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孩童可能抗拒上學,建議家長找出個中原因。(檔案照)
(新加坡訊)九月學校假期轉眼就結束,學子即將返校上學了。
一些學童上學前就申訴頭痛、肚痛等不適,看不出究竟是真病還是裝病,總讓家長傷透腦筋。
這種情形值得關注,因爲根據新加坡心理衛生學院提供的資料,抗拒上學(School refusal)或許會影響孩童的學校表現,以及和朋友與家人的關系。
抗拒上學是指學生一段日子經常不願意上學。它和逃學不一樣。逃學是學生在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不去上學,或暗地裏進行違法活動。
抗拒上學的學生一般在去學校前出現某些症狀,或症狀變本加厲,包括:
申訴身體不舒服,如頭痛、肚子痛、感到惡心、嘔吐或昏厥。
感到異常擔心、緊張、恐懼、煩躁或憤怒。
出現一些異常行爲,如哭泣、大喊、耍脾氣、不肯下床、纏住看護者、避免談學校相關課題,甚至威脅要傷害自己。
這種情況持續一段長時間後,一些學生可能開始擔心自己是否能趕上課業,而“掙紮”回到學校,使出席率變正常。
或是焦慮與抑郁症造成
學生抗拒上學的原因繁多,潛在原因可能是焦慮、抑郁症或上瘾(addiction)等。一般來說,可能與以下一項或多項原因有關:
想要躲避某些令他感到“恐懼”的事物,如細菌、校鍾。
逃避參與考試、演講、體育等。
躲避與老師或同學互動,如不想參加小組活動。
與看護者産生的分離焦慮,希望與看護者有更多時間共處。
家庭環境變化或感到壓力。
渴望在校外獲得獎勵,如能有更多時間看電視、視頻或玩網絡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