢、友誼、縱情、靈動、狂歡、甯靜、浪漫、現代等許許多多情緒的城市,東西方各國人在這裏或多或少都能找到一些“歸屬感”。
無名贊同這樣的觀點,因爲這就是新加坡給我的總體印象。這篇是新加坡印象最後一篇,咱們重點說說新加坡的“吃”和“住”。
新加坡是一個西化程度非常高的國家,政府行政、城市規劃和管理理念以及企業制度都是西式的、現代的,連生活方式也無處不西洋,到處可見西式餐館、酒店、咖啡館、酒吧。
此行我們拜訪了新加坡一名非常有名的藝術家陳奶奶,她早年到歐洲留學,現在還保持著西式飲食習慣。在她的影響下,我們也去法國餐廳、意大利餐廳體驗了一番。
黃油
意大利面
不過說真的,西餐偶爾體驗一下就好了,價格又貴味道又淡,我還是喜歡中餐(其實是囊中羞澀)。
跟藝術家陳奶奶的高雅品味不同,從勞工做到大老板的楊先生就顯得“俗氣”一點,鄉土氣息濃一點,他一個勁的介紹我們去吃地道的小吃和糕點。百無禁忌,抓來就吃。
由于新加坡國民有70%以上是華人,所以中國式建築到處可見,中式餐館更是遍地開花,時不時讓你有一種逛在國內某城的錯覺。
餐館裏的糕點、小吃都是早年從中國內地傳過來的,大多是粵式做法,不過貌似做得比國內還地道,選料非常講究,火候掌握分寸,賣相好,味道正。好吃,真的很好吃。
一陣狼吞虎咽,把胃堵得嚴嚴實實的,再喝一碗羊羹養養胃。
羊羹
新加坡的榴梿,也非常值得推薦,大多産自毗鄰的馬來西亞。我雖然聞不慣榴梿味,但是這次在異國他鄉,滿街滿街都是優質榴梿,抵死也要好好體驗體驗。
還真別說,優質的榴梿聞起來雖然特臭,吃起來卻還真香。那天晚上我們共品嘗了6、7個品種的榴梿,應該比得上無名前三十年吃過榴梿的總和。
新加坡的夜生活是世界有名的,夜場、酒吧、娛樂城、賭場……應有盡有,無所不包。
囊中羞澀,再加上種種原因,我們沒去體驗那種光怪陸離、讓人沉醉的夜生活,只是習慣性地選個地方坐下來喝喝啤酒、聊聊天。新加坡的消費水確實有點高,甚至啤酒比紅酒還貴,一餐下來,沒一千幾百的搞不掂。
這種消費,國內一般的工薪階層有點承擔不起(北上廣的白領另當別論)。讓我們早點回國吧,再延遲幾天,恐怕就得在這當勞工賺路費回去了。
說完了林林總總的“吃”,咱們了解一下新加坡的“住”(不說酒店住宿,是說別人的房子)。按照1964年推出的“居者有其屋”組屋計劃,新加坡政府成立專門的法定機構,對占住戶80%的中低收入者,統一供應組屋,並實行嚴格的限房價、限戶型政策,保證大多數居民買得起組屋。
85%的新加坡公民住進了政府建造的“政府組屋”,其中,93%的居民擁有其房屋的産權,7%的低收入家庭是向政府廉價租賃;另外15%的高收入家庭住的是市場上購買的高檔商品房。這樣說來,大多數的新加坡國民,沒必要爲了房子花掉半生的積蓄,把一家人的生活綁死在高房價上,讓他們有更多的錢去改善各方面的福利。PS:讓我們早點回國吧,我們還要省吃儉用去供房供車。
新加坡政府建造的組屋,樓不高,最多十多層,一律不建陽台(因爲早期建的組屋陽台全被業主改裝成房間,後來幹脆就不建陽台了,多做一個房間),晾衣服被子全挂在窗戶的鐵架子上。
而一層架空層多爲開放,沒有圍牆圍合,道路的綠地悄然延伸到家門口,無論是新樓還是舊樓均以色彩來區分。來到這裏的異鄉人不僅要記住你所在的地址,還要記住所在的建築色彩特點,要不很易在組屋區裏迷失方向。
組屋的規劃很人性,組屋間通過連廊連接,再通過連廊與公交候車亭相連,公交網絡又與地鐵網絡相連,遍布的地鐵網絡又連著人行天橋,連著地下通道,連著各大購物商場。盡管新加坡天天下雨,但是你不可不必帶著雨傘,因爲各個建築間皆有走廊相連,遮陰擋雨皆可。
整個城市,地上地下枝葉相連,道路縱橫交錯,購成綜合的生活、工作、購物、娛樂休閑的城市網絡。雖然在新加坡生活非常惬意,但是還是讓我們早點回去吧,我們還要努力加班,小鬼的奶粉、尿不濕早都告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