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坡坡
總有一些長相相同、名字不同的食物
例如混沌、抄手和雲吞
大家試過因爲好奇點了一碗抄手
端上來之後感歎:這不是混沌嗎?
也試過點了一碗雲吞
結果奇怪:這不是抄手嗎?
這種皮裏包住餡兒的食物
總是打著各種各樣的名號
在各地的餐桌江湖上亂竄
到底馄饨、抄手、雲吞的餡裏裹了什麽
它們有什麽不一樣?
大馄饨和抄手往往是主食
一碗下肚已是半飽
雲吞則因爲個頭小而被作爲點心
配合著竹升面一起食用
最家常的要數小馄饨
隨時隨地都可以來一碗
吃完全身都是暖和和的
抄手皮薄而滑,吃起來流暢順滑
餡兒多是肉混雞蛋
但是湯底和澆頭的講究就多了
一眼望去,辣估計是抄手最顯眼的特征了
端出來的抄手紅紅火火,看起來就夠味
雲吞聽起來就溫柔許多
一口氣吞下天上的一朵白花花的雲
細膩又滑嫩
唐宋時期馄饨就傳入了廣東
經過多年發展
如今雲吞也有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外皮以及裏頭的餡料都跟馄饨和抄手不同
大小一般以“一口吞”爲標准
按照老廣記的標准
一碗標准碗雲吞數量爲6顆到8顆
大馄饨則是品種多樣
江浙若是湯馄饨
餡料大多逃不出豬肉、榨菜、河蝦、蔬菜、蔥姜
這幾樣的排列組合
北京的雞肉馄饨餡兒鮮湯鮮,隽永之至
可見大馄饨在湯料和餡料上都比較隨意
在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偏好
小馄饨多是純肉餡兒的
七分瘦三分肥,用刀背剁成肉泥
和蔥、姜、鹽攪拌均勻裹在皮子裏
水開即熟,湯裏再放上紫菜、蝦皮、蛋皮
小馄饨味道鮮美
馄饨皮必得擀的薄,薄中還要帶著韌性
不然容易煮破
無論是抄手還是雲吞
水餃還是扁食都是同根生于馄饨
馄饨的起源說法各異
但可以肯定的是到唐代
它就已經很風行了
/馄饨是怎麽來的? /
1959年,新疆吐魯番一座唐代墓碑
出土的木碗中
就保存著數只和今天馄饨
形狀大抵相同的馄饨
據文獻記載,唐代的馄饨制作精良
還玩出了各式花樣
最出名的有兩種,其一是“五般馄饨”
小小的馄饨竟然可以做出五種花色
其二是“二十四氣馄饨”
能做出花形、餡心各不相同的二十四種馄饨
如此精致自然是皇帝才能享受的
元代,馄饨還爲中華的民族融合做了些許貢獻
少數民族也愛吃馄饨
還創制出奇特的雞頭粉馄饨用于食療
其用雞頭粉、豆粉加水調和爲皮
以羊肉、陳皮、生姜、五味制餡,包成枕頭形
據說可以補中益氣,防止體倦乏力
明清的馄饨就開始呈現地方特色了
口味和做法都更加多元
陸陸續續出現了很多
我們現在聽到的名稱
北京有鼓鼓囊囊的多肉馄饨
山東人發明了油煎馄饨
蘇州的餡心則是蝦蟹魚肉樣樣都有
廣東人因馄饨在粵語中發音像雲吞
而幹脆直接叫它雲吞
四川稱馄饨爲抄手,以風格多樣著稱
這樣不同的地域叫法一直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