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人物
陳愛薇
在新馬港三地熟爲人知的大衆書局成立92年來,經曆無數風雨,而大衆控股集團總裁周曾锷就參與其中超過半個世紀。且看這位“大衆先生”分享多年來的經營理念和經曆。
“沒有銅臭,哪來書香?就像吃榴梿,要先聞到它的臭,才能吃出它的香。”
談到經營書店要如何在商業和理想之間取得平衡,大衆控股集團總裁周曾锷給了這個非常妙的比喻。
從小就開始進出大衆書局的人不難發現,它的産品越來越多樣化,除了文學書類、課本和參考書,還有文具、食品甚至是電器。許多對書局抱有“情意結”的顧客難免會擔心,大衆書局最後會“走樣”。
對此,今年79歲、人稱“大衆先生”的周曾锷說,大衆售賣“非書類”産品是爲了生存,也爲了照顧屬下4000名員工和他們的家庭。
周曾锷回憶道:“半個世紀前,書業是個令人羨慕的行業,新書一到就被搶購一空。當時我父親開設的大衆圖書館也難以維持,因爲人人都要搶書、買書,不願意借書。”
可是如今,實體書店經營不易,除了面對顧客流失,還得和商場業者展開拉鋸戰。周曾锷感慨地說:“面對高昂的租金,我們沒有特別感受到業主對本地品牌的支持。有時候個別業主還會覺得‘大衆書局’這個品牌不夠潮,一口拒絕我們。對業主來說,即使他們認同文化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無法用金錢來衡量,但他們也要生意。”
詢及台灣的知名連鎖書店誠品看來經營得當,大衆書局是否也考慮往同個方向發展?
對此,周曾锷認爲對方“走得更遠”,所售賣的“非書類”産品還包括服裝和化妝品等,一棟大樓分租給許多商家,書店所占的面積其實很小。他說:“它們的24小時特色可以吸引旅客,但不適合新馬。”
“借船買船”都要走出去找顧客
1980年代初,新加坡教育政策出現轉變,閱讀華文書的人口明顯減少,大衆書局當時也一度面臨經營不下去的危機。
爲了挽救生意,他決定把大衆書局重新定位爲“雙語書局”和“一站經營”,在百勝樓開設了當時東南亞最大的書局。2005年,大衆百勝樓更名爲“POP@Central”,至今仍是大衆的旗艦店。
雖然面對許多挑戰,集團仍不斷尋求突破。截至今年4月30日,大衆書局共有178家分店,新加坡73家,馬來西亞89家,香港16家。
92年來不停地轉變、嘗試、創新、失敗,再重來,周曾锷參與其中超過半個世紀。他深谙不能坐以待斃,顧客不上門就得出去找的道理,所以從2006年開始舉辦“年度海外華文書市”。他笑言:“不論是買船出海、借船出海,還是造船出海,只要能吸引顧客的我們都去試。”
辦書展成功吸引許多不光顧書店的人,是大衆書局的一個重要轉捩點。周曾锷說,目前大衆書局舉辦的書展分成四大類,分別是一年一度在新馬港三地舉行的海外華文書市展、在博覽中心舉行的大型書展、在購物中心舉行的中小型書展,以及一年兩次在貨倉舉行的清倉書展。
剛在吉隆坡落幕的第11屆馬來西亞海外華文書市,共吸引68萬人次到訪。大衆書局早在1984年進軍當地市場,近年來,周曾锷感受到當地零售業務迅速增長,除了主打中英文,也加入馬來文,三語策略成功吸引了大批馬來族顧客。
根據大衆集團2015年財報,截至去年4月30日的營收增長0.17%至5億5208萬元,馬來西亞貢獻2億1070萬元(約38%),新加坡貢獻2億2343萬元(約40%),大中華地區則貢獻1億1528萬元(約21%)。
從出版業走向教育界
集團業務主要分成三大塊:零售、出版和房地産。零售和分銷業務爲2015財年的整體稅前盈利貢獻76%,不過出版和電子教學這一塊的發展潛能無限。
周曾锷說:“書業、出版和教育是一體的。教科書可能只買一本,但補充教材可以買50本。大衆書局的確賣很多參考書,但這些也是書啊!”
1949年,集團在香港成立世界出版社,隔年成立教育出版社和海濱出版社,數十年來集團在新馬兩地和香港的出版業務蓬勃發展。1994年集團進軍加拿大市場,至今已成爲當地教育出版業的市場領導者。英國大衆出版的英文故事書系列“Robin Readers”也深受歡迎。
電子教育方面,香港大衆研發了創新的在線學習平台Kiddie World、集多功能于一體的學習管理系統e-Smart,以及涵蓋大部分核心學科的電子課本。
此外,2013年在香港開設的育才精英教育中心(EduSmart)目前已有七家,去年榮獲《親子王》幼兒綜合教育——家庭最愛品牌。集團在教育出版界的多年經驗,爲學習中心提供良好教學素材、內容和資源,周曾锷預計可以開設至少20家。
去年,集團和英國廣播公司環球公司(BBC Worldwide Limited)合作,在上海開設思貝斯活動中心(CBeebies Centre)。這個英語學習中心專爲三歲至六歲的兒童量身打造,周曾锷預計可以開設80至100家。
除牌換自由
開設英文書店是周曾锷一直在實踐的願景。1970年在香港開幕的夏利士書店(Harris)是當時英文書店的權威,2006年進軍新馬。
2009年在烏節路開設的高端休閑書店{prologue},于2013年退市,轉戰香港。同個時候,集團把2011年退出本地市場的美國博德斯(Borders)書局重新帶進裕廊東西城(Westgate),但在隔年結束營業。
一次又一次的嘗試和割舍,訴說著周曾锷的執著和理智。
大衆控股于1997年在新加坡交易所(SGX)主板挂牌,2015年除牌。
周曾锷開玩笑地說,挂牌或除牌都是爲了“趕時髦”,那個時候流行,所以跟風。看著記者的一臉疑惑,他認真地回答:“上市近20年,我們權衡了當中的利弊,所以選擇除牌。”
語音未落,他接著又笑說:“我今年79歲,如果活到90歲,還有11年的時間,需要更多的自由大展鴻圖,哈哈!”
雖然周曾锷是從父親手中接過這盤生意,但大衆控股並非如外人想象中的家族企業,他的兄弟姐妹和第三代目前都沒有參與集團業務。
“我知道,你要問我如果我走了怎麽辦?”周曾锷毫不避忌地主動開啓這個話題。
他接著說:“大衆目前已有完整的第三代團隊管理層,我們的董事會成員都是專業人士,而且經驗豐富。大衆業務按區域劃分,各地區有地域的營運總裁,屬下也有各自的經營團隊。雖然已除牌,我們每年還是會出版年報,一切按章行事。”
成立基金 傳承父親教育宗旨
2004年,周曾锷成立了以父親的名字命名的周星衢基金,除了傳承父親推廣華文文學和教育的宗旨和理想,也爲記錄這名南洋華文書業先驅。周星衢(1905-1986)出身貧寒,只受過三年正規教育,辍學後在上海書店當學徒。他靠自修掌握華文和基本英文,對書本的熱愛也感染了下一代。
雖然父親積極推廣華文,但周曾锷和一姐一妹卻是受英文教育,只有兩名兄長接受中文教育。他說:“父親很有遠見,他知道以後英文會很實用,所以選擇讓我們接受英文教育。”
周曾锷在加東一帶度過童年和青少年時光。1964年在美國取得政治學碩士後,父親擔心他年少氣盛愛發表意見,因此讓他到香港管理業務。就這樣,他在香港結婚生子,一對子女分別念法律和會計。
愛開玩笑的周曾锷,對于個人沒有多談,不過經常“語出驚人”,讓陪同訪問的團隊捏了把冷汗、啼笑皆非。
受英文教育的他,自謙華語說得不好,但用食物打的比方都非常傳神。
問及他的父親周星衢爲何在1934年從賣書畫轉爲開書店,他這樣答道:“當時白話文剛推出,而且有標點符號;不像以前的書,文字是一條條長長的,好像臘腸。他覺得華文書有得做,所以開書店。”
1964年加入香港大衆開始,他就一直是新加坡和香港兩邊跑,從未言倦。對周曾锷來說,大衆是使命也是生命,沒有市場飽和這回事,只有不斷創造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