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0日至8月2日間,上海交通大學全球挑戰計劃“新加坡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治理的經驗與啓示”項目實踐團隊在新加坡開展實地調研。
DAY 1
7月30日,團隊成員參訪了新加坡的特色社區——組屋,觀察普通居民家中的垃圾收集輸送管道,了解其處理生活垃圾的習慣。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隨後,成員們與E2S2項目組成員合作,在組屋周邊的食閣進行了問卷調研。通過一整天的參訪和調研,成員們對新加坡社區的生活垃圾集運模式以及居民的垃圾分類處理意識建立了更深入的認識。
成員們在食閣中對周邊居民進行問卷訪談
DAY 2
7月31日上午,成員們前往Lorong Halus Wetland進行實地考察。Lorong Halus Wetland曾是新加坡的垃圾填埋場之一,新加坡政府將其改造爲濕地公園,供人們參觀學習。成員們仔細觀察濕地的水質、泥土成分及植被類型,探討了新加坡“將填埋場改造爲景觀”模式的優劣。
成員們認真觀察探討→
↑公園內種植作物以檢查水質
下午,成員們分爲兩組,分別前往新加坡環境局及四大垃圾收運企業之一VEOLIA開展調研,具體了解新加坡環境局的政策規劃,以及垃圾收運企業的操作流程。
當晚,團隊成員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張靜如博士會談,交流了有關城市垃圾治理的經驗。張博士對新加坡與上海兩大城市的垃圾治理做過專門的對比研究,從新加坡垃圾治理的前端、中端、末端三個方面出發,爲成員們介紹了新加坡垃圾治理的先進經驗和不足,並與上海現行的垃圾治理模式進行比較。成員們也分享了各自在調研過程中産生的思考和問題,與張靜如博士共同探討,獲益匪淺。
DAY 3
8月1日,項目團隊前往新加坡濱海堤壩,並參訪了永續新加坡博物館。
團隊成員品嘗由廢水淨化而來的新生水
團隊于綠色屋頂合影留念
濱海堤壩承擔了供水、防洪、消閑去處三大功能,在新加坡淡水淨化處理體系中起到重要作用,兼具功能性與觀賞性。成員們在博物館的六大展區了解到新加坡如何在氣候、能源、供水、垃圾處理等不同領域創造宜居和永續的社會,對新加坡的3R(Reduce, Reuse, Recycle)發展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AY 4
8月2日,團隊成員前往LTH大樓,與新中醫藥保健有限公司負責人曾先生進行交流。曾先生從參與者的視角爲成員們介紹了新加坡生活垃圾治理體系,以居民和企業負責人兩種身份分享了兩者參與垃圾治理的感受。通過曾先生的講述,成員們對新加坡的垃圾治理有了更微觀的、感性的認知。
四天以來,成員們的足迹遍布新加坡的大街小巷,分別針對城市垃圾分類治理的三大主體——政府、居民、企業進行走訪考察。通過實地調研、問卷調查、交流座談等形式,對新加坡生活垃圾分類治理體系建立起系統認識。成員們將充分利用這段實踐經曆,在學習新加坡經驗、思考新加坡問題的基礎上,爲上海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出謀劃策,貢獻交大智慧。
圖文 | 新加坡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