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四大家族”爲什麽集體沉默 | 文化縱橫
文化縱橫 2019-08-05 21:21:59 楊旭然 | 木易楊價值日志
【導讀】近期,香江局勢牽動人心。本文作者指出,與2014年局勢緊張時集體發聲的表現不同,作爲港島財力權勢掌控者和香港經濟發展最大受益者的“四大家族”,卻如置身事外一般,悄無聲息,好像時下局勢從頭至尾都與自己毫無瓜葛。
然而事實上,他們與今日香港出現的種種社會經濟問題,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這種集體沉默,難以隱藏背後的尖銳對立,令人深感不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特此編發,供諸君思考。
▍發聲
2014年,香港“占中”如火如荼,作爲港島商界領袖,“四大家族”紛紛出來發聲。
長江實業集團主席李嘉誠發表聲明,懇請大家不要激動,不要讓今天的熱情變成明天的遺憾,“如果法制決堤,將會是香港最大的悲哀”;
恒基地産主席李兆基則顯得有些激動,他直斥占中行爲是“自毀長城”,會令香港失去在全球的經濟地位和優勢,不但影響香港經濟、金融及社會繁榮,也有損香港的“國際聲譽”;
新世界發展的主席鄭家純則認爲,占中者是在犧牲港人的利益在爭取民主,其本身其實一點也不民主,並且看到學生的熱情很有可能會被他人利用(果然是全國政協常委);
而香港船王包玉剛的女婿、九龍倉集團主席吳光正態度有些許的不同,“在‘一國兩制’下港人的言論自由以及和平表達一件的自由已經被全世界看見,但如果活動繼續則不可持續。”
一轉眼五年過去了,看起來煙消雲散的人群如今卷土重來。但是作爲港島最具財力權勢的經濟掌控者,香港經濟發展最大的受益者,此時的“四大家族”,卻如置身事外一般,悄無聲息。
以李澤钜爲代表的大家族二代集體失聲
不論是已經退休的李嘉誠、李兆基、吳光正,還是仍無退休計劃的鄭家純,都沒有像2014年那樣出面表態,和愈演愈烈的局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而他們的接班人,包括李澤钜、李兆基的兩個兒子李家傑,李家誠、吳光正的兒子吳宗權,也都沒有對于這場風波表示出任何態度,好像這件事從頭至尾都與自己毫無瓜葛。
▍壟斷
所謂“四大家族”實際上並非是只有這四大家族,而是這四家權勢最大的企業,正是香港社會金字塔頂端最具財力的代表。
在四大家族之下,還有包括新鴻基郭氏家族、中電控股嘉道理家族、利豐集團馮氏家族、霍氏家族、利氏家族等等。基本在香港每個重要的行業中,都有一個或者幾個重要的家族把持著行業絕大多數的資産。
和700萬香港普通百姓市民關系最大的房地産、公用事業、零售等行業中,商業家族獲得了爲數最多的利益。實力最強、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家族,全部是以地産爲主營業務。
電能實業是香港最老牌的供電公司之一
在經營地産業務的同時,這些家族不同程度的控制著各種類型的公用事業。例如李嘉誠旗下的香港電燈(02638.HK)和嘉道理家族控制的中電控股(00002.HK)兩家企業壟斷了香港的電力供應並且區域劃分明顯,港燈主要供應香港島、南丫島等區域的電力,其他地區則是由中電控股負責供應;
李兆基家族則是通過對香港中華煤氣公司的掌控,爲香港近200萬家庭提供燃氣能源,實現了對香港供氣的控制。除了家庭所用的煤氣天然氣之外,中華煤氣下屬公司還和香港機場管理局簽署了爲期40年的專營權協議,爲香港國際機場的飛機提供煤油和燃料設施;
九龍倉則是在碼頭港口、電車系統之外,通過旗下有線寬帶通訊有限公司將觸手伸向住宅電話和家庭寬度服務,但這部分業務由于受到互聯網的直接沖擊而日漸萎縮,到2016年九龍倉宣布不再對有線寬頻的運營提供財力支持,後備新世界鄭家純家族接盤。
▍控制
“四大家族”之所以看中這些産業,和這些産業規模體量較大有密切的關系。除了體量大、每個家庭都需要之外,這些産業還都需要重複消費。電、燃氣、電話費和有線電視之後還要繼續購買,只要人要生活,就必須不斷購買這些商品。
同時,這些公用事業行業天生就具備壟斷效應。電力的供給幾乎在全球範圍內都是天然壟斷産業;燃氣管道一旦進入某個小區和單元住戶之後,幾乎完全不會被替換;有線電視在互聯網出現之前,也是每個家庭所必須的,每月繳費,極少更換服務商。
包括港燈、中電控股和香港中華煤氣在內的這些企業,往往都有非常深遠的曆史沿革,成立時間非常久遠,在百余年的時間裏深耕港島市場,但由于多種原因,最終控股權落在李嘉誠、李兆基等人的手中。例如香港中華煤氣早在1862年就在英國成立,在兩年之後就向香港市場供應煤氣。那個時期正值清朝末年,整個中國也沒有幾家真正意義上的企業。
1975年,隨著英國資本控制力的逐漸衰弱,李兆基入主中華煤氣,在1983年正式成爲董事局主席,並在隨後不斷增持強化控制。到2018年底,李兆基通過三家公司累計持有41.53%的股份。
隨著市民不斷使用燃氣,香港中華煤氣的利潤不斷上漲。1999年時公司每年稅前利潤是33.22億港元,到2018年,其每年産生的稅前利潤已經達到123.40億港元,由于具有很強的盈利確定性,其股價也不斷上漲,到2019年7月底,市值已經攀升到接近3000億港元。
情況類似的還包括嘉道理家族旗下的中電控股,稅前利潤從1999年的90.97億港元上漲至2018年的186.41億元;李嘉誠旗下的港燈(後改名電能實業)公司則是從1999年55.48億港元稅前利潤上漲至76.90億元,市值超過一千億港元。
▍矛盾
以四大家族爲代表的壟斷企業——特別是對房地産行業、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的占據,最終可以實現對政策制定産生影響,從而增強自己對行業的控制力。
衆所周知,香港全境房地産開發的規模實際上並不大,而是保留了大量的森林、濕地、山地甚至是荒地,這些面積相加起來占到了香港全境的三分之二,但香港政府幾乎從未想過要增加土地供應。
香港有面積巨大的未開發土地
按照簡單的經濟學原理,當商品價格越高的時候,這種商品的供給就會變得越來越多,因爲嗅到利潤的商家會被吸引進來,增加商品的供應量,進而造成商品價格的下降。
但是在香港,房産價格日益高漲,卻並不能帶來更多的供給,因爲市場上的玩家就那些人,市場上的土地供應也都掌握在政府手裏,每年都非常有限,只要增加土地的供給,香港的樓房供給一定會增加,價格就有機會下降。這個道理任何人都能理解,但是在過去幾十年的是時間裏,卻遲遲無法推行。
2014年的風波結束後,普通市民面對的生活環境沒有一絲一毫的改變,隱藏在政治訴求背後的經濟訴求始終得不到滿足,因爲這些經濟訴求想要被滿足,就一定會觸及到以四大家族爲代表的壟斷企業的利益,這是大佬們斷然無法接受的。
因此,只要四大家族對于香港房地産行業、經濟的控制力仍然存在,就一定會施展出自己影響政策制定的能力,去阻止新變化的出現,這是由利益所決定的,一種消費者和商家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冷漠過去將近20年的時間裏,香港的總人口仍在不斷增長,總數從2000年666.9萬人增長至2018年745萬人,這其中還不包括來自大陸和海外的流動人口、暫住人口。
這些居民都需要購買和租住房子,都需要源源不斷的消耗各類公用事業,總數不斷增長。但所有這些居住和生活開支,最終都變成了四大家族們的超額利潤。
當所有的積蓄最終換來的只是基礎的“生存條件”,那麽生活的意義就會消失掉。年老者尚且經曆過港島經濟輝煌的時代,可以追憶往昔,但對于年輕人來說,如果不作出改變,他們面對的將是一個長期的、無法改變的局面。
更有甚者如李嘉誠家族,甚至不願經曆香港經濟波動變化所帶來的陣痛,而是選擇轉移資産,去追逐歐洲市場上潛在的投資收益,這對于那些“貧賤不能移”,必須直面香港經濟波動的年輕人來說,意味著更大的刺激和不滿。
香港四大家族在如今這場風波中的表現,可以用淡然和冷漠來形容,沒有安撫,沒有譴責,連表達不滿也沒有。但恰恰是這種冷漠,體現出了他們與香港市民之間的真實關系。
相比于市井出身的一代們,剛剛接班不久的二代們則更加無法理解街道上年輕人的境遇。他們的沉默中不僅有利益的沖突,也有他們對于街道上年輕人的訴求完全沒有感同身受的現實。
這種隱藏在沉默中的尖銳對立,讓人深感不安。
▍尾聲
在一個正常的經濟體中,如果某件商品的價格不斷上漲,一定會導致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失去購買能力或者放棄消費,最終商家不得不以降價的方式來增加銷量。雖然商品的單價下降了,但越來越多的人買得起,利潤還有機會保持。
但是香港的房産偏偏不是這樣普通的商品。當商家不斷提高房屋價格,導致香港購房者無力購買房屋。按照劇本,本應降價銷售的時候,大陸買家出現了。
對于擁有14億人的大陸來說,只需要有一小撮的富豪選擇赴港置業,就足以將當地的房價穩定在一個非常高的位置,而不用考慮當地人的支付能力。可以想象這些大陸買家揮舞支票的樣子,在四大家族們的眼中是多麽的可愛。
原本穩定的周期循環就這樣被打破了,原本將要下行的曲線被真金白銀再度拉高。買家圓了東方之珠的夢想,四大家族們拿到了更多的錢。只剩下那些再也等不到房價下行周期的700萬人,陷入了更深的絕望。
什麽是Leadership: 看朱镕基2002年在香港的講演,李光耀先生在新航罷工中的講演:
朱镕基
李光耀
***
香港經濟剖析:這一刻,是香港178年來最艱難的挑戰
起點財經 盧克文
作者
壹
誰都不曾想到,到了2019年,我們印象中的美好香港,變成了另外一個樣子。
我們都曾經那麽熱愛香港,那些讓人仰望的傳奇富商,燦如煙火的港星,天馬行空的音樂、電影、武俠小說,美麗的維港和兼容並包的美食,在我小時候,親友們能去一次香港,都會引以爲榮,吹牛大會能持續一周,遭致周圍人或羨或恨的目光。
而今天,香港完全變了。
在香港持續燥動的背後,禀著本公衆號 “萬物根源皆經濟”的原則,我們來冷靜剖析一下香港經濟,理一理香港的脈絡,看看到底是哪裏出現了問題。
因爲只有坦然面對問題,才能順利解決問題。
許多人沒有留意到,2019年第一季度,香港的GDP增長率僅僅爲0.5%,這一季度,深圳增長率爲7.6%,上海增長率爲5.7%,北京增長率爲6.4%,廣州增長率爲7.5%。
中國一線城市全部在穩定增長,只有香港突然掉隊了。
其實香港在2018年就開始呈現嚴重下滑的態勢,2018年第一季度香港經濟實際增速還高達4.7%,第二季度降到3.5%,第三季度下降到2.9%,到第四季度則下降到了1.3%。
到了2019年第一季度,香港經濟終于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經濟情況越來越糟糕,當存量固定,增量又枯竭時,香港暴露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多。
關于2018年第四季度香港經濟增速突然下滑到1.3%的原因,花旗銀行發布了一道萬金油式的理論:股市下挫、房地産疲軟、企業減少了庫存……
這是投行們“永遠沒有漏洞,萬物可以套用”的場面話,因爲照常理,2019年第一季度GDP增速又會推高,可是2019年第一季度,增速居然如此難看。
難看的不僅僅是香港,難看的還有韓國。
2019年第一季度,韓國的經濟增長率也摔到了1.8%,2018年韓國就開始不妙了,全年經濟增長率是2.7%,最近六年最低。
其實韓國在第三季度時就摔到了2%,文在寅政府及時出手,增加政府支出,推動了建築和資本投資的增長,使第四季度重回3.1%,但雞血一打完,經濟馬上被打回原形,2014年第一季度變成了這個鬼樣子。
韓國經濟因其出口商品從石化産品到電子産品多種多樣,且與美國、中國、日本等國貿易聯系相當密切,號稱“世界經濟的金絲雀,是最能反應全球經濟變化的數據。
爲什麽2019年第一季度,韓國和香港都跌得這麽慘呢?
其背後的最大原因,就是2018年第四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創下十年來的最低值,僅爲6.4%(對中國來說是僅爲,對其他國家這已經是夢幻數據了)。
韓國的半導體主要出口到中國,中國經濟增速下滑,使韓國的半導體出口量同比下降8.3%,而香港同樣受到巨大影響,一季度貨物出口總額與上年同期下降了4.2%;進口商品總額與上年同期相比也下降了4.6%。
因爲中美貿易戰波及全球,投資也大幅下降,一季度香港的固定資本形成總額,與上年同期比較實際降低了7.0%,與去年第四季相比則下降了5.8%。
中國大陸就像一個大BOSS,不斷給韓國和香港經濟投食輸血,當大陸稍一感冒,韓國和香港就重症纏身。
香港經濟發展率本來就趕不上北上廣深,現在摔得這麽慘,很有可能被北上廣深四城遠遠甩在後面。
繼2018年深圳GDP超越香港後,2019年廣州GDP也將超越香港,香港總GDP在全中國現在只能排在第五位。
1997年香港回歸時,香港1773億美元GDP占大陸的18.6%,而2018年香3630億美元GDP,僅占大陸的2.66%。
香港經濟這些年,到底哪裏出了問題呢?
如果要簡單一句話說明,那就是香港走向了壟斷資本主義的巅峰。
整個香港都已經被大資本家壟斷了財源,根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香港本地生産總值(GDP)的預測,中國內地前十大億萬富翁的淨資産總和占GDP的1.4%。印度這一比率是5.2%。歐洲這一比率最高的是瑞典爲25%(瑞典也很嚴重);其次是瑞士,爲9.2%;緊接著的是俄羅斯,8.8%。
而香港最富有的10個人的資産竟占GDP總額的35%!這是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可怕數字,超過了全世界所有國家和地區。
發展到巅峰的壟斷資本主義在制造大富翁的同時,也在制造大量貧窮人口,根據香港特區政府2018年11月發布的數據,香港720萬人口中,大約有101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香港因此在全球貧富不均排行榜上排在了第12位。(香港貧窮線標准是1人月收入低于4000元港幣,2人家庭低于9800元,3人家庭低于15000元,4人家庭低于19900元,香港物價高昂,4人家庭2萬港幣確實活得很艱難)
香港的貧困率是14.7%,2017基尼系數是0.539——而1971年時,香港基尼系數還只有0.43,發達國家裏,美國的基尼系數是0.41,歐洲發達國家的基尼系數則是在0.24到0.36之間。
聯合國的基尼系數警戒線是0.6,香港正在無限逼近這個數。香港現在是全球發達經濟體中貧富差距最大的地區。
香港大學的指標顯示,香港的生活質量自2007年以來也在不斷下滑。該指標統計了從空氣質量到預期壽命在內的21個標准。其中,衡量房價可負擔性的指標大幅下降,香港的房價瘋狂上漲,遠超過了租金和薪資的增長速度。
香港現在的房價,已經是全球第一高了。
房價,正是綁架香港經濟,吸食香港民脂民膏最重要手段。
2017年1月,彭博億萬富豪指數公布了全球500富豪榜,超過一半上榜的香港富豪全來自地産,這12個地産大亨身家高達1190億美元(約9282億港幣),冠絕全球。
美國人口是香港的40倍,但入榜的13位地産大亨身價僅780億美元(約6085億港幣),排名第二。排名第三的中國內地4位地産商上榜,總資産500億美元(約2423億港幣)。
換句話說,當世兩大國,美國和中國內地地産富豪總資産數加起來,也不過略微超過香港!
只有讀到這些登峰造極的數據,你才會明白香港經濟的情況有多嚴重。如果你覺得這些數據太宏觀,不夠增加你的感性認識,那麽下面我們來細細分解一下這些地産商有多牛逼。
《福布斯》2018年香港富豪榜排名裏,我們來看看有多少房地産商:
前十大富豪裏,李嘉誠、李兆基、郭炳江兄弟、劉銮雄、吳光正、郭炳湘全是大地産商,只有呂志和是博彩業(其實也做地産),李月華是金融業(澳門賭場世家出身),楊建文、林惠英夫婦主業是蘋果手機産業鏈條上的電子防護屏,蔡崇信是背靠大陸的阿裏巴巴。
前十大富豪裏,嚴格來說,只有楊建文、林惠英夫婦是在做實業,70%在做房地産,還有一個背靠澳門賭場做金融,一個背靠大陸的阿裏巴巴做電子商務。
當我們把這份名單拉長到前50名時,神奇的事情出現了,香港前50大富豪裏,有24個在做房地産,後面還有蔡志明、潘蘇通、羅家寶、李德義、梁紹鴻、李思廉、湯慧霭、方潤華、柯爲湘、羅康瑞、譚慶芬、陳慧慧、鄧成波、楊受成、胡應湘、鄭家純、羅嘉瑞虎視眈眈地盯著李嘉誠的地産寶座。
香港50%的頂級富豪在做房地産,經濟竟畸型到如此田地。
這些地産商年齡最小的54歲,最大的93歲,平均年齡70多歲,換句話說,這些人吃盡了年代的紅利,最早買下香港的地皮、房屋,然後趴在上面無窮無盡地吸血。
你以爲吸血的只是地産這麽簡單嗎?
太天真了。
當大地産商從房屋土地賺到花不完的錢之後,他們燒得慌,開始買買買。
比如李嘉誠,靠著房地産打下的根基,旗下業務已包括港口、電訊、酒店、制造、零售等多個領域,做爲一個香港人,如果你住在長實旗下的住宅,每月要把一半的收入拿去交房貸,家裏的電話網絡是李家和記黃埔的,看電視和聽電台是他兒子李澤楷電信盈科的,你要下樓買個東西,不好意思,買菜的百佳超市是李家的,買生活用品的屈臣氏還是李家的。
每一個香港人,呼吸間都活在大地産商的商業生態包圍圈裏。
而他們似乎渾然不覺。
要把香港的房價打下來很容易,董建華的8萬5計劃差點就成功了,不過大房地産商只要一煽動民衆,那些買了房利益受損的香港人就上街喊口號,逼迫董建華下台。
我房子22萬一平,身家分分鍾幾千萬港幣,多一套房就可以騎在東南亞人民頭上吃喝拉撒,你董建華把他砍掉一半,當然要跟你玩命啊。
新界還有大把土地是可以開發的,但是房地産商圈養的惡狗般的環保組織,總是會在新開發土地規劃時撲出來咬人,每一個買了房的香港人,也會爲房地産商的既得利益搖旗呐喊。
香港的買樓負擔連續7年全球第一,樓價就如同一台瘋狂的抽水機,抽走了一個家庭的大部分積蓄,使得一般家庭難以有所儲蓄。
房地産所形成的壟斷,吞食著其他行業的生存空間,吸食了香港的經濟紅利,並使生活成本越來越高,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香港最貧窮10%家庭月收入爲2560港幣,家庭住戶月收入在15000港幣以下的占全港人數的36.4%,而李嘉誠一人身家,就接近香港40%的GDP。
這就是我前面所說的:香港走向了世界經濟史上,壟斷資本主義的巅峰。
貳
香港有四大産業,分別是金融服務、貿易及物流、旅遊、專業服務及工商業支援服務,這四大産業創造了香港約177萬個就業崗位,是香港經濟動力核心所在。
感謝中南産業研究院供圖
其中貿易與物流是第一大産業,占21.6%,吸收了香港約25%的就業人口,貿易有6成多是內陸采購貨物再經香港轉往第三地,而物流也主要依賴內地,內地輸港總額物流排在第一位—所以中美貿易一開打,香港馬上受損。
金融業是第二大産業,以銀行業爲主,只占全港就業總人數的5.5%,但創造了約17.7%的GDP,香港金融業非常特殊,是人民幣重要的離岸市場,其他城市暫無法替代。金融服務其他還有保險、證券經紀、資産管理、融資租賃和投控等
專業服務及工商業支援服務是第三大産業,占GDP的12.5%,前景尚好,主要爲內地企業走出去和海外企業拓展內地市場提供平台。
旅遊業是第四大産業,占GDP的4.7%,每年創造的新職位數目最多,但旅遊是低端技術行業,收入相對其他行業偏低,目前正承受接待旅客能力有限以及過度依賴內地旅客的問題。
內地總是流傳著“香港洗碗都能掙2萬一月”,實際上根據香港政府2017數據,香港人均收入的中位數是1.5萬港幣,即月收入超過1.5萬,就超過了一半香港人的收入,如果月收入超過3萬港幣,就已經進入了全港20%高薪人口,到塔尖的跳躍會越來越難,進入全港10%高收入人群需要年收入超過100萬港幣。
2015年八大畢業生平均入職月薪爲1.34萬至2.19萬元,數字包括醫科、教師等專業,八大結業剛 就業時,就能達到或超過香港收入的中位數。
現時全港月收入4萬至5.99萬元的總人數達24.8萬人,在全港打工人數中排前14%,有23.1萬人月收入6萬元以上,是全港月收入最高的6.8%,每月家庭收入4萬元以上,即一對夫婦各月入2萬元計算,則其收入已是全港最高的3成,不過全港有一半家庭收入不足2.49萬元。
香港人看起來收入高,但獲得感並不高,主要還是因爲房價太高,香港人經過房地産商多年洗腦,甘于全家三四口人居住在30多平米的屋子裏(好壓抑),截至2017年,香港有44.8%的人口居住在由政府提供的公營永久性房屋中,29.1%的人口則租住房屋。
而政府已經拿房地産毫無辦法了,連政府也被房地産綁架了。
地價收入長期占香港政府財收入的20%,2019–2020財年,香港政府預計地價收入1430億港元,占政府預算總收入的23%。
明面上是四大産業,實際上,四大産業的利潤,最後都會流向房地産。
房地産,是香港人最後命運的歸宿。
三
2018年香港3630億美元GDP裏,主要是靠四大産業的增長。
但現在,危機開始浮現。
香港海運受到珠江三角洲內鄰近港口的激烈競爭,2013年就被深圳超越,失去全球第三大最繁忙貨櫃港口地位,2018年開始的中美貿易戰,又重挫香港和內地深度綁定的貿易和物流行業,才導致2019年第一季度香港經濟的重大危機。
只有香港的金融業,在內地一步步開放資本賬和國內的資本市場,以及其異常特殊的國際地位,還能看到一定的機遇。
被房地産深度吸食的香港人民,從沒有向問題的根源開過火,香港偏向于“兩制”而少于“一國”的治港方略,使大多數香港民衆還活在殖民地思維裏。
于是他們,反而將矛頭對錯了方向。
肆
香港不僅僅是經濟問題,還有非常非常嚴重的間諜問題。
香港和裏斯本,卡薩布蘭卡並稱爲世界三大間諜之都。
因爲香港對100多個國家或地區免簽,又沒有間諜罪,從事間諜活動根本不違法,間諜被抓後沒有任何法律依據判刑,連驅逐出境都可以打官司拖個幾年。
1955年,周總理率中國代表團從香港乘機前往印尼參加萬隆會議,台灣間諜用50萬港幣買通香港啓德機場清潔員,在周總理原定搭乘的“克什米爾公主號”右翼輪艙處安放了由美國CIA提供的定時炸彈,由于總理臨時改變路線,飛機起飛後在印尼海岸線爆炸,機上16人遇難。(可查閱百度百科: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
克什米爾公主號墜毀後的照片
美國CIA長期在香港安置眼線,爲各個反華機構提供現金和技術資助,並策反許多重要崗位在職人員,其中CIA重要眼線香港中聯辦秘書長蔡小洪2003年被發現,其20年內不斷向CIA提供重要情報,中英談判時爲英國提供大量情報,使中方談判及爲被動,雖然當然就知道有內鬼,但沒有想到20年後才將他抓獲。
1997年香港回歸時,駐港部隊接收添馬艦基地的威爾士親王大廈,也發現到處被英美情報機構到處安置了竊聽器,牆壁裏,地板下,衛生間的馬桶旁都有竊聽器材,由于竊聽器實在太多,回歸後這座大樓幹脆被棄之不用。
香港主要是英美兩國的間諜狂歡之都,法國、俄羅斯在這裏安放的間諜較少,對香港間諜之戰,主要就是對CIA和英國情報機構之戰。
我國也在香港對CIA進行過一次反擊,斯諾登當年猛爆美國醜事時,美國政府意圖將他殺之後快,後我方讓斯諾登來到香港,後轉移到澳門,16名CIA特工聞訊趕來刺殺斯諾登,被我方守株待兔,擊斃4人,包括CIA駐香港特工頭子,其余12名特工慌忙逃命去了。
爲此,駐澳門特種連曾榮獲集體一等功。
伍
如果要深度了解香港經濟困局,不僅要縱向看香港的過往和現在,也要橫向看看同樣回歸後的澳門。
澳門1999年12月20日回歸,1999年時GDP總值649057萬美元,人均15505美元。到2018年澳門GDP增長到約545.4億美金,人均高達8.26萬美元。(全世界排第二,僅次于盧森堡。)
其中GDP增長約8.4倍,人均GDP約增長5.3倍。
澳門回歸後的經濟增長速度是全世界最快的地區之一,2018年失業是1.8%,幾乎完全就業,每年入境旅客達到了3600萬,每天有10萬遊客在30多平方公裏的範圍內觀光,澳門一直以低調、務實、專心發展經濟爲主策略,不被國際勢力牽著鼻子走。
另外很重要的是,澳門在2009年就制定了以禁止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爲爲主要內容的澳門基本法第23條的本地立法,又設立了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嚴控間諜活動,而香港回歸22年都沒有將法律落實到位,給了英美間諜大量可乘之機,香港的殖民地教育又一直沒有去除,更加深了其和內地某方面的沖突。
澳門回歸前,1996-1999年連續四年經濟負增長,黑社會活動猖獗,時常發生街頭火拼的惡性案件,居民收入不斷下降,失業率爲6.4%,投資環境惡化,但澳門回歸之後社會治安狀況有了根本性的好轉,特別要肯定的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澳門所有學校,包括大中小學,也實現了升挂國旗和奏唱國歌的全覆蓋。
陸
香港現在的四大産業,除金融不可動搖,如果再作下去,其他産業都有可能面臨慢慢被香港自己剝離的風險。
而香港經濟,也會因爲選擇了錯誤的方向,在衰落的道路上一泄到底。
到時香港要面臨的,不是被北上廣深四大城市抛離的問題,而是面臨重慶、蘇州、天津在總量上都要超越自己的局面。
已經走向壟斷資本主義巅峰的香港,還停留在殖民地時代思維的香港,被房地産深深綁架的香港,卻似乎還依舊渾然不覺。
***
一位美國作家的驚世一問:是誰覺醒了中國!
拉瑞斯約本海默 戰解局 今天
此文爲[美] 拉瑞斯約本海默〔美國軍事作家、評論家〕著《是誰覺醒了中國?》一書的引言。本文章的閱讀價值,在于讓我們通過一位外國人的視角來回顧一下毛澤東時代的一段曆史與政治,同時也是被今人漸漸淡忘了的事實與結果。
《是誰覺醒了中國》——序言
華盛頓不准許出版我這本歌頌他們的敵人的書籍。
我們以前很長時間,在東方部署大批艦隊、戰鬥機、核潛艇。而原先的蘇聯人,也在中蒙、中蘇邊境上部署了130萬軍隊,以及大批坦克!這些究竟爲了什麽?我們在攻打越南時候,空軍作戰部嚴令飛行員不許逾越那條“紅色死亡線”,又爲了什麽?
拿破侖曾說:失敗在最強悍的對手面前,並不是我的恥辱。但是我們的軍方不是這樣認爲。他們心理憎恨而又恐懼的毛先生離開世界了,他們卻卑鄙的雇用那些沒有廉恥的中國人,四處遊說。這難道就是我們美利堅合衆國的軍事人馬?連起碼的軍人自尊都沒有。
我喜愛中國,但不是現在的中國,而是毛先生領導的中國。我們那個時候能被這位世界偉人擊敗,應該是我們的榮幸。不能記住這段美國軍界最大的黑色曆史,美國就可能再一次被他的繼承者所打敗。這是曆史的客觀規律。
毛先生是中國唯一一位在現代戰爭中付出自己親人的領導者。毛先生具有著完美的人格魅力。雖然他晚年發動了一場“文化”風暴,但是,這不可能抹殺他爲中國打造的50年的邊境和平。
當然,天生無恥可悲的越南人除外,他們就知道到處象野狗一樣撕咬。但是,終于他們有一天咬疼了中國那頭在睡夢中的獅子。他起來一下,簡單地把越南按在利爪之下,險些把它撕碎。
白宮的中國問題專家,目前有幾個自身解讀過毛先生的著作?幾乎沒有。即使有,也只是一些後來跑到華盛頓賣弄風情的“叛國者”。在中國人眼裏,他們最憎恨的就是叛國者。
而我們則成了一個大的垃圾桶,把這些被中國人抛棄的垃圾,都放在裏面。
如果你要了解清楚中國人,就了解清楚中共爲何至今還可以坐在中國執政的位置上,你就得了解毛澤東先生。中國目前可以說40%人是把對毛先生的感恩之情放在了前面。
這就是毛先生的魅力,這就是他的力量。他雖然死去幾十年了,但是他留給了中國以及中國人的,都是光輝的遺産。
喬治·巴頓將軍,在接到艾森豪威爾將軍請他率領美國第3軍團前往朝鮮作戰時候,他說:只有傻瓜才會與一個單獨對日作戰的勇敢民族對抗。朝鮮的後面就是中國。愚蠢得連豬都會感到悲哀的美國國會!
是誰能把一個貧瘠的國家,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裏,迅速崛起于世界強國的行列?事實上我記得美國以前有一位總統,他以貧弱的美國北方軍,經過多年苦戰打敗了先進的南方殖民軍,使得美國獲得了統一與和平。
但是,在東方一個大國,就是中國,他是一位優秀的領導者──毛澤東先生,領導了他的人民,在貧困、饑餓壓力下,卻取得了遠遠超越喬治·華盛頓的偉大成就。
中國1949年,毛先生建立了他領導的紅色政權,同時也揭開了中國人覺醒的時代。
1950年,我們的可愛的總統大人,他覺得北韓十分不聽話,同時他更加厭惡中國新生的紅色大國。爲了滅絕赤色,他決心先打掉北韓,從而占領亞洲大陸一端,再謀求最終消滅赤色中國。
隨即他調兵遣將,以18國集團爲核心,以聯合國安理會爲民意,總計出兵51萬3千人,坦克2,400輛。戰機4,000架。各型炮火50,000門。同時動用了原美國海軍第1、2、3、7 四只艦隊群,以排山形式殺向北韓。
在他看來,這樣的現代化龐大軍群,任何一個國家,哪怕是當時的蘇聯也不敢與之交手。然而,他似乎忘記了,那位毛先生的偉大軍事的戰略膽量。毛在前蘇聯猶豫遲疑下,悍然單方面出兵抗擊美國聯軍。于是,一場驚人的戰爭就此爆發了。
100萬中國士兵,在沒有遠程炮火支援,沒有空中火力掩護,沒有地面集群裝甲突擊的情況下,依靠著火器兵器時代最原始的卡賓槍(沖鋒槍)、手雷,打敗了美國聯軍。
這也是人類曆史上,首次由一個國家單獨擊敗了“世界力量”的先例。但是,這也是中國人遭受了525,000人的慘烈傷亡換取的。
但是,對于一個幾年前還在被日本軍隊肆意侵略蹂躏的國家,在幾年後,突然間打敗了世界上當時的最強軍事同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這樣的奇迹,除了毛先生敢于創造,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
美國就這樣丟下了113,000名陣亡士兵,戴著84,000名傷員,以及換回來的45,000名被俘人員,邁著沉重的腳步,蹒跚的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前蘇聯自“偉大”人物赫魯曉夫先生上台以來,覺得中共的毛太不懂得什麽叫尊重蘇聯,竟敢違背他的指令。因此,蘇聯後來發動了一場更加荒謬的戰役──中蘇珍寶島戰役(按:時爲1969年,蘇聯掌權人爲勃烈日諾夫)。
蘇軍以一個遠東集團軍的一個坦克旅,3個摩托化步兵團,總計約20,000人在沒有事先警告情況下對中國采取了軍事行動。
坦克師10個步兵師,3個防空炮師,3個機械化師的全套裝備。而中國當時最強的主戰坦克T59型,也就是前蘇聯的T54A,戰鬥全重只有36噸。
如果與前蘇聯最新的T62型坦克對比,可以說,對方無需開火,使用自身就可以將T59撞翻。
他打了!毛先生在接到邊防軍告警電報後,他做出了最快決定:“打,就把他打疼!”結果,蘇聯人丟下了約一個團的裝備以及成批屍體氣惱的回家去了。
勃列日涅夫接到失敗的電報後,召開了緊急軍事會議,先後撤職了隸屬于蘇聯遠東集團軍一位元帥(坦克裝甲諸兵種元帥),3名大將、4名中將,24名上將、少將,抓捕了遠東紅旗134師(主力師)營級以上全部軍事主管。
在毛先生對外戰爭曆史中,還有一場值得提起,那就是中印邊界之戰(1962年):麥克馬紅線。
印度爲了奪取那塊30萬公裏的不毛之地,與中國軍隊公然交手。其實在印度背後有輸了韓戰無處撒氣的華盛頓,有滿臉怒火的克裏姆林宮,有祈求可以撈足好處的大英帝國,等等。他們幾乎出現了從所未有的合作!
蘇聯低價貨款給印度尼赫魯裝備了七個印度陸軍師。華盛頓給了尼赫魯大批戰後物資。英國把自己的那些老式火炮都給了出來。一時間,印度成了當時世界兩大集團的寵兒。
但是,短短的30天時間,印度軍隊全軍潰敗。當時在第二師做“戰術指揮教導”的洛克弗菲希爾准將說:你見過非洲的斑馬群奔跑嗎?但是,他不如印度軍隊潰逃更加壯觀。
8,940名印度軍人葬身山谷,1,370名士兵被俘,一名准將被擊斃。亞洲第一美國旅──“錫克旅”完了,英國全資資助“廓爾柯營”完了。
而毛先生在他的官邸中南海,戰前就曾說:不管你說“印蘇”聯軍,還是“美印”聯軍,即便是再來一次“八國聯軍”,我們中國也要與你們打!打出一個真理來!
毛先生的英明,是前所未有的。中國拿回來30萬公裏土地(這個數字不准確),消滅了印度聯軍,打敗了美國與蘇聯的再一次的恐嚇。這就是毛先生!
毛先生一貫堅持自力更生,他堅決反對當時另一位中共領導所提出的“造”“買”“租”理論,然而也是由于他的如此英明,中國建立了自己的核武器工業。
制造遠程洲際導彈,打造了核潛艇戰略部隊,制造了以TU16(當時較爲先進的中型轟炸機)爲主的中程核武器空中投射能力。
在那個時代,中國沒有現在改革成就,國家資金薄如薄紙。但是他依舊搞了這些,在今天華盛頓嚴重難以承受的軍事工業,他卻叫一個貧弱無力的中國從此站了起來。
不怕蘇聯,更加不懼怕我們。在他那個時代,只有那個時代,我們空軍在靠近北越領空時候,戰鬥機就會自動報警,因爲那裏有中國派駐的34支火炮與導彈防空營。
我的各位尊敬的參議員們:請你永遠記住這位東方的偉人,毛澤東!
這是一個美國人對毛澤東的評價.