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加坡新銳女導演陳敬音執導的首部電影《大笨象》(Pop Aye)繼美國日舞影展(Sundance Film Festival )獲頒評審團特別獎的最佳編劇之後,又在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摘下“VPRO大銀幕獎”。
在過去有26部新加坡的短片與19部長片在該影展亮相,《大笨象》是新加坡電影第一次在這個影展上獲獎。新加坡電影能在國際上大放異彩,大家很爲陳敬音導演還有團隊感到驕傲。
在獲獎之後,女導演陳敬音說:“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是真的“手舞足蹈”!我隨機跳了一只勝利舞!因爲這個獎對我來說太重大了!”
雖然新加坡是個小國家,但是新加坡電影事業獲得一定的認可,這也證明了只要堅持努力,新加坡電影還是能夠突破局限的。
《大笨象》在泰國取景,講述在一個偶然機會下,一名失意建築師在泰國街頭遇見曾與他共同生活,失散已久的一頭大象,他帶著大象展開一段穿越泰國土地的旅程,最終找到真正的自己。
這部電影非常有感染力,能夠引起大衆共鳴。萬事通相信《大笨象》在新加坡與海外會得到更多觀衆的喜愛。萬事通不得不提,這部電影還是新加坡另外一名知名導演陳哲藝擔任監制,制片人則是賴偉傑、黃文鴻。
陳敬音過去十來年在新加坡、韓國、泰國與美國之間穿梭,她自嘲更貼切的形容是——“逃”。她的“逃”,爲的是追逐電影夢,所執導的第一部長片《大笨象》(Pop Aye)也讓萬事通關注了這個女導演的“逃家史”。
新銳女導演的“逃家史”
陳敬音的父母從商,沒有從事藝術的朋友,一如其他父母,希望孩子能在大學選理科或者學金融,畢業後找份安穩工作。喜愛電影的陳敬音在德明政府中學畢業後,到維多利亞初級學院念文科,過後在新加坡國立大學修讀英語文學。完成父母的心願念了大學,她要完成自己的心願,到義安理工學院念高級電影文憑。
新加坡電影機會不多,她選擇“逃”去韓國一年,出席韓國重要影展,更拍攝了短片。之後,她又“逃”到泰國,利用在韓國攢的積蓄住了一年半,在泰國的日子,她體驗到泰國人的好客與隨性。結束泰國的生活,她沒有選擇回新加坡發展,而是選擇去紐約大學念電影碩士。
畢業後,陳敬音在紐約工作兩三年,除了在母校教電影攝影,也拍廣告。陳敬音後來回新加坡拍攝的短片《祖母》(Dahdi),擊敗其他18部東南亞短片,奪下2014年新加坡國際電影節銀幕大獎的“最佳東南亞短片獎”。
王乙康誇獎,她是教育學習的典範
陳敬音憑電影《大笨象》在國際影展獲獎的事例和她的個人經曆,說明教育應該如何使大家受益。
王乙康部長說,陳敬音一直都想從事電影制作,但她父母硬是要她上大學,她于是到新加坡國立大學念文學。後來,她開設自己的攝影棚和制作公司,參與電影制作。國大畢業後,她到義安理工學院修讀電影制作高級專科文憑,在感興趣的領域學習。王乙康部長鼓勵社會各方肯定多元才華。
如今,陳敬音獲得世界各地的邀約,她的父母也支持她的事業。陳敬音的經曆是一個面對現實與熱忱、應付父母期望同時仍追求夢想的故事。她是終身學習最好的例子,並推翻本科學曆之後一定要追求碩士或博士學位的既定觀念。她走出新加坡發展,卻心系新加坡這個家園。
無悔追夢,成爲父母的驕傲
李顯龍總理還曾在Facebook上表揚她,陳敬音的人氣頓時也高漲起來。對于總理的表揚,她至今仍認爲有種超現實的感覺,並表明若因此讓更多人留意到她,對她的電影有更大期望,並不會帶給她壓力。
談到父母對她今天的成績的反應,父母還是比較傳統,不會把對她的愛挂在嘴邊,但會發消息給她,爲她感到驕傲。陳敬音最小,她非常感激哥哥一直在照顧父母。讓陳敬音可以偷懶,可以無憂無慮地去追求電影夢。
爲了追求自己的夢想,自稱爲“世界遊牧者”的她,曾在世界各地,包括泰國、紐約和韓國等地生活過。每個地方都給了她不同的經曆。她在紐約的時候,受到許多追逐夢想的人的啓發,成就了如今的她。
她也在泰國生活過,在那裏,她了解到人可以有很多愉快的生活方式,她也做過一些零散的工作。同樣在泰國,她有了拍攝《大笨象》(Pop Aye)的靈感。
你們看過《大笨象》電影嗎?對于這樣一位“打破新加坡學習常規”的女導演怎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