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一鍵關注
走進《公共交通資訊》,及時掌握公交領域的行業政策、管理理論、科技信息、專家觀點和先進經驗… …
交通運輸部開展“城市公交司機從業狀況與職業環境調研”
書寫欠發達地區“公交強市”奇迹 駐馬店全力打造公交優先示範城市
來源:世紀交通網
新加坡國土面積710.2km2,僅約上海市域面積的九分之一,是一個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城市型國家。新加坡作爲一個聞名遐迩的“花園城市”,其步行交通系統讓每一位步行者猶如在城市大花園中漫步。整個步行系統悉心爲步行者營造舒適的壞境,提供優質的服務,如此鼓勵公衆選擇“步行+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緩解了城市交通壓力。
一、新加坡步行交通系統特征
新加坡根據組屋住宅區、商務區、交通綜合體、休閑濱水區等不同功能區的待點,因地制宜地規劃設計了各種步行子系統,並通過城市道路人行道銜接起來.形成完整的城市步行系統,以滿足不同出行目的居民的出行需求。此外,新加坡步行系統包括地面、空中及地下步行系統,使得行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觀賞這個城市。
1.新加坡步行系統組成
2.濱海灣步行系統
基于這些優質、連續、舒適的步行環境,新加坡URA組織了重新發現新加坡之旅,鼓勵本地人重新發現新加坡的各個角落,在新加坡東部、西部、北部及中部地區爲遊客和公衆提供了藝術之旅、古迹之旅、建築之旅等步行旅遊線路。
1、優質連續的組屋步行連廊系統
新加坡組屋是由建屋發展局承擔建設的公共房屋,約85%的新加坡人居住在政府組屋。新加坡組屋以組團形式集中建設,並按步行尺度設置鄰裏中心,組屋沿街不設商業,而是將公衆的日常生活需求通過步行集中組織在鄰裏中心。公衆日常生活出行通過獨立的步行系統由組屋住宅到鄰裏中心,工作出行則通過獨立的步行系統由組屋住宅到公交停靠站、軌道交通車站或多層停車樓。組屋住宅區的步行交通以組屋電梯口、鄰裏中心、停車樓和公交站等爲點,以組展底層架空區和步行連廊爲線,形成組屋區優質、系統、獨立的步行系統。
新加坡組屋采用開放管理,底層一般爲全架空區,作爲純步行空間。在步行連廊通道上,每幢組屋之間以及組屋與主要步行端點之間通過有蓋連廊(linkway)進行連接。這一方面保證了住宅區內步行流線的獨立空間,保證步行者的絕對安全;另一方面,可以擋避風雨侵襲和炎陽照射,居民無需打傘便可到達主要的步行目的地。對于不在連廊通道上的組屋,步行與車行間則可能存在交又,但此時機動車必須讓行人。
新加坡新建的組屋停車樓頂或住宅屋頂一般會設置屋頂花園。屋頂花園與底層架空空間共同作爲步行系統中的停駐空間和公衆的遊憩空間。在底層架空區域,會設置各種休閑娛樂設施、兒童遊樂設施以及供學生學習的場所,人們通過連通的步行連廊系統可以方便地到達這些場所。
2、舒適便捷的商務區步行通道系統
在新加坡商務區,步行至少有城市道路人行道、一層騎樓步行、二層天橋步行、地下隧道步行四套步行系統中的兩套,公衆步行有多種選擇方式。在新加坡濱海灣地區,則同時規劃建設有這四套系統。
地下隧道步行主要是基于軌道交通車站設地下步行通道將主要的商業、辦公等公共建築連接起來。地下通道在建設之前,規劃部門對地下通道兩側的商業面積規模、位置等提出具體要求,總體原則是以公衆步行爲先,輔以少量商業滿足過路公衆的需求。商務區的地下步行通道,比較典型的是連接地鐵綠線政府大廈站和地鐵環線菜佛士城站的城聯廣場(City Link Mall)。
二層天橋步行主要足將各幢公建的二層通過人行天橋連接起來,其中每幢公建需要爲公共空間貢獻二層的一部分建築面積,使天橋步行形成系統。人行天橋橫跨城市道路,或爲純步行交通空間,或在兩側設置商業。而設置商業的天橋,其層數有時隨商業層數而設,即商業有幾層,天橋就設置幾層。例如濱海灣購物中心將文華大酒店、泛太平洋酒店等幾個酒店的裙房通過天橋連接起來,形成大尺度、大規模的購物中心。
3、集約緊湊的交通綜合休步行換乘系統
新加坡爲解決土地資源稀缺問題,將住宅、商業、軌道交通站、公交換乘站整合在一起,形成多功能交通綜合體。
交通綜合體內的換乘系統以通道和連廊兩種方式爲連線。軌道交通與公交換乘站之間的換乘一般通過穿越樞紐內商業區的步行通道來實現。交通樞紐與組屋之間的步行一般采用有蓋連廊連接,連廊的連續設置考慮了缺乏方向感的行人的尴尬。在連廊所在區域,步行優先級最高,與車行道路相交時,若無信號燈,則需車讓人,以確保公衆的步行交通安全。
此外,考慮緩解來往逛街人群和換乘人群的候車疲勞感,在交通綜合體內設置了各種休息座椅。
3.組屋停車樓屋頂花園;4-5.組屋底層架空步行道及配套設施;6-7.城聯廣場;8-9.濱海灣購物中心;10-11.車讓人橫道與路拱;12-13.換乘站休息設施
4、舒適惬意的濱水區步行休閑系統
新加坡是嚴重缺水國家。爲此,將各條河流攔壩與大海阻隔,設多個彙水水庫。新加坡以這些水庫爲基礎,建設爲公衆服務的大型公園,並以河道爲基礎,設置連接這些大型公園的步行連接道,且爲方便公衆休息,每隔一段距離都設有座椅。在公園步行連接道上,人力自行車可通行,劃分了具體的自行車與步行空間。公園連接道與車行幹道相交,一般爲立體交叉。一般兩個公園之間的連接道長度超越了普通步行忍受範圍,但這其中任何一段都成爲人們休閑、健身、跑步的理想場所。這些步行設施利用率很高.即使到深夜12點,還有公衆在跑步。在節假日白天,連接道上公衆更多。
此外,新加坡爲打造優質居住環境,在榜鵝特意挖河道,連接兩個蓄水河道,在開挖河道兩側關注景觀建設,設置優質的純慢行空間,爲公衆創造了理想的休閑場所。
新加坡河是新加坡的母親河,濱海灣就位于新加坡河的入海口附近。在此地區,有沿河而建的林蔭步行道、濱水人行道和濱水木板道等多種純步行空間。考慮到新加坡炎熱幹燥的氣候,在這些步行道上,還設置了專供行人使用的風扇和向空氣中增加濕氣的設備,以降溫造風改變步行者周邊的小氣候。
5、安全連續的城市道路步行系統
新加坡城市道路步行系統由各級各類城市道路人行道、人行橫道和人行天橋等組成。新加坡沿街建築設有騎樓,居民沿街步行至少有人行道和騎樓兩種選擇。人行道緊臨機動車道,直接遭受日曬雨淋,空氣環境質裏和舒適度不及騎樓、地下、二層等其他層面的步行系統,公衆步行首選後者。這樣新加坡城市道路人行道的人流量很小,一般僅允許兩人並排通行,但人行道與車行道之間則設置了較寬的綠化帶,綠化帶上植有草皮和樹木,交通標志標牌和廣告牌很少,步行尺度和環境宜人。
新加坡交通規則是左行,其人行橫道的交通組織方式可分爲兩種。在有信號燈的路口,行人直行過街處沒有斑馬線,僅在過街處施劃兩條實線或者虛線作爲人行空間,綠燈放行時,行人可以安然通過,不用顧慮有車輛闖過。而斑馬線大多劃在沒有信號燈的路段或道路交叉口的左轉與行入沖突處,只要有行人踏入其間,所有過往車輛必須停車讓行,這時,行人有絕對的優先通行權。
新加坡幾乎每個信號燈路口都設有停示燈,行人要通過路口時,需要按動停示燈,路口的行人信號燈會據此判斷是否與機動車信號燈同步顯示綠燈。這樣既避免了機動車不必要的等候時間,也便利了行人的通行。
新加坡的人行天橋(link-bridge)主要設置在有中央分隔帶的交通幹道沿線的公交站附近,主要目的是服務公交乘客的換乘。若人行天橋鄰近組屋,則通過連廊進一步連通到組屋的步行系統之中。
新加坡城市道路人行道鋪裝考慮了實用性和藝術性。在商業區,人行道兩側還設置了大裏的休息座椅.供行人短時休息。
14-15.公園連接道;16-17.林蔭步行道、濱水人行道和木板道;18-19.新加坡河邊步行道消暑加濕設施;20-21.人行道與車行道分隔帶;22-23.人行橫道;24-25.停示燈
26-27.公交站附近的人行天橋;28.休息座椅
二、借鑒及啓示
1、完善法律法規,關注交通弱勢群體
新加坡以嚴苛完善的法律法規著稱,各種交通違法行爲是明碼標價,嚴厲處罰,違法成本非常高。新加坡地塊在拍賣之初,就明確地塊內各種城市步行交通系統的詳細配套要求,作爲開發商買地的前提條件和下階段建築方案設計不可逾越的紅線。通過這些法律法規的頒布實施,從法律法規層面確保了步行交通系統的地位與作用,以及步行交通系統規劃方案的具體實施。
2、加強教育宣傳,突出步行交通地位
在新加坡,教育與宜傳使公衆深刻認識到了步行交通的重要地位,車讓人己形成新加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司機總是耐心等待,很少按喇叭催促行人。究其本質,“高高興興出車,安安全全回家,行人裏就有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的觀念已牢牢植根于每一位新加坡人的腦海中。除了學校教育外,各種媒體對交通安全不遺余力的首傳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3、更新規劃理念.樹立步行優先思想
規劃層面上,新加坡將步行交通作爲城市交通首先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各個功能區的步行系統規劃都充分考慮步行者包括老年人、殘障人士等交通弱勢群體的需求,在提供選擇權的同時,更注裏其心理感受,力求爲步行者創造出不受車流幹擾、體系細致周到、環境優質安全的多層面、立體化步行空間。思想層面上,在新加坡,沒有因爲機動化的發展而肆意侵吞行人的步行空間,也沒有處處爲小汽車制造方便而損害行人的權益,反而采取各種嚴厲措施控制小汽車數量增長,限制小汽車的頻繁使用。
4、改變用地模式,打造步行尺度街區
新加坡沿軌道交通站點設置新鎮。新加坡軌道交通站點處爲新鎮中心,集中了交通換乘、商業、文化、娛樂、衛生、宗教等功能,服務全鎮。在新鎮內設置若幹鄰裏中心,將新加坡人的日常生活組織在步行尺度的鄰裏中心內。鄰裏中心爲服務區域居民提供各種日常生活配套服務設施,如餐飲、超市、診所等。通過新鎮建設,構築了基于軌道交通的組團城市模型,實現了城市的精明增長和綠色低碳。
5、關注停行細節,提高步行環境質呈
新加坡步行交通系統不僅注重連續性和系統性,更注息人性化和細節。新加坡步行交通系統不僅依靠清晰的標識來指引方向,更通過重點區域的個性化鋪裝和顔色劃分給人們心理暗示。新加坡步行系統中非常關注步行停駐空間的設置,步行空間的座椅除了數量較多、分布較廣、設計簡潔外,更重要的是其設計感強、風格各異、善于變化和創新。
三、結語
隨著公衆對生活環境品質和安全健康要求的不斷提高,構建舒適宜人、連續完善的步行交通系統已成爲當務之急。應當指出.步行交通的細部空間建設水平直接休現一個城市的交通現代化程度和交通文明水平,步行交通是關系千家萬戶的民生交通。當前我國城市亟需轉變交通發展觀,充分認識步行交通的重要作用,多管齊下、齊心協力、共同打造滿足現代城市交通發展的步行交通系統,支撐我國城市交通轉型發展目標的實現。
本文源自:《理想空間:慢行交通規劃與空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