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整體競爭力排名繼續在亞細安獨占鳌頭,但作爲一個高收入經濟體,我國面對經濟增長放緩的可能性也最高,概率爲44.5%,遠超其他亞細安國家。
我國在政府和機構環境方面的競爭力出現小滑落;而交通和人力成本如今是我國的“最弱一環”。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亞洲競爭力研究所2013年度最新調查昨天公布,我國分別在整體競爭力、宏觀經濟穩定性、金融與商業和人力狀況、生活素質和基礎設施發展、政府與機構環境等環節,維持亞細安第一的優勢。
政府與機構環境得分滑落
其中,我國在前四個環節中的競爭力均有進步;但在政府與機構環境的得分則稍有滑落,這也是過去三年來我國首次在這個環節中退步。
這份調查是根據121個指標來衡量亞細安十國的競爭力,首次發表于2003年。由于收集數據和公布數據之間需要時間,因此2013年的得分和排名是最新的數據。
過去14年,新加坡的亞細安第一位置從未動搖。排在我國之後的目前依次是:馬來西亞、泰國、文萊、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柬埔寨、老撾、以及緬甸。
排名第二的馬來西亞,競爭力在2012年至2013年顯著退步。它在五個環節中的得分不僅全數倒退,在宏觀經濟穩定性方面,還被泰國超越,落居第三。這也使新馬之間的差距有所擴大。
不過,亞洲競爭力研究所所長陳企業副教授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強調,在過去14年裏,馬來西亞在金融商業和人力方面的競爭力,已越發接近新加坡,這主要跟我國的商業空間租金高昂,以及勞動力短缺有關。
他表示,整體競爭力而言,馬來西亞仍與新加坡有很大一段距離。
121個指標當中,我國的交通擁堵指標得分最低、流入的外國直接投資指標得分最高。
從經濟增長角度來看,新加坡面對的風險也不容忽視。我國經濟在2012年至2017年放緩的概率是44.5%,另七個受調查的亞細安國家所面對的風險,不超過29.8%。
報告說:“人口少加上人力成本上升,正在威脅新加坡對跨國企業的吸引力,尤其是當人口既多又年輕,且勞動力教育水平漸高的新興市場湧現。新加坡要成功轉型爲知識型經濟體、減少對外國直接投資的依賴,必須加強本地的中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