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麥的哥本哈根,
有一家全世界最火的餐廳,
米其林三星級餐廳Noma。
在英國雜誌《餐廳》的年度評選中,
它曾四次占據全球50佳餐廳榜首。
如果說這份榜單是餐飲界的奧斯卡,
那Noma就相當於餐飲界的梅姨。
能夠在這裡當廚師,
不曉得是多少人的夢想。
可25歲就登頂的James Sharman,
卻毅然選擇了辭職,
放棄了人人羨慕的高收入,
開啟了一個天真浪漫的計劃。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
“我想要的,Noma並不能給我,
我要用自己的方式生活。”
之所以開啟那個計劃,
一切還得從他小時候說起。
James15歲時跟家人輾轉到倫敦,
為了生計,從那時就在餐廳打雜。
最窮困潦倒時,只能睡在餐廳後廚。
生活艱辛,他迷上了做菜。
或許是天賦異稟,日復一日的磨鍊中,
James的廚藝變得越來越精湛。
很快,他得到了老闆的賞識。
起初,他被派往香港分店,
在那裡獨當一面,做起了大廚。
這段時間他又潛心研習,
在廚藝更進一步之後,通過應聘,
James順利成為了Noma的廚師。
成為Noma頂級廚師時他才25歲,
這是多少人想都不能想的事情。
可James偏偏覺得厭倦,
每天枯燥的烹飪過程,
漸漸消磨了他對生活的激情。
於是每個月,
James總要抽出幾天去香港,
給十幾個人做一頓創意晚餐,
用自己的奇思妙想來烹制食材。
離開米其林的死板規則,
James覺得自己踏入了一個新世界,
可以自由創作,還原一切美好。
就像一個藝術家那樣,
掙脫外界的束縛追問內心,
才能創作出更動人的作品。
每周六,
他乘坐最近的飛機去香港,
宴會結束,又飛回丹麥開始工作。
很多人問他這樣累不累,
他說:「我不是為了掙錢,
而是想獲得創作的樂趣,
從而讓我的生活和技藝成為一體,
而不是把它們變成一團死水。」
但日子久了,James覺得,
「嗯,好像還不夠,
既然我已經踏出第一步了,
為什麼不把步子邁得更大一點呢?」
於是,James索性離開了Noma,
離開這個全世界最好的餐廳,
褪下餐飲聖地給他的廚師光環,
開始了一場浪漫之旅,
那就是「全球快閃餐廳計劃」。
他不但一個人辭職,
還用自己的想法打動了,
四個大廚朋友,
就這麼一起上路了。
所謂「全球快閃餐廳計劃」,
如字面意思所示,就是每到一地,
就在那裡開設一家新餐廳,
營業時間極短,賣一次就走。
在James的構想中,這家餐廳,
要以當地的食物、飲食文化為本,
再結合創新烹飪出新的美食。
為實現這個想法,他先到了香港,
在這裡找了個不起眼的小屋子。
這間小白屋曾是一家印刷廠。
至今還保留著印刷號碼。
屋子內部也沒什麼裝飾,
廚房是開放的,只有七八張舊桌子。
和全球首屈一指的Noma比起來,
當然是顯得非常寒磣。
James將其定名為「一星家宴」,
並作為快閃計劃的大本營。
每當去一個城市完成一次快閃,
就回到這裡經營一段時間,
以籌備接下來的旅程。
至今,一星家宴,
都沒有固定的營業時間,
也沒有固定的菜譜。
每個月,他們會以一個城市為主題,
重新開設菜單,研究新菜式。
而一旦等到手頭的鈔票富餘了,
James就帶著團隊上路,
開始在全球各地開設「快閃餐廳」。
一開始,James制定了,
長達20個月的遊歷計劃。
每一個月去一個城市,
花3個周的時間考察當地食材,
製作餐具陳設,營造用餐氛圍。
最後一個周,全部用來準備晚宴。
他們會去當地選購新鮮食材,
向小吃攤主、菜場小販和農夫請教,
深刻領會當地的飲食文化,
再用自己的奇思妙想,
創造出不同的菜譜。
大多時候,
他們會親自上陣。
做菜之前,
先融入到不同的環境里,
體驗以往未曾體驗過的人生。
比如自己穿上潛水服到海里,
尋找最新鮮的海產…
跟著泰國人到深山裡,
尋找合適的香料,採摘鮮菇…
參觀農夫如何種植食材,
了解各種食材的冷熱屬性。
在這個過程中,又好玩,
又能勾起天馬行空的想法,
以便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他們再也不用日復一日,
衝著冰冷的盤子擺食物造型,
把一切都精確到毫米的位置。
因為最初的激情,和夢想的勇敢,
每到一個地方,他們都能夠,
體驗到不同的風土人情。
在把餐廳開到各地的同時,
他們也把世界各地的風物,
容納到了自己的生命里。
至今,他們的足跡已經遍布:
越南、清邁、首爾、東京、北京。
每一處都是座無虛席。
2017年就在北京辦完餐廳後,
他們來了一次更大的計劃,
直接將餐廳地點,
設在了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
當離開米其林的光環,
離開那優越的環境,
他們反而回歸了淳樸的天性,
把生活、技藝和賺錢,
融化到一起,製作成一味香料。
而當激情和巧思不再被束縛,
可以從內心深處為此付出,
烹飪出來的美味,
自然會打動每個人的味蕾。
那些便宜、簡單的食材,
在他們這裡都有了魔力。
團隊的每個人,
在這趟旅行中,
都會獲得新的感悟,
並在這個基礎上,激發靈感。
這一路走來的快閃餐廳,
雖說每到一處都預定滿滿,
但錢,真的是掙不了多少。
畢竟一個月只有一次,
多半時間,他們都在體驗。
儘管如此,James也無怨無悔,
「能夠忘我地融入其中,
對我們而言本身就是財富。」
每次旅行結束,
團隊就回到香港,
在那裡繼續經營一段時間,
等湊夠了錢,又再次上路。
所以,即便那間小白屋,
是那樣簡陋和平常,
但只要開業,就都是滿座。
當別人問James這樣斷斷續續經營,
如何能夠維持自己的生活時,
James笑著說:「一般來說,
我們只考慮下一個旅程的費用,
這對我們而言沒什麼壓力。
畢竟我們不是為了賺很多很多錢,
才踏上這段旅程的。」
所以,對於第三方的介入,
James和朋友們都是拒絕的。
這是他們幾個年輕人的夢想,
是他們生活激情延續的陣地,
不想被任何其他因素破壞。
他們只想不斷地做出好菜,
走過千山萬水,看遍世情冷暖,
在這個過程中,觸摸自己的心靈,
去做自己內心真正想做的事。
對他們來說,旅程只是一段路途,
尋找真正的自己,
才是路途的終點。
James曾對客人說過
「每一家餐廳都有它們的靈魂,
無論用餐或是侍餐的人,
都會感受到這個靈魂。」
而他用這種行走、融入的方式,
不斷開設一家又一家餐廳,
也是為了釋放自己的靈魂。
食物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
一成不變的食物,也許代表的,
就是背後僵化的生活,
而不斷尋求突破的菜肴,
代表的則是不甘於平庸的,
抗拒枯燥人生的心。
有多少人,
在一個看似甜美的溫床上,
日復一日消磨自己的生命,
在車水馬龍的城市裡,
眼睜睜看著自己的青春與夢想,
在高樓大廈的陰影下流逝。
我們總是在想:
「啊,等我…我一定要…」
然而在不斷的「等我…」中,
我們早就被磨損得失去了激情,
那些在別人看起來不靠譜的舉動,
只能成為蒼老被窩裡的念想。
生命自有它的規律,
但誰說生活一定要有章法?
那些讓你充滿安全感的溫室,
也許就是阻止你遠眺的屏障。
賺錢固然很重要,
很真正的財富不一定是金錢。
偶爾勇敢一次,不會有太大損失,
可永遠壓抑自己的內心,
我們就會變得面目全非。
………
………
………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 / 藝非凡( ID : efifan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